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扩展资料:
都江堰的创建,又有其特定的历史根源。战国时期,刀兵峰起,战乱纷呈,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渴望中国尽快统一。适巧,经过商鞅变法改革的秦国一时名君贤相辈出,国势日盛。
他们正确认识到巴、蜀在统一中国过程中特殊的战略地位,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战国末期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识地理、隐居岷峨的李冰为蜀郡太守。
李冰上任后,首先下决心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造福成都平原,为秦国统一中国创造经济基础。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的岷江上,开始修建于于秦昭王末年(公元前256年 前251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承担修建的大型分洪、灌溉水利工程,由分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使用年代最久,世界上唯一达到两千多年一直在使用,没有拦水坝而引水这一个奇特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勤劳的结晶。由于都江堰的灌溉,成都平原由干旱的荒野之地,变成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受都江堰灌溉的土已达30多个县市,面积达数千万亩。
都江堰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 旅游 风景名胜区。
都江堰景区外,蒲阳河大桥一一南桥。
蒲阳河是经都江堰分鱼嘴分流出来的河,也称内河。用来灌溉成都平原。
都江堰景区大门。
堰功道。2000年当地政府修建的都江堰景观大道。
卧铁,即喷泉下的四根铁棒。当年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时,曾制定了治水之法:“深淘滩,低作堰”。
都江堰每年到了枯水期季节,河工都要对都江堰河道进行清淤,将都江堰水域的河底淤泥进行清理,使河道排水通畅。但凡事都要有一个标准,泥沙清理该挖多深?李冰父子用石头雕刻了石马,放到水下,使河床达到石马的深度即停止清理。后人为了省事,用铁铸造了“卧铁”,来充当李冰父子当年的石马功用,至今。
张松银杏树。在都江堰堰功道旁,有一株银杏树,村龄已有1700多年了。据说是三国时蜀王刘璋的大臣一一张松(三国演义献地图者)亲自所栽植。又说是86版《西游记》中猪八戒偷吃人参果的“人参果树”原型,就是取自该树。
都江堰示意图,以下按工程段落介绍。
左边小字:“宝瓶口”,右边字:“离堆”。
李冰开凿都江堰第一个工程:将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米,高40米,长80米的山口,取名“宝瓶口”,即内江。把开凿玉垒山分离出来的石堆叫“离堆”。岷江开始有了分水入成都的水道。
远观分水鱼嘴和飞沙堰。
分水鱼嘴。为了使岷江水能顺畅东流入宝瓶口,发挥宝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李冰在开凿完宝瓶口以后,又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因其似鱼头,曰分水鱼嘴。分鱼嘴将岷江分为两支:一支外江顺江而下,叫金马河;另一支内江流入宝瓶口,叫蒲阳河。
飞沙堰。之后李冰又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以确保内江安全。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和泥沙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堵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安澜桥。
安澜桥,分水鱼嘴通往二王庙的桥。
二王庙。李冰父子被四川人尊称为“二王”,并尊为四川主。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是国家重点风景区,是国家5A景区。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