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没有一点学习过气相色谱知识的人应该从哪一方面入手学习好?

网友发布 2023-07-26 12:07 · 头闻号仪器机械

气相色谱知识 学习色谱的必看的

色谱柱的安装一般看仪器说明书就行了,各气体流速的设置要根据具体需要设置,如何老化也可查资料获得,重要是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我们单位就发生过有人将空气瓶当氮气瓶换上,使用者又不能及时发现,以为柱子受污染,就升温老化,从而报废了一条50米FFAP和一条60米INNOWAX毛细柱,所以要重视维护。色谱柱用过一段时间后可将检测器和进样器两端调换过来安装使用。

1、正确选择毛细管柱

柱长度的选择

分辨率与柱长的平方根成正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为取得加倍的分辨率需有4倍的柱长。较短的柱子适于较简单的样品,尤其是由那些在结构、极性和挥发性上相差较大的组分组成的样品。

一般来说:

15m的短柱用于快速分离较简单的样品,也适于扫描分析;

30m的色谱柱是最常用的柱长,大多数分析在此长度的柱子上完成;

50m、60m或更长的色谱柱用于分离比较复杂的样品。

应该注意,柱长增加分析时间也增加。

柱内径的选择

柱径直接影响柱子的效率、保留特性和样品容量。小口径柱比大口径柱有更高柱效,但柱容量更小。

0.25mm:具有较高的柱效,柱容量较低。分离复杂样品较好。

0.32mm:柱效稍低于0.25mm的色谱柱,但柱容量约高60%。

0.53mm:具有类似于填充柱的柱容量,可用于分流进样,也可用于不分流样,当柱容量是主要考虑因素时(如痕量分析),选择大口径毛细管柱较为合适。

液膜厚度的选择

液膜厚度影响柱子的保留特性和柱容量。厚度增加,保留也增加。

0.1~0.2m :薄液膜厚度的毛细管柱比厚液膜的毛细管柱洗脱组分快,所需柱温度低,且高温下柱流失较小,适用高沸点的化合物的分析。

0.25~0.5m :常用的液膜厚度。

厚液膜:对分析低沸点的化合物较为有利。

2、毛细管的安装

毛细管柱的安装常为人们所忽视,往往会出现作填充色谱柱多年的技术人员,刚使用毛细管柱时,做出的色谱图还不如填充柱的色谱图,这使人们很难理解。化工论坛但究其原多数是由于毛细管柱的安装和操作上的毛病,而不是柱子本身和仪器系统的问题。因此,一根好的毛细管柱和设计得很好的色谱系统,还必须使柱子在系统中安装得合理,才能做出好的结果。

2.1毛细管柱与进样器的连接

对于分流进样,毛细管柱的入口端一定要伸过分流进样器的分流出口,亦就是使毛细管柱的入口处于载气的高流速区域。如果毛细管柱的入口在分流进样器的分流出口以下,处于载气的低流速区域,得到的色谱图还不如填充柱,所以必须将毛细管的入口伸过分流进样器的分流出口,这样才会得到尖锐的峰形。

对于分流/不分流进样,毛细管的入口应接到进样器的底部,这样可以使汽化管中的样品完全进入柱子,也不会出现气流清洗不到的“死区”。

2.2毛细管柱与检测器的连接

在毛细管连接到检测器之前,先接通载气,看一下柱子的出口是否有载气通过,(将柱子出口浸入清水中看是否有气泡出现) 如果没有载气从柱子出来,说明柱前的系统中有的地方漏气或柱子堵塞,应找出原因加以解决。然后将柱子的未端尽可能的伸到检测器(FID)的喷嘴以下的 1~2厘米处(但不能超过喷嘴,并使柱子的出口处于气流的最高流速区域(即氢气引入口以上),如果柱子不能直接伸到检测器的喷嘴下1~2厘米处,但必须伸到尾吹气入口的上部使柱子的未端处于气流的高速区域。

2.3分流比的测定与选择

分流比可以定义:样品完全汽化时与载气充分混合后,样品通过分流进样器进入柱子的流量FC与通过分流器的流量F分流之比:

分流比= FC/F分流 (式1)

有的人把分流比定义为:样品进入汽化室后,进样器中总的流速=FC十F 分流与柱流速FC之比:

分流比=FC/(FC +F分流) (式2)

例如,柱子出口流 速为1ml/分,分流器放空的流速为99ml/分,则分流比为100:1 ,因为柱流速FC比分流流速小得多,所以(式1)、(式2)的结果很相近,FC和F 分流可通过皂沫流量计测量。如果载气通过毛细管柱的流量很小,用皂沫流量计不容易测量,FC也可以通过计算求出:

FC= 60uπr2

其中u为载气的平均线速度,单位厘米/秒。u可以通过进样后用某物质的保留时间求得,某物质可以用甲烷、甲醇等均可,要求是色谱柱对该物质的吸附要小,一般以甲烷为宜,具体计算方法为:

u=柱长(厘米)/保留时间(秒)

分流比及分流有大小靠分流阀进行调节,选择适当的分流比也很重要。如果分流比很小,样品大多数进入柱子、容易使峰变宽,形成前伸峰。分流比一般选择在 1:100~200之间,这时样品的起始组分的谱带扩展很小,出峰尖锐。对一根0.25mm内径的毛细管柱,用N2作载气,最佳流速0.3~0.4ml/ 分,则分流流量调到50ml/分左右即可。

气相色谱小知识

A 所有组分峰变小

可能原因 建议措施

1 进样针缺陷 使用新针或无缺陷的针

2 进样后漏夜 判断漏夜点,维修之

3 MAE UP过大:分流比过大 调整气体流速和分流比

4 分析物质分子量过大,底挥发样品时 提高INJ。OVEN(主要柱子的最高使

样品的汽化温度过低,或柱温度低 用温度)

5 NPD被污染物(二氧化硅)覆盖 更换铷珠

6 NPD温度过高(使用或环境温度),气体不纯 更换铷珠:避免高温使用

7 不分流进样,分流阀关闭快:初始OVEN温高

8 检测器与样品不匹配

9 样品的挥发 调整样品的的浓度或选择合适的溶剂

B 峰伸舌

峰伸舌多右色谱柱过载 减小进样量(可能需提高仪器的sensitivty

使用大容量柱子:提高OVEN,INJ温度:

增大气体流速

C 峰高峰面积不重复

1 进样不重复,偏差大 自动进样器:加强手动进样的练习

2 其他峰型变化引起的峰错位,干扰

3 基线的干扰

仪器系统参数设定的改变 参数标准化,规范化

D 负峰

1 Detector有数据处理系统信号极性接反 信号连接倒置

2 TCD中,样品导热系数大于载气导热系数 选择数据处理中的“负峰处理”

3 ECD被污染,可能在正峰后跟随负峰 清洗ECD,更换之(若有必要)

E样品的检测灵敏度下降

1色谱柱,衬管被污染,使活性物质灵敏度小将 清洗衬管:用溶剂(优级纯甲醇)清洗色谱柱:更换之(如有必要)

2进样时样品渗漏(对易挥发物质更甚) 查找渗漏点

3 在splite汽化进样中,OVEN初始温度过高 用低于样品溶剂的初始温度;致使样品汽化后扩散加剧,导致撕沸点样品灵敏度下降 使用高沸点溶剂

F 峰分叉

1 进样过激,不稳定,形成二次进样 练习手动进样:使用自动进样器

2色谱柱安装失败 重新安装

3 spliteless或柱头进样,样品溶剂的混合 使用相同的溶剂

4柱子温度波动 修理稳控系统

5 spliteless进样,量大,时间长。希望用“溶剂 在毛细管色谱柱前端安装5米的去

效应“谱带浓缩时,溶剂的固定相的湿润性差 活化,未覆盖固定液的毛细管

溶剂将在柱子中形成几米长,厚度不等的溶剂带

破坏正常的浓缩,使峰拉宽分叉

G 峰拖尾

1衬管,色谱柱被污染;有活性点 清洗,更换之 (如有必要)

2衬管,色谱柱安装不党,存在死体积 注射甲烷,峰若拖尾,则重新安装

3色谱柱柱头不平 用金刚砂切割,使之平

4固定相的极性指标与样品分析不匹配 换匹配的柱子

5 样品流通路线中有冷井 消除路线中的过低温度区

6衬管或色谱柱中有堆积切割碎屑 清洗更换衬管;切除柱头10cm

7 进样时间过长 缩短之

8分流比低 增大分流比(至少大于20/1)

9进样量过高 减小进样体积或稀释样品

10 醇胺,伯胺,叔胺和羧酸类易拖尾 用极性大的色谱柱;样品衍生处理

H保留时间漂移

1 温度变化 检查柱温箱的温度

2气体流速变化 注射甲烷,测定载气线速度

3进样口泄露 检查进样垫;判断其他泄露处

4溶剂条件变化 样品,标准品使用相同的溶剂

5色谱柱被污染 切除柱头10cm;高温老化,清洗

I分离度下降

1色谱柱被污染 方法同上

2 固定相被破坏(柱流失) 更换之

3 进样失败 检查泄露,维修之检查吹扫时间

检查温度的适应性;检查衬管

4样品浓度过高 稀释;减少进样量;用高分流比

J溶剂峰拉宽

1色谱柱安装失败

2进样渗漏

3进样量高 提高汽化温度

4分流比低 提高分流比

5OVEN低

6 分流进样时,初始OVEN过高 降低初始柱温,使用高沸点溶剂

7吹扫时间过长(不分流进样) 定义短时间的吹扫程序

基线问题

A基线向下漂移

1 新安装的柱子,基线连续向漂移几分钟 继续老化

2 检测器未达到平衡 延长检测器的平衡时间

3 检测器或GC系统中其他部分有沉积物被烤出来 清洗之

B 基线向上漂移

1色谱柱固定相被破坏

2 载气流速下降 调整载气压力;清洗压力和流量调节阀

C噪音

1毛细管末插入检测器太深 重新安装色谱柱

2 使用ECD,TCD气体泄露引发基线噪音 检查,维修气路

3 FID ,NPD ,FPD燃气流速或燃气选择不当 高纯燃气,调整流速

4进样口被污染 清洗进样口;更换搁垫;更衬管中的玻璃纤维或硅烷化

5毛细管色谱柱被污染 切除首端10cm;用溶剂清洗色谱柱;更换之

6检测器发生故障 维修,更换之

7检测器电路发生故障 联系生产商或维修机构(专业)

D Offset(基线位置的突然改变

1电源电压波动 使用稳压器

2 电路接口处连接不好 检查,清洗其接口处,拧紧接口

3进样口被污染

4色谱柱被污染

5毛细管末端插入检测器太深

6 检测器被污染

E毛刺

1 电磁干扰 关闭电磁干扰源

2颗粒污染进入检测器

3气路密封松动,气体泄露 拧紧松动的密封

4检测器内部电路接口或输入,输出信号接口松动 检查,清洗,拧紧接口,更换之

积尘或被腐蚀

F Wander(低频率的噪音)

1温度,压力等环境条件的波动 找到环境因素变化与基线的关系,然后稳定之

2温度控制漂移 测量检测器的温度

3 载气中含杂质(温度稳定时) 更换载气或气体净化器

4进样口被污染

5毛细管被污染

6气体流速控制失灵 清洗或更换气体

朋友可以到行业内专业的网站进行交流学习!

分析测试百科网这块做得不错,气相、液相、质谱、光谱、化学分析。这方面的专家比较多,基本上问题都能得到解答,有问题可去那提问,网址百度搜下就有。

氮磷检测器(NPD属于气相离子化检测器范畴,可归为元素选择性检测器,可选择性地检测含磷、含氮有机化合物。氮磷检测器结构与FID喷口和收集器类似,但这种收集器含有一个外涂铷盐(活性元素)用电加热的铷珠,在这种热离子源的情况下,含氮磷的有机分子才能被有效地电离,离子被收集,结果被测定。因此,新的铷珠需要经过一定的老化程序,才能有效的激发外层的活性物质,提高检测器灵敏度,延长铷珠的使用寿命,下面是安捷伦的资料:

新铷珠安装注意事项:

1、 将新铷珠安装固定在氮磷检测器上,注意蓝色电源线的插孔和铷珠的插孔匹配;

2、 打开检测器的气体流量,H2流量3mL/min,空气流量60mL/min,尾吹气+载气流量12mL/min(建议尾吹气为氮气);

3、 关闭auto adjust-----Adjust off;

4、 缓慢提高检测器的温度,先升至150?C,保持20分钟,再将温度提至200?C,保持15分钟,再将温度提至250?C,保持10分钟,300?C(10分钟),340?C(20分钟);

5、 将铷珠电压设置为2.0V,此时检测器的输出信号应该为0.9pA以下;

6、 缓慢提高铷珠电压,2.5V----, 2.7V----, 2.8V----,2.85V----, 观察输出信号(接近激发时,请以低于0.02V的速度增加铷珠电压),如果发现输出信号瞬间提高至50pA以上,停止增加铷珠电压(一般而言,新铷珠的激发电压在2.8V ~ 3.1V之间);

7、 保持铷珠的激发电压,老化铷珠10小时以上(老化过夜)

8、 铷珠老化后,少许增加铷珠电压(小于0.05V)使得信号输出值在30pA左右,这时可以进样分析。一般情况下,铷珠在运行72小时后可以保持稳定的基流信号输出。

氮磷检测器平时维护注意事项:

1、 氮磷检测器要求所用的氮气、氢气、空气等气源的纯度在99.998%以上,以保证检测器的正常使用;

2、 氮磷检测器的使用温度保持在330?C~340?C,可以有效防止及减轻检测器的污染程度,还有利于铷珠在较低的电压下激发;

3、 如果发现氮磷检测器的灵敏度异常降低,不要轻易增加铷珠的电压,可以将检测器的收集极拆下用砂纸打磨后,用棉签蘸丙酮等有机溶剂清洗。另外,查看绝缘陶瓷及金属密封环是否需要清洗或更换(备件号:5182-9722);

4、 定期(约2~3个月)清洗或更换进样器中的内衬管(推荐内衬管部件号:5181-3316),避免农药组分在内衬管内的吸附;

5、 定期检查和清洗检测器的喷嘴,避免污染物堵塞喷嘴导致灵敏度的降低;

6、 清洗或更换氮磷检测器的组件后,按照说明书要求正确安装各组件,避免有漏气或绝缘不好的情况发生;

7、 建议进样垫使用Agilent绿色高温垫(备件号:5183-4759),避免进样垫流失和碎屑污染色谱系统;

8、 在使用氮磷检测器(或电子捕获检测器)等敏感型检测器时,一定要用低流失、高惰性的Agilent进口柱来获得满意的分析结果。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