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为河南省下拨3亿元实施生猪良种工程建设,重点加强生猪原种场、扩繁场、种质资源场建设,每个良种场补助投资200万元,每个扩繁场、种质资源场补助投资100万元。同时投入3.6亿元对推广生猪人工授精率超过30%的县使用良种精液给予补贴,截至目前,河南省已有18个县的85万头生猪纳入良种精液补贴计划。
河南省还将重点扶持现有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场(小区、重点户)进行改扩建,年出栏300~499头的补助10万元,500~999头的补助20万元,1000~1999头的补助40万元,2000~2999头的补助60万元,3000头以上的补助80万元。另据了解,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将对标准化规模饲养场贷款给予重点支持,各级财政对担保机构的生猪贷款风险给予补助,解决规模饲养场和养猪户“贷款难”问题。 规模猪场设计方案学习猪场设计原则及思路1、猪场选址应远离住宅区,便于防疫,同时避免周围用户受粪便气味影响。
2、猪场规划时,生产、生活区一定要分开,便于猪场防疫及管理。生产区应建在主风向的上风口,不受生活区的影响。
3、生产区各幢舍最好要有走廊连接,便于猪场猪群周转,同时生产人员可以同外界隔开,达到真正意义的全封闭生产。
4、分为上、中、下三层结构,上层为水电通道,中层行走及转群,下层是主粪沟。
5、每个猪舍的粪便都冲入到主粪沟,然后流到化粪池中。这种设计的缺陷是粪便会沉淀在粪沟中,过一段时间后需要清理粪沟,否则猪舍的空气环境会受很大的影响,不利于猪只的生活。如果有劳动力,可以让饲养员把猪舍中的粪铲出圈外,而不把它冲入粪沟内,这样对猪舍的环境比较有利。
6、本设计方案本着勤俭节约、美观大方、经济实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猪舍,囿于条件限制,产房适当放宽。配种舍与妊娠舍合用一幢猪舍.一、 基本设计参数的选择
根据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和现有生产水平,对年产2000头肉猪生产线实行工厂化生产管理方式,采用先进饲养工艺和技术,其设计的生产性能参数选择为:平均每头母猪年生产2.2窝,提供19.8头肉猪,母猪利用期为三年。肉猪平均日增重700克以上,达90-100公斤体重的日龄为168天左右(24周)。肉猪屠宰率75%,胴体瘦肉率65%。猪群存栏:1256头
基础母猪:124头,其中空怀9头、妊娠90头、哺乳25头。
公猪:6头
后备母猪:12头
后备公猪:2头
整个生长期的成活率大于90%二、 生产工艺程序
本方案的肉猪生产程序是以“周”为计算单位,工厂化流水生产作业程序性生产方式,全过程分为四个生产环节。按下列工艺流程图示进行。 配种妊娠阶段。在配种舍内饲养空怀、后备、断奶母猪及公猪进行配种。每周参加配种的母猪6头,保证每周能有5头母猪分娩。妊娠母猪放在妊娠母猪舍内饲养,在待产前转入产房。
母猪产仔阶段。母猪按预产期进产仔舍产仔,在产仔舍内4周,仔猪平均4周断奶。如果有特殊情况,可将仔猪进行合并,这样不负担哺乳的母猪转回配种舍等待配种。
仔猪培育阶段。断奶后仔猪进入仔猪培育舍培育至9周龄转群,仔猪在育仔舍5周。
中猪饲养阶段。9周龄仔猪由育仔舍转入到中猪舍饲养7周(16周龄)预计体重可达50公斤左右。
大猪饲养阶段。将50公斤左右的猪群转入大猪舍饲养至24周龄,体重达90-100公斤出栏上市。一般每周可出栏60头猪左右。三、 猪场布局
各区域配有专门化猪舍和设备。猪舍力求紧凑合理,互不干扰,便于猪群周转,严格做到各生产单元全进全出,各舍的大小以及规格布局,按设计要求系统安排,形成稳定的生产流水线。猪场除各生产环节的猪舍和设备外,还需外围的配套条件,包括种猪来源、饲料来源,全年约需全价配合饲料700吨,以及供水设施、排污设施、办公、宿舍、交通运输、防疫消毒等生产和附属设施。
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并在利用充分利用地形的基础上进行猪舍布局。猪场生产程序分空怀母猪、配种、妊娠、分娩、哺乳、断奶仔猪培育、肉猪饲养四个阶段。
一、 猪舍设计
(一)、配种舍妊娠舍(图1、图2)
生产线有124头母猪。配种母猪在配种舍内饲养,空怀、后备、妊娠母猪在妊娠舍内饲养。 配种舍内设配种栏,一个配种栏内养1头公猪,设在4个单体栏之后,共设8个配种栏。配种后的母猪在单体栏饲养,观察4周,确认妊娠后转妊娠舍饲养,对未妊娠或返情的母猪送回到配种栏内接受第二情期配种。对连续两个情期均配不上的母猪建议淘汰处理,用后备母猪增补。单体栏成60厘米夹道,两侧隔栏用直径1寸(33毫米)钢管组成,高90厘米,限制母猪饲养,猪栏前设贯通食槽,后部有40厘米宽的横走向漏缝地板,下有粪沟,便于饲养管理,围栏长2.2-2.5米,每头猪实占面积1.3平方米。共设单体栏32个。1、每个配种栏对应四个母猪单体栏,单体栏内是刚断奶的母猪及配种1-3周的母猪。到配种后第四周,利用妊娠诊断仪诊断母猪是否怀孕,怀孕的母猪转到妊娠母猪舍饲养,没有怀孕的母猪留在配种舍等待下次配种。
2、124头母猪猪场至少需要2头试情公猪,每周有6头猪配种。
3、后备母猪、空怀母猪可放在大栏内饲喂。
4、走廊的宽度是0.9m。单体栏标准是2.5m×0.6m×0.9m,配种栏及大栏的标准是4.3m×2.5m。猪舍的水泥地面一律要求用高标号水泥,地面要求光平结实,为防止床面积水和猪只滑跌,要求地面向粪沟方向微斜,并在光滑的地面上以细沟作菱形切块,以达排水和防滑的目的。后备、空怀及妊娠母猪栏6头母猪一圈,小群饲养可有一定活动空间,每头妊娠母猪占地面积1.6平方米,栏前设贯通食槽,每头猪占槽0.5米,横栏两侧各设一个饮水器,猪床后部设有40厘米宽的漏缝地板,下设排污沟。妊娠16周的母猪转入产仔舍准备产仔。
猪栏成本预算:14栏×1000元/栏=14,000元。 1、 妊娠母猪舍共14个猪栏,每个猪栏可装5—6头怀孕母猪,猪栏标准 2.5×3.8m2 。
2、 如果猪场有条件,可在妊娠猪栏外建运动场,对母猪的健康有益。
3、母猪在妊娠舍11周时间,当怀孕50、90日龄时,需要做两次妊娠检查,以确保每头母猪都能正常分娩。
近年来,唐山市丰润区按照中央提出的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部署,充分利用农业大区的资源优势,把发展奶业作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工作来抓,作为强区富民的一号工程,按照发展现代化的总体要求,着力在奶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使奶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到2004年6月,全区奶牛存栏已达9.3万头,其中成年奶牛5万头,"十五"以来,年均递增36.2%,日产鲜奶800多吨。2003年,全区奶牛养殖业产值达到5.14亿元,同比增长19.5%,分别占畜牧业和农业总产值的31%和15.48%;奶业和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7.1亿元,占GDP的6.7%;奶业和相关产业从业人员纯收入4.4亿元,农业人口人均675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29.6%和28%,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4%;来自奶业和相关产业的税收达到4300万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7.6%。成为河北省第一奶业大区,在全国排第七位。丰润的奶业生产已被国家和省政府纳入奶业发展重点区域规划。2004年5月被中国农业区域布局及产业化高层论坛组委会命名为"全国奶业之乡"。
一、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为适应全区日益扩大的奶牛存栏规模和乳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区委、区政府千方百计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在积极鼓励扶持丰润一乳、二乳、银河、三星等本区乳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还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支持广东今日集团乐百氏(丰润)食品有限公司不断壮大规模,区委、区政府将持有的股权转让给广东今日集团,并支持乐百氏(丰润)食品有限公司与法国达能集团合资,进一步壮大了企业的实力,使公司投资由1.3亿元增加到2.5亿元,日处理鲜奶能力由200多吨增加到300吨以上。公司主要生产纯牛奶、酸奶、发酵奶、奶粉等四大系列20多个品种,年上缴税金1000多万元。为进一步强壮龙头,增强企业带动能力,区委、区政府又积极吸引上海均瑶集团来丰润兴建奶业加工企业,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2003年10月,投资6000万元,日加工鲜奶能力120吨的上海均瑶集团丰润乳制品加工一期工程顺利投产。为进一步拓宽鲜奶销售渠道,丰润以诚恳的态度,创造优良的环境,进一步引进重量级龙头企业,以形成群龙闹海、有序竞争的格局。制定出台了《丰润区鼓励外商投资优惠办法》、《丰润奶业科技园投资优惠办法》等一系列文件。2003年10月吸引蒙牛乳业集团落户丰润,日加工液态奶600吨,年产量20万吨,年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5200万元。计划今年9月份投产,目前已在区内签订机械化挤奶厅建设及鲜奶收购合同50份。
二、基地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为加快奶牛养殖基地建设,鼓励扶持群众发展规模养殖,区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扶持发展规模牛场、养殖小区的奖励办法》,突出抓好奶牛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建设。区政府每年拿出100多万元资金支持群众发展规模养殖。良好的发展基础和优惠的扶持政策,吸引了省财政厅国富投资公司来丰润区建设奶牛养殖小区。并积极探索小区内条块分割,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管理,不断加快小区资本运营的质量。目前,总投资300万元,可容纳1000多头奶牛的国富润兴奶牛养殖小区存栏奶牛1070头。
2003年底,已建成千头以上奶牛镇乡25个,百头村269个,5头以上场户2617个,其中百头以上场户42个(已建成或在建千头牛场7个),新建机械挤奶厅6个,全区规模化养殖比重达35%。
三、奶牛种质不断优化
为使全区的奶牛养殖在数量扩张的同时实现品种质量的提高,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奶牛品种改良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制订了《奶牛良繁体系建设实施办法》。投资150多万元购置配种器材54套、显微镜9台,完善了各基层站品种改良设备、设施;确定并落实了"统一供精、统一供氮、统一培训考核"的三统一管理措施,将奶年品种改良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2000年以来,丰润区以北京奶牛中心、省畜牧局为技术依托,结合农业部《万枚优质奶牛胚胎富民工程的实施,已完成奶牛胚胎移植120枚。为尽快提高奶牛品质,区政府与河北省国富农业发展公司、加拿大新技术发展集团共同出资 7200万元建设年产优质奶牛 5000头、胚胎1万枚的奶牛良种繁育中心项目,项目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良种奶牛繁育基地。良繁中心一期工程投资3600万元,占地256亩,存栏受体牛规模3000头。今2月11日第一头犊牛顺利生产,目前存栏受体牛2606头,进行胚胎移植2872头次,现已确定准胎874头,待查受体牛560头,移植受胎率40-45%;已产犊牛148头,性别鉴定准确率95%。
四、奶业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
以建立无公害奶源基地和无公害鲜奶品牌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奶业标准化建设,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指导思想,把引导奶业基地建设的重心由扩充数量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到目前,国富润兴奶业有限公司等7个奶牛规模场区获得省级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为提高全区奶牛养殖质量,打造丰润品牌奠定了基础。2003年11月,丰润区起草的《奶牛场生产技术规范》系列标准通过省级专家审定,正积极申报省级地方标准。这区己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命名为"国家级奶业标准示范区"。
五、配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为提高全区奶牛科学喂养水平 这区充分利用丰润的区位优势,依托京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聘请专家组成讲师团,入场户进牛棚开展技术攻关,解决奶农关注的难点问题。对全区奶牛百头村和百头以上场户,安排至少一名技术人员驻村驻场指导。并新增村级奶牛技术服务点30个,巡回服务大棚车9辆,使奶农求医买药不出村。大力推广牧草种植和青贮技术,促进了奶牛饲料结构调整和平原农区种植结构调整。2001年以来,全区各级多方筹集资金300多万元,在12个重点场新建贮量500立方米以上的青贮池23个,总贮量达2万立方米。2003年全区完成秸秆青贮15万吨,牧草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为了加强疫病防治,这区在原有10个牧兽医中心站25个分站的基础上,新增村级防疫网点50多个,形成了以区畜牧兽医总站为龙头、镇乡兽医站为骨干、村级兽医点为基础的疫病防治体系。做好奶牛五号病等主要疫病的强制防疫工作。做到乡(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牛。并坚持以检促防、以防保检、防检结合、标本兼治。在基层奶站、流动收奶点全面落实了凭《免疫合格证》收奶制度,为全面实施"绿色奶"工程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六、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
为进一步理顺企业与奶农的利益关系,这区首先在重点乡镇或奶牛养殖小区成立了奶业合作社,在落实"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服务、统一收奶、统一物业管理、分户喂养"的"四统一分"管理模式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同时,支持乐百氏(丰润)食品有限公司在全区重点乡镇和规模场户投资近400万元建立低温奶站26个,与北京三元食品公司合作投资40多万元建立了中心奶站,由企业与奶站辖区的1500多产奶农签订了鲜奶购销协议,做到了质量标准公开,收奶价格合理,奶款兑现及时。积极协助蒙牛在我区发展机械化挤奶厅的工作。并组织畜牧局、企业奶源部、合同奶户每周五召开座谈会,及时解决鲜奶购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实践,这区形成了"公司十农户"、"公司+经纪人+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三种行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了全区奶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七、今后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丰润奶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2002年以来,宋恩华副省长连续5次在市委、市政府领导陪同下来丰润区考察指导奶业产业化工作,明确提出丰润奶业要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建设一个全国一流的奶业科技园区,使初具规模的奶业产业尽快走上依托科技,壮大规模,提高效益的轨道,以此带动全区、全市乃至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区域特色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期间,农业部常务副部长韩长赋、中国奶协理事长刘成果、科技部农业司司长王晓芳、省财政厅厅长王加林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也先后就奶业科技园区的规划建设来丰润区考察指导工作,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设性意见。
为了加强对奶业科技园建设的组织领导,2002年6月份,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中国唐山奶业科技园建设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任顾问,区长任组长,有关区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畜牧局、科技局、财政局、发展计划局、国土资源局、招商局和丰润镇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奶业科技园规划和建设的日常工作。
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奶业科技园建设的序幕已经拉开。2002年6月 9日,丰润区政府正式聘请河北农业大学为奶业科技园的技术依托单位,聘请河北农业大学桑润滋教授为奶业发展顾问,丰润区被河北农业大学确定为教学、科研和生产"三结合"基地。同时还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中国奶业协会、北京奶牛中心等单位建立了紧密联系,使奶业科技园建设有了强有力的支撑。
为了搞好奶业科技园建设,区政府聘请中国农业大学对园区进行了总体规划设计,2002年8月5日,《中国唐山奶业科技园总体规化》在北京顺利通过专家论证,目前已通过省级立项。奶业科技园定位为国家级园区,园区总占地面积近1万亩,共分为核心生产区、辅助生产区、乳品加工区、饲料饲草种植示范区和综合管理区等五大功能区,计划总投资10亿元。目前已在该区落户的较大企业有:乐百氏(丰润)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丰润均瑶乳品有限公司、蒙牛集团丰润乳品有限公司和河北国富爱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该区力争通过5-6年的建设,使中国唐山奶业科技园真正成为全国最大的良种奶牛繁育中心、奶业高新技术产业研究与发展中心、奶产品的展示销售中心,成为国内知名奶业龙头企业加工基地、饲料饲草种植加工基地和规模化奶牛养殖示范基地,从而带动全区、全市乃至全省奶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这区的目标是:力争到"十五"末,全区奶牛存栏达到 12万头,日产鲜奶1000吨以上,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把丰润建成全国的奶业强区。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