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导语清明时节,追思悠悠。因为疫情,即将到来的清明节显得意义非凡。为在强化疫情防控的同时保证祭扫活动有序进行,各地民政系统推出多项新政,面向市民全面实施了祭扫线上预约。下面 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文明祭扫活动心得体会及感想202211篇,供大家的参考。
1.文明祭扫活动心得体会及感想202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如今,献花、电子蜡烛、种植树木、线上祭祀等新的祭扫方式被越来越多人认同,这种移风易俗的做法正被广泛推广和倡导。说起清明节,说起关于生死的终极话题,对生命的敬畏是重要内涵。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对逝去生命的追忆,文明的祭扫则是对当下生命的爱惜,这些生命包括活着的人、草木、动物及大自然。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清明节,我们理应向守护绿色家园而英勇献身的英雄致敬!理应面向他们珍视的山林,以更大的声音呼吁:青山多苍翠,英雄少壮烈。敬畏生命,文明祭祀!
2.文明祭扫活动心得体会及感想2022
“云祭扫”更加绿色环保。近些年,“云祭扫”正在从公祭领域延伸至家庭祭扫活动,更多人开始接纳和认可这种祭扫新形式。“云祭扫”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让人们特别是身在他乡的人能更方便快捷地在“云端”表情达意、寄托哀思,同时免去了传统祭扫焚香烧纸、燃放鞭炮等环节,更环保、更安全。
“云祭扫”与传统祭扫并不矛盾。受传统殡葬观念影响,也有人对“云祭扫”提出质疑。比如,认为祭扫活动只有亲历亲为才能彰显对先人的尊重,或认为“云祭扫”消解了传统祭扫的严肃性和仪式性,不利于传统祭祀文化的长远发展。实际上,传统祭扫与“云祭扫”两种形式,从来不是相互取代的关系。古语曰:“礼者,履也。”对死者的哀思,确需依托一定的礼节来践行。传统的回乡扫墓是一种礼节,云端祭扫何尝不也是一种礼节?真正的“礼”在于发自内心的对逝去之人的爱与思念,拘泥于形式“枷锁”,反而违背了清明祭祀的初衷。
3.文明祭扫活动心得体会及感想2022
让“云祭扫”引领文明祭扫新风尚。“云祭扫”应成为全民树立文明殡葬观念的一个窗口,带起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的新风尚。受疫情影响,全国多地墓园在清明节实行封闭管理,这也为“云祭扫”平台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各地可以“云祭扫”为契机,探索更多殡葬祭祖新形式,真正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落实、落细。在鼓励“云祭扫”平台建立的同时,各地也要加强平台运营的规范和惩处力度,避免部分不法商家利用这一平台进行商业诈骗、广告推广等。同时,通过流程设计、缅怀氛围上进一步完善“云祭扫”服务,让网络祭扫有更多的“人情味”。
我们相信,一个健康、透明、完善的“云祭扫”环境,将让更多人的哀思得以安放。我们也期待,在持续升温的“云祭扫”中,绿色祭扫之风得以固化,文明祭奠之风得以延续。
4.文明祭扫活动心得体会及感想2022
清明将至,不少地方纷纷发出通知,暂停清明节期间开展集中祭扫活动,倡导以“预约祭扫”“云祭扫”等形式,减少人员集聚。这些做法,更有利于在过好传统节日的同时,减轻疫情防控压力,树立社会文明新风。
5.文明祭扫活动心得体会及感想2022
清明时节,祭祀先祖、缅怀逝者,一直是中国人寄托哀思的重要方式,也是这个传统节日的主要内涵。此举有利于倡导孝亲理念,对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地方常常因祭扫活动造成交通拥堵,加之不文明的祭扫陋习,燃烧香烛纸钱、随地乱扔垃圾等问题频频出现,不但扰乱公共秩序、造成环境污染,而且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墓地火灾等严重后果。特别是疫情期间,如果扫墓者大量聚集,防控风险必然突增。从这个角度看,暂缓举办集体共祭、骨灰撒海、公益性安葬仪式等群体性活动,暂缓开放不具备疫情防控条件的骨灰存放场所祭扫服务,大力倡导“云祭扫”“预约祭扫”,既有利于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也能激荡社会文明新风,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6.文明祭扫活动心得体会及感想2022
据了解,今年清时期间,很多地方都在推行绿色文明安全祭扫。这些做法,通过创新祭扫方式,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将着力点放在缅怀逝者、寄托哀思、追忆美德上,从倚重实物实地祭扫转变到传承慎终追远的优秀文化上来,不仅能够破除焚烧纸钱香烛、燃放鞭炮等陋习,而且也做到了低碳环保出行、杜绝安全事故发生。以此为契机,推进移风易俗、形成文明新风,必能让清明节更加“清洁而明亮”,使我们传承更好的清明文化。
当然,倡导文明新风,实现美好愿景,让清明节更加清明,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相关部门深入宣传文明祭扫新理念新方式,让祭扫新风尚成为主导,并进一步加强管理,优化各项服务,营造安全、文明过节的良好氛围。我们每一个人也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做文明祭祀的践行者和守护者,以风清气正的方式弘扬孝道、纪念先烈,用实际行动为文明社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慎终者,丧尽其礼;追远者,祭尽其诚”。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以文明、简约的方式来寄托哀思,更好在精神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实践中推动形成新习俗、新风尚,才是“慎终追远”的方式,也是过好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
7.文明祭扫活动心得体会及感想2022
清明时节,带上一颗感恩、缅怀、敬畏、虔诚、沉思的心,通过网络“云祭扫”,既可以表达对先人的追思之情,也可以抚慰和充实生者的精神和心灵。新的祭祀方式也一种是无形的情感培育,可以让生者珍惜生命,承担家庭及社会责任。
8.文明祭扫活动心得体会及感想2022
为有效避免人员扎堆聚集,减少交叉感染,防止疫情反复,巩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局面,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安全,各地都陆续出台了关于清明节期间暂停祭扫活动的公告。
与此同时,也就提倡家庭追思、网络祭扫等方式,并且大力推广“云祭扫”。可以预见,随着清明节的到来,会有更多地方加入到倡导和推广“云祭扫”的行列中来,也会有更多人欣然接受这种绿色、安全、文明的祭祀方式和理念。因疫情防控还不能完全放松,传统的集体祭扫活动势必受到影响。这也是民政部门鼓励通过网络祭扫、网上时空信箱、小规模家庭追思等方式,以降低实地祭扫人数及祭扫活动聚集感染风险的原因所在。举行家庭追思会,登录祭祀网站,在网上为亲人献歌、点烛、上香、祭酒、献花。大家完全可以通过这类文明的祭祀方式表达哀思。如此,既文明庄重,又典雅节约;既快速便捷,又不给疫情传播的机会。
其实,只要心中有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无论是什么形式都能表达对故人的感念和祭奠,文明祭祀改变的只是祭祀的形式,并不会改变清明文化慎终追远的内核。
9.文明祭扫活动心得体会及感想2022
实地祭扫活动会带来人员聚集感染的风险,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依然在人们心目中有着不能取代的位置。每到清明,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即使工作再忙,也不会忘记给故去的亲人献上一簇鲜花,或烧上一些清纸,以寄托深深的哀思。
清明节的这种习俗,既是一种与故去亲人情感的交流,同时也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它既是一种以实地为基础的祭奠活动,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心理活动。而人们对亲人的追思,既要有实物,更要有实地,俗话说,睹物思人,睹地思情。
10.文明祭扫活动心得体会及感想2022
从根本上说,祭奠活动还是人的心理活动,而心理活动本身,有着巨大的时空穿梭的调节量。俗话说,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宽,心有多深,情意就有多长。因此,祭奠亲人的根本之义,并不在于非要有个实地场所,也不在于那些必须点燃的清纸,而在于心里的惦念,和只可对亲人说的的那些内心絮语,只要心里存在这些意境,即使足不出户,在心里冥思故人,也会是一次对亲人完整而素美的祭奠。
在疫情尚未结束之时,清明节即将到来,在这个时候,一些地方印发通知,鼓励以网络祭扫等方式寄托哀思。从疫情防控需要来说,这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而从文化习俗的传承层面来说,无疑,鼓励网络祭扫也是一次恰当的、符合时宜的鼓励举措,这会使传统文化习俗与现代文明进步的步伐产生深度融合。
11.文明祭扫活动心得体会及感想2022
清明节是祭祀先人的节日,祭祀先人是对先人精神的传承,是对生命的一种深层尊重。今年清明节碰上了新冠肺炎疫情,许多单位发出倡议,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基础上,倡导绿色文明安全祭扫,切实做到文明祭扫与疫情防控两不误。
祭扫期间,广大群众要做好防护减风险,通过预约登记系统预约祭扫,出门须戴口罩,到达陵园要排队,间隔一米保安全,主动配合体温监测;密切关注自己身体状态,体温监测异常者不得入园,爱护自己就是保护他人;推荐家庭追思、网上祭奠,减少出行和人员聚集带来的疫情传染风险。
同时,提倡文明祭扫、安全祭扫,一方面倡导移风易俗,崇尚文明,崇尚健康,深刻领会清明节的内涵,摒弃大操大办祭奠、铺张浪费聚餐的陈规陋俗。另一方面祭扫区域内要严禁使用明火,做好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祭奠仪式从简,减少驻留时间,完成祭扫后尽快离园,共同维护祭扫活动安全、顺畅、有序。
乍暖还寒,疫情犹在。对于疫情我们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疫情防控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做好这两个安全工作,过一个绿色文明安全的清明节,既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全市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力支持。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