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什么是e小调第五交响曲

网友 2023-09-16 11:54 · 头闻号教育培训

最佳答案:

由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于1888年创作的交响曲。此交响曲是他回到俄国定居后创作的,曲中融入了他对莫扎特音乐的思慕,全曲采用由贯穿始终的“命运”主题所构成的循环形式,这些对柴可夫斯基而言都是新的尝试。

详情介绍

由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于1888年创作的交响曲。此交响曲是他回到俄国定居后创作的,曲中融入了他对莫扎特音乐的思慕,全曲采用由贯穿始终的“命运”主题所构成的循环形式,这些对柴可夫斯基而言都是新的尝试。

中文名
e小调第五交响曲
外文名
Symphony No.5 in e Minor Op.64
作者
柴可夫斯基
类型
交响曲
创作时间
1888年

e小调第五交响曲乐曲概述

e小调第五交响曲,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于1888年春季和夏季在距离克林六俄里的林区弗罗洛夫斯可耶完成。在本交响曲创作之前,柴可夫斯基曾长期移居西欧,所以此间他的作品也就显示出“西欧派”的色彩。柴科夫斯基在原作的札记中指出:“这一作品是从完全听从命运,到对命运发生怀疑,最后决心通过斗争来克服悲惨的命运,表现的是肯定生活的思想。” 1888年,柴可夫斯基在给他的友人梅克夫人的信中指出:“我虽然还不很老,但已经开始感到年龄的威胁,身体极容易疲倦,精神不比往常。无论弹钢琴,还是夜里读书,都感到非常吃力。”可见这一作品是他在健康状况不佳的时候完成的,曲中所体现出来的“与命运斗争”的主题,或许与此有关。

柴科夫斯基第四、第五、第六交响曲,有“悲怆三部曲”之称,第四和第六分别冠以“命运”和“悲怆”,第五交响曲无标题。但从现存的柴科夫斯基创作札记中,可以看出该作有着明确的标题性构思:“这一作品从完全听从命运,到对命运发生怀疑,最后决心通过斗争来克服悲惨的命运,从而表现出肯定生活的思想”。

既然《第五交响曲》是一部承前启后之作,简单了解“第四”和“第六”很有必要。

柴科夫斯基写于1877年的《第四交响曲》,是为他获得国际声誉的第一部交响曲。该作题献慷慨资助其创作的梅克夫人,在“我们的交响曲”中,威严的“命运”主题贯穿发展;1893年10月完成的第六交响曲,“悲怆”为作曲家兄弟莫杰斯特所起标题。第一次公演几天后,柴科夫斯基溘然辞世,所以,有人称“悲怆”是其为自己谱写的一部安魂曲。

在写《e小调第五交响曲》前10年,已步入艺术成熟期的柴科夫斯基却彷徨于创作上的空白时期。该作1888年11月17日由作曲家本人指挥在圣彼德堡首演,音乐正是沙皇统治下的知识分子心境的真实写照,矛盾不安而非消极无为。

虽然“无标题”,同冠以“命运”的“第四”相比,“第五”则更强调、更突出“命运”主题。两个“命运”主题大相径庭,前者代表外界的力量,后者作用于自我;前者只在第一、四乐章出现,后者如同一条大动脉贯穿始终,只是以不同的形象显现在各个乐章中,“命运”主题不断变化表情,展示作曲家对命运的认知与抗衡的复杂过程。

《第五交响曲》是柴氏“悲怆三部曲”中最复杂的一部,而终曲又是最具矛盾、最不平衡的一个乐章。这“表现生命、欢乐和幸福”的音乐十分动人,无数历经苦难的人们倍感亲切。

全世界名团名家录制的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有很多非常经典的版本。最受唱片收藏者青睐的要数卡拉扬/柏林爱乐乐团/EMI版、特米特洛夫/列宁格勒爱乐乐团/RCA/BMG版等。而穆拉文斯基/列宁格勒爱乐乐团/DG版,被公认为最高权威版本。

本曲的灵感产生于作曲家1887年12月29日开始的起点为柏林,1888年结束的终点为伦敦的欧洲旅行巡演期间。其间,作曲家在勃拉姆斯的音乐会上结识了居住于挪威特罗尔德豪根的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几天后,格里格在作曲家当时居住的莱比锡的旅馆房间中用一台贝希斯坦钢琴演奏了他于1887年创作的献给德国画家弗兰兹·冯·伦巴赫的c小调第三小提琴奏鸣曲(Op.45),这次演奏给予了作曲家创作e小调第五交响曲的直接灵感。

本曲献给了在汉堡爱乐协会为作曲家准备的百人大型招待会期间质疑过作曲家“有些粗野,有些亚洲化”“您本可以成为一个大家”以及“您还很年轻”的汉堡爱乐协会的第一主席:阿韦-拉勒芒。

e小调第五交响曲乐曲赏析

全曲分为四个乐章:

e小调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

行板,转朝气蓬勃的快板,奏鸣曲式。行板, e小调,4/4拍子的序奏开头,单簧管呈现凝重、阴沉的旋律即为本交响曲的中心旋律,它在四个乐章中都会露面。 一般都把这一中心旋律视为“命运”,但它只是微弱、暗淡地暗示着某种不可预期的凶兆。进入主部以后,转成生气蓬勃的快板,富有节奏感的旋律,据说是取材自波兰的民谣。

从一开始直接由“命运”主题叙述引入,单簧管领衔序奏,忧郁而沉重的主导动机,恰似一首送葬进行曲,p和f形成强弱反差,象征给人以威胁的力量,音调富于讲话的韵味,听者无意间会产生关于死亡的联想; “怀疑、怨诉、谴责”的主部,确立了音乐的戏剧性特征,并与清新愉快、优美抒情的副部形成对比;新的主题逐渐把情绪转化为明朗的抒情段落,而欢乐热烈中总是笼罩着不安的色彩;大管奏出的第一主题,更为阴郁的雾障黯淡了那一线光明,只留下苦难和绝望的形象。

e小调第五交响曲第二乐章

略带自由感的如歌行板,D大调,12/8拍子,三段体。乐章的主旋律甜美而兼有肃穆、伤感,充满期盼与憧憬。双簧管演奏的副旋律中注入了温柔而具有抚慰力量的女性光辉。

第二乐章是三部曲式。这是柴可夫斯基最情感横溢和感人至深的明朗篇章, 也是整部交响曲的中心所在。它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对幸福的无比向往和依恋。弦乐奏出的引子似圣咏般严肃而深沉。

第一段圆号奏出了温暖而抒情的第一主题, 好似老人的暮春诗意, 气度高雅而颇具魅力。被称为“ 一线光明” 的牧歌风。

第二主题由双簧管奏出, 明朗而真诚, 好象是对第一主题的回答和补充。大提琴和弦乐器的两次陈述进一步深化了“一线光明” 主题, 音乐激昂地走向高潮。中段是林木青翠, 宁静迷人的大自然情调。

突然, “ 命运主题” 以雷霆万钧之势闯人, 铜管粗野地喧嚣, 定音鼓隆隆, 主人公的幻想被砸得粉碎。静静的拔弦中, 再现的第一段第一主题无力地、哭泣般地流淌着、倾泻着。强有力的“ 一线光明” 主题坚决而激动, 迎来了胜利般的高潮。恶毒的“ 命运主题”再次闯人, 肆虐的铜管否定了“ 一线光明” 主题。

尾声中, “一线光明” 主题平静而温柔地渐渐消失。

e小调第五交响曲第三乐章

中庸的快板,A大调,3/4拍子,圆舞曲,三段体。 摒弃了传统的谐谑曲而使用圆舞曲乃是柴科夫斯基的新尝试, 以艳丽的旋律为中心的梦幻式圆舞曲,给予听众一种飘渺的感觉。

在温情脉脉诗意盎然的沙龙里,婆娑舞姿妙曼乐音,暂时冲淡了苦难与忧伤。小提琴奏出富于歌唱性的主题;长笛和小号的闪现增添了冬日的色彩;单簧管和大管浓重而晦暗的音色,将神秘的“命运”主题混入圆舞曲,好比乐而忘忧却并未如愿以偿。

e小调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

终曲,庄严的行板转活泼的快板,回旋奏鸣曲形式。序奏为E大调,4/4拍子,实际上是全曲“中心旋律”的大调形式,开始是弦乐合奏,接着在弦乐器以三连音装饰之下,管乐合奏庄严地呈现。此乐章庄严、雄壮,仿佛在高唱“战胜悲哀”的凯歌一般,又以人类的力量最终战胜了命运而告终。

开头是小提琴和大提琴齐奏的引子,用“命运”主题写成,大号和贝司强调其行进节奏,长大的引子中,“命运主题” 由温暖明快的弦乐奏出, 一扫阴暗和不祥的形象。木管和铜管的相继重复更有着宗教合唱的色彩。持续的定音鼓引出欢乐有力的主部主题, 这是狂热的俄罗斯民间舞曲,同第一主题构成强烈对比;坚不可摧的“命运”在豪情万丈的凯旋进行曲中渐渐消失,辉煌灿烂与欢腾热烈如盛大节庆般的尾声,这一切,预示着人们终于挣脱出命运的重压与束缚,沉浸在欢乐与喜悦之中。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