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人日常主食主要是米食、红薯、麦类为主,一年到头,四季八节,每个节日都离不开吃。其他地方有端午吃粽子的习俗,可温岭大部分地方没有吃端午粽的风俗,相反,粽子却和年糕(在机器做糕时代前,按理说应用捣臼捣成,温岭人一般将糕浸水保存,称为“水浸糕”)一起是春节期间常吃的,不知吃粽风俗为何与他处不同。年糕之外,温岭人日常还喜欢吃手做糕,即用传统方式捣成的糕,许多早餐店都会供应糕、绿豆面羹、豆腐生、豆浆、馒头、麦饼等食品。小时候,在家乡箬横街“贪吃街”上(温岭人习惯将解决肚皮问题的饮食一条街叫“贪吃街”)吃过裹馅的手做糕,及长,听人评论说,箬横“贪吃街”糕居然为温岭第一,惜少时浑然不觉也。古时候将元宵(正月半)、七月半、十月半分别称为“上元、中元、下元节”,大多数温岭人依古时传下的习俗照例是年年做这三个“月半”的(不过,各地的时间可能有所不同,如笔者的家乡七月半就是农历七月十三做的,不知是否是为了应邻近“三、六、九”市日方便购买酒菜而改的)。温岭人“做月半”讲究要有“八碗”,即要求起码有八个菜,传统人家且要在吃前先祭拜祖先(这一般是信佛教人家的风俗)。温岭人清明前后例吃青团,原是常采某一特别的野菜和糯米作团,后亦有以青菜代之的,馅料取豆沙或肉、豆腐干、虾皮等咸馅。端午节温岭人则以吃麦饼、拭饼为多,麦饼以野菜黄花麦果或者青菜等掺入小麦粉烙制,拭饼则以平底锅拭匀烙熟,平常人家也有烙“麦油煎”的,此饼与拭饼类似,但略显得粗粝。端午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门插菖蒲,吃麦饼,饮雄黄酒,赵立民先生在《好事近》词中对此风俗有生动的描绘:
“端节又来临,
喜气弥漫墟落。
炉灶香腾麦饼,
冒炊烟椽角。”
如今人们多用液化气了,“冒炊烟椽角”的景象恐怕是难以看到了。温岭人在冬至时,则喜欢吃冬至圆。温岭人所说的“圆”有两类,一大一小,形状是椭圆形,与宁波汤团相比,还附带一个小尖嘴的,形如一个“水滴”,中间裹以咸、甜两种馅料,此处指大圆,一般待客烧的是小圆。与圆类似的还有一种点心叫“米累(音)”,没有“小尖嘴”,外边沾满了炊饭粒。温岭人还喜欢吃“糕干胚”,此点心以米粉或薯粉为之,筛好粉,放蒸笼中,划好条块,蒸熟即可食,此物温岭人过月半或办正式办酒席时常备。此外,还有麻糍,麻糍以糯米为子,外沾松花,麻糍一族又有“卷糍”(裹以豆沙卷成一卷的、“乌饭麻糍”、“作糍(音,吃过长屿一带出产的作糍)”等不同品种。温岭人生孩子,孩子满月、对周,在石塘、箬山16周岁青少年过“小人节”,也都要办酒席祝贺。至于一些具地方性的点心,还有石塘的“阄”(音,以红糖、糯米为之,模中压出而成)、温西、坞根、城南一带的“桐树叶包”、城西街道神童门的“神童门硬糕”等,也别有风味。
截至2019年7月,温岭共有11个镇,分别为:泽国、大溪、松门、箬横、新河、石塘、滨海、温峤、城南、石桥头、坞根。
1、泽国
泽国,因“泽”而名,历来人文荟萃,物富人丰,是历史悠久的江南水乡名镇。泽国地处温岭市北大门,104国道和76省道及两条一级公路在此交汇。
2、大溪
大溪镇,位于浙江省温岭市西北端。东毗泽国,南邻温峤,西接乐清大荆,北交黄岩、路桥,是台州市与温州市的交接处,距温岭市区14.5公里。镇区面积129平方公里,辖南城、北城、太湖、山市和潘郎等5个管理区,110个村(居)。
3、松门
松门镇地处浙江东南沿海,省道林石线穿境而过,与104国道相接,是全省136个中心镇、台州市首批中心镇之一,也是温岭市一个中心,五个区块格局中的东南区块中心。
4、箬横
箬横镇隶属于温岭市,是温岭市的五大区块之一,系由原箬横、高龙、东浦、贯庄、山前五个乡镇撤并而成,区域面积107.93平方公里,占全市的1/9,其中规划区面积1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6平方公里,辖125个村居。
5、新河
新河镇为浙江省温岭市下辖镇,新河镇区域面积71.4平方公里,辖86个村7个居。
新河是浙江省中心镇、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先后荣获中国乡镇综合实力500强、全国百佳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教育“两基”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文明镇、浙江省十大特色乡镇、浙江省旅游强镇等称号。
百度百科-温岭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