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邓艾灭蜀偷渡的阴平是现在的哪里?地势到底有多险要

网友发布 2023-06-19 03:28 · 头闻号生活服务

邓艾以?期期艾艾?闻名,虽然有些口吃,但的确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将才。而邓艾灭蜀之战也堪称经典,其中偷渡阴平更是重中之重,那么这个阴平是何处?

(一)灭蜀之战

公元263年,魏国美术之战拉开帷幕,共计十八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蜀汉:征西将军邓艾率军三万,自狄道(属今甘肃定西)向沓中进发;雍州刺史诸葛绪率军三万自祁山向武都、阴平桥头;镇西将军钟会率主力十万分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

魏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汉中,姜维又在沓中战败,蜀军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局面。但姜维却巧妙地跳出诸葛绪的包围圈,在汉中失守的情况下,他只得收缩主力,合兵到剑阁,与魏军主力对峙。剑阁周围都是剑状群山,绵延百里,山势险峻,如同城墙,剑阁则夹在两山之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姜维凭借剑阁暂时取得有利局面。?

剑门关北有利州,南有绵竹(即涪陵所在),而绵竹正是成都之北的重要据点,不论是从剑门金牛道,还是垄上阴平,想要从北入川,必须要经过绵竹。我们再说阴平,这实际上已经算不上是一条路了,它是理论上从垄上到四川腹地的奇路,当然从来没有人走过。邓艾自己也说这是一条?邪路?,但当时姜维据险而守、钟会久攻不下,无计可施的情况下,邓艾便提出了?偷渡阴平,从涪陵进攻?的计策。

(二)阴平何在

实际上,邓艾的这个计划的确堪称奇谋,并且蕴含着很大程度的冒险成分:

首先,阴平道?七百馀里无人之地,山高谷深,粮运艰难?。部队行此险地,一旦敌人有所察觉,那将是全军覆没。即使敌人没有察觉,自己能不能从险地中从出来仍然是个问题。

其次,既然是?偷渡?,不可能用太多人,最多几千精锐而已。这几千人将面对江由守军,绵竹守军和成都蜀汉的中央部队,如果蜀军临威不乱,固守待援,那么邓艾这几千人后无援军,内无粮草,能有作为吗?

但邓艾身先士卒、破釜沉舟之下,却取得了奇效。在穿过这段艰难的道路之后,邓艾终于看到了胜利的希望,而在把江由城攻陷之后,将这座城成为了邓艾的补给基地时,也将这一支奇兵部队从死地中恢复,进可取成都,退可夹剑门。可以说江由的占领,宣告邓艾的计划已经实现了一半。?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於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三国志?邓艾传》

其实,这里邓艾偷渡的阴平道,正是现在的甘肃文县,至今那里还有邓艾入蜀时修的栈道。?

阴平小道

c.阴平。

偷渡阴平,是三国末期,曹魏灭蜀汉之战中的一次决定性的军事行动。根据《三国志·邓艾传》记载钟会所指挥的东路魏军是主力,被蜀军阻拦在险要之地剑阁,无法前进。

魏军西路指挥官邓艾在攻占沓中后,向钟会建议说:“如果从阴平偷越,直向涪城,剑阁守敌必定回救涪城,大军即可乘势前进;如果剑阁守敌不撤,涪城空虚,定能攻下。”钟会接受这一建议,令邓艾实施。

阴平与剑阁相隔百余里,是氐羌民族居住区,崇山峻岭,很难行走,蜀军也没有设防。邓艾从沓中出发,通过了阴平小道,直扑涪城。涪城守将马邈面对从天而降的魏军,不战而降。魏军从此迅速连下涪城、绵竹,逼近成都,刘禅投降,蜀汉亡。

扩展资料:

影响

邓艾阴谋的成功不仅导致了蜀汉的如期灭亡,也为以后吴国的灭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占领蜀国可以顺流而下,威胁长江下游。

如果中国出现南北对峙,那么北方在四川的成功将是南方垮台的开始。顾炎武说:“从前在南方立国的人,先失去了蜀国,然后就会处于危险之中。”

邓艾在击溃蜀国的同时,也说要进攻吴国:“先声后慑的人,是靠了萍叔的力量在占吴国的便宜。”吴国人吓坏了,扑到他们身上。然而,经过大规模,士兵累了,不能使用,而且缓慢。

龙游两万人,蜀国两万人,将被煮熟,腌制,熔炼,以供军事和农业之用。它们也被用作船和船只来帮助河流的流动。然后,他们派使者把他们的利益告诉吴国,吴国就会被归化。《三国志》邓艾传

后人从邓艾的经验和蜀的灭亡中吸取了教训,蜀守军必须加强银平防线。五代时,石景棠制釉。西川王志祥一边做饼、做饼,一边派军队到龙州保卫高原,为殷平老路做准备。

于是,史景棠派兵从银平路出兵。因为西川军做好了准备,然后撤退了。明初,傅有德出兵蜀国,扬言要退出金牛之路,并秘密率领军队到成都追随邓艾的旧路殷平。

--偷渡阴平

《三国志》记载:三国时,司马昭命钟会、邓艾领兵伐蜀。被蜀汉大将姜维堵在剑门关以北,久攻不下,邓艾则回军景谷道,到达阴平郡,走数百里险要小道,到达江油关,蜀汉守将马邈开关投降。邓艾军长驱南下,攻克绵竹,直抵成都。蜀后主刘禅投降,灭了蜀国。从此留下了阴平古道的历史遗迹。

阴平古道起于阴平都,即今甘肃文县的鸪衣坝(文县老城所在地),途径文县县城,翻越青川县境的摩天岭,经唐家河、阴平山、马转关、靖军山,到达平武县的江油关(今南坝乡),全长265公里。与《三国志》所记的七百里阴平道完全一致,因当时是以360步为一里。照此推算,今天的一华里约等于三国时的1.33里,正好相符。

阴平古道自古以来就是险要崎岖之路,历代除了当地农民行走之外,就只有必要的战争需要才用此道。明代将领付友德曾带兵走过此道,红军长征时,李先念曾副食红军走过此路,后来人民解放军青川时曾走过此道。阴平道上最险要的去处是摩天岭。其岭北西坡度较缓,南面则是峭壁悬崖,无路可行,当年邓艾就是从这里裹毡而下,度守摩天岭直插江油关而灭蜀的。如今岭南已开辟了曲折小道,当地人叫“九倒拐”。

在摩天岭上,海拔2730米处,有一大草坪,其草特异,每年夏季,遍开红花,山风吹过,像一面巨大而鲜艳的红旗在山上招展。有人说这草原来是开红花的,自从红军在这里打仗后,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了这块土地,这些草才开出红花来。因此,当地农民便把这片草坪取名叫“红花草地”,实际原名叫“大竹垭子”,可见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摩天岭之巅曾有诸葛亮孔明庙,由于多年失修,如今庙已倒塌,只存墙垣。当年的孔明碑也曾立于此地,《龙安府志》记载:“摩天岭今有孔明碑,字迹磨灭不可识。”《三国演义》第117回说:“邓艾,邓忠并二千军及开山壮士,皆到了摩天岭。方才整顿衣甲器械而行,忽见道旁有一石碣,上刻‘丞相诸葛亮题’。其文云:‘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这当然是《三国演义》的作者把诸葛亮神化了。但诸葛亮是历史上卓越的军事家,他或许也预见到魏军从阴平道攻蜀的可能,在摩天岭设防戍守,这是诸葛亮天才的表现。李先念1935年在这里打仗时曾见过此碑,在他的回忆录中有所记载。如今虽然碑已无存,但也明碑确确实实曾经在这山巅上历经过千余年的风雨。

折转九倒拐,过摩天岭桥,便到了南天门,此处群山环抱,深谷幽壑,流水淙淙,鸟语蝉鸣,大有登临仙境之感。南天门之下有一石壁,像一屏镜,据老年人讲,在这块石壁上,邓艾曾写下“邓艾过此”四个大字,只要用水洗其壁,便显出字迹,水干字隐。可惜被修公路时毁掉了一部分。

阴平古道沿途还有许多邓艾留下的遗迹,如邓艾磨刀的磨刀石,盖印的印合山,邓艾士兵歇息时抖鞋土的鞋土山,邓艾丢失衣服的落衣沟,邓艾练兵的射箭坪,几乎每处都有可以探寻的遗迹,也有许多传奇故事。

沿阴平道考察或旅游,虽然劳累,但乐在其中,其趣无穷。

据诸多史书记载和有关专家实地考查:阴平古道遗址自今甘肃省文县鸪衣坝至江油关(今四川平武南坝乡)。途经阴平桥,翻越摩天岭,经唐家河、落衣沟、阴平山、马转关、靖军山、清道口,按古时三步二米的习俗推算,遥遥700余里。正如《三国志》779页所述:“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油,蜀宇将马邈降。”蜀国镇 守江油关的将领马邈开关投降,马邈夫人李氏为国尽忠,有史书佐碑为证。

文县鸪衣坝,距文县县城5公里,是三国阴平郡治地所在地,是甘肃从阴平遗址开始进入四川的一条非常捷径的羊肠小路,也是古今公认的“山高如云表,玄鹤尚怯飞”的险路,阴平古道是根据阴平郡名而得名的,故后人和史书把这条险道称为阴平古道。

由于中外驰名的阴平古道是甘肃南部进入四川的一条捷径,中间有摩天岭苍茫横亘,是历代兵家必争之要道。自从魏国大将邓艾伐蜀打开阴平道以后,明朝初年傅友德领兵偷渡阴平天险摩天岭灭夏;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与胡宗南部队在这里开展殊死大血战,狙击了胡宗南部队,取得懋功会师的大胜利;青川解放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也是从阴平古道上进军的。这条古道的重要位置,不仅为历代兵家所重视,而且在中外享有盛名,前来欢观光旅游的人与日俱增。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