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玫瑰头鹦哥(学名:Pyrrhura rhodocephala)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鸟体羽毛为绿色,前额、头顶、头部后方、颈部、眼睛和鸟喙间分布有红色的羽毛;喉咙以及胸部上方有棕色的斑点;耳羽为紫红色。晚成雏。主要栖息于山区森林、森林的边缘地带。以种子、水果、浆果、坚果、花朵等为食。通常成对活动,繁殖期聚小群,分布于委内瑞拉西部。
详情介绍
玫瑰头鹦哥(学名:Pyrrhura rhodocephala)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鸟体羽毛为绿色,前额、头顶、头部后方、颈部、眼睛和鸟喙间分布有红色的羽毛;喉咙以及胸部上方有棕色的斑点;耳羽为紫红色。晚成雏。主要栖息于山区森林、森林的边缘地带。以种子、水果、浆果、坚果、花朵等为食。通常成对活动,繁殖期聚小群,分布于委内瑞拉西部。
- 外文名
- Rose-crowned Conure
- 别名
- 赤头鹦哥,玫瑰冠锥尾鹦鹉
- 中文学名
- 玫瑰头鹦哥
- 拉丁学名
- Pyrrhura rhodocephala
- 界
- 动物界
- 门
- 脊索动物门
- 纲
- 鸟纲
- 目
- 鹦形目
- 科
- 鹦鹉科
- 族
- 锥尾鹦鹉族
- 属
- Pyrrhura属
- 种
- 玫瑰头鹦哥
- 分布区域
- 委内瑞拉西部、安第斯山北部
- 命名者及年代
- Sclater & Salvin, 1871
- 保护状况
- IUCN无危
玫瑰头鹦哥外形特征
玫瑰头鹦哥体长24-25厘米,体重75 - 85克。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前额、头顶、头部后方、颈部、眼睛和鸟喙间分布着红色羽毛;喉咙以及胸部上方有棕色的斑点;耳羽为紫红色;腹部分布程度不一的红色羽毛;翅膀边缘为黄绿色,主要飞行羽的覆羽为白色;主要飞行羽为蓝紫色;尾巴上方和内侧为红棕色;眼睛外围有着一圈白色的裸皮,鸟喙为蜡白色,虹膜为红棕色。幼鸟的头部都是绿色的,翅膀边缘和主要飞行羽的覆羽仅有点缀的蓝色羽毛,尾巴为绿底。玫瑰头鹦哥栖息环境
玫瑰头鹦哥主要栖息于山区森林、森林的边缘地带,尤其是树木茂密的区域;此外也喜欢在位于亚热带介于海拔800米到3050米充满物要植被的区域活动。
玫瑰头鹦哥生活习性
玫瑰头鹦哥在繁殖季会组成10到30只的一小群行动,有时候也会在栖息的树上聚集比较大的族群。偏好在枝叶顶端活动,偶尔也会到比较低的树层,甚至有时候可以见到它们在灌木丛中觅食;在飞行的时候相当聒噪,但不像Pyrrhura属中其他成员所发出的音量那么刺耳。主要以种子、水果、浆果、坚果、花朵等为食。
玫瑰头鹦哥分布范围
分布于委内瑞拉西部、安第斯山北部。
玫瑰头鹦哥繁殖方式
玫瑰头鹦哥在自然界中,大多在树洞筑巢。笼鸟通常易于接受的巢框尺寸为20厘米x 20厘米x 61厘米)大小。
玫瑰头鹦哥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ver 3.1 2009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低危(LC)。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