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策划人日记》由吴起兵法引发的一些营销思考。

网友发布 2023-03-10 22:14 · 头闻号竞价资讯

《吴起兵法》云:“天下战国五胜者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是以数胜而得天下者稀,而亡者众。”

要凝神守志,专注坚持,不疾而速,先胜后战,一战而定。而不是争先恐后,妄图百战百胜。

1:如果数次战争都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说明战略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有时候还可能是自己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被对手牵动着。招之即战,劳命伤财!

孙子兵法说啥?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一定要让自己处于主动地位。

当年的毛主席四渡赤水反围剿的成功之处就在于,通过短时间高频调动,完全把老蒋打蒙了,在这快速变动中老蒋完全拿捏不清了。老蒋从原先的主动围剿变成了被牵着鼻子走,从牵制共军到被共军牵制,最后还差点变吓掉半条命。这就是战场,瞬息万变!但唯一不变的就是,永远要设法让自己处于主动地位。

营销上也是一样的,你要主动不要被动。主动革命而不是被动革命。所谓革命不是等着别人来革你的命。而是自己要不断的主动革命。革命就是大学强调的亲民新民,苟日新日日新,每天都精进。革命也代表一种创新。企业创新的重要原则就是:永不停歇的创新。因为每一次创新的红利是短暂的,因为很快会有人效仿。同时,不创新有可能你的产品就直接被其它产品替代了。竞争关系里,不仅有现有竞争品的竞争,还有潜在替代品的威胁。也就是企业永远活在竞争和威胁的现状里。除非你是绝对垄断性企业,否则就要面对这个事实。诺基亚、柯达的消亡就是被它的替代品给替代了。数码相机、手机替代了柯达。

所以企业的主动权就是:主动的创新,主动的革命。

2:战争是要劳命伤财的,打起来很爽。但是只要发动或迎战则必将付出代价,区别就是在于所付的代价大小的问题。

而代价就是钱和命!

所以《孙子兵法》开篇第一句话是什么?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乎到生死存亡不能不谨慎对待。

数胜而得天下者稀。依靠多次战争夺得天下的很少很少!所以孙子兵法还说“善战者,不战而屈人之兵”。真正的善战者是有能力不战而屈人之兵。通过不劳命伤财就能让对方屈服,这才是战争的最高境界。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战为不得已。善于作战的将领是从谋划上重挫敌人的计划,通过重创对手的诡计而重创对手的势气,把敌人的计划扼杀在摇篮里!总之要将代价降到最低。

这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营销传播同样存在着代价!

这个代价就是营销传播的成本。任何传播都有成本,区别在于成本高低不同。任何词语、任何话语都有理解成本,区别就在于成本高低不同。

我们经常强调要有创意,要精准定位。这背后就是在强调代价和成本。要知道,创意有且只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无限降低品牌的营销传播成本。你的广告语有创意,成本就低。你的广告没有创意,成本就高。如此,你就能好好的审视自己的一切了。

比如下图的:新吴新吴,新冠全无。这就是低成本的好创意!重复和押韵,以及放大与生俱来戏剧性的广告手艺全用上了。传播就事半功倍了。

什么叫与生俱来戏剧性呢?

换个名字体会下就知道了。梁溪梁溪,新冠全无。这就是硬广,就没有戏剧性。

改这篇文章刚好看到这个图片,刚好拿来做个案例。

3:名将并不一定是真正的绝世高手,但却是超级品牌,因为他们都有超级传播故事。

名将,顾名思义就是名气很大的将领。名将不可否认的是其是超级品牌。因为他们都有着广为传播的经典故事。名将就是依赖这些经典的故事得以流传千古。

名将是最有名的将领,这些将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都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及庞大的民间传播力。比如:韩信的背水一战,暗渡陈仓。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故事越精彩人们越乐于传播,并且在这传播的过程中还会进行二次、三次、四次的再创作,也就是添油加醋。所以故事往往是越传越神妙,越传越不可思议,越传越玄乎。因为传播者的核心工作就是不断的让故事易于自己传播。

这些名将本领大不大?当然大!但成为名将本领是一方面,运气同样也很重要。而本领相对好复制,可是这运气就不一定了。也就是你也许有那本事,但是你不一定有那命。换一个人,换一个对手,你并不一定能效仿的出来。

所以名将的战例一般都不太好模仿,但极度易于传播。

那我们看看在孙子看来真正的善战者是什么呢?善战者无智明无勇功,胜于易胜者也。这后一句话很重要,胜于易胜。这句话就与名将的故事不一样了。名将是背水一战,是置于死地而后生,是九死一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而善战者是胜于易胜。胜于易胜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故事性就少了,戏剧性少了,故事的传播力小了。也就是打了胜仗,但是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是怎么赢的,因为他们压根看不到里面的玄机,更看不懂里面的胜机。这也是孙子说的: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看见日月那是观察,而看见胜机那叫“洞察”。而绝大多的人只具备观察的能力,并不具备洞察的能力。所以你叫他如何能看得懂?他们追求的是刺激的故事,和胜利的欢呼。

所以善战者之胜可能在他们看来,平平无奇。这里的玄机恐怕也只有善战者能体会,这就好像扁鹊的大哥一样,功夫最大但是名气却不及扁鹊,因为他治未病,治于无形。但扁鹊不一样,扁鹊是治已病,就是你已经疼的不行了,给你颗止疼药,你感恩戴德。

那胜于易胜的功夫在哪里?

我认为在于二方面:

第一:超越一般人的洞察力。

第二:超越一般人的创意力和决断力!

也就是善战者能敏锐的洞察到对手的计划,这能力太重要了,并且往往一般人不具备这种能力。在真真假假的情报,要能一眼洞穿敌人的阴谋诡计,这太难了。因为有时候还需要一些天才般的直觉。比如:当年的王阳明平宁王造反一样,王阳明笃定宁王一定回师救南昌,这就是超人的洞察力。胜利就在眼前的宁王,为什么要回师救老窝,这咱也不得而知。宁王身边有没有人才谋士?当然也有。但是偏偏他就是不听。这叫习性使然?果然是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王阳明笃定宁王回师救昌,也许就是对宁王的性格习性有着深刻的洞察,从而得出的判断吧。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性格就是命!

其次要有创意力,也就是你洞察到了以后,你还能想出办法应对,就是你要能想出解决方案来,要把敌人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重挫敌人的势气,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比如做营销,你洞察到一个需求机会,这是功夫。但是你能不能创意的创造出解决这一需求的产品解决方案,这同样是真功夫。而且往往是决定性的功夫!因为你的产品设计要能巧妙的与这一需求对应上,无过无不及,无论成本控制还是产品体验都做到中庸,这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往往企业也不是一次就定型的,再好的产品也是在经营的持续改善中得以壮大的。

战国时期人物之吴起

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或谮之鲁侯曰:“起始事曾参,母死不奔丧,曾参绝之。今又杀妻以求为君将。起,残忍薄行人也。且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则诸侯图鲁矣。”起恐得罪。闻魏文侯贤,乃往归之。文侯问诸李克,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弗能过也。”于是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吴起,卫国人,在鲁国当官。齐人攻打鲁国,鲁国人想请他担任领兵大将,可是由于吴起娶齐国的女子为妻,所以鲁人犹豫不决,吴起便杀掉妻子,求得担任大将的机会,因而大败齐兵。有人暗地里向鲁侯说:“吴起过去事奉曾参的时候,母亲去世了,不奔丧服孝,曾参因而与他断绝了师生关系;现在又杀掉妻子,谋求君上的大将,他可说是个残忍刻薄的人啊!况且以小小的鲁国,有战胜强敌的名声,今后各国诸侯都要设法来对付鲁国了。”吴起怕以后会得罪人,听说魏文侯是贤德之君,就去归向他。文侯向李克打听吴起的为人,李克说:“吴起性情贪婪而好女色;但是在用兵作战方面,就是司马穰苴也不会超过他的。”于是文侯任用他为大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市。

吴起简介_吴起陈晓荣简介_孙子吴起列传

        吴起,卫国人,在鲁国做官。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想任用吴起为将,但吴起娶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国猜疑吴起,于是吴起杀死了自己的妻子,求得鲁国大将,大败齐国军队后。有人在鲁国国君面前攻击他说:“吴起老师是曾参,吴起的母亲死了也不回去,曾参因此与他断绝关系,现在他又杀死妻子以求得您的大将职位,吴起真是一个残忍缺德的人,况且以我们小小的鲁国,我们有战胜齐国的名气,各个国家都要来图谋鲁国了。”吴起恐怕鲁国治他的罪,又听说魏文侯贤明,于是就前往投奔,魏文侯征求李克的意见,李克说:“吴起为人贪财而好色,然而他的用兵之道,就连齐国的名将司马穰苴也超不过他,于是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大将,攻击秦国,攻占五座城池。

        魏国魏文侯去世,太子魏击继位,是为魏武侯。

        魏国设置国相,任命田文为相,吴起不高兴对田文说:“我和您比较功劳如何?田文说:可以。吴起说:统帅三军,士兵乐于战死,敌国不敢谋算,你比我吴起怎样?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又问:整治百官,亲善百姓,使府库充实,你比我吴起怎样?田文说:我还不如你。吴起又问:镇守西河,使秦不敢向东侵犯,韩国、赵国听命从事,你和我吴起相比如何?田文说:我依然不如你。吴起又问这三条你都在我之下,为什么官职在我之上,这是什么道理呢?田文说:如今国君年幼,国多疑难,大臣们不能一心,老百姓不能信服,在这个时候是嘱托给你呢?还是嘱托给我呢?吴起沉默不语过了会儿说:嘱托给你啊!

        过了很久,魏国国相公叔娶了公主为妻。他嫉妒吴起,他的仆人献计说:吴起很容易除掉,吴起为人刚劲而沾沾自喜。您可以对国君说:吴起是个杰出的人才,但君主您的国家小,我担心它没有长留的心思,国君你何不试着把女儿嫁给他?如果吴起没有久留之心一定会辞谢的。主人您在与吴起一起回去,让公主羞辱您,吴起看到公主如此轻视您,一定会辞谢国君的婚事,这样您的计谋就实现了。公输照做,吴起辞谢与公主的婚事,魏武侯因此猜疑他。吴起害怕被诛杀,投奔了楚国。

        楚悼王听说:吴起是个人才,任命吴起为国相。吴起严明法纪号令,裁减一些闲官,废除了贵族中的远亲疏戚,用来招募士兵,增强军队,破除了合纵连横的游说言论,于是楚国向南平定百越,向北抵挡住韩、赵、魏三国的扩张,向西征讨秦国,各诸侯国都害怕楚国的强大,而楚国的贵族中也有很多人怨恨吴起。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贵族大臣作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了悼王尸体旁边趴在上面,攻击吴起的暴徒,用箭射伤吴起,并射中了悼王的尸体。办完丧事,楚肃王命将作乱者杀死。因射吴起之事被灭族的多达70余家。

吴起 -简介

姓名:吴起

生卒:?~公元前381

描述: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籍贯: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西)人。

少时,不吝千金以求仕。曾与李悝俱从曾申学儒。因兼并战争愈益激烈,乃弃儒习兵,后入鲁求仕。齐攻鲁,相传吴起杀妻(齐人)求将,大破齐兵。然终被鲁穆公猜疑,闻魏文侯下诏求贤,遂奔魏任将,击秦,拔其五城。周威烈王十七年(前409),攻取秦河西地区的临晋(今陕西大荔东)、元里(今澄城南),并增修此二城。次年,攻秦至郑(今华县),筑洛阴(今大荔南)、合阳(今合阳东南),尽占秦之河西地(今黄河与北洛河南段间地),置西河郡,任西河郡守。镇守西河期间,强调兵不在多而在“治”,首创考选士卒之法:凡能身着全副甲胄,执12石之弩(12石指弩的拉力,一石约今30公斤),背负矢50个,荷戈带剑,携三日口粮,在半日内跑完百里者,即可入选为“武卒”,免除其全家的徭赋和田宅租税,并对“武卒”严格训练,使之成为魏国的精劲之师。吴起治军,

主张严刑明赏、教戒为先,认为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虽有百万之军亦无益,曾斩一未奉令即进击敌军的材士以明法。甘与士卒同劳共苦,衣食与俱,相传亲为士卒吮疽,深得军心。同时,文治与武备并行,整顿吏治,重视蓄积,使百姓亲附,故拒秦、韩颇有成效。又趁魏武侯视察西河时谏其以德政治国。后遭魏大夫王错的谗害,被迫离魏,楚悼王久闻其声名,任之为宛(今河南南阳)守,一年后擢升令尹,主持变法图强。尔后率军南攻百越,进至洞庭、苍梧(今广西梧州)一带 吴起简介 ,北胜魏,西却秦,使楚之兵威盛于一时。周安王二十一年,楚悼王死,变法因过于仓促、根基不固而夭折,吴起亦于同年被楚贵族射杀并车裂。

吴起 -生平

吴起的兵法谋略思想主要包括:

立国战略。强调“内修文德,外治武备”,两者不可偏废。吴起说:“修德废武,以灭其国家”,“恃众好勇,以丧其社稷”。他指出,军事斗争必须以和谐的政治为基础:“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阵,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 吴起简介 ,不可以决胜”。又说:“是以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

练兵教战。吴起主张要对士兵“教”、“戒”、“励”:“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故用兵之法,教戒为先”,“凡治国制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又说:“故师出之日,明死之荣,无生而辱”。

严行赏罚。吴起认为领导者必须严格用法,树立威信,使“居则有礼,动则有威”,“夫发号施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做到:“将之所麾,莫不从移;将之所指,莫不前死”,“不从令者诛,三军服威,士卒用命,则战无强敌,攻无坚阵矣”。

爱兵重将。吴子指出,将军必须仁爱士卒,国家必须选好将才:“民知君之爱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与之临难,则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以辱矣”,“故将之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备,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约。理者(组织完备,井然有序),治众如治寡;备者,出门如见敌;果者,临敌不怀生;戒者(戒骄戒躁),虽克如始战;约者(简约),法令省而不烦”。

用兵谋略。吴子主张随机应变,刚柔变换,他说:“因其形,而用其权”,“兼刚柔者,兵之至也”。他像孙子一样,提出:“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圆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后之,分而合之,结而解之”,“用兵必须审度虚实,而趋其危”。他还主张:“用众者务平易,用少者务险隘”;“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吴起 -个人荣誉

战国时,吴起作为军事家与孙武齐名。兵书《吴子》将战争性质区分为“义兵”、“强兵”等类型;战备上提出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在战略战术上,强调料敌应变,积极利用外界条件,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法;在将才上要求将领掌握“四机”以指挥作战(见吴起的军事思想)。《吴子》与《孙子》合称孙吴兵法。

吴起 -人物评价

郭沫若称:吴起“是中国历史上永不会磨灭的人物”。

周敬评论曰:吴起的天性中有许多中国人的残忍暴戾、刻薄寡恩的成分,但他又有如历代明君,善于对士卒施恩,假仁假义,“爱兵如子”,所以,获得成功;他不愧为大谋略家,既有谋略实践,又有谋略理论,比他略晚的孙膑也是这类谋略巨子。欲评论中国谋略,不能不了解他们。

以上就是关于《策划人日记》由吴起兵法引发的一些营销思考。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