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吃饭每天必须要吃的就是各种面食,尤其是下锅煮面是必备的,像之前说的最有名的山西四大面食:刀削面、刀拨面、剔尖、拉面,还有经常吃的十几种面食:揪片,猫耳朵,河捞面,抿尖,擦尖,一根面,剪刀面,柳叶面,包皮面,手擀面,酒窝面,流尖面都是属于煮制面食,煮制面食的花样太多了,做法眼花缭乱,吃法千姿百态,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味道。
山西面食最大的特点就是制作方法多种多样,全国各地有名的面食,热干面,担担面,锅盖面,片儿面,冷面,奥灶面等说起来都是做法不同制法却都是面条,而山西煮制面食基本都是以制法为主,下面简单介绍下煮制面食大概的制法:
1,刀削面,刀飞面舞的刀削面,用的是专用的削面刀,用上好的铁皮打造成弧形状,一头卷起,一头为刃的削面刀,削出来形似柳叶,又似小鱼,有三棱,吃起来筋道有劲,最简单就是一手拖住,一手握刀一片一片削出来。
2,刀拨面,双手翻飞的刀拨面,用的是双把大刀,刀身长约40厘米左右,面条擀成长条薄面,一刀一刀拨出来。这个面吃起来更劲道,有嚼劲,适合炒面,炸酱面等。
3,剔尖,筷动面飞的剔尖,用的是专门的剔尖工具,又称为“转盘剔尖”,以前也叫拨鱼,拨古,还有衍生出的流尖尖等。最简单的是把粗些的筷子方形一端削成薄片,最好是有韧性的筷子,然后把面和成稍微稀些,蘸水来剔,好的剔尖师傅剔起来速度特别快,一筷快似一筷,剔出来的面特有韧劲,长短大概有手指长短,浇卤,浇酱,浇菜,可炒,可汤,可拌可烩等。
4,山西拉条子,技艺精巧,说起山西拉面,有可能许多人不知道,拉面的起源在哪无从考究,但是,从资料看,看好出现在山西是比较早的。山西拉面分为大拉面,中拉面,小拉面,大拉面就是我们说的正常的拉面可以拉成韭叶宽,一般七扣以下为大拉面,也可以拉成细如龙须面,一般为七扣以上,又称龙须拉面,小拉面可分为两种,一种俗称拉条子,一根一根的拉,手一拉一甩就是一根,中拉面就是把面擀开成较厚的面皮,用刀切开,没片大概手掌宽,两头不切,中间切九刀,一拉一抻后把两头揪掉,下锅煮就行了。另外还有空心拉面,三色拉面,水拉面,油拉面,夹馅拉面等!
5,揪片,手速如律动的揪片,又称:“掐疙瘩”,揉好的面,揪成剂子,压成薄片,一片一片揪出来的,小可以揪成指甲盖大小,中可以揪成铜钱大小,大可以揪成小笼包大小的片,怎么吃都可以,各种浇头各种炒,各种拌面各种卤,各种汤面各种酱。
6,猫耳朵,状如小巧玲珑的猫耳朵,就是把揉好的面,搓成长条鱼鱼,揪或者切成小丁,用手一捻,就捻成一个猫耳朵,山西人吃猫耳朵各种吃法,最典型的荞面猫耳朵配羊肉菜,汤,拌,炒,炖,煮吃法多样,各种杂粮都可以做成猫耳朵吃,豆面,高粱面,玉米面等。
7,抿尖,大小长短如蝌蚪的抿尖,是用专门的工具抿尖措制作而成,抿,就是把抿尖措放到锅上,面放到抿尖措上,专门用工具抿拐抿压下去,出来的一种面食,长短蝌蚪大小,又名抿蝌蚪,抿格斗等。以豆面为主要原料,白面为辅居多。做法吃法也是多种多样。
8,擦尖,大小宽窄如大蝌蚪的擦尖,顾名思义,是擦出来的,专门的工具擦尖措,把擦尖搓放到锅上,用手拿着面团,在工具上推下去,出来的面食形似大蝌蚪,美其名曰:擦尖,比抿尖要宽,又名擦蝌蚪,擦格斗等。吃法红面也就是高粱面,玉米面为主,以及一些杂粮和小麦面。
9,河捞面,犹如河里边捞出来的面条,又称为“饸烙面”这种面食以河捞床压出来的面食,把揉好的面团放在河捞床专用面具中,压住河捞面的压杆,用力缓缓的压下去,河捞面缓缓的挖出来。这种面最适合吃牛肉面,打卤面,炸酱面,炒面等,主要以白面为主。
10,包皮面,似金似银的“金裹银”,俗称“金裹银”,用杂粮高粱面,玉米面,荞麦面加白面和成,外边白面里边高粱面或者玉米面,红白相衬或者黄白相衬,煞是好看!各种做法都可以吃,炒煮烹汤拌等皆可!两种面在和面的时候,都要单独和面,然后白面擀开,把红面或者玉米面包进去,揉成面团,擀开切成手擀面,柳叶面,剪刀面皆可。
跪求各式面条的做法 各地方的风味 越多越好 小弟感激不尽
山西人喜欢吃面,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山西面食品种多,历史悠久,据说一般家庭都能做数十种面食,可见面食在山西人的饮食中占有着很重的分量,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多种,山西十大面食分别是什么呢?山西最出名的面食都有哪些?
1、刀削面
首先要介绍的,当然是山西最出名的,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刀削面了,山西刀削面在全国都很出名,也是山西最具有代表性的面食之一。大部分的山西面馆厨师都刀工娴熟。把一团面顶在脑袋上,一手一把刀将面削进远离自己4~5米的大锅里~削的薄如纸片~~
刀削面可以说是山西人的日常饮食,风味独特,刀削面全凭刀削,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它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
2、臊子面
臊子面在山西尤以襄汾县河西地区比较有名,故称汾城臊子面。
臊子面选料用料考究,烹调讲究技术,且工序繁杂、工艺细腻。在民间夸闺女和媳妇臊子面做得好,形成这样的民谣:和下面,铁蛋蛋,擀下面,圆旋旋,下到锅里莲花转,舀到碗里飘牡丹,吃到嘴里拉丝线。
3、山西焖面
山西焖面是很家常的一道山西面食,做法并不复杂,但是用料很讲究,焖面的种类很多,其中豆角焖面最好吃,山西人夏天的最爱。
跌上一大碗焖面(山西人说吃面不叫吃面,叫“跌”面,从这个字也能看出山西人对面食的热爱)再啃上一瓣蒜,这就是在山西吃面的正确打开方式。
4、猫耳朵
猫耳朵是山西住户人家的日常主食,做法的高下,调味的好坏,就很难有一定的标准。一般而论,猫耳朵极像意大利的一种做成贝壳形的通心粉。猫耳朵是把面和得软软的,搓成大拇指的条子,再压成蚕豆大的小块,然后用拇指食指捏着一转,便被卷成像猫耳朵一样。在开水里煮熟它,捞起来再配作料大火一炒,耳卷里吸存着汤汁,味道饱和,吃起来十分鲜美。配料各随其便,一般人家爱用韭菜肉丝和虾米,就很够味,讲究的用虾仁、蟹肉、冬菇、火腿,就随心所欲,没有止境的了。
5、不烂子
不烂子本名“拌子”,山西方言里把“拌”这个字拆成bu和lan两个音来读,谐音就成了“不烂子”。晋南做“雷”。做法:将土豆去皮洗净切丝,拌入面粉,搅拌均匀后上笼蒸熟。春末槐花开时也可以用槐花做。炒着吃更爽!
6、手擀面
这种是带汤的手擀面,在晋南叫做“其子”。还可以用豆面、三合面擀出来,特营养。
山西手擀面因用手工擀出的面条所以称之为“手擀面”。面条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擀、抻、切、削、揪、压、搓、拨、捻、剔、拉都成。吃起来口感比较劲道!
7、剔尖
剔尖做法:把和的很软的面放在一个带把面板上,一手端面板,一手用铁制筷子或木筷子一根一根往下拨入锅内,如小鱼在水里跳跃。这种面柔软绵滑,易于消化,配上荤素浇头或打卤即可食用。
8、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用营养价值极高的莜面做成的,将面揉精,将小莜面团一揉、一搓,再往手指上一绕,就变出了一卷卷的莜面栲栳栳,竖立在笼中蒸熟即成。
莜面栲栳栳在山西民间除了是家常美食外,确实还有犒劳亲朋贵宾之意。在雁北和吕梁山区,人们赋予吃莜面栲栳栳以"牢靠"、"和睦"等美好象征。每逢老人寿诞、小孩满月或逢节待客,多以此进餐。山区有些人家婚配嫁娶时,新郎新娘也要吃,意谓夫妻白头到老。年终岁末时更要吃,以祈全家和睦、人运亨通。
9、揪片儿
揪片做法简单,将面和好后,擀成面片切成一寸多宽的条,用手一片一片揪入开水锅里(大小与手指头肚相同),煮熟后配上各种浇头食用,吃着筋滑。
10刀拔面
刀拨面在山西也是很有名的,拨面用的刀是特制的,每把刀约25公斤左右重。用这种刀拨出的面十分整齐,粗细一致,断面成小三棱形,每根长半米有余。用这种刀拨出的面十分整齐,粗细一致,断面成小三棱形,每根长半米有余。
怎样做出来的面才好吃
地道山西人,介绍一些常吃的面给你,方法我也不清楚,都是找的资料,但我都看过,有些地方,根据民间实际情况,略有修改过
一、炝锅面:
制作材料主料:面条(标准粉)(500克) 辅料:猪肉(瘦)(250克) 黄豆芽(200克) 小白菜(30克) 虾米(15克) 调料:植物油(20克) 大葱(10克) 盐(3克) 酱油(10克)
1虾米放入温水中泡软; 2黄豆芽洗净沥干;
3小白菜洗净切段备用; 4瘦猪肉洗净切丝放入淡色酱油、淀粉、水腌15分钟; 5锅烧热放入油,加肉丝快炒,至肉色盛出; 6锅内倒油烧热,爆香葱段、虾米,将淡色酱油淋下; 7倒入鲜汤及黄豆芽、小白菜,煮沸加盐调味; 8再放入瘦猪肉拌炒均匀即可熄火; 9把面条煮熟后盛入碗内,淋入汤汁即可。
二、油泼面:
面粉250g,菜籽油、香醋、酱油、食盐、辣面、青菜、 葱花、纯碱适量。
1和面 用温开水化开盐水和面,水分几次倒入,先拉成面絮,后搓成块,再蘸水调软。每25kg面用125kg水、750g盐、碱面100g反复折揉后,过10分钟,再分批搓成大条,揉好,抹上油,再揪成100g重小剂子抹油搓成小条,用湿布盖严待用。 2抻面 (1)箸头面:将面条搓细(约5—8条),用两手轻轻扯长,再将面头平列起来,用两手将面提起用力扯,随即在案上弹一下,两臂张开再一扯,然后用右手将面的两头捏住提起,左手食指、中指伸入折处,略加弹动将面条分开,两手伸开徐徐向外伸扯,再用左手无名指、小指把面条中间挂住,将左手食指与中指原挂的面头交到右手,再左右向外伸扯,如此两三次,即成箸头细面,随手投入开水锅煮熟即成。 (2)油泼面(即较宽条的扯面):将小条用手压扁擀成宽片,在宽片中间用小擀杖横压一道纹,双手左右分开扯成宽面片,再顺中间压纹处劈开,投入开水锅里煮熟,捞在碗里。 (3)泼油:面上放适量干辣面、葱花,将烧开的火花油猛泼入碗里辣面上即成,泼面时面上可放各种时鲜青菜,如韭菜花、香椿、豆芽、青菜等,喜食辣子者还可放些油泼辣子。 米醋、酱油、食盐、花椒油混在一起作调料,但调料须在泼油前和煮好的面调匀,这样可以使味入面内。
三、打卤面
打卤通常是以卤肉的汤,放上口蘑、木耳、黄花等,以淀粉勾芡,打上蛋花,有的还浇一层花椒油以增加香味。具体做法
主料:五花肉(超薄的片)、香菇片、腐竹小段、黄花菜、木耳片、口蘑片
辅料:鸡蛋、手擀面
调料:葱、姜、蒜、花椒、水淀粉、鸡精、盐、老抽、香油
做法:
1、香菇、黄花、木耳、腐竹、口蘑,用热水浸泡发开,洗净后,不要倒掉发蘑菇的水,滤出后打卤用;
2、取汤锅加葱姜五花肉煮熟切薄片,香菇切片与黄花、木耳、腐竹、口蘑一起放入锅中加入煮肉的汤和发蘑菇的水顿20分钟,加入盐、鸡精、老抽、调味后勾芡,再加入打散的鸡蛋,取出倒入汤盆,卤就做好了;
3、取炒锅加一些香油和色拉油和几粒花椒,加入蒜末,炸香浇在做好的卤上。
4、煮面浇卤即可,卤可适当的稠一些,容易挂在面上,口感好。
四、刀拨面
精粉1000克,水500克。
将面倒入盆里,用水和起(水温:冬温,春夏秋凉),打起穗子,揉匀揉光,稍饧后,擀成4毫米厚、23~26厘米宽的长带,然后撒上面扑(最好用淀粉作面扑)折成六层,放在特制的光滑小木板(俗称拨面板)上,用特制的两头带把的拨面刀,双手各执一头,一刀一刀地往前拨出,下锅里煮熟即成。
面条呈三棱形,吃着筋滑利口。 吃时可配各种荤素浇头或打卤,吃汤面亦可。
五、清汤面
原料:鸡蛋面条100克,鸡蛋1个,蒜苗或者小葱3棵,精盐,味精,香高汤,花生油。
制法
(1)将鸡蛋磕入碗内,用筷子打匀。把炒锅置于火上,放入花生油烧热,倒入蛋液摊成蛋皮,取出切成细丝。蒜苗或者小葱洗净,切成3厘米的段。 (2)锅中加水烧开后,下鸡蛋面条煮熟,捞出盛在碗内,撒上蛋皮丝、蒜苗或者小葱段。 (3)将高汤倒入炒锅中烧开,撇去浮沫,用精盐、味精调味,再点些香油,浇在面条上即可。
做清汤面最重要的就是确保葱油香味。清汤白面看似无味,实际上精华都在葱油里,所以要想做好一碗清汤面,葱油的制作不能马虎!
六、剔尖
取面粉放入盆中,加入少许盐,分次加入水,用筷子顺时针搅拌,逐渐形成面絮
搅拌成型后揉制成面团,盖上保鲜膜,饧30—60分钟
饧好的面团光滑且有弹性,能用筷子挑起来,摸上去不粘手为宜,接下来准备好剔板和剔筷
锅中适量水加热,将部分面团放在剔板上,用剔筷摊平面团前端
待水开后,将面团用剔筷快速剔入锅中,大火煮开
中间可再次蓄水,面熟后捞出即可。其实这个,我感觉跟火锅面下虾滑是一个手法
七、拌汤
材料:面粉、西红柿、大葱、木耳、火腿丁、香菜、油、盐、鸡精
做法:
1、西红柿一个,洗干净切片。
2、大葱切片,油热后,大葱下锅,炒香。
3、西红柿入锅炒,加入少许老抽(烫的味道更好),翻炒均匀。
4、锅里加适量水。
5、鸡蛋搅拌均匀(一个鸡蛋)。
6、锅里汤沸腾后,将搅拌均匀的鸡蛋,慢慢倒入锅里,一边倒,一边搅拌汤,这样蛋花会更均匀。
7、在等待汤煮开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做疙瘩了。
8、将面粉盛在一个大盘子里。
9、打开水龙头,水流量要小,用筷子不停的搅拌。
10、不停搅拌,最好盘子也要晃动,直到所有的面粉,都成了小疙瘩。
11、搅拌疙瘩的同时,锅里的汤也开了。一边搅拌,一边把搅拌好的疙瘩下入锅内,然后继续搅拌疙瘩。(疙瘩尽可能搅拌的小一点,更容易入味)
12、盘子里所有的面粉,都搅拌完,下入锅里。再放入其他料,稍煮片刻,即熟。加少许盐、鸡精和香菜,盛出。
吃的时候,客户可自己倒点陈醋,味道会更好。
八、擦尖
原料:豆腐,酸菜,高粱面,白面,绿豆面,温水,色拉油7,葱花、蒜片、精盐、酱油、鸡精、胡椒粉、香油、高汤各适量。
制法:1、将三种面粉同时放入面盆内拌匀,加入温水和成面团,揉匀揉光,稍饧。2、将擦片床放在开水锅沿上,左手把稳床架,右手揪拳头大一块面团放在擦床上,将面擦入锅入,煮熟即成,捞出浇汤调合食用。 3、将豆腐切成樱桃小丁,入开水掉一下,去掉豆腥味捞出,沥干水分备用。4、瓢上火放入料油,投入葱花、蒜片及豆腐略炒,再倒入酸菜(带少许汁汤)同炒,随后加入适量精盐和少许酱油、胡椒粉及高汤,待菜烧热入味后,盛入大碗内,淋少许香油即可。
山西太原特色面食介绍
炒面、西红柿鸡蛋打卤面、焖面、扁豆焖面等。
扁豆焖面做法:
1、净手撖面;
2、面条先揪的短一些,放蒸锅隔水蒸8成熟,看面条情况,软面条就8成熟,硬面条就多蒸一会;
3、边蒸面条边把豆角切成丝、也可掰成2-3cm长的段段;把肉切成丝,用酱油拌一下;爱吃菜的就多准备豆角;
4、热油,下蒜蓉,下肉翻炒变色;下豆角翻炒变绿;这时面也蒸的差不多了,拿出来放到豆角上,放少许,放点酱油,盖锅盖。
5、时时翻炒,注意别煳锅,豆角熟了放盐,出锅前来点鸡精就好了。
因为面在炒之前差不多已经熟了,所以只要保证豆角熟了就好了。
求各种面食的制作方法
山西的面食是天下闻名的,传统特色面食文化历史悠久,因此山西面食做法特别多,那么在山西太原有哪些特色面食呢?接下来就为大家推荐一些好吃的特色面食,快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吧!
莜面鱼鱼莜面鱼鱼要真正做到美味适口,并非易事。除了配制好底料(山药、蔬菜、豆角、肉片)等混合熬菜外,重要的是和好面,过不了这一关,面鱼就不会有筋道(或有筋骨)。和面必须用凉温水泼好,再用拳头和手掌交替揉踩,直到面团中挤出空气,发出噗噗的响声,才能双手搓出数尺不断的鱼鱼,鱼鱼搓好后,轻轻酒在事先熬好的菜上面,然后盖实加温,焖8-10分钟,熟后即可食用。如有条件吃时另加少许香菜、葱段、大蒜末、炝辣椒,就更美更香了。
揪片揪片就是用手往下揪的面片,在山西无论城市与农村,揪片是一种家常便饭。将揉好的面团擀成薄片,用力将面一片一片地揪成纽扣大小、中间有凹的小片,甩进锅里,面片飘起即熟。这种揪片嚼起来感觉有劲,面片清利,食之有味。
擦圪蚪把和好的白面按在扁眼的擦子之上,从擦子下漏出掉入开水锅里,然后煮熟,再配以各种浇头、打卤食用。这种面食极易嚼食,易于消化,非常适宜老年人及牙齿不良的人食用。
一根面“一根面”也叫“长寿面”、“长久面”,是山西著名的面食,是山西人过生日必定要吃的。其特色在于“一碗只有一根面,一锅也是一根面。一根面要多长有多长”
面条顺溜滑爽、柔韧弹牙、越嚼越有嚼头!一根面的精髓在于吃的是面条本身的味道而不是调料的味道!即使不加调和(面卤),味道也是鲜美无比!一根面的吃法也很讲究:必须夹住一根长面从头吃到尾,如果大夹大夹的往嘴里塞,是绝对品不出味道的!
焖面焖面真的可没什么典故,看名字就知道了,直接把做法“焖”做为面的名字了。焖面最好吃的吃法是做素焖面,用豆角配菜最好,产于山西的土豆也很好,然后再拿肉炒。
公元13世纪,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两次来到山西,沿着“丝绸之路”将面食传入意大利。后来,意大利人也喜欢上了面条,将面条种类发展到了四百多种,大多是空心面,粗者如指,细者如丝。风靡世界的意大利“通心粉”,就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
刀削面“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它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
拉面是山西独具地方风味的面食名吃。拉面可以蒸、煮、烙、炸、炒,各有一番风味。拉面的技术性很强,要制好拉面必须掌握正确要领,即和面要防止脱水,晃条必须均匀,出条要均匀圆滚,下锅要撒开,
防止蹲锅疙瘩。拉面根据不同口味和喜好还可制成小拉条、空心拉面、夹馅拉面、龙须面、扁条拉面、水拉面等不同品种。
剔尖面将小麦面加盐和稀,放在盘子或手板上用剔尖针顺边剐入锅内,煮熟后调菜食用此种面食操作别致,筋软又爽口,且易于消化,若再配以小炒肉、炸酱、荤素打卤,美味更佳。
刀拨面将和好的面擀成五寸宽、拇指厚长片,叠成几叠,用拨面刀形似普通切菜刀,两头有把钢制将面拨入锅内,食用时加佐料或菜。
剪刀面剪刀面,因制面工具用剪刀而名,又因剪出的面条呈鱼形,亦叫剪鱼子,其制法起源于隋末。民间相传,太原公子李世民读书练武、聚才谋义,武士_慕名拜访,时值晌午,李世民私留书房用餐。正在裁衣的长孙氏来不及备饭,急和面团用剪刀细细剪下,煮后呈食。武士_叹曰:纷乱当世,公子大略;面如天下,亦当速剪。后来李世民父子起兵大唐故地晋阳,以“剪面”之势攻取长安,统一了山河。后来杜甫身处藩镇割据,有诗“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一言睹王宰作画如剪裁风景,二言思太宗英武盼朝政一统。
猫耳朵用手指把小面块按成猫耳朵形状,在开水锅里煮熟,再配上各种打卤,浇头,或者炒着吃,这种面食形状美观,与猫的耳朵极为相似,劲道十足,故得名“猫耳朵”,为山西美食的一大特色。
柳叶面将面和得稍硬,用擀杖擀薄后,切成柳叶形,煮熟后调菜食用。
__面__是将压制__的机械置于锅上,把和好的面团塞入木制、铁制的压制机械筒内,强力下压,挤出圆柱型面条,下锅煮熟,打捞出锅放入凉水盆中,稍凉捞出,搓少许食油,放在浅形容器中使用,吃时在调料锅内加热浇稍子即成。
包皮面又名银裹金小麦面、玉米面、高粱面制品。将小麦面擀成圆形薄片,中间包入玉米面或高粱面片,压扁擀成薄片,切条后入锅,食用时加菜。
怎样制作简单又好吃的面
刀削面
原料:
面粉、水。(面水比例约:10:45)
制作方法:
1.将面粉、水调制成水调面团,饧30分钟左右备用。
2.取适量的面团,用手揉成长约8-9寸的圆柱形面团。
3、一手持当削面刀,一手托面团,用刀沿面团的外侧向里一刀挨一刀将其削入沸水锅中,煮3分钟左右即可出锅食用。
特点:
柳叶形,三棱状,七寸长,无毛边,口感筋韧利口。
手擀面
原料:
面粉、水。(面水比例约:10:45)
制作方法:
1.将面粉、水调制成水调面团,饧30分钟左右备用。
2.取一块面团,用手揉均匀,然后平放于案板上,光面向下,用擀杖向四周用力擀开成片状。
3.待面块擀制到一定的程度时,将擀杖卷入其中,用面紧紧包裹在内,并用手反复向外推卷。如此几次后,将其展开,撒上适量的扑面,从另一个方向把擀杖卷入其中,进行推卷操作,然后在展开,撒扑面。以此类推,直至将面团擀成薄片为止。
4.将擀好的面片用刀切成细条状的面条,下入沸水锅中煮3分钟左右即好。
特点:
粗细均匀,长短一致,口感筋韧
刀拨面
原料:
面粉、水。(面水比例约:10:45)
制作方法:
1.将面粉、水调制成水调面团,饧30分钟左右备用。
2.取一块面团,用手揉均匀,然后平放于案板上,光面向下,用擀杖向四周用力擀开(擀制方法同手擀团的操作)成3-4毫米左右的片状。
3.将加工好的面片三到四层放为一摞,用双手持特制的双把刀,从面片的外侧,背朝里,韧朝外,呈45度角用力拨出,使之成为宽窄一致的棱形状面条。
4.将加工好的面条,下入沸水锅中煮3分钟左右即好。
成品要求:
粗细均匀,长短一致,口感筋韧。
小揪片
原料:
面粉、水。(面水比例约:10:45)
制作方法:
1.将面粉、水调制成水调面团,饧30分钟左右备用。
2.取一块面团,用手揉均匀,然后平放于案板上,光面向下,用擀杖向四周用力擀开(擀制方法同手擀团的操作)成3-4毫米左右的片状。
3.将面片分割成宽约5厘米的长条形片状,然后一手托面片,另一手用食指与拇指相配合,从下住上将其揪成拇指大水的片状面。
4.揪好后下入沸水锅中煮3分钟左右即熟。
成品要求:大小均匀,厚薄一致,口感筋韧。
猫耳朵
原料:
面粉、水。(面水比例约:2:1)
制作方法:
1.将面粉、水调制成水调面团,饧30分钟左右备用。
2.将和好的面团搓成长条状,用刀切成小丁。
3.将切好的小丁用大拇指搓成具有小窝状的面圪塔。
4.入沸水锅中煮熟即可食用。
成品要求:大小均匀,厚薄一致,口感筋、韧、滑。
拉面
原料:
面粉、水、碱面、盐。(面水比例约:10:55)
制作方法:
1.将面粉、水、碱面、盐调制成水调面团,饧30分钟左右备用。
2.将饧好的面团分别用两只手抓住两端,然后进行一系列的晃动动作,操作至其具有一定的延伸性时,放在撒有扑面的案板上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3.将晃好的面团表面均匀地裹上一层扑面,用两手分别抓住面团的两端,然后均匀地向,两边抻拉,如此反复抻拉7-8扣左右即完成拉面操作。
4.将加工好的面条迅速放入沸水锅中煮熟即可食用。(在煮制时,待面条浮上水面7-8秒左右时要用筷子撑散,以防面条互相粘连)
特点:
香柱条形,粗细均匀,口感筋滑利口。
包皮面
原料:
(1)面粉、水。
(2)红面、面粉、水。(面水比例约:10:45)
制作方法:
1.将原料1中的材料加工成白面水调面团,原料2中的材料加工成红面水调面团。
2.根据手擀面的加工制作方法,将上诉面团都加工成厚约5毫米的面片备用。
3.用两层白面片,包裹一层红面片(大小要均匀一致)然后再用擀杖擀成薄片状。最后,用刀切成细条,入沸水锅煮熟即可食用。
成品要求:
粗细均匀,长短一致,口感筋韧。
一根面
原料:
面粉、水、蛋清适量、盐。(面水比例约:10:45)
制作方法:
1.把上诉原料中所有的材料加工成面团,饧30分钟左右备用。
2.采用抻面技法将面团加工成具有一定延伸性的面团,然后用手搓成直径约8毫米的长条。搓好后,码摆在盘中,涮上适量的油饧1-2小时即可进行加工。
3.一手抓面条,一手轻轻将其拉长,并用手来回滚动面条,使其更圆润,光滑。
4.将拉好的面条直接下入沸水锅中煮熟即可食用。
特点:色泽洁白,口感筋斗,因面条的数量仅为一根,故叫做一根面。
山西人有多爱吃面?盘点山西10大名面,你吃过几种?
西红柿鸡蛋面
材料: 面条、西红柿、鸡蛋、盐、味精、香油、老姜片。
做法:1、两个西红柿洗净切片,两个鸡蛋捣碎,蛋液里加盐,一块老姜片切碎;
2、锅内放油,油热将蛋液倒入炒成蛋花,盛出;
3、另放油,油热爆香姜碎,将西红柿倒入翻炒,待西红柿出水了将蛋花倒入同炒一会(可以加一点点白砂糖,如果你嫌西红柿味太酸的话,但是只加一点点);
4、然后加水煮入味(水可以比做汤的时候稍多一些)。大概可以煮上五分钟吧,然后盛出倒在面碗里,加盐(盐要多一些),味精,香油。
5、另起一锅放水煮面,面好即盛入装有西红柿汤的面碗,撒上香菜,香喷喷。
西红柿鸡蛋面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做法简单又有营养,若是下班回家累了,就做点西红柿鸡蛋面吃吧。
阳春面
材料:面条(最好是细圆挂面)、麻油、小葱、盐、味精、酱油。
做法:1、小葱切沫备用。煮锅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备用。
2、空碗内加入酱油、盐、味精、麻油,冲入半碗烧开的清水。
3、锅内剩下的沸水用来煮面条,煮熟后盛起,滤干水,放入上步调好的面汤中,撒上葱花。
饮食文化受地域影响,一般来说,北方人善于制作面食,也喜欢吃面食,尤其是山西、陕西、河南、山东这些地方,对面食情有独钟,那种喜欢是发自肺腑、深入骨髓、世代相传的,其中山西面食独步天下,那么山西人到底有多爱吃面食?下面盘点一下山西10大名面,看看你吃过几种?(仅供参考,这里主要说的是面条类的面食)
山西的面食实在是太多了,那么谁能排在第一位呢?
每个人心中有不同的答案,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过一般来说,就知名度、普遍性、 美食 口感来说,刀削面是当之无愧最有名的面食,毕竟大家都知道,基本上都吃过,算是山西最具代表性的面食之一。
同样是刀削面,同样在山西,又有不同的刀削面江湖,其中太原刀削面、大同刀削面比较有名,这种面食对厨师手艺有很高的要求,制作过程具有观赏性,这是 美食 色香味俱全之外,又一种独特的趣味。
对于外地人来说,这个名字非常的难理解,到底什么是莜面栲栳栳呢?
莜面,常见于西北地区, 即luo燕麦 面, 油麦 面,是由莜麦加工而成的面粉,山西沁源县盛产此物,那么“栲栳栳”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栲栳栳是 用柳条编的形状像斗的容器,用它加工莜面,就叫莜面栲栳栳,传说莜面栲栲栲起源于隋唐,还跟李渊、李世民有关,现在山西很多地方都有莜面栲栲栲,其中大同、太原的莜面栲栲栲比较出名,据说清朝康熙皇帝吃过此物,大加赞赏。
这也是莜面的一种做法,听名字就知道跟“鱼”有关,但不是说真用鱼来做,而是用莜面捏出来,看上去像“鱼”,是山西人常吃的一种面食,其中朔州莜面鱼鱼最有名,当地有“谁吃谁称赞,吃饱还想吃”的说法,可见此物味美,深受食客喜爱。
这道 美食 就色香味俱全,更加地开胃了,算是山西面食里的佼佼者,其中卖点在于老汤,汤里炖着丸子,还有厚厚的一层辣椒油,牛肉、丸子、热汤、辣椒油,再撒上几点香菜,在饥肠辘辘的时候,吃起来一定过瘾。
这又是一个名字有趣的面食,当然不是真的猫耳朵,而是面做得像猫耳朵一样,这属于山西人的日常主食吧,另外浙江杭州也有猫耳朵,有一种说法是 猫耳朵是一种杭州特色面食,后在山西、陕西等地流行,但其形状与杭州略有不同,不知道对不对?
个人推测,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有关资料来看,猫耳朵在元代就开始流行发展了,只不过 当时未必叫“猫耳朵”这个名字,明清时,“圪搓面”已在山西民间普遍食用,此面可能就是猫耳朵的前身,后来传到了山西以外的地方,直至江南地区,清朝时,恰巧碰上了“ 旅游 达人”“吃货鼻祖”乾隆皇帝,于是有了猫耳朵,可能转来转去,又把名字传回了山西。
饸饹面流行于山西、河南等地,其中山西吕梁一带有一种榆皮饸饹面,什么是榆皮饸饹面呢?说白了就是榆树皮磨成的面,这是过去人们饥荒时充饥的一种食物,当然了,现在会有所改良,算是忆苦思甜的一种面吧。
焖面流行于山西、河南一带,其中豆角焖面深受人们喜爱,也是日常 美食 之一。
臊子面的 历史 悠久,据说源于唐代,是当时皇亲国戚过生日的“长命面”,不过当时不叫什么面,统称为“汤饼”。
揪片流行于晋中一带, 就是用手往下揪的面片,又叫 掐疙瘩,据说 当地人讲究在婚嫁时男女双方在启程前必吃此面,也是一种传统习俗与 美食 的融合产物吧。
刀拨面也是一道考验技法的面食, 拨面用的刀是特制的,有点“炫技”的意思,难道可能大于刀削面,另外山西还有剔尖面,都是有一定制作难度的面食,从这个难度上看,此类面食算是山西面食里的“扛把子”。
山西的面食实在是太多了,这里盘点了10种颇具代表性的面食,各有特色,不知道你吃过几种?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