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浅谈唐代的“胡风”饮食(上)

网友发布 2023-08-05 19:14 · 头闻号厨房美食

中国饮食的“胡化”从汉魏起就以存在,并在长期的民族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中原汉族的饮食收到了越来越多胡食文化的影响。唐代是中国文化呈现出一种“大有胡气”的全面开放状态,唐代饮食文化亦受游牧民族与异域风情影响,胡食之风也更趋强烈,在主食、副食、菜肴制作方法等方面均体现了胡食文化的特征。本文从研究唐代的胡风饮食入手,从侧面了解唐代的社会生活状况与胡人文化带给中原的影响。

唐王朝疆域辽阔、民族多种多样,其以开放博大的姿态接受了大量的外来文化,吸收了异域文化的精髓,因此唐文化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在以汉族为主的风尚中糅合了西域胡风。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西域之士带来了域外的食品和其独特的饮食习惯,收到唐代人的喜爱,从而构成了唐代饮食文化中的“胡风”饮食。一方面,中国文化呈现出一种“大有胡气”的全面开放状态;另一方面,在饮食生活领域,胡食之风也更加明显,当时有“贵人御馔,尽供胡食”[ 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之说,可见唐代饮食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收到了胡食文化的影响。在主食上,胡饼、毕罗为代表的面食成为唐代北方人最普遍的主食;在果蔬上,通过西北陆路许多奇珍异果也从西域进入中国,如波斯枣、金桃等,新的胡菜品种如菠菜等,也源源不断涌入唐代;在饮料上,西域的葡萄酒、龙膏酒等及其制法传入中原,在长安盛行一时,胡人豪爽的饮酒风俗也被唐人所效仿;在菜肴制作方法上,唐代也深受胡法烹饪影响,效仿胡人以羊肉、奶酪为主料,以烤炙为加工方法。等等。唐代饮食文化中的“胡化”色彩,也足以体现唐代的开放与繁荣。本文将以唐代胡食为研究对象,试清晰地梳理、罗列唐代饮食文化中出现的胡食,展现当时的外来饮食风尚,进而体现胡食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胡食的定义

“胡”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当作名词使用时,指代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汉、魏、晋时对西域诸国皆称曰胡”,其中包括印度、波斯、大秦等,但唐人则未将印度成为“胡”;“胡”也泛指来自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东西。《后汉书·五行志》记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 《后汉书·五行志》],所有来自西域的食物名称前都被加上了“胡”字。而关于西域的界定,狭义上是指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葱岭以东,玉门以西的领域;广义上指古代中原王朝西部边疆及其以西的所有地域。本文所探讨的“胡食”指的范围是古代中原王朝西部边疆及其以西的外来饮食。

二、面食类

1.胡饼

胡饼是胡食中最著名的主食,又称作炉饼或麻饼,《缃素杂证》称:“盖胡饼者,以胡人所常食而得名也”[ 《缃素杂郑》]。根据史料记载,胡饼在汉代时就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而进入中原,它的传入很快受到了以面食为主食的北方人的欢迎。《太平御览》引《后汉书》:“灵帝好胡饼,京师贵戚皆竞食胡饼”是对胡饼最早的记载,可见东汉末年,胡饼作为西域食品已经传入上流社会,甚至受到皇室的喜爱,其在汉代的风靡可见一斑。

唐代的胡饼据相关史料记载应类似于今天的烧饼,其做法是在炉中烤制而成,饼皮撒上胡麻,中间还可以放馅料。《释名·释饮食》记载:“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胡饼,作之大漫沍,亦以胡麻著上也”[ 《释名·释饮食》]由此可见,胡饼体积很大,表面有一层胡麻。其次,从《太平御鉴》引《赵录》中“石勒讳胡,胡物皆改名。胡饼曰搏炉,石虎改曰麻饼”[ 《赵录》]这一记载可以看出胡饼应是在烤炉中制成。而随着胡饼在中原的不断创新,在唐朝虽然仍保留着最原始的胡麻饼,但也出现了以肉类为馅的胡饼,其中有一种叫“古楼子”的肉馅胡饼就很受当时人们的喜爱,具《唐语林》[ 《唐语林》]卷六记载:“时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层布于巨胡饼,隔中以椒、豉,润以酥,入炉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为‘古楼子’”。“候肉半熟食之”是唐人效仿胡人的饮食风俗,也可以看到唐代饮食文化中胡食风俗的融入。

胡饼已成为当时人们的日常食物。据唐代《任氏传》[ 《任氏传》]中的记载“既行,及里门,门扄未发。门旁有胡人鬻饼之舍,方张灯炽炉。郑子憩其帘下,坐以候鼓,因与主人言。”可见胡饼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随处可见,甚至在人们居住的坊间就设有贩卖胡饼的摊位。

2.饆饠

饆饠是一种外来语,也称作毕罗。毕罗是由西域传来的食物,但是一种什么样的食物我们尚不可知,有人认为是一种面食,有人认为是一种米饭,但从《太平广记》卷234《御厨》中“有物若毕罗,形大粗,滋味香美,呼为‘清王修事’。”[ 《太平广记》],和韦巨源《食谱》中“天花饆饠饼”的描述,毕罗更偏向于一种面点。

毕罗风靡中原,其做法、吃法也多种多样。根据《酉阳杂俎》中记载“天宝中,进士有东西棚,各有声势,稍伧者多会于酒楼食饆饠。”[ 《酉阳杂俎》]由此可见毕罗作为一种普遍的食材,可以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制作方法。

3.胡麻饭

胡麻作为传统的植物食用油料作物,不仅是当时人们食用油的重要来源,更是推动了汉唐以来烹饪技术的发展,使得食物的味道更佳丰富。这种麻类作物由于来自于胡地,因此被称之为“胡麻”,除了做成烹饪的调料,唐人也常用胡麻做成饭食用。从一些唐诗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线索,如“山中无鲁酒,松下饭胡麻”,“百花先酝能留客,一饭胡麻度几春”等,而《太平广记》中同样也记载到“绕穴可行一里许,乃出一洞口,洞上有水,岸上有数十人家村落……采药人告之曰,不食已三日矣,遂食以胡麻饭”,从这些文学作品中可以证明胡麻唐人作为饭食用的一种食物。

红绿丝,也叫青丝玫瑰丝是常用的汤圆、月饼、糕点等食品馅料。

红绿丝有多种原料:

高贵版“红绿丝”——青杏、玫瑰真正的青丝是青杏的干丝,玫瑰丝就是玫瑰花瓣加糖浸泡、糅合成泥后做出来的。真正的青丝、玫瑰丝毕竟是由自然材料制成,它们的胶质感并不重。

平民版“红绿丝”——橘子皮、萝卜皮那咱们平时吃的“红绿丝”一般是由什么做的呢?市面上最常见的就是用橘子皮做的了。将新鲜的橘子皮经过备料、切丝、浸渍、上色、糖渍、拌糖粉等等工序,就能制成橘皮底的青红丝了。

扩展资料:

青丝玫瑰由橘子皮青梅和玫瑰切丝加颜色和糖做成的,保存好的话可20年不坏。以前月饼里面的青红丝都是用萝卜腌出来的,当然也有橘皮的,味道不一样 ,那中很粗的都是萝卜丝。

月饼是久负盛名的汉族传统小吃,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节日特色美食,月饼的形状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它象征着团圆和睦,是在中秋节这一天的必食之品。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

五仁月饼是中国传统糕点之一,属于广式月饼的一种,在中秋节各式月饼中最为著名。它具有配料考究、皮薄馅多、味美可口、不易破碎、便于携带等特点。?这种月饼,呈鼓形,边稍鼓出,花纹和字迹清晰,形状端正,不破皮,不露馅,边角分明。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