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璀璨辉煌,华夏人自然是不会被穿衣、保暖问题难倒的。人类之所以勇于跟古猿挥挥手,优雅的说一声再见,然后褪去了身上那原本用以保暖的毛发,就说明人类有了自己的保暖方法。
在比较远古的时期,生活在中国大地的古人和其他地方的古人类应该一样,都是以采集和狩猎为生。那时候的古人,还是身披天然?裘皮大衣?,奔跑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之上,根本不需要为冬天保暖问题担忧。
可是,为什么人类后来成了灵长目中唯一?裸体?的呢?人类学家研究过之后,提出了很多种假设。有高温说,温度高,长毛太热(南方热,北方冷呀);水猿说,大陆洪水期,天天游泳,有毛阻力大(水獭、河狸、水禽都长毛呀);寄生虫说,说是长毛容易长虱子(现在猴子长毛不挺好的)。
最后,有了一种相对靠谱的说法,狩猎运动说。古人在狩猎时,为了抓捕猎物,需要长时间奔跑,而厚重的体毛,会影响散热。于是,人类就开始了裸奔生涯。同时,为了补偿褪去毛发所带来的热量损失,人类的皮下开始积聚脂肪,用以抵御严寒。这层脂肪,既不会影响汗腺散热,还有效地起到了保温作用。
所以,古人如果想在寒冷的冬季睡个好觉,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冬天来临前,多储存脂肪。国人都知道一句话,?贴秋膘?么,秋天的时候,一定要吃胖点,好过冬。
当然,只靠脂肪,在比较温暖的南方可以安然过冬了,但在严寒的北方明显是不行的。于是,古人开始用兽皮制作最原始的冬衣(夏衣用树叶)。
根据考古发现,至少在三到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已经开始使用骨针,以及兽筋,或者切割成条的兽皮做成的线,来缝制兽皮衣了。在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遗址中,就出土了较为完整的骨针实物。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农业文明时代,人类除了开始种植庄稼之外,还开始养殖猪、牛、羊、狗等牲畜。而广袤无垠的大地上,驯鹿、四不像、傻狍子、狐狸、貉子、貂之类的动物也快乐的生活着。不缺材料,古人的毛皮制作技术也越来越高,富贵人家可以用比较好的皮料比如貂皮、狐狸皮制作柔软舒适的裘衣,而普通百姓也可以用羊皮、狗皮、鹿皮制作保暖用的衣服。
睡觉的时候,为了保暖,合衣而睡就行了。当然,也有用毛皮做成毛皮褥子,铺在身下的,皮衣就可以盖在身上了。
皮衣之后,纺织品也开始出现,让华夏大地的古人有了更多的选择,虽然此时的中国还没有引入棉花。
中国的古人到底是先用植物纤维纺线,还是动物毛纺线,这个问题暂时没有定论。但是,古人使用植物纤维,以及羊毛、驼毛等比较长而柔软的动物毛,纺织成线,然后做成衣物,厚毯之类的防寒保暖品,至少在数千年之前已经开始了。
中国素有?五谷?之说,现在通常接受的一般是稻(各种稻)、黍(黄米,比小米大点)、稷(栗米,即小米)、麦(各种麦子)、菽(各类豆子)。但在古代,稻的主产区在南方,而北方却大量种植麻(各种麻类)。所以,古代北方的五谷,用麻取代了稻。
古人之所以大量种植麻类,就是为了做衣服,被褥等等物品。麻类的茎秆都是可以做柴烧、造纸的,有些麻类的果实还可以榨油,用途非常多。但麻类作物,最主要的用途还是取纤维,用来纺织。麻的茎皮,经过沤制等加工之后,取出纤维,纺织成精细的麻绳,用来织布,做衣服、被褥等。当然,也可以做成粗绳,捆绑东西,或者做成渔网之类的物品。
因为它的某些部位有一定致幻作用,所以,个别国家地区不让种植。但是,汉麻因为茎皮纤维长,而且坚韧,是古人用来制绳和制作麻布衣的主要材料。古人穿的比较厚实的粗麻布衣,多用汉麻织物做成,具有一定的保暖性,但一般作为罩衣,不会贴身穿用,因为比较扎人。
可以想象一下现代还可以见到的厚实的麻袋的面料,穿上麻包袋,睡觉时盖着麻包袋,应该还是挺暖和的,就是有点不够舒适。在加工的时候,纤维处理好一点,纺线的时候,少点毛刺,应该还凑合。周代之后,粗麻衣就很少穿了,多用于做绳索,缝麻袋了。
除了汉麻,还有葛麻,又叫蔓草,用来纺织葛布,具有轻薄、透气的优点。因为葛布可以纺织的比较精细、柔软,是做夏衣和贴身衣物的好布料,还可以制作成头巾、手帕之类。葛麻衣,是古人最常穿的麻布衣物。自然,也可以用葛布做冬衣、被褥了。
苎麻,也是中国特有的麻类作物,被外国人称为?中国草?,比较容易漂白、染色,所以,颜色艳丽的服装,通常用苎麻织物。其他还有罗布麻,黄麻,以及由西亚传入的亚麻等,都是做麻布的重要原材料。
根据考古发现,至少在距今6000年前,中国的古人已经开始使用麻布织物。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吴兴钱山漾新石器遗址,都发现了苎麻织物残片,以及苎麻编织成的绳子。而在郑州青台遗址,发现了粘附在红陶片上的苎麻遗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非常精细的苎麻布织物,简直可以跟丝织品媲美。
《韩非子》中说:?冬日麑裘,夏日葛布?,可见,至少古代贵族是不愁过冬的。
中国在夏朝时,已经开始养蚕,并用蚕丝做织物,织出了丝绸、帛、锦缎等。因为丝织品柔滑,刺激性小,而且具有透气,保暖性好的特点,制成衣物穿着起来极其舒适,就成了古代贵族的必备衣物。夏天可以用织的比较疏的丝绸透气散热,冬天可以用纺得比较紧密厚实的丝绸保暖,这就是华夏人的福祉呀。
到了汉朝时,汉武帝打通了古丝绸之路,大量的丝织品运往国外,换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馋的欧洲人口水直流。最后,罗马皇帝实在忍不住了,派了个传教士,到中国偷学植桑养蚕技术,然后将蚕卵和桑籽藏在了空心的手杖中,偷偷运到了欧洲。自此,欧洲人才真正有了自己的丝绸制品。唉,这真是名副其实的大盗呀。
除了麻织品、丝织品之外,还有羊毛、驼毛等动物毛纺织成的毛线,以及用毛线做出的地毯、毛毯等物品,同样可以用来做睡觉时的保暖品。
华夏人至少在5000年前已经驯化了绵羊,绵羊毛要定期修剪,羊毛就成了重要的保暖物品,既可以纺线做毛衣,也可以做冬衣、被褥的填充物。还有其他的动物的绒毛、羽毛,也都可以做填充物。没有动物毛羽,还可以用木绵绒,柔软的草做填充物。东北三宝中的乌拉草,就是个保暖的好东西呀。
再差点,还可以用稻草、麦秸秆,或者其他的草编织成厚实的草垫子,用来铺盖保暖。古代很多流浪乞讨的人,冬天就经常钻到草垛子里睡觉过夜。
除了穿的、铺的、盖的之外,睡觉保暖还有住的。
古人住山洞,搭茅草屋,还有东北的地窨子,然后在里面烧上取暖的炭火。只要有燃烧的火堆在,已经比较暖和了。再高级点的用火炕,以及用火加热的带夹墙的暖屋,都可以避寒保暖,让人睡个好觉。
所以,古代没有棉花的时候,替代品还是很多的,冬天避寒保暖的方法也很多。只是,棉花相比麻类,具有很多天然的优势,比如易采摘,易纺织,更舒适保暖等等,所以,最终棉花大规模替代了麻类。
大豆,别名黄豆、白豆,属豆科。一年生草本,茎粗壮,密生褐色长硬毛;高可达2米,小叶呈菱状卵形,长 7-13厘米,宽3-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两面均生白色长柔毛,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叶轴及小叶柄密生**长硬毛;托叶及小托叶均密生**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有毛;钟状,萼齿,披针形,下面一齿最长,均密生白色长柔毛;花冠小,白色或淡紫色,梢较萼长。荚果矩形,略弯,下垂,黄绿色,密生**长夜毛;种子2-5粒,长1厘米左右,黄绿色,卵形至近球形。
玉米简介:
玉米(Zea mays)又名玉蜀黍,俗称苞谷、棒子、珍珠米等;是粮食兼饲料作物。
中国的玉米产量居世界第 2位。
玉米喜温,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拔节期日均18℃以上。从抽雄到开花日均26~27℃。
灌浆和成熟需保持在20~24℃;低于16℃或高于25℃,淀粉酶活动受影响,导致子粒灌浆不良。
玉米为短日照作物,日照时数在12小时内,成熟提早。长日照则开花延迟,甚至不能结穗。
玉米在砂壤、壤土、粘土上均可生长。
玉米适宜的土壤pH为5~8,以6.5~7.0最适。耐盐碱能力差,特别是氯离子对玉米为害大。
玉米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作物,营养充足且处于平衡状态才能保证高产和优质。
小麦简介:
小麦wheat,禾本科 (Gramineae)小麦属(Triticum)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世界上1/3以上人以小麦为主要食粮,世界小麦贸易额超过所有其他谷物的总和。小麦在中国各地均有种植,以河南、山东最多。
小麦为须根系,5条初生根长期存活并具有吸收功能,次生根在三叶期后从分蘖节上长出。根能深入2米以上,主要密集于30厘米以土层内,根的数量和分布受土壤、水分、通气和施肥等影响。
小麦较耐旱,但一生中耗水量仍达400~600毫米。拔节到乳熟期需水量最多,占总耗水量的60%。其中以抽穗到开花期的日耗水量最大,拔节至抽穗、开花至成熟期次之。
小麦需肥较多。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壤土、粘壤土最为适宜。每生产 100千克子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3~3.5千克,磷酸1~1.3千克,氧化钾2~3千克。为促进苗期早发,使冬前达到一定分蘖和拔节期巩固分蘖成穗,要施足基肥和重施拔节肥。干旱地区以重施底肥为主。分蘖期至开花期对磷、钾需量很大,要保证供应。在酸性土壤中往往由于铝离子过多而引起小麦铝中毒,可施用石灰中和,并选用耐铝害品种。
花生简介
花生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无论是种植面积或产量都超过其他油科作物。
花生种子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和其他维生素。其中脂肪含量高达48%一58%,蛋白质含量为 24%一36%。由于花生出油率高,油的品质好,因此花生油是我国人民所喜爱的食用油之一。
花生仁含热量高,每100克所含热量约56千卡。花生仁所含的蛋白质基本上是球蛋白,可消化率很高,而且含有人类所必须的全部氨基酸。花生作为一种可消化蛋白质来源,其营养价值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花生茎叶含蛋白质12%一14%,也是良好的饲料。 花生适应性广,有较强的耐旱、耐瘠能力,在瘠薄地上种 植花生比其他作物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花生根有根瘤菌共生, 能够肥田。据研究亩产150千克左右花生的根瘤菌,每亩可固氮5—7.5千克,相当于硫铵25—37.5千克。
豆角
豆角的品种很多,有菜豆、扁豆、云豆、四季豆等,它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营养成份,是大众喜爱、老少皆宜的蔬菜,这几年农业科技发达,大棚栽种作务,四季均有上市产品。据有关资料记载,豆角中含有皂素,对人的消化道粘膜有较强的刺激性,易于引起局部充血、肿胀及出血性炎症,皂素若遇到高热可被破坏,未炒熟的豆角皂素没有被破坏食用会引起了中毒。豆角中毒的潜伏期短,多为1~5h,短则食后0.5h即可发病。最初感到恶心,继之是多次呕吐,并伴有腹痛、头晕、头痛,部分患者有四肢麻木、心慌、畏寒等症状。春季豆角属于反季节蔬菜,生长在温室大棚里,长得质嫩新鲜,是人们非常喜欢吃的蔬菜之一,也是集体食堂供应的主要品种。豆角虽为平常食用的蔬菜,但如制作不当被人食用,即可引发食物中毒。其中毒的原因多属加工不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这一点常常不被人们所了解和重视,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对豆角烹饪方法作以介绍,让大家掌握相关知识,不要吃未炒熟的豆角,以免食后中毒。
芝麻
芝麻是我国四大食用油料作物的佼佼者 ,它的种子含油量高达61%。我国自古就有许多用芝麻和芝麻油制作的名特食品和美味佳肴,一直著称于世。
芝麻原称胡麻,相传是西汉张骞通西域时引进中国的。现经科学考证,芝麻原产我国云贵高原。在浙江湖州市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杭州水田畈史前遗址中,发现有古芝麻的种子,证实了中国是芝麻的故乡。
芝麻属脂麻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长着茸毛。茎直立,高约1米,下圆上方。总状花序顶生,花单生,或两三朵簇生于叶腋。圆筒状,唇形,淡红、紫、白色。因品种不同,长筒形蒴果的棱数有4、6、8不等 。种子扁圆,有白、黄、棕红或黑色,以白色的种子含油量较高,黑色的种子入药,味甘性平,有补肝益肾、润燥通便之功。
芝麻油中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亚油酸的含量高达43.7%,比菜油、花生油都高。芝麻的茎、叶、花都可以提取芳香油。
小磨制成的芝麻油,香气扑鼻,在国际市场上畅销不衰。另外,与之齐名的芝麻酱也供不应求。
芝麻花中有蜜腺,它与油菜、荞麦并称为我国三大蜜源作物,品质以芝麻蜜为上乘。
棉花概述:
棉花是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子纤维,原产于亚热带。植株灌木状,在热带地区栽培可长到6米高,一般为1到2米。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锦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纤维白色至白中带黄,长约2至4厘米,含纤维素约87-90%。根据纤维的长度和外观,棉花可分成3大类:第一类纤维细长(长度在2.5至6.5厘米范围内),有光泽,包括品质极佳的海岛棉、埃及棉和皮马棉等;长绒棉产量低,费工多,价格昂贵,主要用于高级布料、棉纱和针织品。第二类包括一般中等长度的棉花(长度约1.3至3.3厘米);第三类为纤维粗短的棉花(长度约1至2.5厘米)用来制造地毯、棉毯和价格低廉的织物,或与其他纤维混纺。棉花在棉铃裂开后采摘。若用机器摘棉,通常先用化学方法去掉叶子,并促使棉铃同时开裂。轧棉机将纤维从棉籽上剥下,经过清棉和梳棉工序纤维集结成松软绳状,在牵伸作用下逐渐拉长、伸直、直径变细。纺制高品质细纱的纤维需经过精梳,除去短纤维并使纤维进一步排列整齐。精纺工序使纤维捻合成细纱,并将细纱卷绕在筒管上送到纺织厂。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产量高,生产成本低。棉花能制成各种规格的织物。棉织物坚牢耐磨,能洗涤并在高温下熨烫。棉布吸湿和脱湿快速而使穿着舒适。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印度等。
黄瓜
黄瓜(huanggua)(Cucumisativus)葫芦科,黄瓜属。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茎细长,有纵棱,被短刚毛。卷须不分枝。叶五角状心脏形,浓绿或黄绿色,边缘有锯齿,两面有柔毛状短刚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常数朵簇生,花冠**,雄蕊3枚;雌花单生或簇生,子房有刺状突起,花柱短。瓠果圆筒形或棒形,嫩时墨绿或绿色,成熟后**或黄褐色,果上有刺,刺基部有瘤状突起。种子白色,长圆形。性喜温湿,耐旱力和吸肥力较弱。原产于印度。我国各地普遍栽培,初春育苗后移栽,或春季、夏季直接播种;也可温室栽培。嫩果作鲜菜或加工成酱菜,藤、叶可入药,能消炎、祛痰、镇痉。
石榴
石榴是原产于亚洲的灌木或小乔木,属石榴科。该科仅两种,其中一种产于索科特拉岛,人们对此知之甚少。石榴植株高可达5至7米。叶椭圆形至披针形,鲜绿色,朝枝端着生。花萼管状,宿存,5至7浅裂;花瓣披针形,与萼片互生。子房包埋在花萼管内,上部6室,下部3室。果实大如柑橘,外皮光滑,革质,褐**到红色,有6条不明显的边;里面分隔成数室,含有许多透明小颗粒,颗粒外层是微红的多汁果肉,内有一粒具有棱角的长形种子。果可生食。在整个东方,石榴自古与葡萄、无花果一样重要。一般认为石榴产于伊朗及其邻近地区但很早就传播开来。石榴虽然生长于广大地区,但成熟期需要高温和干燥,喜深厚肥沃的土壤。种子很容易发芽,但好的品种还是要用插条和压条的方法来繁殖。选成熟枝插条长25至30厘米,可直接插入土中使它生根。
桃
桃是蔷薇科果树,生长遍及南北半球温带。树形小到中等,很少高过6.5米,栽培的植株经修剪后通常高3至4米。叶亮绿色,披针形,叶尖细长;叶基部通常有腺体,用以分泌液体吸引蚁等昆虫。花单生于叶腋,或2至3朵簇生在一个季节生长的枝条上的节上;基部呈短管状,5个花瓣,常为粉红色,偶有白色。果外部肉质、多汁,就是我们通常吃到的部分,它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里面的硬质部分称为核。子房原有2枚核珠,通常仅一枚受精并发育成种子,位于核内。因此,桃子都是一半稍大于另一半,两半连合之处稍显一纵向浅沟,这是核果的特征。果肉有白色、**或红色。有的品种果核与果肉容易分离,叫离核型,有的则紧密相连称粘核型。多数品种的桃成熟后,表面有柔毛;果皮光滑的品种称为油桃。桃中含水分约87%,热量少于苹果和梨。果肉**的品种富含维生素A。桃可能起源于中国。早期栽种的是实生苗,因此变异多,质量不佳。19世纪末开始将优良品种的芽接到耐寒品系的实生砧木上,促进了大规模商品果园的发展。桃树不能耐受严寒,温度可能降至零下10到15度的地方生长不好。多数品种要求一定的冬寒以促使其在每年的休眠期后突然生长发育。桃在各种土壤类型都生长良好,但在排水良好的砂质或砾质壤土中生长最好。桃树通常每年要剪枝,以防止长得过高,向上生长的枝条被剪成向外伸展的枝条,以使树冠伸展,并易于接受阳光。大多数桃树品种所结的果实中有一部分会脱落或不能充分长大。在盛花后大约1个月到6个星期,有些小果自然脱落,余下的部分仍需手工摘掉,这叫疏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留下的果能充分发育。桃树寿命较短,桃园每隔8至10年要更新,而其他果树可连续结果20至25年。目前已有数千个品种的桃树。美国的桃产量仅次于苹果,占世界产量的五分之一。桃是次于苹果和梨的第三种最重要的落叶果树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