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社群: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4C法则》读书心得
2018.03.14
引爆社群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经管创业大厦.沈阳梦想
上学时候,老师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只要你把公式法则牢记下,100分一分不少准拿下!”
拿没拿100记不得了,直到现在,报考理科的还是比文科的多。因有公式可循,公式就是个大菜筐,萝卜白菜一起往里装。
不信,书友们看看为本书写序言的那几位,各个站在不同的立场,都从《引爆社群: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4C法则》这本书中,学习到自己要学的东西。
而2018届过后,不分文理了,可惜我赶不上了。而值得庆幸的是,工作以后,才理解老师要求的一百分的数理化法则的好处了,物转星移,引爆社群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4C法则也和数理化法则联婚了。
法则如果运用得好的话,就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样,也如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了原子弹一样,威力无穷。
那我手中就有一些资料,书友们看看符不符合新4C法则。
前不久,在北京市场消失16年的摩奇饮料悄然成为网红爆款商品,首批一万箱桃汁饮料上市仅3小时就销售一空;
过年期间老字号餐馆推出半成品年夜饭外卖服务,销量比平常翻了几番;
拥有百年历史的白酒泸州老窖在网上推出首款香水,首批2万瓶上市几天即告售罄,同时带动品牌网店销售量增长941%;
过年抢红包更是营造了一种氛围,有了这样的场景,更是拉近了人们之间的情感。
更有甚者,《舌尖3》播出后仅几十分钟,“臻三环”章丘铁锅网店的2000余口库存卖光,后续线下产生10万口左右订单,甚至有人直接到现场**进厂买锅……
一时间,洛阳纸贵、章丘无锅,铁锅传承人甚至拒绝了海量订单,呼吁大家理性消费。
新年后消费市场的首个风头,被一口传统铁锅抢去,背后饶有意味。
写到这儿,忽然想起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那年,人们更是疯狂,为了能沾上文曲星一点光,把他哥哥地里的萝卜都拔了个精光。一人出名,一群人疯狂,何止孤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这样的场景,这样的火爆,就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一样,一件小事的背后,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严重的经济政治不平衡。
这种现象,能在《引爆社群: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4C法则》中找到答案。看来,书就摆在那儿,读与不读,是不一样的。
我们大厦里的领读者,天天尽职尽责做好该做的工作,至于能不能和书友们有效链接上,那就看书友们有没有时间,或者有时间配不配合的问题了。
至于能不能搞好大厦的建设,领读者再努力,书友们都明白的一个道理,其实,主动权在书友们手中。
领读者的付出有目共睹,书友们的忙碌也要理解,有时冷清,有是引爆,更是常态。
无论现在的人,现在的事,还是历史事件也好,现代商品也罢,和章丘铁锅搭乘热门IP走红一样,传统商品借助互联网等新渠道、新营销理念,纷纷长出翅膀,飞入今日百姓家。
包装得再好,终究只是提供了一个展示商品的媒介,真正打动消费者的,是藏在传统商品和手艺背后的品质与情怀。
现代工业社会的标准化生产,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也为千家万户的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然而这样的生产模式也带来商品和服务千篇一律、为控制成本而牺牲部分性能和品质的问题。
传统商品和手艺所蕴含的历史纵深,对传统和工艺标准的坚守,乃至产品本身的有限产量,恰恰击中了现代人日趋个性化的需求、满足了内心返璞归真的渴望。
现在仔细一想,一口铁锅烧出的热潮,也就不难理解了。
更进一步,传统商品和手艺所遵循的工艺和品质,还只是外在形式,真正宝贵的则是蕴藏于其中的工匠精神。
“三万六千锤,少了不行,没有这个功夫出不了这个产品,你糊弄它,它就糊弄你。”83岁的章丘铁匠王立芳三言两语间,透着手工匠人的朴实和执拗。
看到83岁的老人说的“三万六千捶”,想起了小时候老家乡村唱得大鼓书。没开戏之前,那个大鼓‘砰砰砰,棒棒棒”一直敲,原来是为了4C法则中的场景造势呢。
开戏以后的首句话却道:“够不够,三千六,再敲多了是添头”。那是看人数来的差不多了才开始。
现在才理解鲁迅先生在《社戏》说的“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看来要想把社群引爆,必有重量级的人物和事件不可。
以前,我不理解鲁迅先生写个看戏时间那么泼墨呢?原来如此。用一句俗话来说:看戏看戏,杀不了奸贼不罢休,放不了忠臣不散场。现在读的引爆社群,原来鲁迅先生早有预测。
我这样写,对传统商品和手艺的推崇,绝不意味着我们要返回一种前现代的生活,而是要把精益求精、钻研细节、止于至善的精气神提取出来,注入今天的商品生产和服务中去。
纵观全球,从苹果手机,到日本电子产品,再到瑞士手表,它们固然是工业化的典型代表,却无不沿袭着精耕细作、考究品质的工匠精神。
这样的古今融合,对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我们中国来说,无疑具有启发意义。
有书友要问:你的家里真的有必要买一口章丘铁锅吗?请三思而后行。
没错,理性消费的问题值得我们注意,然而“抢铁锅”展现的对高品质、高质量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同样也很真实。
还记得前几年,国人到日本抢购马桶盖、电饭煲的新闻吗?曾引发我们反思中国制造的痛点和短板。
几年过去,各个领域的中国产品和服务取得巨大进步,华为、格力、小米等中国品牌走出国门,重塑了世界工厂的刻板印象。然而一口章丘铁锅仍是必要的提醒:进入了新时代,在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问题上,我们任重道远,还有很长的路要前行。
和这一口铁锅一样的物品,有了互联网这个平台,脱胎换骨,只是一个故事,而我们有一分品质和一种情怀,却是一种人生。
读风靡全球的书,我们的社群讨论时都不太火爆,更何况我这名不见经传的读书心得,更是无人问津了。
其实,看不看我的心得不要紧,如果我们的书友,把每一本的选书都认真读完了,城市的星空难道不是因你而精彩吗?
现在想一想,跳出圈外,其实把我们的人生过好了,谁还会去在乎当年老师说的是上清华,还是报北大呢?
现在才明白,那只是对不更事的我们一种激励手段而已。这种方式,不也仍在使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吗?
写到这儿,就此打住,估计书友们也没有时间看,只能麻烦房主帮助修改一下了,实在不好意思给辛苦付出的房主添麻烦,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这是近期我读到的一本最有趣的书籍,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几乎是笑声不断,好几次——用书里的表述,“笑得眼泪流到了腮边”。
本书的译者在后记中注明,这本书翻译成《一个广告人的忏言》更为恰当。因为这里面包含着 “不把话全盘托出,心神便不得安宁” 之意。我认为这正是本书的精髓和魅力所在,奥格威的文笔极为风趣诙谐,表达足够坦诚直白,这本书记录了他创业以来的酸甜苦辣和人生智慧,文中的每一句话,都能彰显出这个特立独行、自由奔放的灵魂。
我受益最大的是本书的前两章:
奥格威年轻时在巴黎美琪饭店当厨师,其领班皮塔先生可谓是他入职社会的最佳导师。他从这位顶头上司这里学到了高超的领导艺术和经营理念。
奥格威在争取客户上充满雄心壮志,同时又能够遵从自己的内心,保持自己的独立精神和平等地位,这很不容易做到,但他用自己高超的情商,完美驾驭了这一切。
他在书中这样描述,“我们煞费苦心的挑选客户。我从来不想揽那种很大很大的客户。要是揽上这样的客户,从你给他们做广告的第一天起,你就不得不战战兢兢的过日子。 而一个广告公司如果被吓的失魂落魄,它就失掉了提出坦率意见的勇气。而一旦你失掉了这种勇气,你也就变成低贱的奴才了。 ”
他会平均每年拒绝59个自己不太愿意接受的客户。而对于已有的客户,又能够非常珍惜。表示,“一旦你争取到了客户,对待他们却来不得半点马虎。你花的是人家的钱,他们公司的命运往往由你掌握着。”
在书中,他列出了挑选客户的十条标准:
关于维系客户,他在书中多次强烈建议, 广告公司需要在各层次上和客户都建立起稳固的关系,才能较为长期的代理这家客户的广告业务。 同时,也从自身践行,做到知行合一,表里如一。“ 我总是使用我客户的产品。这不是奉承,而是最基本待人接物的素质。 我认为这些产品和服务都是最上乘的,也正因为是,我才为他们做广告。 ”
特别欣赏他的对过程苛求,对结局释然。他这样讲,就连最好的广告公司,也会丧失客户。有的是因为客户把自己的公司卖掉了,有的则是因为换上盛气凌人的广告负责主管,而我永远不愿意为盛气凌人的人效劳。
喜欢他的坦诚,他说,承认自己的过错很重要,而且要在受到指责前就这样做。勇于在你的客户和同事面前承认自己的失误,就会赢得他们的尊敬。坦诚、客观和富于理智的诚实,是专业广告人必备的素质。
当我发现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天才,也和我们一样曾经焦头烂额,犯过颇多令人发笑的愚蠢错误时,感觉释然了很多,他真像一位亲近坦率的老朋友。
读一本好书,就是亲近一位值得深交的朋友。最后,让我们用这位值得尊崇铭记的天才给年轻人的告诫作为结尾—— 要有大志,却不可咄咄逼人,奋力迈进,但是小心,不误入歧途。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