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
2010年,65名科技人员到欠发达乡镇担任第七批科技特派员。继续发挥法人和团队科技特派员的优势,帮助地方发展主导产业。与武义县共同制订了以围绕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为重点的法人特派员科技支撑服务行动计划,实施并建立高山蔬菜、食用菌、生猪养殖和茶叶等4个产业的科技项目和科技示范基地。团队科技特派员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在江山市建立了粮油作物示范基地,独资成立江山科奥种业公司,探索团队科技特派员的长效机制。院被确定为“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
科技帮扶有声有色。开展帮扶促调活动,帮助企业加快推进产品创新。重点帮扶常山倚山久胡柚深加工厂、衢州市金明食品有限公司开展柑桔、胡柚深加工及柑橘沙囊新产品开发;帮扶武义海兴菇业有限公司、龙泉双益菇业有限公司开发食用菌新品种示范及安全生产技术;帮扶慈溪中慈生态肥料有限公司开展有机无机复混肥及栽培基质的研发。安排50万元帮扶资金,组织实施磐安双溪乡7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结对帮扶工作,重点扶持横山村的养兔产业、傅宅村的葡萄产业和丽坑村的板栗保鲜冷藏。争取到省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山区小流域优质水稻无公害生产示范推广”,促进双溪乡水稻生产能力和品质的提升。
科技下乡与培训
组织专家赴全省开展春耕备耕、成果展示、信息发布、项目对接、专家大户结对等科技下乡技术服务活动50次,现场咨询6000人(次),发送各类资料3万份,技术培训4万人次,推广主导产品、主导技术23项,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加大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力度。充分发挥浙沪苏农科院科技兴农服务团等载体的作用,组织实施新品种新技术等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23个新品种被确定为2009年浙江省主导品种,落实水稻、油菜、大豆和大小麦等大宗农作物示范方39个,加快了新品种的应用推广速度,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如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钱优1号”在重庆市涪陵区百亩制种示范片平均亩产259.7公斤,为当地农民增效126万元;“浙粳22”种植面积达92万亩,居我省晚粳稻种植面积首位;“浙双72”成为浙江省推广面积最大的油菜品种;杜洛克种公猪占全省推广量的70%,农桑品种占全省种植面积的65%,翠冠梨占全省的63%,浙双系列油菜占全省的60%,浙杂番茄占全省的60%,其中“翠冠”梨成为我省木本水果第一大主栽品种,辐射推广至全国所有砂梨产区,面积达120万亩,占全国梨面积的7%左右,成为我国育成的梨品种中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
稳步推进院地合作。与丽水市、绍兴县和嘉兴市秀州区等政府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部分合作项目已经启动;新建蘑菇、草莓、粮油作物、雄蚕、加工蔬菜、杨梅、莲子等7个科技示范基地,并在农民信箱建立服务和交流网页,推广新品种、新技术52项,辐射推广面积180万亩次,新增社会经济效益6.2亿元。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