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华人首富买下美国1亿平方米土地送给中国,如今还在吗?

网友发布 2023-08-02 11:36 · 头闻号公司管理

时代的浪潮滚滚而来,很多的幸运儿抓住了其中的机会,再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有钱人了。有的人觉得他们只是运气好而已,自己要是有这样的机遇的话,自己也能够成功。实际上真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那种成就,假如没有准备,机会给你又能怎么样?正是因为他们这些人有准备,才在时代的浪潮中抓住那一丝的机会,最后获得成功。今天我们要说的富豪王永庆,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前华人首富买下美国1亿平方米土地送给中国,如今那块地还在吗?

王永庆出生在台湾,可能就连他自己都没有想过,家境贫寒的自己,最后居然能成为一个大富豪。王永庆小的时候,家里面是非常穷的,甚至常常要因此饿肚子。后面因为家里面实在是太穷缴纳不起学费,无奈之下,王永庆只能选择了退学。

在1932年的时候,家里的父亲托了关系,让王永庆到一家米店去做小工,以此来补贴家里的生活。次年,王永庆带着200块钱,进行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这次只有16岁的王永庆,当上了一家米店的老板。值得注意的是,王永庆启动资金的200块钱,还是父亲找别人借的。将近十年时间过去,王永庆的米店还算小有成就,让王永庆赚到了不少钱。可是王永庆是个不安分的主,他将自己辛苦发展起来的米店关掉,随后用积蓄在老家买了一块地,足足有五十亩大小。从此,王永庆就变成了一个小地主。

后面二战休养期间的时候,王永庆看准时机,立马开始做起木材生意。因为战后需要大量的木头重建建筑,所以王永庆的木材生意做得很好,让他大赚了一笔。最后,硬是靠着50亩土地的木材,王永庆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5000万。有了强大的财力做后援之后,王永庆走起了PVC的生产道路,甚至还为此成立了一家公司。虽然创业的过程中王永庆遇到很多的挫折,但是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本身百折不挠的精神,最终王永庆还是在商界中打出了自己的名号。后面,在PVC产业获得10亿利润的王永庆,决定要在电子产业发展试试看。

在1989年的时候,王永庆准备投资厦门当时的海沧工程,当时王永庆准备投资的金额达到了70亿元。而且王永庆心里有底,假如这次能够成功的话,这项工程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石化产业区。可惜因为当年的政治因素影响,加上王永庆还是台湾的首富,所以这笔投资也是重重受阻。

最后这笔投资成功了,为了这笔投资能够成功,王永庆做了两件事情。一是移民美国,这样就没有身份上的顾忌了;二是在美国花了很多的钱买下来一亿平方米的土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建造石化工业区是要土地的,为了补偿因为建造石化工业区而失去土地的人,王永庆就在美国买了相同面积的土地,以此来偿还他们。

从这种举动中我们能够看出来,虽然王永庆已经是非常有钱的首富了,但是面对普通人,他居然还能有这种善举,实在是难得可贵啊!王永庆表示,要是国家愿意的话,他王永庆想尽了一切办法,都要将地契送给国家。可惜最后在美国人的破坏之下,王永庆的想法无法实现了。

后面也因为美国的干扰,虽然王永庆买了地,但是却无法送给中国。对此王永庆没说什么,而是拿出来1000万美金,用来补充失去土地的老百姓们。可惜因为反对的声音,最后这个心愿失败了,王永奇的1000万算是没有了,但是王永庆还是什么都没说。

勤奋是风,吹拂心愿的帆;勤奋是帆,载着希望的船;勤奋是船,畅游知识的海;勤奋是海,拍打幸福的岸。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成功人士的勤奋 故事 ,欢迎大家前来观看!

成功人士的勤奋故事篇1:郭台铭

 郭台铭20年前在台湾,他名不见经传,所属企业规模连台湾一千大制业都够不上;但如今却是叱咤风云、纵横四海的台湾科技首富,麾下企业遍及欧美。他就是台湾最大科技企业集团?鸿海集团的老总郭台铭。 对于鸿海的成长过程,郭台铭曾经说过:?阿里山的神木(台湾最著名的风景)之所以大,4000年前种子掉到土里时就已决定了,决不是4000年后才知道的。?

 回顾鸿海成长的过程,其中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恐怕也只有郭台铭自己能够体会。 郭台铭出生于1950年,是家中老大。由于家境贫寒,1966年郭台铭进入台湾?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学习,靠半工半读完成学业。服完兵役后,郭台铭在复兴航运公司当业务员。1973年2月,郭台铭出资10万元新台币,与朋友在台北县创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塑料产品。

 不过一年时间,因经营不善,原股东逐一退出,企业成了郭台铭的全资公司。当时黑白电视机刚刚在台湾地区兴起,郭台铭便从制造黑白电视机选台的按钮做起。这时的鸿海不过是个规模只有30万元新台币的小公司,仅有15名员工。1975年,易名为鸿海工业有限公司。1977年,公司开始扭亏为盈,郭台铭立即从日本购买设备建立模具厂,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其后他又陆续投资建立了电镀部门与冲压厂。

 20世纪80年代,世界进入个人电脑时代,郭台铭靠所掌握的成熟模具技术,以连接器、机壳等产品为重心,力行?量大、低价?的竞争策略,迅速占领市场。1982年公司再度更名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郭继续投资1600万元进入计算机线缆装配领域。1985年,郭在美国成立分公司,开始在台湾之外开拓市场,并创出?FOXCONN?品牌。至此,郭台铭已经成功打造出他的?连接器王国?。 白手起家目标大 雷厉风行明赏罚 自初创鸿海,郭台铭的奋斗目标就很明确,就是要成为台湾第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一。

 为实现这一宏大目标,他创造了自己的经营哲学。 郭台铭称鸿海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设备、一流客户?,他要做的首先是选客户。为了达成目标,他曾经在美国自己开车,住12美元一天的汽车旅馆,跑了美国52州中的32个,跟世界大厂商做生意。自进入个人电脑领域,鸿海的客户就锁定了IBM、英特尔、康柏、戴尔等国际一流大厂。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订单,郭台铭索性在康柏总部旁投资建了一个成型机厂,康柏只要有新设计,当天就能看到模型,最终获得了康柏的长期订单。为巩固与这些大厂商的关系,郭台铭坚持不做自己的品牌,只做零件供应商。可以说正是这些大厂的订单成就了鸿海今天的格局。

 据说,现在全世界每5台电脑中就有一台装有鸿海的产品。 但光有客户还不行,郭台铭背后依靠的还是自身的硬功夫。自创业后,他就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郭台铭认为,他应该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的人,因而他每天坚持至少工作15小时。即使晚上下飞机,他也会马上赶到公司,加班到三更半夜更是家常便饭。 ?将提高服务客户能力放在首位?是鸿海职工时刻谨记的厂训,也是鸿海成功发展的秘诀。为了在竞争激烈的世界高科技产业中求得生存发展,郭台铭创造出CMM的运作方式,从?自制零件、零件模块化、快速物流?的组装,再加上e化的信息流连结全球客户,从而达到?交期准、品质好、成本低?的境界。

 再 企业管理 方面,郭台铭治厂如治军,重视纪律,讲究细节。郭台铭用人方面的口头禅是:?不管高科技还是低科技,会赚钱的就是好科技?。为了获得高回报率,他用人唯才,奖惩分明。对表现优异的员工与技术骨干,郭台铭从不吝啬,给予巨额奖金。近几年每年年末鸿海员工聚餐,郭台铭提供的奖品总值都高达数亿元新台币,头奖高达数千万元。但对竞争对手,他则一律以敌人视之,难怪台湾科技界都称他为?枭雄?。因此,虽然鸿海集团近年配股分红居高不下,郭台铭也成为股东热烈追捧的对象,但郭台铭和鸿海却始终被列入?形象不佳?的行列。

 作为一名世界级大企业的总裁兼董事长,郭先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终日运筹帷幄,商务缠身。然而,无论他驰骋天南地北,海角天涯,缕缕乡情不绝, 赤心依旧。为了改变家乡偏僻闭塞的自然环境,促进经济腾飞。多年来,郭先生慷慨捐资1700多万元,先后为家乡修建了"万芳桥"、"牛土路"、"富晋桥"、"葛万小学"、"富康新优果品示范园区",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父老乡亲无不拍手赞誉。 郭先生从徒手创业至今30载,企业资产由最初的30万元,增至拥有市值3000亿元(新台币),增长了百万倍,他个人的身价早已高达23亿美元。然郭先生艰苦创业本色始终不变,并以"抠"闻名商界。郭先生言:我不会把钱花在个人享受的领域?我比较有兴趣把钱投在为大众谋利的领域?。

 几年来,郭先生为省、市、县、乡 教育 、助残、筑路、饮水解困、抗击"非典"捐资8000多万元,其情操、品格令世人崇敬。正如家乡一位诗人所赋:"煌煌骄子乃家乡荣耀,巍巍丰功令海岳流芳。"

 郭台铭,1950年生,祖籍山西省泽州县南岭乡葛万村人,1974年在台湾创办"鸿海企业集团",1988年在大陆创建"富士康企业"集团,共有员工10万余人,分公司遍布全球各大洲。2000年入围《天下》杂志"企业家最佩服的企业家";2001年6月名列世界权威《福布斯》杂志"全 郭台铭与葛万村的孩子们在一起 球亿万富翁";并4次蝉联"台湾科技首富";2002年选为美国《商业周刊》"全求高科技百强"第3名;2002年列中国企业出口榜首。

 作为一名世界级大企业的总裁兼董事长,郭先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终日运筹帷幄,商务缠身。然而,无论他驰骋天南地北,海角天涯,缕缕乡情不绝, 赤心依旧。为了改变家乡偏僻闭塞的自然环境,促进经济腾飞。多年来,郭先生慷慨捐资1700多万元,先后为家乡修建了"万芳桥"、"牛土路"、"富晋桥"、"葛万小学"、"富康新优果品示范园区",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父老乡亲无不拍手赞誉。 郭先生从徒手创业至今30载,企业资产由最初的30万元,增至拥有市值3000亿元(新台币),增长了百万倍,他个人的身价早已高达23亿美元。然郭先生艰苦创业本色始终不变,并以"抠"闻名商界。郭先生言:我不会把钱花在个人享受的领域?我比较有兴趣把钱投在为大众谋利的领域?。

 几年来,郭先生为省、市、县、乡教育、助残、筑路、饮水解困、抗击"非典"捐资8000多万元,其情操、品格令世人崇敬。正如家乡一位诗人所赋:"煌煌骄子乃家乡荣耀,巍巍丰功令海岳流芳。" 2006年十大经济人物 ---沈南鹏 因为如家快捷酒店10月26日在纳斯达克的挂牌上市,沈南鹏再度成为年度焦点人物。之前在2003年12月,沈南鹏以携程创始人的身份在纳市敲响携程网的开市钟时,他其实早已为中国IT界和VC界所瞩目。不同的是,此番梅开二度,他的身份已悄然变为全球最大的VC?红杉资本的中国区合伙人。

 实际上,从2005年9月沈南鹏与张帆(原德丰杰全球基金董事)一起创立红杉中国并取得本地决策权和管理权起,红杉除了投资于新型的互联网行业,如奇虎网、悠视网、51.com等,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还广泛下注于TMT(科技、媒体、电信)、农业、 保险 、动漫、福彩等行业。截至目前,红杉前后投资的公司已达20家之多,其中包括亚洲传媒、利农集团以及不久前由红杉注资750万美元入股的卡通企业湖南宏梦。

 据信,继此前奇虎网获得第二轮3500万美元融资后,红杉中国投资的悠视网也将于近期获得第二轮总额达2000万美元的融资。 现年39岁的沈南鹏 毕业 于上海交通大学(本科)和美国耶鲁大学(商学院硕士),中学时代曾经是远近知名的数学竞赛冠军,大学期间任上海交大系学生会主席,之后曾在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等机构的投行部门任职超过8年。1999年,他和梁建章等人以200万元创办携程,自任总裁兼首席财务长。目前,除了是红杉中国的创始人和掌门人,他还是如家的创始人及联席董事长、分众传媒的个人投资人及董事。

成功人士的勤奋故事篇2:王永庆

 王永庆15岁小学毕业后,到一家小米店做学徒。第二年,他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为了和隔壁那家日本米店竞争,王永庆颇费了一番心思。 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王永庆则多了一个心眼,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这一额外的服务深受顾客欢迎。

 王永庆卖米多是送米上门,他在一个本子上详细记录了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就送米上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

 他给顾客送米时,并非送到就算。他先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铁了心专买他的米。 就这样,他的生意越来越好。从这家小米店起步,王永庆最终成为今日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后来,他谈到开米店的经历时,不无感慨地说:?虽然当时谈不上什么 管理知识 ,但是为了服务顾客做好生意,就认为有必要掌握顾客需要,没有想到,由此追求实际需要的一点小小构想,竟能作为起步的基础,逐渐扩充演变成为事业管理的逻辑。?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深的启发甚至是感动。同样是卖米,为什么王永庆能将生意做到这种境界呢?关键在于他用了心!用心去研究顾客,研究顾客的心理,研究顾客的需要,研究如何去满足顾客的需要。不单纯卖给顾客简单的产品,而是将顾客的需求变成自己的服务项目,与产品一同给予顾客。

 由此我们更可以看出服务的价值。顾客从其他米店也可以买到米,但从王永庆的米店里买米,会感觉自己的所得是超于产品价值的,这超出的价值便是服务。令人感动的服务决不仅仅是微笑能涵盖的,它融合在每一个工作的细节里。如果去衡量的话,衡量的标准便是:你是否在与顾客交往的每一个环节上都细心地为顾客的方便与顾客的利益着想了?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在如今技术高度发展、产品趋同的形势中,一个企业如果想存活并发展,就一定要有超越产品的让顾客愿意为之捧场的理由。只有乐于把方便给予他人,把利益给予他人,把温暖给予他人,把服务给予他人,才能塑造出企业独特的魅力,赢得顾客心。

成功人士的勤奋故事篇3:李嘉诚

 李嘉诚三岁时,家道中落,后来父亲得了重病,不久离开人世,刚上了几个月中学的李嘉诚就此失学。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李家孤儿寡母生活艰难。李嘉诚是家中长子,不能不帮母亲承担家庭生活的重担。一位茶楼老板看他们可怜,收留16岁的小嘉诚在茶馆里当烫茶的跑堂。茶楼天不亮就要开门,到午夜还不能休息,小嘉诚也抱怨过自己命不好,甚至希望哪天日本鬼子的枪走火,把他打死算了。直到一次偶发事件,才使他不再自怨自艾。

 那天,因为太疲倦,他当班时一不小心把开水洒在地上,溅湿了客人的衣裤。李嘉诚很紧张,他等待着客人的巴掌、老板的训斥。但让他没想到的是,那位客人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反而为他开脱,一再为他说情,让老板不要开除他。

 ?没关系的,我看这孩子挺有出息的。只是以后要记住,做什么事都必须谨慎,不集中精力怎么行呢?

 李嘉诚把这些话记在了心间,之后,他把?谨慎?当成了自己的人生信条。久而久之,竟使他练出了一种眼光,一个人是什么职业,性格特征、生活习惯、为人处事,一见面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这一切对他后来的事业起到了很大作用。

 随后,李嘉诚辞掉跑堂的工作,从塑胶厂推销员开始,一直干到了业务经理。三年后,20岁的他做好了准备,要大干一番。白手起家的他,在维多利亚港附近的一条小溪旁,租了一间灰暗的小厂房,买了一台老掉牙的压塑机,办起了?长江塑胶厂?。随后,经过反复考察,他认为塑胶花市场需求很大,于是大量生产,这为他带来了可观收入。30岁的李嘉诚,已成了千万富翁。正在塑胶花畅销全球时,李嘉诚却敏锐意识到,越来越多的人拥入这个行业,?好日子很快会过去?,如果再不调整,引起的后果不只是?溅湿衣裤?了。有人认为他太保守了,但他认为这是经商中必须具备的素质,那就是谨慎和预见性。

 随后他找到的是房地产。60年中期,内地的局势令香港社会人心惶惶,富翁们纷纷逃离,争着廉价抛售产业。李嘉诚正在建筑中的楼房也被迫停工,如果按当时的地产价格来算,他简直可说是全军覆没了。但他沉着应变,仔细分析局势。认为内地肯定会恢复安定,香港将进一步繁荣发展。在别人大量抛售房地产时,李嘉诚却反其道行之,将所有资金都来收购房地产。朋友们纷纷劝他不要做傻事,他说:?我看准了不会亏本才敢买,男子汉大丈夫还怕风险?

 李嘉诚又一次成功了。70年代初,香港房地产价格开始回升,他从中获得了双倍的利润。到1976年,李嘉诚公司的净产值达到5个多亿,成为香港最大的华资房地产实业。此后,李嘉诚节节高升,成为全球华人中的首富。成功就是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全国著名的推销大师,即将告别他的推销生涯,应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邀请,他将在该城中最大的体育馆,做告别职业生涯的演说。

 那天,会场座无虚席,人们在热切地、焦急地等待着,那位当代最伟大的推销员,作精彩的演讲。当大幕徐徐拉开,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这个铁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铁架。

 一位老者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走了出来,站在铁架的一边。他穿着一件红色的运动服,脚下是一双白色胶鞋。 人们惊奇地望着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么举动。 这时两位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老者的面前。主持人这时对观众讲: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好多年轻人站起来,转眼间已有两名动作快的跑到台上。 老人这时开口和他们讲规则,请他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

 一个年轻人抢着拿起铁锤,拉开架势,抡起大锤,全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一声震耳的响声,那吊球动也没动。他就用大铁锤接二连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气喘吁吁。 另一个人也不示弱,接过大铁锤把吊球打得叮当响,可是铁球仍旧一动不动。 台下逐渐没了呐喊声,观众好象认定那是没用的,就等着老人做出什么解释。

 会场恢复了平静,老人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锤,然后认真地,面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他用小锤对着铁球?咚?敲了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再一次用小锤?咚?敲了一下。人们奇怪地看着,老人就那样?咚?敲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就这样持续地做。

 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已开始骚动,有的人干脆叫骂起来,人们用各种声音和动作发泄着他们的不满。老人仍然一小锤一停地工作着,他好象根本没有听见人们在喊叫什么。人们开始忿然离去,会场上出现了大块大块的空缺。留下来的人们好象也喊累了,会场渐渐地安静下来。

 大概在老人进行到四十分钟的时候,坐在前面的一个妇女突然尖叫一声:?球动了!?刹时间会场立即鸦雀无声,人们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那球以很小的摆度动了起来,不仔细看很难察觉。老人仍旧一小锤一小锤地敲着,人们好象都听到了那小锤敲打吊球的声响。吊球在老人一锤一锤的敲打中越荡越高,它拉动着那个铁架子?哐、哐?作响,它的巨大威力强烈地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终于场上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老人转过身来,慢慢地把那把小锤揣进兜里。

 老人开口讲话了,他只说了一句话: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成功人士的勤奋故事的相关搜索内容:

1. 成功人士勤奋的故事

2. 现代成功人士励志故事

3. 名人勤奋成功的故事

4. 关于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

5. 外国名人勤奋成功的故事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