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什么是绿色玫瑰鹦鹉

网友 2023-09-09 05:59 · 头闻号教育培训

最佳答案:

绿色玫瑰鹦鹉(学名:Platycercus caledonicus)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鸟体羽毛为黄绿和黄色交杂;前额红色,脸颊下方带有一块深蓝色的羽毛;颈部后方、背部上方和肩膀的羽毛带有点黑色,并且不规则带有深绿滚边。

详情介绍

绿色玫瑰鹦鹉(学名:Platycercus caledonicus)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鸟体羽毛为黄绿和黄色交杂;前额红色,脸颊下方带有一块深蓝色的羽毛;颈部后方、背部上方和肩膀的羽毛带有点黑色,并且不规则带有深绿滚边。

栖息于森林、棕榈树林、开阔的平原以及林地、农耕区等。通常成对或是小群体活动,主要的食物是花朵、花蜜、草类与树木的种子等,分布于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和贝斯海峡。

中文学名
绿色玫瑰鹦鹉
拉丁学名
Platycercus caledonicus
别名
绿背玫瑰鹦鹉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鸟纲
鹦形目
鹦鹉科
纽澳鹦鹉
玫瑰鹦鹉属
命名者及年代
Gmelin, 1788
外文名
Green Rosella

绿色玫瑰鹦鹉外形特征

绿色玫瑰鹦鹉体长37厘米,体重127-142克。这种鹦鹉鸟体为黄绿和黄色交杂;前额红色,脸颊下方带有一块深蓝色的羽毛;颈部后方、背部上方和肩膀的羽毛带有点黑色,并且不规则带有深绿滚边;胸部和腹部为暗黄色,尾巴上方覆羽和背部下方为深橄榄色,尾羽内侧为黄色并带有浅红;上方尾羽中间为绿色,外侧羽毛为蓝色,尖端浅色;尾巴内侧浅蓝;鸟喙灰白,虹膜棕色。

雌鸟前额的红羽面积较小,喉咙大部分为浅橙色,鸟喙较窄也较小。幼鸟羽色较深,大部分均带有浅绿色,背部有较宽的橄榄绿滚边,翅膀内侧带有浅色的条纹,需要15个月才能长成像成鸟般体色。

绿色玫瑰鹦鹉(图册1)

绿色玫瑰鹦鹉栖息环境

绿色玫瑰鹦鹉主要栖息于森林地区、热带草原、石南丛生的荒野、牧地、果园、公园和花园等处。

绿色玫瑰鹦鹉生活习性

绿色玫瑰鹦鹉平时大多成对或是组成4到5只左右的小群体,偶尔会聚集比较庞大的数量;时常和同属中的深红玫瑰鹦鹉和东部玫瑰鹦鹉一起活动;年轻的幼鸟有时候会聚集20只左右的群体;平时相当吵杂,喜好在地面觅食;除非冬季严寒或是食物短缺才会在不同高度之间来回迁移,否则大多在同一地区活动;绿色玫瑰鹦鹉和其他同属中的玫瑰鹦鹉不同,飞行时并非波浪状,而是相当强而有力的拍动翅膀,有时候尽管飞行一段很长的距离仍然能够维持相当的高度;飞行的时候会伴随刺耳的叫声,有点类似同属中的深红玫瑰鹦鹉幼鸟的乞食声。

绿色玫瑰鹦鹉主要以草地和灌木种子、植被、植物嫩芽、浆果、水果、花朵、昆虫以及其幼虫等为食。

绿色玫瑰鹦鹉(图册2)

绿色玫瑰鹦鹉分布范围

分布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和巴斯海峡群岛中较大的岛屿。

绿色玫瑰鹦鹉繁殖方式

繁殖期多在 9-1月间,一年产1-2窝。筑巢于树洞内,洞深约一米,离地面约30米。每窝产4-6枚卵,卵圆形,白色,表皮有点发亮,大小在22×26毫米之间,雌鸟单独孵化19-24天,雄鸟一天喂食雌鸟2次,5周后幼鸟羽毛长成,再与亲鸟相处一个月后即离巢。

绿色玫瑰鹦鹉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

绿色玫瑰鹦鹉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较广,在当地种群数量多,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绿色玫瑰鹦鹉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