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海里的钉螺叫什么

网友发布 2023-05-25 17:46 · 头闻号农业林园

1、海里的钉螺叫海蛎子,为重要海水养殖品种。褶牡蛎因外形皱褶较多而得名。在亚热带、热带沿海都适宜蚝的养殖,我国分布很广,北起鸭绿江,南至海南岛,沿海皆可产蚝。蚝乃软体有壳,依附寄生的动物,咸淡水交界所产尤为肥美。

2、贝壳通常为三角形,壳高40mm许。左壳大而凹,右壳小而平。右壳表面具有多层同心环状鳞片,鳞片层紧贴。幼小个体鳞片层末端边缘伸出很多长方形或尖形的棘。壳面颜色变化多,通常为淡**、青色和紫褐色等。壳内面灰白色,前凹陷极深。韧带槽狭长,呈锐三角形,似僧帽。

田螺什么时候繁殖

如果是个人有什么专业突破的意向而搞家庭实验或许比较麻烦,血防科研机构不至于那么麻烦吧。还是通过正规渠道联系的好,毕竟血吸虫这东西不大受欢迎,让周围群众失去了信任感确实就会带来不少的麻烦。

钉螺可以吃么,第一次买,看着挺干净的

田螺每年的繁殖高峰期分为三个阶段,一般从4月份开始繁殖,6月上旬、8月中旬和9月下旬是繁殖旺盛季节,一直到10月份结束。

田螺的初产龄为1年龄,15℃以上开始繁殖,每只每次产小螺约20~30个,4龄以上的种螺可产40~50个,5龄以上的可产50~60个。产仔数量与种螺年龄及环境条件有关。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1年时间。每年3--一4月份,田螺开始繁殖,由此而变得活泼并频繁地交配。当看到雌、雄田螺相抱而上下横转,即是田螺交配时候的动作。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的顶端部位受精,受精卵经过囊胚、原肠期,再经过轮幼虫、面盘幼虫的发育阶段,最后发育成仔螺。田螺的胚胎发育直至仔螺发育都是在螺体内进行的,故田螺为卵胎生。

田螺的繁殖时期7---8月间为田螺的生殖旺盛季节,将次年要生产的仔螺孕育在腹中,于次年3~4月份将仔螺产出,之后再进行交配,又在其体内孕育仔螺。田螺群体中,雌螺往往多于雄螺,在!oo只田螺中,雌螺约占75%~80%,丽雄螺只有20%~25%。t在生殖季节,由予雄螺频繁地与雌螺交配,因而雄螺的寿命只有雌螺寿命的一半。雄螺的寿命一般只有2~3龄,而雌螺的寿命可达4~5龄,有的雌螺寿命能达到6龄以上。田螺的繁殖时期产出15-20、天后的仔螺,每只重0.025克。早期产下的仔螺当年可以生长到体重6~8克,入工养殖时可以达到12-15克,尤其是最初3个月的成长较快。

谁能给我钉螺的生活习性还有如何处理

钉螺是一种在田间生活的软体动物,有雌、雄之分,水陆两栖,活跃于15~20℃度的气温,主要靠吃藻类而生存。钉螺由螺壳和软体两部分组成,软体部分的前部为头、颈、足和外套膜,后部是内脏;表面有纵肋者称“肋壳钉螺”,壳长约10毫米,宽约4毫米,生存于湖沼或水网地区;壳面光滑者为“光壳钉螺”,比肋壳钉螺稍小,长、宽分别为6毫米和3毫米,多见于山丘地区。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幼虫的主要寄主,所以水患期间,消灭钉螺是防治血吸虫的一个重要环节。

结论:钉螺绝对不能吃的!钉螺会传染血吸虫病的,后果很严重的,如果没有彻底加热煮熟的话,得病概率很高的!

消灭钉螺的意义

钉螺是我国的血吸虫的媒介宿主,没有钉螺,血吸虫病就无法传播。从血吸虫的生活史来看,钻入钉螺体内的一条血吸虫毛蚴,经过无性繁殖就有成千上万条尾蚴释放出来,钉螺在血吸虫病的流行过程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一个疫区,如果只治疗血吸虫病人,不消灭易感地带的钉螺,那么,已经治好的病人因生产生活需要又去接触疫水,势必会造成感染。因此,要想消灭血吸虫病,就必须消灭钉螺。

灭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应根据人力、财力情况,认真做好规划。灭螺时要坚持先上游,后下游,由近及远,先易后难,灭一块,清一块,巩固一块,重点消灭居民点附近人畜常到的易感地带的钉螺的原则,并尽可能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彻底改造钉螺的孽生环境。

环境改造灭螺

钉螺的存活需要适当的水分,常年淹水或干旱的地带一般没有钉螺。草也是钉螺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没有草的地方也极少找到钉螺。所谓环境改造灭螺,就是用改变环境的方法使钉螺不能生存。

环境改造灭螺的重点是感染性钉螺密度较高,且人畜接触疫水频繁的高度危险地带,或已控制了血吸虫病的传播而残余钉螺面积较大,用药物灭螺效果不佳的地区,或在阻断传播的地区,为巩固灭螺成效,达到一劳永逸地消灭钉螺。

在进行环境改造灭螺时,应查清当地钉螺分布的范围及源头,结合钉螺的分布和人畜感染的情况,全面规划,并制定相应的环境改造方案。做到建好一个环境改造工程,消灭一大片钉螺,保护一大批居民的健康。

环境改造灭螺的原则是因地制宜。若能结合生产进行,既能消灭钉螺,又可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

环境改造灭落主要有垦种灭螺,结合水利、水产养殖水淹灭螺,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土埋灭螺和水改旱灭螺等几种方法。此外,还有结合农活,如铲草、积肥、除虫等消灭钉螺。结合田间施肥灭螺等。

用药物消灭钉螺

药物灭螺是使用对钉螺有毒的化学药物杀死钉螺的方法。药物灭螺的特点是省工、省时、见效快,可以反复使用。

在易感地带使用药物灭螺,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急性感染的发生。药物灭螺结合人畜同步化疗已经成为加速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和巩固已经取得的防治成果的有效措施,但药物灭螺代价高,最好以环境改造为主,辅以药物灭螺。

灭螺常用药物与使用方法

目前常用的灭螺药物主要有氯硝柳胺、五氯酚钠和溴乙酰胺。

氯硝柳胺为棕色可湿性粉剂,无特殊气味,对皮肤无刺激,对人畜度性低,不损害农作物,可直接加水稀释应用。该药杀螺效力大,持效长,但作用缓慢,故施药后有钉螺上爬现象,杀螺剂量对螺卵和尾蚴也有杀死作用,极小浓度即可杀死尾蚴。为防止钉螺上爬,可与五氯酚钠合用。浸杀法用药量为每立方米水2克药。河岸沿边浸杀法为每米岸长用药2克撒布,然后铲下岸边有螺草土,堆积岸边水下。喷洒法为每平方米用药2克。本药对鱼类毒性大,故不可在鱼塘内使用。

五氯酚钠虽然也有很好的灭螺效果,但因污染环境,已逐步被淘汰。

溴乙酰胺灭螺作用强,对鱼类毒性低,易溶于水,使用方便。使用于养鱼水域及湖沼地区灭螺,但价格较贵,目前尚未大量生产。

药物灭螺常用的施药方法一是浸杀法,适用于能控制水位和水量的沟、渠、田、塘。有些有螺洲滩可以分级作埂,然后灌水、施药,稳定水位3天以上。二是喷洒法,该法应用比较普遍,在不能用浸杀法的环境均可采用。用喷雾器按用药量喷洒有螺环境,要多次喷洒,不留死角。三为铲草皮沿边药浸法,将灭螺药物按用药量撒布于河岸或沟边水线上1~2尺的范围内,把水线上有螺土连同药物一起铲入水中。

药物灭螺注意事项

做好施药人员的防护工作,确保施药人员的安全。

药物灭螺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灭螺药物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包括用药量的计算、适用环境和操作程序等,在现场灭螺时要严格按照规定剂量和操作程序施药。

因时、因地制宜,采用合适的灭螺方法。在水位稳定、水体又不很深的有螺环境,应尽量采用浸杀法灭螺。

在药物灭螺时要注意天气和气温的变化。由于一般的杀螺药的杀螺作用都与温度和饿钉螺接触药液的时间有关系,因此,药物灭螺时,气温最好在20°C以上。在大雨或暴雨前不宜施药,以免药液流失,不仅影响灭螺效果,而且还会造成公害。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药液流入鱼塘和河道,洲滩灭螺后2周内禁止耕牛在灭螺滩放牧,以防药物毒害家畜、鱼类和农作物。

必须做好灭螺现场的保护工作,防止灭螺堤坝被人开挖,或浸杀沟渠被人破坝放水。

加强灭螺药物的保管工作。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