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苏轼《记游白水岩》的翻译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就有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在半山腰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像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有种萧索感,就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编辑本段]题目练习 殆:大概 循:顺,沿 度:越过 顾:回头看
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上文中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这八个字写瀑布的奇观。你觉得好在哪里?
写瀑布的奇观只用了“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八个字,就把瀑布的形态,色彩,声势以及自己的感受写到了。
上文写于苏轼被贬惠洲后。作者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作者身处逆境,却不戚戚于怀,把深浓情致灌注于奇山异水中,表达了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游白水书付过①苏轼绍圣元年小题1:①吃②回头看
小题2:A(A.动词,是;B.语气词,表疑问;C.介词,被;D.介词,跟,同)
小题3:(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每以小句1分)
小题4:表达了山水之乐和身世之悲的复杂感情。(意思相近即可。若只答出其中的一点得2分)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顾”字的释义,常考。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对“为”字含义的掌握,“折处辄为潭”中的“为”可解释为:动词,是。选项中的“为”字分别解释为“A.动词,是;B.语气词,表疑问;C.介词,被;D.介词,跟,同”故选A,要求学生还应掌握,其、之、以等字的具体释义。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注意把省略的部分补出。
小题4: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赏析能力,仔细阅读文段,读出字里行间中蕴含的情感,写出即可。
3. 语文题:初二课外文言文《游白水书付过》的翻译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象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股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有中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4. 游白水书付过 阅读答案本文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表达方式上以叙述为主,兼有状景和抒情。简洁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游白水[1]书付过
[宋]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可熟物[5]。循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7],山八九折[8],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9],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0],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11],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12],观山烧火,甚俛仰[13],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14],掬弄珠璧[15]。到家二鼓[16],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17],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题解
作者于绍圣元年六月接到惠州安置之命,遣家还阳羡(今江苏宜兴),独与幼子苏过同行。十月到惠州。本文是与幼子过游览白水后,写给他的一篇游记小品。文中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本文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写法上以叙述为主,兼有状景抒情。文章取村详略得当,选语简练隽永。开头两句即点题,并交代了出游的日期、地点、人物。白水山以白水而得名,所以作者着力描绘百仞悬瀑,“雪溅雷怒”譬喻形象生动,写出它势壮、声宏、色鲜的特点。下山过程仅用“俯仰度数谷”一笔带过。“掬弄珠璧”的动作描摹,有景有情,月白水清之景以及作者的激赏喜悦之情俱蕴其中。“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
龙
有如下的诗句为证:
1、鳞龙游跃兮雨翻雷吼(宋·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2、不知龙者为雨(宋·刘辰翁·《水调歌头》)
3、龙倚穴吟云雨至(宋·宋太宗·《逍遥咏》)
4、龙池柳色雨中深(唐·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5、龙池柳色雨中深(唐·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6、龙拥深云雨洒空(宋·释子淳·《颂古一○一首》)
7、海底龙吟云雨润(宋·释子淳·《颂古一○一首》)
8、龙向洞中衔雨出(宋·释道宁·《偈六十九首》)
9、龙济兴云雨遍施(宋·释印肃·《颂古九十八首》)
10、晚来更带龙池雨(唐·温庭筠·《杨柳枝》)
11、疏疏竹雨龙悭(宋·李石·《扇子诗》)
12、独龙注雨如车轴(宋·王安石·《梦中作》)
13、龙含雨向洞中归(宋·释云贲·《颂古二十七首》)
14、宝花如雨落龙楼(宋·王镃·《游仙词三十三首》)
15、风天雨夜学龙吟(宋·董天吉·《竹》)
16、乱泉惊雨挟龙飞(明·唐寅·《题画九首》)
17、应龙能致雨(唐·白居易·《虾蟆?和张十六。》)
18、雨气未平龙欲动(宋·楼钥·《夜坐》)
19、龙火行雨中(宋·方回·《读素问十六首》)
20、画龙致雨非偶然(唐·欧阳炯·《题景焕画应天寺壁天王歌》)
21、雨挂痴龙(宋·赵以夫·《风流子》)
22、还我闲身伴雨龙(宋·方蒙仲·《采芹亭》)
23、乖龙不为雨(宋·释玿·《偈颂九首》)
24、雨来当面见龙行(唐·徐氏·《题彭州阳平化》)
25、东龙白日西龙雨(元·杨维桢·《鸿门会》)
26、宿雨清龙界(唐·崔湜·《登总持寺阁》)
27、游龙不和千岩雨(宋·吴泳·《和李雁湖晚春即事八首》)
28、雨气挟龙腥(宋·陆游·《夕雨》)
29、雨过不知龙去处(明·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
30、堪藏行雨龙(唐·李商隐·《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
31、又不持之骑龙雨八区(宋·邵定·《提胡虑》)
32、片雨当龙湫(唐·岑参·《登嘉州凌云寺作》)
33、龙飞沧海雨浪浪(元·王冕·《雨中遣兴?其一》)
34、拟勒移文问雨龙(宋·方回·《苦雨》)
35、才喷一霎挂龙雨(宋·魏了翁·《李参政生日》)
36、龙在石潭闻夜雨(唐·许浑·《题灵山寺行坚师院》)
37、十二狞龙怒行雨(唐·李沇·《巫山高》)
38、龙眠雨未惊(宋·苏轼·《次韵江晦叔二首》)
39、风枝雨干欲化龙(宋·白玉蟾·《画中众仙歌》)
40、终朝云雨化龙津(唐·翁洮·《春日题航头桥》)
41、欲雨龙移黑处潭(唐·唐彦谦·《游阳明洞呈王理得诸君》)
42、平川不见龙行雨(唐·应物·《题化城寺》)
43、(时方祷雨龙祠(宋·苏轼·《与赵陈同过欧阳叔弼新治小斋戏作》)
44、急雨挟龙腥(宋·陆游·《雨中登安福寺塔》)
45、髯龙鳞甲动云雨(宋·方岳·《即事十首》)
46、雨灭龙蛇火(唐·王昌龄·《寒食即事》)
47、龙蛇出洞闲邀雨(唐·曹唐·《送羽人王锡归罗浮》)
48、茅洞白龙和雨看(唐·高蟾·《秋日寄华阳山人》)
49、龙分夜雨资娇态(唐·徐夤·《依韵和尚书再赠牡丹花》)
50、谁道乖龙不得雨(唐·陈陶·《竹十一首》)
51、不雨深深洞底龙(元·王冕·《游临江寺》)
52、箨龙将雨绕山行(宋·王安石·《北山三咏其三——道光泉》)
53、胸中夜雨浇龙干(宋·白玉蟾·《蓝琴士赠梅竹酬以诗》)
54、龙吟四泽欲兴雨(唐·顾况·《句》)
55、老龙吟彻寒潭雨(宋·戴山隐·《满江红》)
56、还有随龙作雨时(唐·张乔·《孤云》)
57、病龙兴雨岂无期(唐·徐夤·《北园》)
58、龙湫宴坐雨濛濛(唐·贯休·《句》)
59、龙须带雨浴日红(清·严遂成·《白水岩瀑布》)
60、云齐龙卷雨(宋·陆游·《秋阴至近村》)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