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媒体滚动
来源:今日北京商报
编者按:毕业季来了。对于全国1076万大学毕业生来说,他们正在经历的是一个比往年更加难熬的夏天。这支庞大的队伍也成为疫情蝴蝶效应中的一环。稳定的就业对年轻人来说是最重要的。无论你是谁,来自哪个学院,无论是“宇宙尽头的中考”,还是史无前例的考研,灵活就业。当你成为“1076万+”中的一员,就业将不再是一个人的故事。
当互联网大公司、公务员都已经成为宇宙尽头的时候,还有一批毕业生“不走寻常路”。秦剑就是其中之一,但不同于传统的成功学样本,他一开始风华正茂,后来逐渐进入迷茫期。
创业之初,他创办的自媒体账号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百万赞。现在,新赛道上的竞争压力不断显现。在拼人才、拼资本、拼人脉的创业圈里,普通的学历、普通的家庭,他以一个无名小卒的身份探索更多的未知。
在风口爆炸了一夜。
“一开始只是想做个账号,增加一下实践经验,丰富一下简历。”秦剑说,“但这次成功给了我创业的信心。”
秦剑于2021年毕业于中国西南的一所大学。2018年,他和同学顺应短视频发展的大趋势,开通了自媒体账号“毛毛和萧声”。2019年3月8日,该账号发布视频《今天室友去上课,我却还是被记得迟到了》:在宿舍,主角毛毛因为老师点名萧声而失去机会,回宿舍与萧声“无能为力,怒不可遏”。
搞笑的校园故事,每个学生住过的宿舍,每个人都有过的点名经历……熟悉的场景和情节,意外地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当天,这段视频居然登上了微博热搜榜,播放量4000万,点赞100多万。
不一会儿,秦剑的名字就和“上热搜”这个词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校园里不胫而走。同时,他也成为Tik Tok第一个在校园里制作搞笑短视频的人。他试图借此机会接收商业广告。虽然利润微薄,但他还是利用机会创业了。
“这大概也是一种运气吧。”谈及视频突然火起来的原因,郝认为,除了团队的不断努力,还有平台对新创作者的流量扶持。“之前火的视频主要是技术流,把搞笑的段子做成视频,目前才刚刚成为新的领域。”秦剑说,“创业需要捕风捉影,运气也是影响创业成功的一大因素。”
2018年,秦剑开始创作短视频的时候,很多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微博大吴都发文,引导大学生利用短视频实现经济独立。“头播短视频月收入几十万到几十万”之类的新闻随处可见。网络名人的崛起,第一代校园短视频如代古拉K、费祁鸣等,也吸引了大学生进入短视频领域。
在高速发展的形势下,红利期的创作者数量呈爆发式增长。《2018 kol红人行业白皮书》显示,短视频领域用户数量保持每月8.8%的增长。
钱从哪里来?
一次成功的背后是无数次的损失。在视频大火之前,“毛毛与萧声”发布的第一个视频只有几百的播放量,收效甚微,随后发布的几个视频也只有几百个赞。
有了大火的视频,保持热度也不容易。“视频在平台发布后,有一个‘点击’选项,相当于花钱买播放量。如果不花钱,视频爆炸的几率很低。”秦剑介绍,“要推广,你得打,你得打,你能收到广告。”
根据卡斯数据发布的信息,2021年,共有775家创业公司倒闭,其中烧钱是主要原因,涉及436家倒闭的公司。
想要创业,首先要解决资金问题。2018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提出充分发挥创业投资支持创新创业的作用,拓宽创新创业直接融资渠道,完善创新创业差异化金融支持政策。
“创新创业不仅仅是高校内部的事情。我们要营造一个科技、产业、各行各业包括金融、投资等行业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颜屋曾经说过。
在国务院总的政策支持下,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者从各地的具体实施中找到了资金来源。
秦剑介绍,除了师兄和前辈的帮扶资金,他还多次申请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其中包括重庆市教委主办的“优创邦”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秦剑说,通过这样的政策支持,他获得了近10万元的资金支持。
2017年至2020年,该计划已成功举办四期,10000余名学生参与1600个项目,累计资助项目120个,项目扶持资金240万元。
如今,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仍在稳步发力。比如,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将高校毕业生个人贷款最高额度提高到2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小微企业,最高贷款额度提高到300万元。
从创业到全职创业
随着短视频账号的成功,2020年,秦剑创办了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并正式进入市场。同时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一方面,竞争者众多。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通过将市场监管总局登记的创业数据与全国大学生学历认证数据进行对比,2015年至2020年毕业生中创业大学生54.1万人,其中毕业生44.4万人,在校生9.7万人。
另一方面,市场意识也是让创业者焦虑的原因之一。对此,秦剑表示,在过去的几年里,最痛苦的事情是树立市场意识。“和客户谈合作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东西几乎没有意义。”他介绍,“校园讲究的是传播价值,而市场讲究的是商业价值。”
毕业前一年,他对创业空的认知,以及同学就业带来的羊群效应,都在影响着他的选择。
“学生兼职创业有出路。成功就不用说了,失败也是一种实践经验,而全职创业则完全不同。”某大学教授郑越说,“全职创业者需要考虑机会成本,花在创业上的时间是否会对就业有更好的效果;要了解市场,避免想当然的市场需求,分清真需求、假需求、假需求;也要避免利用学生会的机制进行团队管理。”
因为这些原因,秦剑身边的很多创业者改变了路线,选择放弃既定的创业项目,秉承传统的成功学观念,转而选择考研、考公或者进入世界500强公司工作。曾经,同一个学院申请创业项目的团队只有三四个。现在,他是唯一一个还在创业的人。
但在决心创业之后,秦剑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第一单,他的收入就超过了10万元。作为一个普通大学生,这个金额已经很抢眼了。现在,秦剑正在向根深蒂固的医疗行业转型,公司的收支日趋稳定。
与秦剑同路的人很多,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就是一个写照。据了解,第一届大赛报名人数为20万。之后报名人数迅速增长了两三倍。自第八届比赛于4月8日启动以来,已有1210万学生报名参赛。
北京商报记者冯涛实习记者冉莉莉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