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一线之隔的罪恶之下,超越血缘的父子情深,《完美的世界》究竟想表达什么?

网友发布 2023-06-26 20:40 · 头闻号影视娱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完美的世界,在那个世界中所思所想都可以实现,相比于总是充满遗憾的现实来说,完美世界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这部**向观众描绘出了导演心中认为的完美世界,一场公路旅途将灵魂都放飞在空中,自由地享受着完美的世界。

1993年在美国上映的**《完美的世界》,是一部经典的犯罪剧情片,不同于单纯讲述犯罪情节,更是在罪与善之间的踱步,深层次的主题下这无疑是一部十分优秀的作品。

《完美的世界》主要讲述的是逃犯布奇带着人质小男孩菲利普进行的一次公路旅游,两者亦父亦子的情感也在旅途中不断变得深厚,这是一场救赎与自我救赎的游戏,虽以悲剧结尾,但在悲剧中仍有希望的存在。

瞬间的完美容易达到,一生完满只是奢望。

亦善亦恶

善恶之说自人类有思想起便对其有所分辨,最先的标准是以个人为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思想的改革创新,善恶也有了常规既定的标准,在此标准外的行为都与天理相违背。

标准的制定自然有利于众人对善恶的理解,标准本身是客观的但制定主体是主观的,个体不同,主观思想便不尽相同。若以固定的标准去衡量一个人的行为是善是恶,未免会有失偏颇。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不了解一个人的为人如何,又何以能公正地评判其行为的善恶。

影片中布奇是一个职业犯罪者,他与同伙一起逃狱,又到菲利普家里去抢劫,这样的行为是恶,或许你会认为他本就是恶人。可当同伙欺辱男孩母亲时他又倒戈相向教训了同伙,就算将菲利普作为人质也从未有过虐待,甚至愿意帮助他完成心愿,从这种角度看他并非恶人。

善恶的界限本就模糊,仅凭一人之言难以完全确定一个人的善恶,不如从心出发,用心去真切地感受一个人的品性,心是明亮的灯塔能够拨开迷雾探寻真实的现象。一个人,只要不违背良心,就算是守住了善的底线。

本我的救赎

本我是指一个人最原始的欲望,包括饥饿、情绪等,每个人都出生之后都会经历本我的阶段,在此阶段中人们只是为了享受快乐而去做事,不管所做事情的善恶,属于人格的初级阶段。

布奇在少年时期便犯了杀人的错误,而杀人的原因是为了报复欺负母亲的坏蛋,这时的他便处在本我阶段,为了满足自己的原始欲望不顾后果,冲动超越了理智,这时若加以引导或许可以得到纠正,但警察却将他送到了感化院,他从此与犯罪联系在了一起。

布奇在逃亡过程中对菲利普产生了怜惜之意,他在菲利普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童年,于是帮助小男孩儿完成了所列的所有心愿,他对菲利普童年的弥补就是一种本我的救赎,像是在弥补自己的童年一般,为菲利普营造出了完美的世界。

本我的救赎不仅是唤醒内心的善,更是向着人格更高阶段发展的过程。哪怕菲利普误伤了布奇,布奇依旧待他如初,像父亲一般呵护着男孩儿,完成了向超我的转化,身份意识既是思想的成长也是人格的进化,这是一个心理悲剧的故事,意识的飞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激发了善。

内心的善良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许会被掩埋,但并不会消失,可能会在你毫无准备时被莫名的触动,当生命的活力和有温度的人生呈现在你面前时,内心的善也会出现,而这一份的触动或许就是对你的救赎。

包容不完美

完美是一个自我心中的神圣之地,阿拉斯加在影片中代表着布奇心中完美的世界,那是最纯洁的地方,他在死前最后一刻仍想将这种完美传递给菲利普,他不完美的人生想寄托在另一个相同的自己身上。

但身处在纷乱的世界中,不完美之事数不胜数。有时为了生存甚至需要违背本心欣然接受不完美,这时完美的世界便显得更加令人向往。换种思维来看,瑕疵何尝不是一种完美,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过分完美的世界或许并非想象中那样纯洁美好,相反有些缺陷的世界会更安逸舒适。

完美终究只是一种想法,结合现实便成了飘渺虚幻的事物,与其追求始终达不到的完美,不如试着去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懂得包容和感恩,用爱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便又是另一番感触。

布奇为菲利普所营造的完美世界并非只是让他感受世界的美好,更多的是一种治愈,将他不完美的童年变得完美,这是导演所传递的一种大爱,希望观众可以在爱中得到治愈,感受不完美世界中的完美。

故事看似简单,只不过是一对刚开始是对立的角色,最后转变为父子深情的故事,就是如此简单的故事却感动着无数人,我们在很多时候都在问自己,何为善良何为完满?完美的人生是什么样子,或许只有经历过才明白,在邪恶的另一面有着完美的存在,再坏的人内心也有柔情。

尊敬的迅雷用户,您好:

您可以前往迅雷快传官网,搜索您想要的资源进行下载.如果找不到的话,可以到**天堂这里进行搜索一下,感谢您的支持。

更多疑问,欢迎您向迅雷网络平台提问。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