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游戏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39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 )
A.科学教育活动
B.日常生活活动
C.游戏
D.上课
2.我国学前游戏理论与实践全面向苏联学习是在下列哪一个阶段?( )
A.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建国初期
B.第二阶段,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
C.第三阶段,“十年浩劫”时期
D.第四阶段,“十年浩劫”后至今
3.20世纪50年代,游戏价值观受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比较注重游戏的( )
A.身心全面发展价值
B.认知发展价值
C.行动发展价值
D.情感发展价值
4.儿童在亲子游戏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往往比在独自游戏和伙伴游戏中所获得的更丰富、更有益于认知发展,这种现象主要表明亲子游戏具有( )
A.情感性
B.象征性
C.开放性
D.发展性
5.按照儿童认知发展对游戏进行分类的首创者是( )
A.杜威
B.班图拉
C.皮亚杰
D.蒙台梭利
6.学前儿童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是( )
A.感觉运动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
7.在游戏中,幼儿把积木当蛋糕给布娃娃吃;或把木棍当马骑,把椅子当汽车开,说明这时幼儿游戏的发展进入到( )
A.感觉运动性水平
B.象征性水平
C.规则性水平
D.接受性水平
8.“成熟说”的代表人物是( )
A.夸美纽斯
B.皮亚杰
C.拜敦代克
D.康德
9.象征性游戏是儿童的典型游戏,象征性在下列哪一个时期成为游戏的基本特征?( )
A.感知运动期
B.前运算期
C.具体运算期
D.形式运算期
10.游戏治疗不应把视点落在孩子过去的历史和潜意识上,而应注重此时此刻的感情与经验,也就是孩子与治疗者的正向良好关系。持上述观点的治疗方法是( )
A.关系性游戏治疗
B.非指导性游戏治疗
C.分析性游戏治疗
D.发泄性游戏治疗
11.“我们来玩过家家吧!”“这是我的,不给你玩!”,儿童在游戏中出现的类似言语属于 ( )
A.游戏性语言
B.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C.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
D.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12.游戏中儿童以角色关系中的另一方存在为条件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当“医生”,就得有人当“病人”)。这种角色属于( )
A.机能性角色
B.互补性角色
C.想象的角色
D.虚幻性角色
13.游戏本质的最基本属性的表现是指游戏的( )
A.生物性
B.社会性
C.自主性
D.工具性
14.复演论的游戏本质观认为游戏是( )
A.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
B.人的剩余精力的发泄或运用
C.种族的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
D.个体适应环境,寻求自由和主动欲望的表现
15.福禄培尔将游戏的本质归结为( )
A.生物性,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
B.人的剩余精力的发泄
C.种族的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
D.个体适应环境,寻求自由和主动欲望的表现
16.最早的游戏理论是在下列哪一种思想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 )
A.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思想
C.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D.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
17.在象征性游戏和智力类游戏中,主导性动机是( )
A.活动性动机
B.探究性动机
C.成就性动机
D.亲合性动机
18.心理学家科琳·亨特的研究发现,无探究精神的男孩与有创造性探究精神的男孩相比,更缺乏( )
A.快速眼动睡眠
B.游戏训练
C.交往安全
D.好奇心和冒险精神
19.心理学对儿童游戏价值的研究,侧重了游戏对( )
A.儿童思维集中发展的作用
B.儿童情感发展的作用
C.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D.儿童身体发展的作用
20.根据形象玩具模拟的对象有无生命,可分为( )
A.角色玩具和用具玩具
B.主题玩具和专门化玩具
C.操作性玩具和替代性玩具
D.娱乐玩具和体育玩具
21.研究证明,影响儿童游戏社会性品质的因素是( )
A.场地方位
B.场地结构特征
C.设备位置
D.场地空间密度
22.关于玩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玩具造型越逼真对儿童的教育作用越大
B.玩具越多越有利于儿童游戏的开展
C.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玩具相互搭配放在一起,构成一定的知觉场,这种知觉场影响着儿童游戏的性质和主题
D.提供给儿童游戏的玩具指商店里出售的精美玩具,如洋娃娃玩具、汽车玩具等
23.关于幼儿游戏活动区的布置,正确的说法是( )
A.以阅读为主的图书区可与娃娃家区放在一起
B.自选游戏环境的创设是由教师进行的
C.积木区适宜与科学观察区放在一起
D.游戏活动区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和渐进发展性
24.以下关于幼儿园教学游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注重发挥游戏的自主性特点
B.类型上表现为创造性游戏
C.是学前教育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D.又称手段性游戏
25.儿童扮演作品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地表演,再现文学作品的游戏,称为( )
A.娱乐游戏
B.角色游戏
C.表演游戏
D.结构游戏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6.游戏性体验
27.创造性游戏
28.主体性原则
29.教育的游戏化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0.简述游戏的愉快特征与严肃特征的辩证关系。
31.游戏满足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些需要?
32.简述教师对学前儿童游戏进行现场指导的功能。
33.结构游戏的指导方式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4.结合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论述如何指导小班幼儿角色游戏。
35.试述游戏的觉醒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价值。
五、案例题(本大题11分)
36.某大班角色游戏区,几个幼儿在玩“食堂”的游戏。突然出现了混乱的局面:生菜、熟菜混杂在一起,一些青菜分别散落在桌上、地上,还有几个幼儿拿着蔬菜当武器相互追打。“检查卫生啦!”,这时只见老师手臂上戴着“卫生检查员”的袖套,到“食堂”检查卫生来了。“卫生检查员”一一指出了“食堂”的杂乱现象,食堂里的“服务员”接受了意见,搞起了卫生,“食堂”的工作变得很有秩序了。
游戏现场指导的基本策略有哪些?请分析案例中教师运用的是哪种策略,为什么?
1、不同的定义
角色游戏是指儿童通过模仿和想象力扮演各种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表演游戏是根据故事,童话等内容通过动作,表演,语言和角色扮演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
2、特性差异
角色游戏的功能:儿童的社交现实生活经验是角色游戏的源泉;角色扮演是儿童的一种创造性想象活动。
表演游戏的特点:表演游戏是一种儿童戏剧艺术活动;表演游戏强调“游戏性质”,强调“表演”。
3、不同形式的表达
儿童在角色游戏中扮演的角色是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角色,反映出他们对生活的印象。在表演游戏中,儿童在文学作品中扮演角色,游戏的情节内容也反映了文学作品的情节内容。 表演游戏是一种具有特定内容的角色游戏。 像成人表演一样,它是一种戏剧艺术活动。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