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海归创业如何

网友发布 2023-07-10 02:50 · 头闻号公司管理

2017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实施了31项“赤子计划”资助项目,吸引了众多海归人才回国创业。通过比较可以明显看出,受到鼓励的创业内容,不仅有互联网、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高精尖领域的项目,也出现了很多技术要求相对较低、更趋本土化的服务类创业项目。海归创业领域多元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高精尖领域的专业技术要求高,创业初期需要的各种资源支持更多更大;二是高精尖领域的研究周期长,见效慢。所以部分海归开始转变创业方向,将目光放到更广泛的领域。

尚涛在英国利物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马上就要毕业了。2017年,他与同学注册了一家芯片研发公司,也得到了国内创业孵化园的部分资金支持。但他的创业项目最终还是失败了。“海归创业领域大多集中在‘高精尖’领域,创业项目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不易攻破难关。很多海归在创业时,专注于做研发,而对管理公司经验有限。这一点也是导致一些海归创业失败的原因之一。”尚涛说,“如果再创业,我会找团队一起做,更注重对团队的管理。我也会根据国内发展趋势,做一些项目调整,不会只关注于高精尖的热门项目了……”

目前,我国留学人员创业园数量、入园企业数量、在园创业人员数量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当然,创业者们不可能集中在同一行业。海归创业项目的选择还跟自身所学专业、国内政策及发展趋势有关。学习人文社科类专业的海归在创业时,更倾向于社会学识应用较多的行业。

岳明曾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学习法律,又从事地产类工作数年。从2016年开始,他转入森林旅游领域,与团队一起创业。目前他正在西安参与云来谷森林旅游度假区的项目。他表示,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海归也需要深入到符合市场实际需求的细分领域,追求可以实现的目标,操盘可以落地的项目。“对于海归来讲,做好一个选择,常常比努力工作更重要。尤其是一些创业项目需要经过市场考验和试错。在很大程度上,海归要比非海归付出更多的机会成本。”岳明说,“同时,海归创业最好能够有一个成熟的团队。团队创业可以集合多种要素,实现优势互补,也更具市场适应性。”

内容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海归回国创业热潮已形成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美欧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引发的出国热,到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催发的“归国潮”;从我市大多数外国语学校毕业班三分之二学生都出国留学的热浪,到万名海外学子回深创业的现实;我们不能不认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俗语用在“80后”海归身上再合适不过。虽然顶着“海归”的光环,但“80后”头上这个光环不再像物以稀为贵的“60后、70后”海归那么耀眼。怎么生存下去怎样寻求个人发展?记者采访的“80后”海归会告诉你,绝不做“海带”,卸下光环,有颗平常心,发挥在海外学习生活独有的优势,自己创业。

 1 出国热潮

上世纪90年代每个班几乎都“走光光”

“我走的时候是高三,是深圳一家外语学校毕业班的学生。我走的时候,我们班几乎已经走了三分之二,去哪的都有,最多的是美国、加拿大、澳洲和新西兰,每天上课只有稀稀拉拉几个人头。这就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出国潮的真实写照。”刚从国外回深创业的小袁感慨地对记者说。据教育部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以来中国有超过121万的人选择出国留学,每年出国留学人数由 1978年的860人增加到2007年的14.45万人,30年来增长了167倍。

据了解,年轻人出国留学的目的多种多样,有家里经济宽裕想帮孩子镀金的,有想出国求学然后拿绿卡的,也有想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然后回国创业的。但为了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而留学海外,无疑最能体现“80后”这代人的独特个性。今年25岁的Jack刚从美国留学归来,他在美国足足待了10年,现在在深圳从事网络营销。回忆起当时出国的情景,Jack说,当时班上出国的同学很多,由于自己家庭的经济条件允许,到了初三,在父母的安排下,他也顺利地前往美国留学了。他当时也并不排斥,除了学位,他觉得更重要的是可以接触到很多新的东西——新的学习方式、新的生活、新的朋友……抱着收获体验的目的,Jack踏上了赴美求学的道路。

留学新西兰的“80后”海归Lemon告诉记者,她在读书时有时也出去打零工,但跟从前那些课外忙于刷盘子的留学人员相比,她并不存在经济上的困难。Lemon代表了不少“80后”的想法,打零工更多地是为了获得一种体验,而不是为了赚学费。她认为,个人今后的发展跟机遇、能力和思维方式都有很大的关系。机遇是个人没办法控制的,能力可以在学习和工作中积累,但思维方式,包括处世经验需要在不断地接触新的人和事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2 归去来兮

出国热升温海归优势逐渐减少

除了人民币升值的经济原因,国内严峻的就业形势曾导致出国留学成为规避就业风险的一条出路。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使国外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连华尔街精英也纷纷弃城奔走。而中国相对稳健的经济发展趋势,催发了一股“80后归国热潮”,市场上也衍生了“金暴海归”新名词。据“中国海归联盟”发起者Mountain给记者的信息,来深圳工作创业的归国留学人员已突破1万名,这仅仅是他了解到的数字。

“随着出国热的持续升温,“海归”们的含金量却在减少。对于80后“小海龟”的特点,钱锺书在《围城》中早有经典的描述:一个是不学无术的假博士方鸿渐,一个是故作清高的真博士苏文纨,这似乎是海归派最典型的两类人了,当然还有很多人是勤奋刻苦地在国外学习,实现自我升值。有专家分析说,“80后”海归主要有3类人:一种是真的出国学知识、学本领的;一种是出国长见识、混文凭的;一种是纯属出国混日子,看能不能混张文凭或者能将外语学好也成的。而这样的特点,也让“80后”海归再不如“60后、70后”海归如香馍馍般抢手,大多数企业对于“80后”的态度则是非常理智和冷静。

 一家外资企业的负责人对记者说,“要说10年前,那时候回来的海归真是个个都算得上精英,但对于现在的‘80后’海归,我可不这么认为。”现在出国留学的年轻人,不像以前都是由国家公派,大部分都是自费和申请奖学金出国的。他们身上没有那么多压力和任务,也有人是在国外混文凭、混日子,除了语言优势,其他方面未必比得上国内的本科生。“和很多国内的毕业生相比,这些年轻海归突出的就是一些海外见闻和语言能力,工作经验明显不足。”在用人单位眼里,海归身上的优势正在逐渐削弱。深圳一家高科技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并不在乎他是不是海归,能力将是企业测评的首要标准。“对于大部分的‘小海龟’来说,出国留学的确使他们具有国内人才所不具备的一些优势,比如他们掌握了一些国际的技术、英语水平较高、熟悉国际规则等。相对于国内本科人才来说,他们的理论更扎实、视野更开阔、拥有的科研成果也可能更多一些。在同等条件下,海归虽依然受到青睐,但由于大多数留学生要求的待遇太高,企业满足不了,所以还是选择了本地的大学生。”一家民营企业的负责人无奈地表示。但据一项权威调查显示:那些有一定海外工作经验的 “海归”特别受欢迎,尤其在审计、财务等方面,企业都需要有海外经验的人。

 3 尘埃落定

大多数“80后”海归以平常心创业

许多海归认为,深圳已经实现经济模式上的转型,科技含量较高,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也会较小,因此,深圳是“80后”海归回国后的首选站。但就业还是创业,对于“80后”的“小海龟”来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面对现实发展与文化冲突的双重压力,“小海龟”的头上并没有耀眼的光环,可是新生代“小海龟”身上流淌着一股独立、自我的热流,他们敢于开拓,有干劲有激情,许多“小海龟”都想自己创业。

Mountain就是一名“80后小海龟”。他2000年出国,先是在英国一所高中就读,随后考入英国华威大学获得商学院工商管理学士以及CASS商学院海运金融硕士。毕业后,被招聘到英国的一家德国银行。2008年5月份,在金融危机还没有爆发之时,他就洞察到市场契机:金融危机未必都是带来坏运气,经历了低谷时期,才能迎来经济衰退结束后的转折点,攀上高峰。而在国外的任职经历也为他创业积累了经验。半年前他回国创业,与海归战友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深圳威一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已走上轨道,发展顺利。但Mountain只是金融海啸中成功创业的幸运“小海龟”,并不是所有的“小海龟”都像他那样幸运,很多海归留学归来,没有工作经验,再加上期望过高,回国后就由“海龟”变成“海带”了。

和Mountain一起创建“中国海归联盟”的“80后”海归Jacky表示,其实创业也是一种高风险的投入,不谙“水性”的“小海龟”如果无法避免风浪,就很难成功。他告诉记者,留学生出国前往往都没有从事过企业管理工作,加之出国时间长了,对国内市场没有充分的了解,会出现短暂的“现实休克期”。如果不能顺利度过这段时期,创业失败很正常。一项权威调查显示,海归的初次创业成功率为22%。

 4 专家建议

适当降低门槛从低往高做起

而对于“80后”海归创业的趋势,很多专家表示,有海外工作背景的海归们创业成功率较高,特别是那些拥有在海外知名企业或规范跨国公司工作经验的海归。他们不仅熟悉东西方文化,更了解国外大公司的管理模式,在创业时能较容易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带领企业与国际接轨。他们完全可以是中国国际化的先锋力量,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桥头堡,是中国连接世界的强有力的纽带,是中国和世界打交道的的生力军。由于在国外学习和工作时间较长,对国内求职的方式和技巧缺乏基本认识,回国后明显感到自己在西方工作的模式在国内很不适用,只能慢慢转变自己的心态,适应新的环境。专家们建议,“80后”海归回国工作伊始,不要一味地期望不切实际的高薪,其实可以适当地降低门槛,从低往高做起,由于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国际化经验,只要保持一个平常心态,相信很快得到提升。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海归,如果仅有一腔热情和海外留学经历就想创业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国内和国外创业环境不同,再加上没有实践经验,创业的能力还没有完全练就,可以先到国内的大企业磨砺一下,将在国外学习的优秀管理方式运用到实际中,打好了基础再创业,成功率会更高。

冯向光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重回无锡。

1986年,冯向光以无锡市理科“状元”的身份考入中国科技大学,1991年赴美留学。在美国“硅谷”工作近十年后,2007年初,他又作为首批“530”人才回到无锡。现在,他已是无锡辐导微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

经过3年多的艰苦创业,冯向光已成为“530”人才中的佼佼者。然而,时至今日,“如何将国外的经验洋为中用、尽快切入中国市场”这样的问题还依然在困扰着他。

近年来,海外人才回国创业已形成热潮,冯向光也是其中一员,而他的困惑也是大多数海归普遍面临的难题。

最怕“水土不服”

“海归的优势是在国外吸收了先进的技术和产业经验,能够突破国内现有的习惯与局限,而其劣势也恰恰是在这里:对国内环境‘水土不服’,对中国市场了解不够。”近日在无锡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冯向光表示,如何洋为中用、尽快切入中国市场,是海归创业首当其冲的挑战。

冯向光的这番话,代表着无锡许多海归创业者的心声。

2006年,无锡市出台了“530”计划,即要在5年内引进30名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冯向光就是首批签约的7个****之一。无锡市政府向这些创业者提供了100万元人民币的创业启动资金、不低于300万元的风险投资资金等优惠待遇。

一时间,无锡海归人才迅速增多。仅以“530”计划为例,4年来,无锡市引进的“530”项目就从2006年的7个,增长到截至今年3月底的876个,积聚各类高层次人才超过6000人。

如今,落户的“530”企业中1/3进入市场,1/3进入产业化阶段,1/3还处于研发阶段。对于这些企业的创业者来说,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自身的管理营销能力,既能保持海归的优势,同时也弥补自身“水土不服”的短板。

在创建创毅视讯之前,张辉是中星微电子的共同创始人。2006年9月,张辉创建创毅视讯后,又将其发展为中国手机电视芯片行业的领头羊。

张辉对海归的优劣势也有自己的看法。“既然是海归,我们当然应该有几把‘刷子’,必须能够把握住所处产业的发展趋势,能够准确地切入到某一能够引领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环节。这应该是我们海归的优势。”与冯向光所见略同的是,他也认为,“海归回国,最怕‘水土不服’,‘壮志未酬身先死’。这是我们的劣势”。

要成为“写菜谱的人”

基于他的创业经历,张辉最想与海归同仁们分享的体会是:“一定要放下海归包袱,勇于融入中国土壤,成为‘土狼’,要有狼的精神和意志。”

对于这一点,联想控股董事长兼总裁柳传志也非常认同。

作为中国(无锡)海归创业峰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联想之星创业大讲堂”也首度在无锡开讲,柳传志亲自到场,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海外人才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

此前,提起“联想之星”,人们首先想到的会是“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从2008年开办至今,“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已成功举办了两期,通过“创业培训+天使投资”的方式,发掘并培育了一批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帮助他们成长为我国科技创业的明日之星。

对于此次在无锡开办“联想之星创业大讲堂”,柳传志的解释是:“希望能够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在社会上尽快形成支持创业创新的氛围,吸引更多的人来关心这样的事情。”他表示,无锡市政府对于高科技人才创业的热情和支持,是他们选择无锡作为大讲堂第一站的原因,今年10月,大讲堂还会在武汉继续开讲,而且以后的规模还会越做越大。

谈及海归创业,柳传志也认为,如果海归要回国创业,必须要从“创新土狼”做起。

“创业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要求创业家目标明确,不断升华,以致高远。”柳传志说,创业者一定要有做“大树”的抱负,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具备坚定的意志。

此外,作为企业家还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从书本上、周围的环境里,特别是自身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就这一要求而言,柳传志认为,创业家要成为“写菜谱的人”,即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具体到海归创业者,就是要“有解决中国具体环境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自行车VS宝马

王建庆是联想投资首席管理顾问。从2001年创建至今,联想投资已投了90多家企业,其中1/3是由海归创业者所创建的。王建庆给海归创业者提的第一个建议:“回来以后,要好好地了解中国本土的情况。”

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联想投资在成立早期投了一个做企业管理软件的企业。这家企业的整个团队都是从美国回来的博士,而且在国外的大企业里都做到了总监的级别。他们把在美国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带回国,觉得一定会对中国的企业有帮助。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当他们的产品真正进入市场的时候,除了一些已经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大部分企业都觉得用不了。后来客户跟他们说:“我们需要的是自行车,而他们卖的却是宝马。”

“这家企业的症结,就是对中国的市场环境了解不够。”王建庆说。

此外,有的海归创业者回国后,不适应国内的环境,觉得国内员工素质差,还要求享受远远优于国内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导致两种不同背景的创业团队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

现在很多在国内科研机构和高校工作的海归,在研究、教学之余也在创办企业。针对这类企业,王建庆认为,最好能够从体制内跳出来独立地运作。即便是在体制内,也应该将知识产权等资产进行清晰的划分。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长久、健康地发展。(计红梅)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