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蒙城县移村历史

网友发布 2023-07-20 10:03 · 头闻号农业林园

1.安徽省毫州市蒙城县移村中学杀人事件

命案

初一女生夜晚遇害

2007年12月9日夜10时许,天寒地冻,安徽省蒙城县王集乡移村集镇医院。

由于昼短夜长,许多病人和家属已经休息,医院内异常安静。突然,从医院门口由远而近传来大声呼喊:“医生,医生,快出来救人啊!”正在急诊室值班的一名医生快速跑出来,原来是名男青年在喊叫。男青年惊慌地领着医生快步走到医院门口。医生朝地上一看,吓了一跳,一名女孩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浑身是血。在男青年的帮助下,医生赶忙将女孩抬进急诊室,但经仔细检测,女孩已经死亡。医生随后发现女孩身上有多处刀伤,立即意识到这是一起恶性杀人案,赶紧拨打电话报警。

移村派出所所长张雪松带领民警迅速赶到医院,经走访调查得知,死者是辖区界沟村夏庄女孩许梦云,现年14岁,移村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许梦云在班里成绩不错,平时与同学相处得很好。

案件很快震惊当地。不一会儿,移村中学众多师生和死者家人亲戚赶到医院,在悲痛的同时,纷纷要求警方尽快破案,将凶手捉拿归案。

2.安徽蒙城的历史来历

五帝时期 距今约4500年至4000年,“尉迟寺人”,沿北淝河择高地而居。

从出土的农耕文物判断,他们已与中原华夏的高辛氏族和禹氏族,有了融合关系。 夏 《禹贡》:属豫州之域。

巴、过、戈氏族居于涡、淝间。 商 北冡山,乃《诗经·殷武》所记之景山;乃《竹书纪年》:盘庚自奄迁都的“北冡”;明嘉靖《寿州志》:“北冡”为商汤会盟之地; 《国语》记为“萧蒙”之“蒙”;故蒙古称景亳,汤的初都。

今古城垣犹存,且有“殷社”古碑。 商时,蒙境有冡、嵇二方国。

明万历《蒙城县志》云:“蒙为国,且数千年,旧故无志,于寿阳志中见之。”旧志又称:商时为“北冡”。

罗泌《路史》辩:“北冡,蒙字尔”。故“北冡”乃蒙也。

西周 为蒙国(见《阜阳地区志》)。 春秋 蒙国和萧国(今萧县境)被宋国并吞,为宋“萧蒙”之地(《国语·楚语下》云:“宋有萧蒙”)。

宋昭公曾将“萧蒙”封给其弟公子鲍,鲍即宋文公。宋楚反复争夺“萧蒙”,“萧蒙”归属不定。

战国 “萧蒙”属楚。庄子出生之“蒙”,即“萧蒙”之蒙。

战国末,楚于蒙故邑(今檀城)置蒙县。 秦 蒙县属泗水郡(一说属砀郡)。

西汉 置山桑县,属沛郡,治所仍为今檀城。 东汉 光武封横野大将军王常为山桑侯,建山桑侯国。

王常子王广时,国除,复置山桑县,属汝南郡。 三国 属魏国豫州谯郡,后划归汝阴郡。

西晋 属谯郡。 东晋 属谯郡。

北魏 取南朝宋淮北之地后,废山桑,于皇兴年间(467年-470年),置涡阳县,属魏谯州南焦郡,治所迁至今蒙城涡河北岸漆园故址。 太和(477年-499年)中,改谯州为涡州,涡阳为州治(见《水经注》)。

景明(500年-503年)中,置涡阳郡(涡阳为郡治)。 梁大通元年(527年),梁取涡州,改置西徐州,涡阳仍为州治,治所迁至涡河南岸。

梁同时置北新安郡(治今涡阳蒙关店)。 东魏 武定六年(548年),东魏取梁之西徐州、北新安郡,复置谯州、谯郡、涡阳县,改北新安郡为蒙郡,辖蒙(蒙关店)、勇山(今涡 阳丹城集)二县(见《舆地广记》、《安徽建置沿革》)。

北齐 废蒙郡,保留蒙县。 北周 仍为谯州、谯郡、涡阳县(治今蒙城县)。

蒙县、勇山废,并入涡阳县。 隋 开皇初,废郡,涡阳县属谯州。

开皇十六年(596年),改涡阳县为淝水县(治所今芮集),属谯州。 大业七年(611年),复改淝水县为山桑县,属谯州。

唐 贞观十七年(643年),山桑县属河南道亳州。 天宝元年(742年 ),改山桑为蒙城县(治所迁至今蒙城。

县名沿袭迄今,故以下只记隶属变化),属河南道亳州。 五代 属亳州。

北宋 属淮南东路亳州。 政和六年(1116年),属安丰军(治寿州)。

金 属南京(开封)路寿州。 元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属河南行省(治开封)安丰路(治寿州)。

至政二十六年(1366年),属江南行省(治今南京)安丰路。 明 属南京凤阳府寿州。

清 顺治二年(1645年),属江南省凤阳府寿州。 康熙十五年(1676年),建安徽省,蒙城属安徽省凤阳府寿州。

雍正十三年(1735年),属安徽省颖州府。 民国 元年(1912年),属安徽省寿州。

三年,属安徽省淮泗道(道尹驻泗县)。 十七年,直属安徽省。

二十一年,属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治泗县)。 二十七年(1938年),属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治阜阳)。

二十七年六月,中国 *** 建立板桥区抗日民主 *** 。 三十三年(1944年)十二月,蒙城北境建立宿蒙县,属 *** 淮北路西第二行署。

三十四年十二月,宿蒙县属华中区第八行署。 三十六年六月,宿蒙县属豫皖苏区第三行署。

十一月,县南境 *** 建立蒙城县,属豫皖苏区第六行署。 新中国时期 1949年3月,裁撤宿蒙,宿怀、蒙城(涡河南)、雪涡四个边区县,建立蒙城县,原蒙城辖区恢复。

属豫皖苏区第六行署,4月,属皖北行署阜阳专区。 1952年4月,属安徽省阜阳专区。

1971年3月,属安徽省阜阳地区。 2000年6月,属安徽省亳州市。

2009年,现辖3街道办事处,14镇,3个乡,1个林场。 *街道办事处:城关街道办事处 庄周街道办事处 漆园街道办事处 *镇:坛城镇、双涧镇、小涧镇、三义镇、乐土镇、柳林镇、许町镇、大兴镇、岳坊镇、楚村镇、立仓镇、范集镇、马集镇、板桥集镇。

*乡:篱笆乡、王集乡、小辛集乡。 *林场:白杨林场。

2000年,蒙城县辖18个镇、5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106749人,其中: 城关镇 90815 双涧镇 56001 小涧镇 56884 漆园镇 55778 坛城镇 36146 范集镇 38050 许町镇 43407 板桥集镇 66153 马集镇 39789 田桥镇 16413 岳坊镇 50579 柳林镇 34775 立仓镇 46385 常兴镇 36358 楚村镇 42833 乐土镇 47165 三义镇 60939 篱笆镇 52779 王集乡 40603 移村乡 23990 小辛集乡 41003 吕望乡 26121 罗集乡 40641 白杨未批镇 17108 庄周虚拟乡 46034 2004年底,蒙城县辖18个镇、5个乡:城关镇、双涧镇(副县级)、小涧镇(副县级)、漆园镇、坛城镇、范集镇、许町镇、板桥集镇、马集镇、田桥镇、岳坊镇、柳林镇、立仓镇、常兴镇、楚村镇、乐土镇、三义镇、篱笆镇、王集乡、移村乡、小辛集乡、吕望乡、罗集乡;白杨林场。

2006年,经省政。

3.安徽蒙城的历史来历

五帝时期 距今约4500年至4000年,“尉迟寺人”,沿北淝河择高地而居。

从出土的农耕文物判断,他们已与中原华夏的高辛氏族和禹氏族,有了融合关系。 夏 《禹贡》:属豫州之域。

巴、过、戈氏族居于涡、淝间。 商 北冡山,乃《诗经·殷武》所记之景山;乃《竹书纪年》:盘庚自奄迁都的“北冡”;明嘉靖《寿州志》:“北冡”为商汤会盟之地; 《国语》记为“萧蒙”之“蒙”;故蒙古称景亳,汤的初都。

今古城垣犹存,且有“殷社”古碑。 商时,蒙境有冡、嵇二方国。

明万历《蒙城县志》云:“蒙为国,且数千年,旧故无志,于寿阳志中见之。”旧志又称:商时为“北冡”。

罗泌《路史》辩:“北冡,蒙字尔”。故“北冡”乃蒙也。

西周 为蒙国(见《阜阳地区志》)。 春秋 蒙国和萧国(今萧县境)被宋国并吞,为宋“萧蒙”之地(《国语·楚语下》云:“宋有萧蒙”)。

宋昭公曾将“萧蒙”封给其弟公子鲍,鲍即宋文公。宋楚反复争夺“萧蒙”,“萧蒙”归属不定。

战国 “萧蒙”属楚。庄子出生之“蒙”,即“萧蒙”之蒙。

战国末,楚于蒙故邑(今檀城)置蒙县。 秦 蒙县属泗水郡(一说属砀郡)。

西汉 置山桑县,属沛郡,治所仍为今檀城。 东汉 光武封横野大将军王常为山桑侯,建山桑侯国。

王常子王广时,国除,复置山桑县,属汝南郡。 三国 属魏国豫州谯郡,后划归汝阴郡。

西晋 属谯郡。 东晋 属谯郡。

北魏 取南朝宋淮北之地后,废山桑,于皇兴年间(467年-470年),置涡阳县,属魏谯州南焦郡,治所迁至今蒙城涡河北岸漆园故址。 太和(477年-499年)中,改谯州为涡州,涡阳为州治(见《水经注》)。

景明(500年-503年)中,置涡阳郡(涡阳为郡治)。 梁大通元年(527年),梁取涡州,改置西徐州,涡阳仍为州治,治所迁至涡河南岸。

梁同时置北新安郡(治今涡阳蒙关店)。 东魏 武定六年(548年),东魏取梁之西徐州、北新安郡,复置谯州、谯郡、涡阳县,改北新安郡为蒙郡,辖蒙(蒙关店)、勇山(今涡 阳丹城集)二县(见《舆地广记》、《安徽建置沿革》)。

北齐 废蒙郡,保留蒙县。 北周 仍为谯州、谯郡、涡阳县(治今蒙城县)。

蒙县、勇山废,并入涡阳县。 隋 开皇初,废郡,涡阳县属谯州。

开皇十六年(596年),改涡阳县为淝水县(治所今芮集),属谯州。 大业七年(611年),复改淝水县为山桑县,属谯州。

唐 贞观十七年(643年),山桑县属河南道亳州。 天宝元年(742年 ),改山桑为蒙城县(治所迁至今蒙城。

县名沿袭迄今,故以下只记隶属变化),属河南道亳州。 五代 属亳州。

北宋 属淮南东路亳州。 政和六年(1116年),属安丰军(治寿州)。

金 属南京(开封)路寿州。 元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属河南行省(治开封)安丰路(治寿州)。

至政二十六年(1366年),属江南行省(治今南京)安丰路。 明 属南京凤阳府寿州。

清 顺治二年(1645年),属江南省凤阳府寿州。 康熙十五年(1676年),建安徽省,蒙城属安徽省凤阳府寿州。

雍正十三年(1735年),属安徽省颖州府。 民国 元年(1912年),属安徽省寿州。

三年,属安徽省淮泗道(道尹驻泗县)。 十七年,直属安徽省。

二十一年,属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治泗县)。 二十七年(1938年),属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治阜阳)。

二十七年六月,中国 *** 建立板桥区抗日民主 *** 。 三十三年(1944年)十二月,蒙城北境建立宿蒙县,属 *** 淮北路西第二行署。

三十四年十二月,宿蒙县属华中区第八行署。 三十六年六月,宿蒙县属豫皖苏区第三行署。

十一月,县南境 *** 建立蒙城县,属豫皖苏区第六行署。 新中国时期 1949年3月,裁撤宿蒙,宿怀、蒙城(涡河南)、雪涡四个边区县,建立蒙城县,原蒙城辖区恢复。

属豫皖苏区第六行署,4月,属皖北行署阜阳专区。 1952年4月,属安徽省阜阳专区。

1971年3月,属安徽省阜阳地区。 2000年6月,属安徽省亳州市。

2009年,现辖3街道办事处,14镇,3个乡,1个林场。 *街道办事处:城关街道办事处 庄周街道办事处 漆园街道办事处 *镇:坛城镇、双涧镇、小涧镇、三义镇、乐土镇、柳林镇、许町镇、大兴镇、岳坊镇、楚村镇、立仓镇、范集镇、马集镇、板桥集镇。

*乡:篱笆乡、王集乡、小辛集乡。 *林场:白杨林场。

2000年,蒙城县辖18个镇、5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106749人,其中: 城关镇 90815 双涧镇 56001 小涧镇 56884 漆园镇 55778 坛城镇 36146 范集镇 38050 许町镇 43407 板桥集镇 66153 马集镇 39789 田桥镇 16413 岳坊镇 50579 柳林镇 34775 立仓镇 46385 常兴镇 36358 楚村镇 42833 乐土镇 47165 三义镇 60939 篱笆镇 52779 王集乡 40603 移村乡 23990 小辛集乡 41003 吕望乡 26121 罗集乡 40641 白杨未批镇 17108 庄周虚拟乡 46034 2004年底,蒙城县辖18个镇、5个乡:城关镇、双涧镇(副县级)、小涧镇(副县级)、漆园镇、坛城镇、范集镇、许町镇、板桥集镇、马集镇、田桥镇、岳坊镇、柳林镇、立仓镇、常兴镇、楚村镇、乐土镇、三义镇、篱笆镇、王集乡、移村乡、小辛集乡、吕望乡、罗集乡;白杨林场。

2006年,经省政。

4.谁能告诉我蒙城的历史

蒙城,古称漆园,始建于殷商,圣贤庄子曾为漆园吏,唐天宝元年(742年)更名为蒙城县,驰名中外的道家文化圣地。

境内有万佛塔、文庙、庄子祠、九鼎灵山寺、尉迟寺遗址等众多名胜古迹。其中位于县城东北的尉迟寺新石器时代遗址,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原始部落遗存,被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199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已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处黄淮海大平原腹地的蒙城,已经有五千年文明的辉煌历史,她每一处遗迹,无不烙上时代的足印,无不昭示着蒙城这块热土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

5.介绍一下庄子的故乡蒙城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 城市概况 蒙城县位于安徽北部,行政区域介于北纬32°56′~33°29′与东经116°15′~116°49′之间。

县境略呈长方形,东西宽40公里,南北长60公里。位于淮南、淮北之间,东临蚌埠,西接阜阳,隶属亳州市,总面积2060平方千米(简册)/2091平方千米(当地 *** 网站)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

52%。总人口122万人(2004年)。

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林业百佳县。 县人民 *** 驻城关镇东城路16号,邮编:233500。

代码:341622。区号:0558。

拼音:Mengcheng Xian。蒙城县辖13个镇、2个乡:城关镇、双涧镇、小涧镇、坛城镇、许疃镇、板桥集镇、马集镇、岳坊镇、立仓镇、楚村镇、乐土镇、三义镇、篱笆镇、王集乡 小辛集乡 庄周办事处 漆园办事处 范集工业园区 蒙城是一代先哲庄子的故里,道家文化圣地,黄牛养殖享誉全国,素有“黄牛之都”的美誉。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牛群曾在此挂职担任副县长,蜚声海内外。 蒙城殷称北冢,周曰漆园,唐天宝元年更名为蒙城。

是先哲庄子故里,是驰名中外的道家文化圣地,是巾帼英雄刘金定的家乡。境内有万佛塔、文庙、庄子祠、刘海庙等名胜古迹。

尤其是近年发掘的尉迟寺遗址,被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以及万佛塔均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蒙城,自然条件优越,自然丰富。

全县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盛产优质小麦、水稻、玉米、山芋等粮食作物和棉花、油菜、黄豆、烤烟、薄荷等经济作物,是全国小麦商品粮、优质棉、低芥酸油菜生产基地县。

畜牧养殖业优势明显,是全国优质肉牛、山羊板皮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 特别是黄牛生产,年饲养量近百万头。

地下资源也非常丰富,优质煤储量4。6亿吨, 经国家批准年产150万吨的许疃煤矿已经建成并生产。

水陆交通便捷。涡河长年通航,经淮河通江达海。

“203”、“305”、“307”省道交汇于县城, 已经建成的南京-洛阳高速公路贯穿全县东西。 通讯设备先进,移动电话、程控电话可直拨国内外。

全县已开通广播电视专用光缆。 全县以粮食、油料、棉花、黄牛、瓜菜、烟草等为主的六大农业产业化格局已初步形成,粮棉总产量近年来分别保持在100万吨和2万吨左右。

交通区位 ditu公路:省道307线、305线、203线交汇于蒙城县城,南洛高速公路贯穿境内,与合徐高速公路交汇,县城距高速公路出口仅2公里。 水路:境内涡河、茨淮新河、阜蒙新河全年通航,经淮河通江达海。

铁路:距京沪、京九铁路枢纽站蚌埠、阜阳两站80-90公里。 航空:距合肥、徐州机场200公里,阜阳机场80公里。

工业商业 工业初具规模。目前已拥有机械制造、烟酒食品、化工印刷、轻纺服装、建材造纸等行业。

微型车、冷冻机、家具、皮件、雪茄烟、庄子酒、专用面粉及“五洲牌”牛肉系列等产品,加工技术先进,已形成规模生产。牛群中国商贸城 商贸流通活跃。

国家级皖北汽车中心批发市场、省级柳林黄牛市场和农机市场及一批商品批发市场,为工业生产、销售和人民群众的日常消费提供了方便。 投资2亿元占地400亩的牛群中国商贸城一期已经建成并运营。

niuqun 蒙城,工商俱兴,初具规模。经多年的培育和发展,蒙城已初步形成以食品加工、轻工纺织、化工印刷、建筑建材、机械制造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主要工业产品有雪茄烟、白酒、棉布棉纱、毛巾被单、面粉、家具、猪肉和牛肉制品、日用化工、印刷制品、水泥建材和皮件制品等三十多类。 特别是黄牛、小麦、棉花、木材等农产品资源深加工产业已初步形成产业链,全县拥有以五洲食业公司、东升食品公司、天都食品公司为龙头企业的肉类加工产业链;以华洋纺织公司、经纬染织公司、永发毛巾被单公司为龙头企业的纺织加工产业链。

蒙城不仅拥有国家级皖北汽车中心批发市场,还拥有皖北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牛群中国商贸城、省级柳林黄牛市场、楚村粉丝市场、篱笆花生市场、马店蔬菜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 仅皖北汽车中心批发市场年成交额就达30亿元。

农业发展 蒙城是我国 *** 早期引用外资治理区和黄淮海开发区,先后被国家列为小麦商品粮、优质棉、出口棉和低芥酸油菜生产基地,国家肉牛育肥、山羊板皮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是全国平原绿化示范县。尤其是近年来,通过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成绩斐然,正在由传统型农业向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型农业转变。

全县已建成年饲养量75万头的优质黄牛、40万只的波尔山羊、130万头二元三元杂交猪生产基地;建设30万亩优质棉、40万亩的优质花生、50万亩各类瓜菜10万亩薄荷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地。 全县现有林业用地45万亩,其中有林地40万亩,全县现有各类林木7500万株,活立木蓄积量13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5。

9%。县乡公路、河流两侧绿化率达95%以上,全县成片造林36万亩,高标准农田林网140万亩。

城镇绿化覆盖面达36%,人均公共绿地达5。9平方米。

该县被授予“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和“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经过全县人民的艰苦治水和外资、黄淮海等项目的实施,全县现有各类涵闸110。

6.隋文帝时开过元勋伍建章是否真有其人

公元570年庚寅岁,与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同仕北周武帝宇文邕,官至郎中令(九卿之一,掌管宫殿警卫)。

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1年辛丑岁,废周宇文衍自立,诏任伍建章为尚书省,指挥兵府郎将及其都尉为隋文帝扫清了内外叛乱,安定了隋朝天下。为修改律法,又诏任内史省,与裴政、高颖等共拟律书二十八卷千二百条,称之为《新律》,安内外两宫,制文武百官,立三省六部。

因杨广弑父杀兄乱宫自立,伍建章忠心数谏无效,便借祭奠文帝之机,冒死再谏,不仅不果,反遭其辱。伍建章知隋必亡,含愤碰柱身亡,孝忠先帝。

同僚裴政隐词曰:“鹏撞金阶去,天地皆悲泣,可汉屋欲坠,谁再化险隘”。

乡镇精准扶贫工作汇报材料2篇

01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代表区国土房管局就2**年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有关情况作简要汇报。

2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政协的大力关心指导下,我局按照有关工作部署,精准发力助推脱贫攻坚,将脱贫攻坚作为服务发展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部门职能,积极调度行业资源,努力做到扶贫项目优先安排、扶贫资金优先保障、扶贫工作优先对接、扶贫措施优先落实。同时,严格遵守和贯彻区政府关于扶贫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确保局系统扶贫工作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不散、力度不减,重点开展D级住房改造和土地整治复垦等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局结对帮扶的镇村和其他镇街的精准扶贫相关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压实相关责任

2017年,按照区政府扶贫工作要求,我局7名局领导组成的局系统扶贫工作领导班子仍然正常运转,47名结对帮扶的干部职工继续认领任务。对我局结对帮扶的万古镇、季家镇梯子村的扶贫工作,局党委经常加强与镇政府、村委会的工作联系,对镇村提出的有关工作事项全力予以支持。对区级领导临时或随时安排的事项及时进行落实。局系统47名结对帮扶的干部职工不定时的对结对帮扶对象进行电话联系或进行实地走访,为帮扶对象出谋划策,全力助其尽快脱贫致富。对我局牵头的万古镇扶贫工作,按照区统一部署,经常做到强化与镇政府联系,并及时组织万古工业园区管委会、大足旅开委落实相关工作。

二、明确工作重点,切实推进落实

自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以来,我局相关工作主要立足于国土房管职能职责,重点在农村土地整理、农村宅基地建设用地复垦、危房改造等工作方面予以全力支持,有效地促进有关镇街的精准扶贫相关工作。

(一)切实推进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工作。一是开展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去年,基本竣工32个区级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规模8798.6公顷,总投资2.1亿元,涉及棠香、龙岗、龙水、玉龙、季家、石马、拾万、金山、回龙、国梁、万古、雍溪、龙石、珠溪、高坪、铁山、宝兴、三驱等镇街的有关村社。正在进行招标17个区级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规模4359.2公顷,预计投资1.1亿元,主要涉及雍溪镇石堡村、龙水镇袁家村、高坑村、龙石镇保家村、凤凰村、高坪镇冒咕村、高峰村、瓦店村、新兴村、月台村、季家镇梯子村、石马镇石门村、七里村、智凤街道福寿村、万古镇沙河村。二是开展精准扶贫农村宅基地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去年,开展2个精准扶贫建设用地复垦项目,除双桥经开区3个街道外,涉及到24个镇街。2个精准扶贫复垦项目涉及140户,总面积为93亩,总投资1450万元,目前已拆除复垦,正进行竣工测绘工作,预计今年5月前可以完成验收发证。去年,首次补偿已支付201万元,验收发证后即支付余款。

(二)及时拨付D级危房改造补助款项。按照区残联《关于申请拨付2017年度残疾人危房改造资金的函》(足残联函﹝2017﹞24号)文件精神,按每户5000元拨付169户残疾人D级危房改造补助款84.5万元全部到位。同时,我局在资金压力很大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237万元,全力支持万古、拾万、高坪、高升、古龙、季家、邮亭、中敖等镇开展扶贫攻坚、地灾隐患消除、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土地整治、耕地保护等工作。

(三)认真开展脱贫攻坚督查工作。按照区扶贫办《关于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督查的方案》工作部署和有关会议精神,我局作为万古镇脱贫攻坚工作牵头单位,于去年11月30日组织旅开委、万古园区有关人员,对万古镇的建卡贫困户D级危房情况、新增识别对象情况、脱贫对象情况等进行了现场实地走访和相关资料核查核实,相关工作情况符合有关规定。

三、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一是扶贫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我局作为万古镇扶贫攻坚的牵头部门,受职能职责所限,深感力量单薄。二是从结对帮扶的.干部职工个体来看,受各种因素限制,在推进有关工作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工作建议。一是组织构架方面。建议取消目前由部门牵头的扶贫攻坚模式,由各镇街政府(办事处)承担主体责任,各政府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能职责提出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或落实具体精准扶贫相关项目。二是政策方面。建议扶贫工作主管部门进一步明确贫困户的进与出的具体政策、进一步加强审核对比,以便各镇街顺利开展识别和整改。

四、下步工作计划

2018年,我局将切实按照区扶贫攻坚有关工作部署,全力推进扶贫攻坚相关工作。并在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地灾防治、耕地保护、危房改造等领域,充分发挥部门职能职责,为各镇街开展脱贫攻坚贡献应有的最大的力量。

02

一、主要成效

截至7月底,全市已发展1项以上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村204个,占全市286个有条件发展特色种养业贫困村的71.3%,其中,有101个村形成“一村一品”专业村,占有条件发展特色种养业贫困村的35.3%;从事1项以上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户有44418户,占有条件发展特色种养业贫困户53046户的83.7%。全市有279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接带动260个贫困村、28618户发展特色种养业。

二、主要工作

(一)谋划实施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根据省、市部署要求,我市谋划制定出台了《亳州市脱贫攻坚期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意见》(亳政办秘〔2017〕149号),明确了脱贫攻坚期产业精准扶贫目标任务和重点培育发展十大扶贫产业。结合我市实际,探索建立了四种产业扶贫模式。分别在3月、6月、7月份,开展了三次调度会,并于7月底召开了全市产业扶贫现场会,对产业扶贫下一步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有力推动我市产业扶贫工作的开展。

(二)强化特色种养业扶贫政策落实。为推动贫困户自主发展和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的积极性,我市各县区都出台了特色种养业精准脱贫扶持政策。谯城区:2016年4月1日出台了《精准扶贫(产业类)实施方案》,按照该方案,今年已补助发展特色种养业贫困户6879户,发放扶持资金2008.27万元。2017年2月20日出台了《贫困村莲藕种植扶贫实施方案》,对未出列的20个贫困村,按照每亩补助1万元的标准发展莲藕种植,目前共种植莲藕 230亩,发放扶持资金230万元。于2017年5月25日和28日分别出台了《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奖补办法》和《进一步推进扶贫养羊补助实施办法》,目前正在组织实施。涡阳县:2016年6月10日出台了《种植养殖特色产业扶贫财政补贴实施办法》,按照该方案,今年已补助发展特色种养业贫困户3954户,发放扶持资金335.8074万元。2016年9月,利用省专用品牌粮食生产发展资金675万元,依托龙头企业带动37个贫困村,打造专用品牌粮食生产基地19.9万亩。蒙城县:2017年5月10日出台了《2017年特色产业扶贫奖补办法》,按照该方案,目前已补助发展特色种养业贫困户10076户,发放扶持资金2028.528万元;对达到省规定的特色专业村和“一村一品”专业村,分别按照每村10万元和20万元的标准奖补,目前正在组织实施。利辛县:2017年3月3日出台了《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实施方案》。按照该方案,乡镇已上报到户特色种养业补助资金计划数。其中补助发展特色种养业贫困户5585户、奖补资金1620万元,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3361户、补助资金995万元;农机作业补贴覆盖全部未脱贫贫困户共42546户,补贴资金2600万元。目前资金已落实,近期可以打卡发放。

(三)着力推进产业扶贫重点项目实施。我市结合实际,通过“傍大款”和金融支持,依靠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积极发展特色种养业。一是涡阳县温氏养猪扶贫项目。项目采取政企共建模式在全县78个贫困村建设156栋猪舍,每栋猪舍总投资75万元左右(不同地方的猪舍招标价格不完全一样),其中由政府投资60万元左右、由温氏公司投资15万元左右,产权归乡镇政府。猪舍由温氏公司经营,每栋猪舍每年分红8万元带动40户贫困户,共能带动6240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2000元。目前正在建设140栋,8月15日前建成;16栋已完成招标,8月底前建成。二是蒙城县强英鸭业产业带动扶贫项目。按照户贷企用和企业担保贷款的模式建设立式笼养大棚330个(全县60个贫困村每村至少建2个),每个鸭棚总投资80万元,其中由建设鸭棚的养殖户出资5万元、使用贫困户户贷企用资金15万元、使用强英鸭业公司担保的银行贷款65万元,鸭棚产权属于能人或大户。每个鸭棚带动3户贫困户,共能带动990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目前已投产12个,正在建设32个。三是利辛县强英鸭业产业带动扶贫项目。项目采取政企共建模式在全县90个贫困村每村建设一个肉鸭养殖扶贫小区(每个小区建设2个立式笼养大棚,第一批先建设1个),每个大棚平均总投资86万元,其中县政府整合扶贫资金入股20万元、强英公司选定的养殖户自筹20万元、强英公司担保养殖户贷款46万元,产权归养殖户。每个鸭棚每年分红3万元给村集体,再由村集体分配给贫困户。目前已投产3个,建成40个,正在建设47个,第一批于8月底前可全部建成。四是利辛县金鸡扶贫项目。项目采取政企共建模式建设存栏240万只的蛋鸡产业链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3.63亿元,其中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13亿元作为生物资产及流动资产、利辛县依托利辛县广丰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通过农发行融资1.5亿元,县财政整合扶贫资金1亿元),产权归利辛县广丰源农业公司。项目建成后,租赁给德青源公司15年,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0%收取租金,租金分期归还贷款本息、土地租金、税费等相关费用后年剩余约600万元用于带动3000个贫困人口每人每年分红2000元;可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500个就业岗位,每人年均收入可达1.5万元。目前,青年鸡一区养殖场6栋标准化鸡舍工程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产蛋鸡一区养殖场工程已于7月25日正式开工。五是银行贷款支持扶贫项目。截至7月20日,全市累计发放贫困户自贷自用扶贫小额贷款10108户、44040.43万元,户贷企用扶贫小额贷款5048户、25330.75万元。

(四)加强扶贫模式和政策宣传培训。按照市里统一安排部署,市农委积极参与全市“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扶贫业务培训,市农委主要负责人上第一课,又精心挑选了4名熟悉业务的人员赴县区授课。共参与培训40场次,培训了89个乡镇、13218人。同时,我委组织人员深入各地调研,总结出可复制的特色种养业扶贫模式范例,先后编印《特色种养扶贫模式汇编》和《亳州市特色种养扶贫重点模式汇编》发放到县区、乡镇、贫困村、贫困户,并通过各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广大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脱贫。

(五)强化特色种养业扶贫监督检查。按照市委统一安排,我委抽调8名工作人员组成2个督查组进村入户实地抽查特色种养业发展情况。截至目前,已抽查贫困村32个、贫困户240户,形成7期《特色种养业扶贫实地抽查情况报告》报送市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市政府分管领导,并报市扶贫局以亳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名义进行通报,要求各县区限期整改,加快重点项目实施,加快建立到村到户产业项目库,努力扩大特色种养业扶贫覆盖面。

三、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对政府、对扶贫政策依赖性较强,发展特色种养业积极性不高。二是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产业扶贫项目积极性不高,与贫困户间的风险与利益分配不均衡,带动能力不强。

四、下步工作安排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坚持把精准贯穿于特色种养业扶贫各个环节,继续开展扶贫抽查,深入查找问题,有针对性的研究出台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扎实推动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深入开展。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加快落实政策和重点项目,并谋划出台新政策、新项目,使每个发展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户都能享受到政策扶持,推动更多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三是创新主体带动机制。创新支持政策,构建适宜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调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特色种养业扶贫覆盖面,推动贫困村、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