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和死亡仿佛天生就是一对反义词。
在中国人的世界里,大家不喜欢讨论死亡。死亡意味着结束,意味着消失。
但实际上,面对生死,我们应该好好的补上一节课,如何真正学习活,死亡才是最好的老师。
死亡没有任何的意义吗?
18年有一部墨西哥的动画片《寻梦环游记》红遍世界。我第一次知道世上有一个国家,如此敬畏死亡。
在墨西哥,有关于死亡的神明。死亡圣神(西班牙语:Santa Muerte,或西班牙语:Santísima Muerte,即是英语:Saint Death)是在墨西哥被敬奉的一种圣像,可能是产生于中美洲传统信仰与民间天主教信仰混杂之后的结果。它通常是穿着长袍的骷髅,手上拿着大镰刀跟地球仪。
每年的10月31日起连续三天,墨西哥都会举国欢度亡灵节,其中11月1日是“幼灵节”,是为了祭奠死去的孩子的;11月2日是“成灵节”,专门祭奠死去的成年人,而这两天统称为“鬼节”。
在动画片中,人们相信去世的亲人们的魂魄,可以凭借着摆在祭坛上的照片返回现世和生者团圆。而现实中,墨西哥人则是相信万寿菊花瓣的颜色和香味,能够在亡灵节时帮助逝者找到回家的方向,所以供奉台上除了蜡烛和熏香,还会摆放万寿菊。
而在中国,我们关于死亡的印象大多联系到鬼魂。大人恐吓小朋友而大多数是,“你不乖,鬼会来把你抓走哦~”
小时候看香港鬼片,对于鬼的描述也是阴森,恐怖,背后的景色总是幽暗的房间,漆黑的灯光,和突然出现的大眼球。
传承数千年的鬼怪记谈聊斋描述的女鬼居多,几乎没有正面描述死亡的文字。
中国人好像生来就缺少一种直面死亡的勇气和坦然,从古至今,以前避而不谈,现在假装坦然的避而不谈。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怪癖,墨西哥的怪癖如此之可爱。
我第一次知道死亡是彩色的,是美丽的,纪念是“为逝去亲人照亮回家的路”。
正视拥抱生,坦然面对死,
没有经过审视的人生不足以度过,而对生命最终的审视就是死亡。
强烈推荐啊~五颗星!
央视翻译成《童年轶事》92年播的
==============================
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家里有个老太太总给他讲鬼故事,
我记得有什么趴在人身上让人动不了的蓝色的滑溜鬼,
洗澡时出现的红色的小鬼,撒豆的鬼……
男孩手上长了个瘊子老太太告诉他要用茄子皮蹭掉,
他刚要动手小瘊子跟他求饶他就没蹭,
结果小瘊子变成了大鬼,
老太太就给他全身画了符大鬼就看不到他了……
后来从东京来了一个得了结核病的女孩,
男孩很喜欢她,
有一次男孩做梦梦见和女孩一起骑着鹤飞到天上,
还在天上看见了做第二职业的撒豆鬼,
然后女孩就撇下他自己飞走了,
男孩醒过来就得知他喜欢的少女已经病死了,
他很难过,他的爸爸对他说
"你一定是恋爱了,我初恋是在幼儿园,我们幼儿园的老师转走了,我哭得死去活来"……
以下是我在网上找到的某人对于此片的记忆:
那是很久以前看的一部**中的一个镜头。那是一部日本**,据说由一个漫画家的童年回忆拍成。那里有很多动画,主要就是那些鬼。
有很多种鬼,名字我只记得一个“撒豆鬼”,还有帮人在考试中作弊的鬼,以及说了上述那句话的鬼。全都很有趣,有些很可爱。
人在小时候能看见这些鬼,就像在人类社会的童年,神也是与人同住的。
片中主人公——一个小孩,在一个老婆婆帮他开了眼后,就在周围看到各种各样的鬼。
这部片子挺好,而根据一个定律,我没看到它的开始。(好片子总看不到开头。)之所以喜欢,原因之一,所叙述的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童年的夏天特别漫长。(我童年的日子,无论夏冬,一样苍白。)
当时的日本社会也处于童年,也就是说处于变革之中,又一次站在起跑线上。也是充满了躁动,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活力。他的父亲将**介绍到乡村,开了一家**院。几个小伙伴听说城里来了一种新的食品叫面包,走了好几里路,买了几个回来,本来他想将面包送给一位心仪的小姑娘,(她是城里人,下乡养病)走得又累又饿,在想像中看到她拿着面包,说“连面包也没吃过,真是乡下人啊!”一气之下就将面包吃了。
我的悲喜过多地被“国家”这个庞然大物所操纵,不是很能以个体为单位看事物。由此片中所有人的行为在我看来都很有朝气,预示了远大的前程,充满了生命力。其实当然不比如此附会。那个小姑娘生病死去,也出现了一段动画,只有小孩才能将死亡想得这么美。(我当然没当过这种小孩。)片子最后就是在鬼节(?)他与父亲及许多人到河边放灯,死亡在其中有极淡的哀愁,反而更多的是生命力。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