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言文,梅园记,邹浩,全篇翻译
梅园记行
近来心情郁结,适逢好友邀我同往梅园一行,我欣然答应。 午后阳光明媚,春日的脚步日益临近,从学校驱车,一小时便已到达。初入梅园,迎面扑来的便是春日的气息,满目是洋洋洒洒的绿色,枝头的新绿,灌木的翠绿,草坪的嫩绿,漫园碧透。沿着园中小
道而行,微风细细,不久便走到了植梅的山坡。一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红梅开得正盛,红得透彻,红得热烈,宛如一条赤焰,在山间燃烧。梅园春日的红与绿,是多么浓墨重彩,惊心动魄的一笔啊!
走入梅林,在绿树掩映,红梅环绕的林间,零星可见荣家的屋子,梅园以前是无锡荣家的私人园林,但这些建筑既没有北方皇家园林的豪华气派,也不是苏州园林山水相映,一步一景的风格,屋子都是低矮的平房,屋内的装饰也很是简单,摆放着普通的家具陈设,好像这里不是豪门的故居,而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只有墙上的老照片在向我介绍着以前的主人。
梅园已经没有多少荣家的痕迹了,这里没有豪门的奢华,一切都显得很平静,淡然。而恰恰是这内里的平静与淡然吸引着我。我在那些老照片之中探寻着荣家的足迹。
从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的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到荣毅仁先生的实业救国,再到荣智健先生的为国谋利,荣家的历史,亦如梅园的红与绿:“红”是那一心为国的拳拳赤子之心,“绿”是荣家一门三代为祖国经济所播撒的无限生机。荣家,在国家经济这个大舞台之上,用自己的满腔热情,用自己的坚守执着,演出者国民经济的华美乐章。荣家的家史就是我国民族工业不断发展,逐步振兴的缩影。这是多么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的史诗啊!但即使是如此,荣家也没有普通豪门的飞扬跋扈,盛气凌人。因为他是一心为民的,他将自己与国计民生牢牢地联系在一起,亦如那笑傲春风的红梅,就像毛主席词中所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思绪到达这里,我的心也随之释然 。我过度执着于有形的小舞台,希望用在台上的激昂文字来获得他人的肯定与夸奖,但事与愿违。近日为之苦恼,今日终于了然。舞台何其广阔,生活就是舞台。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观众或许会因为你的表现而肯定你,但更会因为你的奉献而感念于你,只要心怀奉献之心,只要希望有朝一日能让台下的观众展露笑颜,你的价值便已经实现,又何必在乎那虚妄的功名?
半山腰上有一个豁然洞,进入洞里,路面湿滑,坡陡难行,抬头只看见一星光亮指引,但缘道而行,不久便走进一个开阔的石室,阳光从天窗中透进来,洒在石室的地面上,就像聚光灯照在舞台上,从
石室的侧门出去,就是梅园的正大门。
归去,太阳西陲,梅园又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
2. 梅园记邹浩文言文翻译岭南多梅梅园记《道乡集卷二十六》宋 邹浩 原文及译文
原文
岭南多梅,土人薪视之,非极好事,不知赏玩。余之寓昭平也,所居王氏阁,后半山间,一株围数尺,高数丈,广荫四十步。余杜门不出,不见它植何如,问之土人,咸谓少与此比。然此株正在王氏舍东,穿其下作路,附其身作篱,丛篁榛棘,又争长其左右。余久为之动心,顾王氏拘阴阳吉凶之说,不敢改作。顷遇花时,但徘徊路侧,徒倚篱边,与之交乐乎天而已。欲延一客饮一杯,竟无班草处。
一日坐阁上,闻山间破竹声,恶聧观焉。则王氏方且遵路増篱,以趋岁月之利。欣然曰:时哉!时哉!谕使辟路而回之,撤篱而远之,视丛篁榛棘而芟夷之,环数百步,规以为圃,曾不顷刻,而梅已顒顒昂昂,立乎云霄之上,如伊尹释耒而受币,如吕望投竿而登车,如周公别白于流言而衮衣绣裳。西归之日,前瞻龙岳,回瞩仙宫,左顾魏坛,右盼佛子,其气象无终穷,悉在梅精神之中矣。
夫天地,昔之天地也;山川,昔之山川也。而俯仰之间,随梅以异,梅果异耶?果不异耶?梅虽无言,余知之矣。昔之晦,非梅失也,时也;今之显,非梅得也,时也。人以时见梅,而梅则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故虽寿阳之妆,不以为滥;傅说之羮,不以为遭,而况区区管窥之异,又奚足一吷于其前。姑与客饮酒。
梅园记《道乡集卷二十六》宋 邹浩 原文及译文
译文:
岭南有很多梅树,当地人把它看做薪柴,不是非常喜欢梅花的人,不懂得欣赏玩味。我旅居在昭平,住的地方是姓王人家的房子,屋后半山腰上,有一株梅树数尺环抱,有几丈高,树冠覆荫范围有四十步之广。我平日闭门不出,没见过其他梅树长得如何,向当地人问起,都说很少有能和这株相比的。然而这株梅树正在王氏房舍东面,(王氏)穿过树荫下铺路,靠着梅树身边做篱笆,还有一丛一丛的竹子榛棘,也争相生长在梅树旁边。我早就为这株梅树动心了,然而看王氏拘束于阴阳吉凶的说法,不敢作出改变。不久遇上花开的季节,我只能在路旁徘徊流连,徒然地靠在篱笆边上,和他一起享受天然的快乐罢了。想要请位客人喝上一杯,竟然找不到共坐谈心的地方。
有一天正坐在阁上,忽然听到山间传来砍竹的声音,我就拄着拐杖去看看。原来是王氏正要沿着道路增设篱笆,以求以后更多的益处。我欣然道:“正好啊!正好啊!就劝说让他们将道路绕过梅树,把篱笆后撤后远离梅树,看到丛竹杂木就砍伐掉,这样环绕梅树数百步的范围,圈划起来成为一个园圃,没用多久,梅树(看起来)就体貌端庄,器宇轩昂,挺拔卓立,直入云霄了。看上去就像伊尹放下农具而接受礼物,吕望丢下鱼竿而登上车子,就像周公辨清流言而穿上帝王服饰。后来我西行归去的时候,前观无尽山岳蜿蜒如游龙,回望无限景致动人若仙宫;再看这株老树,左看道相随,右看佛相伴,其中气象无穷无尽,都在这株梅树的精神之中了。
那天还是从前的天,山河还是以前的山河,而抬头低头之间,随着梅花的变化而不同。梅果真有什么不同吧?还是没有什么不同呢?梅树虽然没有说什么,我懂得其中的原因了。从前黯然失色,不是梅的过错,是时运啊:如今显赫,也不是梅的功绩,还是时运。人因为时运的不同来看梅树,而梅树的性格自有根本,从古到今本来就存在。所以寿阳公主以梅花装扮自己,梅不以为是滥俗,傅说以梅调羮,梅不以为是劫难。更何况我狭窄片面的看法,又怎么能够在梅树的面前发此微不足道的议论呢?还是姑且和客人喝喝酒吧。
3. 急求《梅园记》的译文近来心情郁结,适逢好友邀我同往梅园一行,我欣然答应。 午后阳光明媚,春日的脚步日益临近,从学校驱车,一小时便已到达。初入梅园,迎面扑来的便是春日的气息,满目是洋洋洒洒的绿色,枝头的新绿,灌木的翠绿,草坪的嫩绿,漫园碧透。沿着园中小
道而行,微风细细,不久便走到了植梅的山坡。一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红梅开得正盛,红得透彻,红得热烈,宛如一条赤焰,在山间燃烧。梅园春日的红与绿,是多么浓墨重彩,惊心动魄的一笔啊!
走入梅林,在绿树掩映,红梅环绕的林间,零星可见荣家的屋子,梅园以前是无锡荣家的私人园林,但这些建筑既没有北方皇家园林的豪华气派,也不是苏州园林山水相映,一步一景的风格,屋子都是低矮的平房,屋内的装饰也很是简单,摆放着普通的家具陈设,好像这里不是豪门的故居,而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只有墙上的老照片在向我介绍着以前的主人。
梅园已经没有多少荣家的痕迹了,这里没有豪门的奢华,一切都显得很平静,淡然。而恰恰是这内里的平静与淡然吸引着我。我在那些老照片之中探寻着荣家的足迹。
从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的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到荣毅仁先生的实业救国,再到荣智健先生的为国谋利,荣家的历史,亦如梅园的红与绿:“红”是那一心为国的拳拳赤子之心,“绿”是荣家一门三代为祖国经济所播撒的无限生机。荣家,在国家经济这个大舞台之上,用自己的满腔热情,用自己的坚守执着,演出者国民经济的华美乐章。荣家的家史就是我国民族工业不断发展,逐步振兴的缩影。这是多么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的史诗啊!但即使是如此,荣家也没有普通豪门的飞扬跋扈,盛气凌人。因为他是一心为民的,他将自己与国计民生牢牢地联系在一起,亦如那笑傲春风的红梅,就像毛主席词中所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思绪到达这里,我的心也随之释然 。我过度执着于有形的小舞台,希望用在台上的激昂文字来获得他人的肯定与夸奖,但事与愿违。近日为之苦恼,今日终于了然。舞台何其广阔,生活就是舞台。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观众或许会因为你的表现而肯定你,但更会因为你的奉献而感念于你,只要心怀奉献之心,只要希望有朝一日能让台下的观众展露笑颜,你的价值便已经实现,又何必在乎那虚妄的功名?
半山腰上有一个豁然洞,进入洞里,路面湿滑,坡陡难行,抬头只看见一星光亮指引,但缘道而行,不久便走进一个开阔的石室,阳光从天窗中透进来,洒在石室的地面上,就像聚光灯照在舞台上,从
石室的侧门出去,就是梅园的正大门。
归去,太阳西陲,梅园又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
4. 郝景春传文言文阅读答案译文供参考:
郝景春,字和满,江都人。乡试中举,授盐城教谕,因犯过失而罢职归家。启任陕西苑马寺万守监录事,后调为黄州照磨,代理黄安县事。到任刚三日,农民义军突然来攻城,景春等坚守八天八夜,义军撤走。
崇祯十一年(1638),升任房县知县。农民起义军领袖罗汝才率九营之众向熊文灿请降,文灿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犹豫起来。景春单骑至义军兵营去劝说,并与汝才及其同党白贵、黑云祥歃血为盟。汝才到文灿军门投降,而所部诸营分驻于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与贵、云祥驻于房县城郊。当时,郧阳各县城墙都被破坏,只有房县有赖于景春安抚,大体上可以防守。然义军杂处其间,居民日夜不安。景春与主簿朱邦闻、守备杨道选一方面修理防御工事,一方面与义军诸营和睦相处。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在谷城举兵反明,约汝才一同行动。景春子郝鸣銮还是生员,有万夫不敌之勇,他对其父说:“房县城为敌攻击目标,仅疲惫瘦弱的士兵不过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铠甲去见汝才说“:你难道不念曾与我父亲烧香盟誓之言吗?希望你慎重,不要与张献忠一同作乱。”汝才假意允诺。鸣銮察觉出汝才的允诺并非真心诚意,回来与道选领兵登城防守,而献忠所遣前锋已至城下。鸣銮等斩义军将领上天龙,遣使向熊文灿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见到文灿。
不久,义军大队人马至房县城下,献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队伍打红旗。忽然两军合在一起并力围攻。义军将领白贵、黑云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让给我们,保证无事。”献忠又令张大经来劝降。景春在城上大骂,鸣銮且守且战,坚持了五天五夜。义军损失不少,献忠左足受伤,其心爱战马也被杀死。守军指挥张三锡开北门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选在巷战中牺牲。大经促使汝才劝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问他府库财物何在,景春厉声道“:库藏若还有财物,你们也破不了城!”义军杀一典史、一守备来恐吓他,景春终不屈服,与其子鸣銮一道被杀。其仆陈宜和朱邦闻一家都死。朝廷闻知,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奉祀,后又改赠太仆寺少卿。
5. 梅园探梅阅读答案1. 梅风发时海寇去,相见要令怀抱开。
2. 梅黄诗句可争能,素操兼看冷似冰。3. 梅花落尽绛桃开,临老偏宜缓缓来。
4. 梅花昨夜破寒汀,晓日初融露尚零。5. 梅子生仁柳絮催,春风尘迹只苍苔。
6. 梅得诗翁八月歌,至今万朵压枝多。7. 梅经多雨玉飘零,就有残枝因未醒。
8. 梅爱山傍水际栽,非因弱柳近章台。9. 梅霖妒日强遮藏,西雨东边漏隙光。
10. 梅飘妆粉听无声,柳着鹅黄看渐生。11. 梅发津亭壮,春随使节回。
12. 梅子初黄晚雨收,闲身犹着木绵裘。13. 梅竹萧萧旧隐居,却依双树结精庐。
14. 梅花香冷返冰魂,往事茫茫迹未论。15. 梅花动山意,野客不胜情。
16. 梅花雪月本三清,雪白梅香月更明。17. 梅风初熟布帆归,相送劳君到翠微。
18. 梅花开准合,梅子熟犹分。19. 梅花开雪中,相看斗奇绝。
20. 梅阴荫西窗,实繁枝叶低。21. 梅仙隐去事难论,故种疏梅隐小轩。
22. 梅子垂垂傍短墙,淡烟微雨暗池塘。23. 梅花已遂冻泥空,留得余香傲晚风。
24. 梅花玉立知何许,回首江东日暮云。25. 梅发无衰盛,根生有瘠腴。
26. 梅山不见梅夫子,宗派仍亡宗上人。27. 梅开在高冈,仰望不可攀。
28. 梅花当冬吐冰雪,古今已复称高洁。29. 梅花佳处是孤影,月落参横真见之。
30. 梅从何逊骤知名,句入林逋价转增。31. 梅句商量未隐,兰诗拥并人来。
32. 梅花照耀山下村,旧居不返伤我魂。33. 梅兮何等花,意似幽人作。
34. 梅雨初晴绿满陂,忽然乳燕脱巢飞。35. 梅侯三年江上居,盘羞惯饱鮆与鲈。
36. 梅花千古长如许,堪叹十年人事非。37. 梅龙阅世今几春,皮毛剥破生苍鳞。
38. 梅花千树白,不是旧时村。39. 梅尉栖真昔已仙,只余岩谷正巍然。
40. 梅花开尽桃花开,两朵春移小院栽。41. 梅子留酸溅齿牙,芭蕉分绿映窗纱。
42. 梅园想见绿增深,竹迳遥知笋出林。43. 梅仙炼丹处,山杏栽无数。
44.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45. 欧靓腰支柳一涡,小梅催拍大梅歌。
46.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平章。47. 晴云唳鹤几千里,隔水野梅三四株。
48. 梅残杏将坼,杨柳都未堪。49. 浅红欺醉粉,肯信有江梅。
50. 家住寒溪曲,梅先杂暖春。51. 驿使前时走马回,北人初识越人梅。
52. 熟时梅杏小,独饮效渊明。53. 梅中最晚是缃梅,一日来看欲百回。
54. 梅梅柳柳斗纤秾。乱山中。
为谁容。55. 欧倩腰支柳一涡,小梅催拍大梅歌。
56.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林村路傍溪桥。57.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58. 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59.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60.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61.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62.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63.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64. 梅叶未藏禽,梅子青可摘。
65. 苦把庭梅劣野梅,庭梅元自野梅来。66. 叮咛莫似吹芦管,才报梅开又落梅。
67.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68.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69. 梅竹萧森露井旁,断猿空叫月如霜。70. 梅花夜开香满溪,溪上月出风凄凄。
71. 梅花乱落雪纷纷,两袖东风酒半醺。72. 梅引何郎兴,山余支遁名。
73. 梅粉凝娇不肯添,晚年笼瞑压重檐。74. 晚过桥西不见人,野梅零落江梅断。
75. 老年不著梅花眼,得见梅花子细看。76. 青春誓不易岁寒,归伴梅心梅却扫。
77. 卢橘金珠似,梅梅火齐如。78. 忆梅探梅春已露,欲雪不雪天正寒。
79. 梅山梅市梅家墺,总得嘉名为子真。80. 一瓣生香独傲寒,此梅难并众梅看。
81. 公余终日坐疎亭,看得梅开梅叶青。82. 无梅有竹竹无朋,无竹有梅梅独醒83. 逢人问讯花消息,不识江梅只蜡梅。
84. 江梅蜡梅同日折,白昼看来两清绝。85. 梅实须五春,橘实须六秋。
6. 文言文阅读小题1:C小题1:D小题1:①(2分) 我发誓与城共存亡。
(或:我发誓与此城一起殉难。)②(2分) 忠烈公(史可法)于是瞪大眼睛说:“我是史可法。”
小题1:忠君、爱国、刚烈。(意思对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虚词的用法。
例句中和C项中“之”都是结构助词、的”。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词语的理解能力。
D、德威流涕 涕:眼泪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结合对“史可法”的描写情节来分析即可。
“流放”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历了数千年,是一种古老的刑罚,到清朝末期才被废除。上古时期,流放被称之为“放”、“逐”、“迁”、“谪”,因为当时国家皆以部落形式存在,范围较小,故而“流放”只是作为惩戒手段,且用得不多。
后来,随着国家的形成,“流放”作为刑罚手段被写进历朝历代的法律体系,称呼虽不尽相同,但实质没变,故,“流放”又叫“迁徙”、“徒放”、“发配”、“流刑”等。这时候的“流放”,是仅次于死刑的刑罚,其残酷性可见一斑。
国家版图和范围的扩大为“流放”创造了天然条件。古代交通不甚发达,统治者们制定了“南人北发,北人南发”的流放原则,被流放近则上百里,远则数千里,犯人必须身戴枷锁,长途跋涉,在押送人的监管下,步履维艰的前往流放地,很多人因为难忍其苦而半途死去。
而流放之地的恶劣环境更是令人绝望。
一为“绝域之地”。比如西北边疆地区的河西走廊及河套地区,尽为荒漠沙陵之地,古时候朔方城和凉州都曾为流放之地。
二为“蛮夷之地”。在中国南方五岭以南的地区,也称岭南地区,这里气候炎热,高山大河密布,多雨潮湿,瘴气弥漫,古称“瘴疠之地”,民风野蛮彪悍。
三为“孤涯之地”。如海南岛,三亚等地,这里原本离古代的国家首都都很遥远,又地处热带地区,北方人到此极易水土不服,且孤岛荒凉,令人寂寞孤单,如在“天涯海角”,故称“孤涯之地”。
四为“苦寒之地”。最典型的莫过于清朝的宁古塔了,这里地处中国北方,一年八个月都是冬天,奇冷无比,俗称“冰山雪窖之乡”。发配给宁古塔的披甲人为奴,苦难深重。
五为“烟瘴之地”。 指古来西南黔州和蜀中巴州等地,即现在湖南西南、四川东南、湖北西南、贵州东北部分,因为这些地方地处大山腹地,属于原始蛮荒之地,自古以来被认为是烟瘴之地。
以上东南西北中五处都是历代流放罪犯比较集中的地方,但却不是最有名的。
最有名的是哪里呢?
房陵,史书云“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古代房陵即现在的湖北房县,临十堰和神农架林区。与前述五处流放之地所不同的是,房陵的自然环境却十分优良。房陵自古有“秦陕咽喉,荆襄屏障”之称,这里海拔最高2486米,最低只有180米,立体气候虽然明显,但是一年四季气候分明,夏天不热,冬天不冷,属于典型的“宜居之地”。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房陵城。”房陵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的七里河等文化遗址记录了50万年以前的人类活动踪迹,可谓是中原文化的核心区域。自秦起,房陵设置了房陵郡,迄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为什么五处流放之地的环境都充满“边远、闭塞、苦难”,唯有此处却是“安逸、宜居”之地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历史上流放到房陵的都有哪些人?从远古丹朱特放到明朝(清朝转移到北方宁古塔),流放到房陵的主要分这么几类人。
一是帝王级别的,一共有16位,如:唐代中宗李显、北汉末代皇帝刘继元、后周恭帝柴宗训等。
二是皇亲国戚,一共有16位,如:汉高祖刘邦长女鲁元公主的驸马张傲、唐太宗之女高阳公主及驸马、宋太祖的弟弟赵廷美等。
三是将相高官,一共有13位,如:如唐代房玄龄之子房遗爱、宋太祖心腹大将田钦祚、明朝大臣母德纯等。
除此之外,就是犯人家属,如秦始皇时代长信侯嫪毐处死后,其株连家人四千余口流放房陵,文信侯吕不韦死后,株连家人万余口流放房陵。
如果对千年历史社会阶层简单通俗来分,为“皇室—卿大夫—士人—庶民”。皇帝、皇亲国戚、将相高官都属于及其家属成为“士人”以上的级别,他们构成房陵流放犯人的主体,属于典型的统治阶级。
其次,“刑不上大夫”的政治特权优渥标签。《礼记·曲礼上》曰:“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大夫以上的贵族们犯了罪,“不执缚系引,不使人颈盩,不捽抑”,处死刑不“於市”,而“於朝”。这些充分说明古代大夫以上的统治阶层在法律等级方面享有优渥的特权,甚至可以逃脱法律的惩处。宋朝以后,士人集团崛起,这种优渥之权进一步延伸到士人阶层,比如大宋时代,在文官统兵的体制下,有几个文官士人因为统兵失败而丢了脑袋的?即使在执法严明的明朝,到了后期文官集团干预军事,也极少有承担杀头之罪的。
故,统治阶层的人犯了罪,因为牵涉到统治阶级的利益,但同时又要宣扬“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伪平等主张,于是将他们换个地方居住,名为犯了罪被“流放”,实则是欺世盗名,优渥圈养。
最后,统治阶级内部也有政治需要。什么意思呢?作为统治阶级内部,他们也需要对“自己人”进行教育和引导,以更好的满足政治统治需要。
一方面,这些流放之人背景深厚,与朝廷的关系千丝万缕,错综复杂,房陵这个地方地处中国中部地区,离历代的皇朝都城都不远,便于当政者对他们的监管和控制,要是离得太远,鞭长莫及,难以管控;还能够以欺世盗名的优渥条件,收买被流放者相关集团的人心,便于当政者的统治。
另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方面。
一是房陵是先祖迁居创业之地。前面说过,房陵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先祖在此创业的地方。《竹书纪年》记载:“五十八载,帝使后稷放帝子丹朱于丹水......唐尧一百年,帝徙于陶,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舜让弗克,遂封于房为虞宾,是为房子国。”《书·益稷》记载:“虞宾在位,羣后德让。”所以丹朱被流放到房陵,是为了让他“尊祖受教”。丹朱流放开了先河,后世的统治者们便效仿尧舜禹时代的做法,将犯了法的皇室子弟、朝廷将相等人也流放于此,让他们体验先祖创业之艰辛,接受再洗礼和再教育。
二是房陵是皇朝德化教育之地。房陵自古有“忠孝名邦”的美誉,清朝同治版《房县志·卷五》记载:“房号‘忠孝名邦’,盖西有黄香祠,东有尹公墓也。”被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誉为“中华诗祖”的《诗经》编纂者、西周政治家、军事家、大诗人的尹吉甫死后葬房陵以东。《诗经》是中国最早最伟大的诗篇,同时也是皇朝思想道德建设的“文化教本”,其中“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人合一”、“ 和谐社会”等语源深刻反映了道和德的思想性,被世人崇敬。当政者将流放者发于此,让他们接受德育教化,是为了更好的加强政治统治。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