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章良谈海归创业与励志
五代归国留学生贡献巨大
记者:您认为归国留学生对中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陈章良:很多人把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留学生分为五代人。从1847年去耶鲁大学的容闳开始,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孙中山、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到改革开放后从我们这批人开始的第五代留学生,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见他们在整个中国的社会制度、民主政治、经济建设,科技发展等等方面都留下了足迹。
记者:如何评价第五代归国留学生对当下中国产生的作用?
陈章良:第五代归国留学生按时间还可以分为三批。第一批是我们这些上世纪80年代回国的人,现今大多在管理和科研岗位上担任领导职务和负责人,例如现在国内主要大学的校长、主要研究院所的院长、所长,主要的科研基金负责人,绝大部分就是那个时候回来的。第二批是90年代初回国的留学生,他们很多活跃在科研领域,覆盖着从生命科学、物理化学、信息工程各个领域。第三批就是1997年香港回归前后,回来的一大批做生意的人,以IT业为入口进入了中国的现代经济,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道风景线完完全全与改革开放之后的我们这一批人不一样的,他们的挣钱方式,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一切事情,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事实上还超过了我们这批人。影响是巨大的。
归来永远不会太迟
记者:第五代归国留学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会不会挤压后期归国留学生的发展空间呢?
陈章良:我每年都出国,见到一些留学生,包括我自己学校里也有那么多学生出国,他们总是在担心,要么说好的位置都被别人占走了,要么说现在回来太迟啦。有这种担心的人,一方面是因为早期回来的留学生,已经分布在各个领域,从大学校长到科学院长到研究所所长,他们都很聪明,而且依然年轻,四十几岁,离退休还早着呢,这对于后面回来的留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因为回国的人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强,所以现在留学生回来也有找不到工作的,被戏称是从“海归”变成了“海待”。
记者:“海待”的现象是不是意味着国内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陈章良:待业也好,失业也好,这里面包含着复杂的`个人因素,有些留学生回国后本来就想先休息一下,有的人是因为回国前对国内的情况了解不够,或者期望太高,还有些根本就是冒牌留学生,没有真才实学,连英语都说不好……只要有真才实学的留学生,没有找不到工作的。就社会层面来讲,任何一个社会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时候,都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我相信只要中国的GDP一直保持在9%左右的增长速度,归国的留学生就不会没有机会。
记者:那要怎么去发现和利用机会呢?
陈章良:这么说吧,我想比尔盖茨在成名之前,也有人会认为好的IT业都被人占住,太迟了,但是他却崛起了并成为世界首富。陈天桥做网络游戏前,别人也会说:哎,别做梦了,张朝阳那些人早把网站都弄完了,哪有你的事啊,可是他也成功了。之后,等一个又一个的人还在叹息错失机会时,又有谁想象得到普通人写的日记竟然发展成为欣欣向荣的博客呢?所以,我的意思是,不要抱怨没有机会,或者机会被人家占了,机会永远都在前方,看你有没有灵敏的嗅觉和智慧的手段去捕捉。
社会人文领域大有可为
记者:对于回国发展的留学生来说,您认为传统的IT领域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吗?
陈章良:IT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只是办网站,网站只是最初人们接触网络,接受资讯的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IT业应该在更广的范围,用更便利的方式,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我想未来的IT业如果以个性化服务为发展目标,商机无限。我不是做IT的,在这里只是随便说说,比如我平时很忙,也很懒,没空打字,那是不是可以在电脑上通过语音或视频,就能免费地和远在异国的朋友交流呢?如果我有孩子,上班或者出差之际,想看看孩子在家里过得好不好,是不是通过电脑一连就可以看到呢?其实这些想法依照现在的技术来讲都不难,不存在技术难题,但在国内还没有人做,这些就是可以发展的空间。
记者:你上面提到的都是IT领域,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领域是非常需要留学生的?
陈章良:现在归国留学生影响力比较弱的是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艺术科学,这些领域的留学生还不够多,尽管也有,但是比起科技产业来差很多。我们的计算机、IT、生物基因很多都接轨了,制造业出口、高科技出口也很厉害,包括最困难的芯片,现在也都出口了,但是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很弱,因为这块留学生太少了,跟国际接轨不够。我不太同意一种说法,说民族的文化不需要与国际接轨。保护我们民族的文化是对的,但从人家那里学知识、技巧让弘扬自己民族的文化,与保护民族文化并没有矛盾。这些领域是特别需要留学生回来参与的,但我想这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记者:总结一下,您认为怎样的人才能在回国创业的大潮中取得成功呢?
陈章良:第一,先在国外把自己的知识学好。第二,要对新技术非常敏感,脑袋瓜要聪明,懂得国外的技术革命了什么?其中有哪些是中国还没有的?拿到中国来怎么用?怎么按照中国的情况来改造成为自己的专利?一定要揪住国外的一些新技术,揪住国内的市场,然后迅速地在国内拓开。第三,不要怨天尤人、怀才不遇,觉得别人出名了我没有出名是因为没有机会,机会永远都在前方,要靠自己争取。
;
文化产业:浙江大力吸引海外人才 海归投身文化产业优势独特
90后海归女孩创业设计服装 衣褶上都有她的创意
身着一袭白衣的石芮子很瘦,她时时刻刻都在为自己设计的衣服当模特,如果有顾客喜欢,她会指着衣褶上的细节,给你细细讲述她设计上的创意。
这个时髦的重庆姑娘是个90后,她已经是一位独立服装设计师,手下有一个6人团队,刚刚在北滨路开了第一家?SHUR RUITZ?设计师品牌店。
在中国,独立服装设计是一个和石芮子一样年轻的行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很多人士已在走设计师定制路线。一位资深服装设计师说,拥有极具个人色彩的设计师品牌服装,正成为一种潮流和时尚。
石芮子也有这样的梦想。她从欧洲时尚界赫赫有名的马兰欧尼时装设计学院毕业后,拒绝了英国一个大型时装品牌的邀约,选择回渝创业。
她的服装登上伦敦时装周
1935年创校的马兰欧尼是世界上知名的时装学院,范思哲和普拉达等时尚大牌的员工8成毕业于此。
马兰欧尼时装学院在欧洲有米兰、伦敦和巴黎三个校区,石芮子在伦敦校区就读3年后,最后一年去了米兰校区。
石芮子引以为傲的是自己的毕业秀。2012年,按惯例马兰欧尼要从毕业作品中选择20%的优秀设计作品参加时装周,而石芮子的6件毕业设计作品榜上有名,有一套服装居然入选了为期5天的伦敦毕业时装周(伦敦时装周的系列活动之一),石芮子是马兰欧尼时装学院唯一一个有作品入选伦敦时装周的中国学生。
不过,独立服装设计师是一条并不平坦的路。石芮子印象最深的是每个学期末,老师布置的考试是:设计一个系列主题的服装,交不出来就得挂科。?那几个星期,每个晚上我都是不睡觉的,除了埋头画图设计,还要自己跑市场买面料,请人制版裁制,还要找模特走秀。?石芮子说。
石芮子说,她进校时伦敦校区有4个班,到最后只剩下了1个班,毕业率仅25%。?学校一年只允许?挂?一科,否则就得走人,最后很多学生都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黯然离校。?
回渝创业卖?私人定制?
毕业后,凭着伦敦时装周首秀的成功,英国Louise Gray时装公司邀请她加入,但石芮子一口拒绝了。?做自己的设计师原创品牌,这是我的梦想,而在国外,人生地不熟,这很难实现。?她说。
石芮子回国后,去年8月,她利用自己家沙坪坝的老房子开设了工作室,在微信朋友圈里设计销售定制款T恤。?面料是从意大利进口的,自己设计印花图样,再发到微信朋友圈里,有人下单就定制,一周后交货。?石芮子说,这样的?私人定制?让她找到了感觉。
但?私人定制?在重庆还有点曲高和寡,她的一件定制款T恤售价高达1200多元,几个月下来,成交了不到40件。石芮子说,除去给工人的工资和原料成本,她没赚到什么钱。
如今,为了让更多的人穿上她设计的?SHUR RUITZ?品牌,石芮子在北滨路开设了首家设计师品牌店。里面的服装以黑白蓝等冷色调为主,款式看上去很简洁,不过价格不菲,一件印花真丝T恤标价1280元,一件男士西服上装标价3420元。如果要量身定制,一般是1万元起步。由于刚开业还未聚集人气,只接到了8个订单。
服装店是石芮子的心血,从选址到装修都是她一手包办的,投资了50万元。而之前开设工作室,加上购买面料和设备,也耗去了30万元。?钱都是父母出的。?石芮子说,她的愿望是?做出来的每件衣服都不一样?。
做独立设计师不想赚快钱
从朋友圈定制到开实体店,要面对的是比伦敦繁忙一百倍的'生活。石芮子透露,上午在工作室里画图设计,下午便要去联系工厂确认辅料的打样稿,晚上还要在店里忙碌,休息成了件很奢侈的事情。石芮子说,只要每天卖出1件,大概3个月就能实现盈亏平衡,1年可收回投资。
在重庆,做独立设计师原创品牌的不止石芮子一人,在解放碑时代广场、WFC等地,已开始零星出现类似的店铺,这个群体开始被一些潮流人士认识。?如果几年之内我没有被市场打垮,那我希望在重庆做一个有国际背景的时装人。?她说。
不过,她很清楚,这是乐观的估计,独立设计师毕竟还不为大多数人所知,自己的品牌也存在漫长的培育过程。?这不是一个可以赚快钱的产业,想做好这一行,需要有信仰,需要坚持,需要热爱,它跟其他行业不一样,不会有很高的回报。?石芮子说。
?做设计师,我不想随波逐流?
重庆晨报:你何时动了创业的心思?
石芮子:我一去留学就准备自己创业了。我从小到大太顺了,尝尝自己创业的滋味,这样日后也能少走一些弯路。
重庆晨报:父母认可你的创业吗?
石芮子:我父亲是做IT的,他支持了我的选择。
重庆晨报: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得不到市场认可,最后有可能关门?
石芮子:我创业前,仔细研究过国内市场,中国市场缺少成功的设计师原创品牌,有很多设计师最终选择随波逐流,我并不求赚快钱,坚持下来总会有收获。
重庆晨报:你打算如何推广你的品牌?
石芮子:我已与一家英国的公关公司签约,这个品牌将同时出现在国内国外市场,如果顺利,明年还将亮相伦敦时装周。
;(liuxue86.com)为留学生全程报道海外留学相关新闻:《浙江大力吸引海外人才 海归投身文化产业优势独特》03月22日报道。
海归创业:文化产业渐多
“人们说那时候的宁波是文化创意的‘沙漠’,好在我挺过了最初的艰辛。”朱俊澎如此描述创业之初的困难。对于毕业于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的他来说,2006年起,国家开始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注重发展动漫创意产业,为他回国创业提供了绝佳契机。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力度不断加强,他的动漫创意传媒公司也日益壮大。
海归投身文化产业有其独特的优势。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数字娱乐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李杰分析道:“优秀的海归人才国际视野宽广,思维局限性小,能跳出思维惯性,用多角度特别是文化视角看问题;而且可以较为直接地接触国外文化产业,了解其业界发展、盈利模式,在更高的起点上创业。”
浙江引才:文化人才得到重视
3月5日,浙江召开海外引才工作新闻通报会,称今年将进一步引进海外人才,并新增人文社科文化艺术领域人才,包括人文社科、文艺创作、文化创意和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现代传媒、网络新技术等专业的领军人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