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电化学传感器的压力与温度

网友发布 2023-07-31 10:24 · 头闻号仪器机械

电化学传感器受压力变化的影响极小。然而,由于传感器内的压差可能损坏传感器,因此整个传感器必须保持相同的压力。电化学传感器对温度也非常敏感,因此通常采取内部温度补偿。但最好尽量保持标准温度。

一般而言,在温度高于25°C时,传感器读数较高;低于25°C时,读数较低。温度影响通常为每摄氏度0.5%至1.0%,视制造商和传感器类型而定。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概述

个人认为

1、用半导体传感器替换电化学传感器

传感器是检测仪的核心和心脏,也是成本最高的部件,不良商家将市场价10元以下的半导体空气传感器替换市场价200以上的进口电化学甲醛传感器。由于受到我国技术限制,国内能达到精度要求的电化学甲醛传感器几乎空白,全部依赖进口,成本较高。半导体传感器成本低廉、制造简单,但是通过工作发热,稳定性差,只能做定性判断,达不到仪器的数字显示要求,一般不用在仪器上。

2、用一个传感器输出多组数据,谎称多合一。

正规厂家的多功能甲醛和TVOC检测仪,一个传感器只能输出一个信号,得出一项指标。有几项指标就应该有几个不同的传感器,这样一来成本也相应提高。不良商家用一个几元钱的空气传感器通过软件模拟多组数据,声称综合甲醛、TVOC空气检测仪,纯粹忽悠。

3、精度0.001的误区

根据国标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甲醛浓度是小数点后精确到两位,数万元的专业仪器也是如此。不良商家靠数据模拟虚假三位,纯粹忽悠。大家在选购时可要擦亮眼睛,如果您购买的甲醛检测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那毋庸置疑,这个商家不靠谱!

那如何辨别山寨甲醛检测仪教你以下几招

第一、看传感器。家用甲醛检测仪通常采用电化学传感器法,这是得到国内外权威论证的。

首先,“望”。通过检测仪空气进风口观察传感器类型,电化学传感器体积相对较大,有白色膜片,半导体传感器体积小,颜色一般为灰色或黑色。

其次,“闻,问”。可以咨询商家传感器类型,如是半导体的,直接PASS,买了也测不了甲醛。

再次,“切”。看价格,单个进口电化学甲醛传感器市场价两三百多元,厂家批量进货也要100多元,外加电路板、显示屏、充电电池、外壳、外包装、生产工人工资合计100元,厂家直接成本200多元,再加国家税收,运营费用,合理利润,终端售价最低也在300元以上。因此,低于300元几乎买不到正规厂家的电化学甲醛检测仪。

第二、看精度。

上文提到,国标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甲醛浓度是小数点后精确到两位,即精确到0.01mg/m3,正规厂家产品都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设计。如有商家宣传精度0.001,基本可确定为非正规厂家的山寨产品。

第三、看校准。

正规厂家都有完整的研发、生产设备,检测仪器出厂前必须在校准仓完成校准,确保产品的准确性。并且电化学检测仪完成一次校准即可,不需要频繁校准。校准仓是一个特定环境的实验舱,在校准仓完成仪器的校准,校准仓的搭建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一般山寨企业是不会耗费这个费用的。如果一款甲醛检测仪每次使用都要求用户到室外校准,假设室外环境甲醛是0,这是不严谨的,也是山寨厂家的通用做法。

第四、看待机时间。

待机时间是判断一款甲醛检测仪是电化学传感器还是半导体传感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电化学传感器工作电量非常小,仪器主要的耗电量来自电路板。半导体传感器通过发热工作,耗电量是电化学传感器的10倍以上。通常一款电化学传感器的甲醛检测仪待机时间都在5天以上,半导体传感器的山寨甲醛检测仪待机时间不会超过12小时。

第五、看厂家资质、产品资质。

首先看厂家有没有正规网站,搜索厂家名称,如专业仪器厂家“贝谷科技”。正规厂家都能找到网站。从了解企业相关信息,了解企业团队,生产资质,有没有建立ISO产品质量体系,有没有办公场地、车间、厂房。其次,登录厂家所在地的工商局网站,进一步查找企业真实性,主营业务,成立年限,有没有正规的研发、生产资质。以防贴牌厂家,山寨厂家。再次,登录商标局网站查看是不是正规的注册商标。最后,如果该产品有国家专利那是更好的,说明仪器精度更有保障,这个可以登录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查询。

因此,选择一个正规甲醛检测仪进行检测尤为重要!甲。。保。。。御完全可以实现你想要的,它的检测结果是国家认证的,得到了广大用户的支持信任,同样希望可以帮到您!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传感器与通信系统和计算机共同构成现代信息处理系统。传感器相当于人的感官,是计算机与自然界及社会的接口,是为计算机提供信息的工具。

传感器通常由敏感(识别)元件、转换元件、电子线路及相应结构附件组成。生物传感器是指用固定化的生物体成分(酶、抗原、抗体、激素等)或生物体本身(细胞、细胞器、组织等)作为感元件的传感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则是指由生物材料作为敏感元件,电极(固体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气敏电极等)作为转换元件,以电势或电流为特征检测信号的传感器。图1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基本构成示意图。由于使用生物材料作为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所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高度选择性,是快速、直接获取复杂体系组成信息的理想分析工具。一些研究成果已在生物技术、食品工业、临床检测、医药工业、生物医学、环境分析等领域获得实际应用。

根据作为敏感元件所用生物材料的不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分为酶电极传感器、微生物电极传感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组织电极与细胞器电极传感器、电化学DNA传感器等。

(1) 酶电极传感器

以葡萄糖氧化酶(GOD)电极为例简述其工作原理。在GOD的催化下,葡萄糖(C6H12O6)被氧氧化生成葡萄糖酸(C6H12O7)和过氧化氢:

根据上述反应,显然可通过氧电极(测氧的消耗)、过氧化氢电极(测H2O2的产生)和pH电极(测酸度变化)来间接测定葡萄糖的含量。因此只要将GOD固定在上述电极表面即可构成测葡萄糖的GOD传感器。这便是所谓的第一代酶电极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由于是间接测定法,故干扰因素较多。第二代酶电极传感器是采用氧化还原电子媒介体在酶的氧化还原活性中心与电极之间传递电子。第二代酶电极传感器可不受测定体系的限制,测量浓度线性范围较宽,干扰少。现在不少研究者又在努力发展第三代酶电极传感器,即酶的氧化还原活性中心直接和电极表面交换电子的酶电极传感器。 目前已有的商品酶电极传感器包括:GOD电极传感器、L 乳酸单氧化酶电极传感器、尿酸酶电极传感器等。在研究中的酶电极传感器则非常多。

(2) 微生物电极传感器

由于离析酶的价格昂贵且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其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从而使研究者想到直接利用活的微生物来作为分子识别元件的敏感材料。这种将微生物(常用的主要是细菌和酵母菌)作为敏感材料固定在电极表面构成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称为微生物电极传感器。其工作原理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一,利用微生物体内含有的酶(单一酶或复合酶)系来识别分子,这种类型与酶电极类似;其二,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同化作用,通过检测其呼吸活性(摄氧量)的提高,即通过氧电极测量体系中氧的减少间接测定有机物的浓度;其三,通过测定电极敏感的代谢产物间接测定一些能被厌氧微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

微生物电极传感器在发酵工业、食品检验、医疗卫生等领域都有应用。例如:在食品发酵过程中测定葡萄糖的佛鲁奥森假单胞菌电极;测定甲烷的鞭毛甲基单胞菌电极;测定抗生素头孢菌素的Citrobacterfreudii菌电极等等。微生物电极传感器由于价廉、使用寿命长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它的选择性和长期稳定性等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抗体对相应抗原具有唯一性识别和结合功能。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就是利用这种识别和结合功能将抗体或抗原和电极组合而成的检测装置。

根据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结构可将其分为直接型和间接型两类。直接型的特点是在抗体与其相应抗原识别结合的同时将其免疫反应的信息直接转变成电信号。这类传感器在结构上可进一步分为结合型和分离型两种。前者是将抗体或抗原直接固定在电极表面上,传感器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发生结合的同时产生电势改变;后者是用抗体或抗原制作抗体膜或抗原膜,当其与相应的配基反应时,膜电势发生变化,测定膜电势的电极与膜是分开的。间接型的特点是将抗原和抗体结合的信息转变成另一种中间信息,然后再把这个中间信息转变成电信号。这类传感器在结构上也可进一步分为两种类型:结合型和分离型。前者是将抗体或抗原固定在电极上;而后者抗体或抗原和电极是完全分开的。间接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通常是采用酶或其他电活性化合物进行标记,将被测抗体或抗原的浓度信息加以化学放大,从而达到极高的灵敏度。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例子有:诊断早期妊娠的hCG免疫传感器;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甲胎蛋白(AFP或αFP)免疫传感器;测定人血清蛋白(HSA)免疫传感器;还有IgG免疫传感器、胰岛素免疫传感器等等。

(4) 组织电极与细胞器电极传感器

直接采用动植物组织薄片作为敏感元件的电化学传感器称组织电极传感器,其原理是利用动植物组织中的酶,优点是酶活性及其稳定性均比离析酶高,材料易于获取,制备简单,使用寿命长等。但在选择性、灵敏度、响应时间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动物组织电极主要有:肾组织电极、肝组织电极、肠组织电极、肌肉组织电极、胸腺组织电极等。测定对象主要有:谷氨酰胺、葡萄糖胺 6 磷酸盐、D 氨基酸、H2O2、地高辛、胰岛素、腺苷、AMP等。 植物组织电极敏感元件的选材范围很广,包括不同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植物组织电极制备比动物组织电极更简单,成本更低并易于保存。

细胞器电极传感器是利用动植物细胞器作为敏感元件的传感器。细胞器是指存在于细胞内的被膜包围起来的微小“器官”,如线粒体、微粒体、溶酶体、过氧化氢体、叶绿体、氢化酶颗粒、磁粒体等等。其原理是利用细胞器内所含的酶(往往是多酶体系)。

(5) 电化学DNA传感器

电化学DNA传感器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思想的生物传感器。其用途是检测基因及一些能与DNA发生特殊相互作用的物质。电化学DNA传感器是利用单链DNA(ssDNA)或基因探针作为敏感元件固定在固体电极表面,加上识别杂交信息的电活性指示剂(称为杂交指示剂)共同构成的检测特定基因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固定在电极表面的某一特定序列的ssDNA与溶液中的同源序列的特异识别作用(分子杂交)形成双链DNA(dsDNA)(电极表面性质改变),同时借助一能识别ssDNA和dsDNA的杂交指示剂的电流响应信号的改变来达到检测基因的目的。

已有检测灵敏度高达10-13g/mL的电化学DNA传感器的报道,Hashimoto等[8]采用一个20聚体的核苷酸探针修饰在金电极上检测了PVM623的PatⅠ片断上的致癌基因v myc。电化学DNA传感器离实用化还有相当距离,主要是传感器的稳定性、重现性、灵敏度等都还有待于提高。有关DNA修饰电极的研究除对于基因检测有重要意义外,还可将DNA修饰电极用于其它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用于DNA与外源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9],如抗癌药物筛选、抗癌药物作用机理研究;以及用于检测DNA结合分子。无疑,它将成为生物电化学的一个非常有生命力的前沿领域。

生物电化学所涉及的面非常广,内容很丰富。以上介绍的只是该交叉学科一些领域的概况。可以相信,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生物电化学将进一步蓬勃发展。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