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的清康熙皇帝(61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60年),汉武帝刘彻(54年),西夏仁宗李仁孝(54年),西夏崇宗李乾顺(53年),辽圣宗(49年)、明神宗(48年)、梁武帝(47年)、辽道宗(46年)、明世宗(45年) 。
1、康熙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时间(1661年—1722年)。
2、乾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在位六十年,在位时间(公元1736-1796年)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3、刘彻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
对外,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
4、李仁孝
李仁孝(1124年—1193年),即西夏仁宗,西夏第五位皇帝。夏崇宗之子。母曹贤妃。大德五年(1139年)夏崇宗李乾顺去世,李仁孝即位,时年十六岁。
仁宗继位之后,尊其母曹氏为“国母”,并指定罔氏为皇后。
在位期间(公元1139年-1193年)结好金国,以稳定外部环境;重用文化程度较高的党项和汉族大臣主持国政;设立各级学校,以推广教育;实行科举,以选拔人才;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及尊奉孔子为文宣帝。
建立翰林学士院,编纂历朝实录;重视礼乐,修乐书《新律》;天盛年间,颁行法典《天盛年改新定律令》;尊尚佛教,供奉藏传佛教僧人为国师,并刻印佛经多种。
5、李乾顺
李乾顺(1083年—1139年),即西夏崇宗,西夏第四位皇帝(1086年—1139年在位),夏惠宗李秉常长子,母亲昭简文穆皇后梁氏和祖母毅宗皇后梁氏都为汉族。西夏杰出的君主、政治家。
6、辽圣宗
耶律隆绪(公元972年1月16日 ~1031年6月25日),辽朝第六位皇帝(983年—1031年),契丹名文殊奴。景宗耶律贤长子。
乾亨四年(982年)嗣位为皇帝,改元统和,改国号契丹。母承天皇太后萧绰奉遗诏摄政。室昉、韩德让及耶律斜轸、耶律休哥等以为辅佐,和辑契丹贵族,任用汉人士大夫,积极整治弊蠹,改革法度。
7、明神宗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
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8、梁武帝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502年-549年在位)。出身兰陵萧氏,为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 。
9、辽道宗
辽道宗耶律洪基(1032年9月14日-1101年2月12日),字涅邻,小字查刺,辽兴宗耶律宗真长子,母为仁懿皇后萧挞里,辽朝第八位皇帝。在位时间(1055年―1101年)。
10、明世宗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出生地湖广布政司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明宪宗之孙,明孝宗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正德十六年(1521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耶律隆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厚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耶律洪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萧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翊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乾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仁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弘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玄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帝
当代京剧名家
问"学而"一章。曰:"看精义,须看诸先生说'学'字,谁说得好'时习'字,谁说得好'说'字,谁说得好。须恁地看。"林扩之问:"多把'习'字作'行'字说,如何?"曰:"看古人说'学'字、'习'字,大意只是讲习,亦不必须是行。"榦问:"谢氏、游氏说'习'字,似分晓。"曰:"据正文意,只是讲习。游谢说乃推广'习'字,毕竟也在里面。游氏说得虽好,取正文便较迂曲些。"问:"伊川解'不亦说'作'说在心',范氏作'说自外至',似相反。"曰:"这在人自忖度。"榦曰:"既是'思绎浃洽於中',则说必是在内。"曰:"范氏这一句较疏。说自是在心,说便如暗欢喜相似。乐便是个发越通畅底气象。"问:"范氏下面'乐由中出'与伊川'发散在外'之说却同。"曰:"然。"问:"范氏以'不亦说乎'作'比於说,犹未正夫说',如何?"曰:"不必如此说。"问:"范氏游氏皆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作'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乎'。如何?"曰:"此也是小可事,也未说到命处。为学之意,本不欲人知。'学在己,知不知在人,何愠之有'!"问:"谢氏'知我者希'之说如何?"曰:"此老子语也。亦不必如此说。"〔榦〕
萧定夫说:"胡致堂云:'学者何?仁也。'"曰:"'学'字本是无定底字,若止云仁,则渐入无形体去了。所谓'学'者,每事皆当学,便实。如上蔡所谓'"坐如尸",坐时习也"立如齐",立时习也',以此推之,方是学。某到此,见学者都无南轩乡来所说一字,几乎断绝了!扒缘学者都好高,说空,说悟。"定夫又云:"南轩云:'致堂之说未的确。'"曰:"便是南轩主胡五峰而抑致堂。某以为不必如此,致堂亦自有好处。凡事,好中有不好,不好中又有好。沙中有金,玉中有石,要自家辨得始得。"〔震〕
"致堂谓'学所以求仁也'。仁是无头面底,若将'学'字来解求仁,则可若以求仁解'学'字,又没理会了。"直卿云:"若如此说,一部论语,只将'求仁'二字说便了也。"先生又曰:"南轩只说五峰说底是,致堂说底皆不是,安可如此!致堂多有说得好处,或有文定五峰说不到处。"〔盖卿〕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章
问有子言孝悌处。先生谓:"有子言语似有些重复处,然是其诚实践履之言,细咀嚼之,益有味。"〔振〕
因说陆先生每对人说,有子非后学急务,又云,以其说不合有节目,多不直截。某因谓,是比圣人言语较紧。且如孝弟之人岂尚解犯上,又更作乱!曰:"人之品不同,亦自有孝弟之人解犯上者,自古亦有作乱者。圣贤言语宽平,不须如此急迫看。"〔振〕
陆伯振云:"象山以有子之说为未然。仁,乃孝弟之本也。有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起头说得重,却得。'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却说得轻了。"先生曰:"上两句泛说,下两句却说行仁当自孝弟始。所以程子云:'谓孝弟为行仁之本,则可谓是仁之本,则不可。'所谓'亲亲而仁民'也。圣贤言仁不同。此是说'为仁',若'巧言令色,鲜矣仁',却是近里说。"因言有子说数段话,都说得反覆曲折,惟"盍彻"一段说得直截耳。想是一个重厚和易底人,当时弟子皆服之,所以夫子没后,"欲以所事夫子者事之"也。〔人杰〕
"其为人也孝弟",此说资质好底人,其心和顺柔逊,必不好犯上,仁便从此生。鲜,是少,对下文"未之有也",上下文势如此。若"巧言令色,鲜矣仁",鲜字则是绝无。"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此两句泛说凡事是如此,与上下不相干。下文却言"孝弟也者",方是应上文也,故集注著个"大凡"也。〔明作〕
或说:"世间孝弟底人,发於他事,无不和顺。"曰:"固是。人若不孝弟,便是这道理中间断了,下面更生不去,承接不来,所以说孝弟仁之本。"李敬子曰:"世间又有一种孝慈人,却无刚断。"曰:"人有几多般,此属气禀。如唐明皇为人,於父子夫妇君臣分上煞无状,却终始爱兄弟不衰,只缘宁王让他位,所以如此。这一节感动,终始友爱不衰。或谓明皇因宁王而后能如此,这也是他里面有这道理,方始感发得出来。若其中元无此理,如何会感发得!"〔僩〕
问:"干犯在上之人,如'疾行先长者'之类?"曰:"然。干犯便是那小底乱,到得'作乱',则为争斗悖逆之事矣!"问:"人子之谏父母,或贻父母之怒,此不为干犯否?"曰:"此是孝里面事,安得为犯?然谏又自'下气怡色柔声以谏',亦非凌犯也。"又问:"谏争於君,如'君事有犯无隐',如'勿欺也而犯之',此'犯'字如何?"曰:"此'犯'字又说得轻。如君有不是,须直与他说,此之谓'犯'。但人臣之谏君,亦有个宛转底道理。若暴扬其恶,言语不逊,呌唤狂悖,此便是干犯矣,故曰:'人臣之事君当熟谏。'"〔僩〕
问:"有犯上者,已自不好,又何至於'作乱'?可见其益远孝弟之所为。"曰:"只言其无此事。论来犯上,乃是少有拂意便是犯,不必至陵犯处乃为犯也。若作乱,谓之'未之有也',绝无可知。"〔宇〕
"犯上者鲜矣",是对那"未之有"而言,故有浅深。若"鲜矣仁",则是专言。这非只是少,直是无了!但圣人言得慢耳。〔义刚〕
"犯上者鲜矣"之"鲜",与"鲜矣仁"之"鲜"不同。"鲜矣仁"是绝无了。"好犯上者鲜",则犹有在下面"未之有也",方是都无。〔僩〕
问:"'君子务本',注云:'凡事专用力於根本。'如此,则'孝弟为仁之本',乃是举其一端而言?"曰:"否。本是说孝弟,上面'务本',是且引来。上面且泛言,下面是收入来说。"曰:"君臣父子夫妇兄弟皆是本否?"曰:"孝弟较亲切。'於亲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弟,故顺可移於长',便是本。"宇。
问:"合当说'本立而末生',有子何故却说'本立而道生'?"曰:"本立则道随事而生,如'事亲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弟,故顺可移於长'。"〔节〕
问"本立道生"。曰:"此甚分明。如人能孝能弟,渐渐和於一家,以至亲戚,以至故旧,渐渐通透。"〔贺孙〕
孝弟固具於仁。以其先发,故是行仁之本。〔可学〕以下孝弟仁之本。
子上说:"孝弟仁之本,是良心。"曰:"不须如此说,只平稳就事上观。有子言其为人孝弟,则必须柔恭柔恭,则必无犯上作乱之事。是以君子专致力於其本。然不成如此便止,故曰:'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盖能孝弟了,便须从此推去,故能爱人利物也。"昔人有问:"孝弟为仁之本,不知义礼智之本。"先生答曰:"只孝弟是行仁之本,义礼智之本皆在此:使其事亲从兄得宜者,行义之本也事亲从兄有节文者,行礼之本也知事亲从兄之所以然者,智之本也。'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舍孝弟则无以本之矣。"〔璘〕可学录别出。
问:"孝弟是良心之发见,因其良心之发见,为仁甚易。"曰:"此说固好,但无执著。观此文意,只是云其为人孝弟,则和逊温柔,必能齐家,则推之可以仁民。务者,朝夕为此,且把这一个作一把头处。"〔可学〕
或问"孝弟为仁之本"。曰:"这个仁,是爱底意思。行爱自孝弟始。"又曰:"亲亲、仁民、爱物,三者是为仁之事。亲亲是第一件事,故'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又曰:"知得事亲不可不孝,事长不可不弟,是为义之本知事亲事长之节文,为礼之本知事亲事长,为智之本。"张仁叟问:"义亦可为心之德?"曰:"义不可为心之德。仁是专德,便是难说,某也只说到这里。"又曰:"行仁之事。"又曰:"此'仁'字是偏言底,不是专言底。"又曰:"此仁,是仁之一事。"〔节〕
胡兄说:"尝见世间孝弟底人,少间发出来,於他事无不和顺,慈爱处自有次第道理。"曰:"固是。人若不孝弟,便是这个道理中间跌断了,下面生不去,承接不来了,所以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问:"'孝弟为仁之本',是事父母兄既尽道,乃立得个根本,则推而仁民爱物,方行得有条理。"曰:"固是。但孝弟是合当底事,不是要仁民爱物方从孝弟做去。"可学云:"如草木之有本根,方始枝叶繁茂。"曰:"固是。但有本根,则枝叶自然繁茂。不是要得枝叶繁茂,方始去培植本根。"〔南升〕
陈敬之说"孝弟为仁之本"一章,三四日不分明。先生只令子细看,全未与说。数日后,方作一图示之:中写"仁"字,外一重写"孝弟"字,又外一重写"仁民爱物"字。谓行此仁道,先自孝弟始,亲亲长长,而后次第推去,非若兼爱之无分别也。〔过〕
问"孝弟为仁之本"。曰:"此是推行仁道,如'发政施仁'之'仁'同,非'克己复礼为仁'之'仁',故伊川谓之'行仁'。学者之为仁,只一念相应便是仁。然也只是这一个道理。'为仁之本',就事上说'克己复礼',就心上说。"又论"本"字云:"此便只是大学'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意思。理一而分殊,虽贵乎一视同仁,然不自亲始,也不得。"〔伯羽〕
问:"孝弟仁之本。今人亦有孝弟底而不尽仁,何故?莫是志不立?"曰:"亦其端本不究,所谓'由之而不知,习矣而不察'。彼不知孝弟便是仁,却把孝弟作一般善人,且如此过,却昏了。"又问:"伊川言'仁是本,孝弟是用',所谓用,莫是孝弟之心油然而生,发见於外?"曰:"仁是理,孝弟是事。有是仁,后有是孝弟。"〔可学〕
直卿说"孝弟为仁之本",云:"孔门以求仁为先,学者须是先理会得一个'心'字。上古圣贤,自尧舜以来,便是说'人心道心'。集注所谓'心之德,爱之理',须理会得是个甚底物,学问方始有安顿处。"先生曰:"仁义礼智,自天之生人,便有此四件,如火炉便有四角,天便有四时,地便有四方,日便有昼夜昏旦。天下道理千枝万叶,千条万绪,都是这四者做出来。四者之用,便自各有许多般样。且如仁主於爱,便有爱亲,爱故旧,爱朋友底许多般道理。义主於敬,如贵贵,则自敬君而下,以至'与上大夫、下大夫言'许多般如尊贤,便有'师之者,友之者'许多般。礼智亦然。但是爱亲爱兄是行仁之本。仁便是本了,上面更无本。如水之流,必过第一池,然后过第二池,第三池。未有不先过第一池,而能及第二第三者。仁便是水之原,而孝弟便是第一池。不惟仁如此,而为义礼智亦必以此为本也。"〔夔孙〕
仁如水之源,孝弟是水流底第一坎,仁民是第二坎,爱物则三坎也。〔铢〕
问:"'孝弟为仁之本',便是'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之意?"曰:"然。"〔过〕
问:"'孝弟为仁之本',此是专言之仁,偏言之仁?"曰:"此方是偏言之仁,然二者亦都相关。说著偏言底,专言底便在里面说专言底,则偏言底便在里面。虽是相关,又要看得界限分明。如此章所言,只是从爱上说。如云'恻隐之心仁之端',正是此类。至於说'克己复礼为仁','仁者其言也讱','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仁,人心也',此是说专言之仁,又自不同。然虽说专言之仁,所谓偏言之仁亦在里面。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此便是都相关说,又要人自看得界限分明。"〔僩〕
问"孝弟为仁之本"。曰:"论仁,则仁是孝弟之本行仁,则当自孝弟始。"又云:"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是也。'以此观之,岂特孝弟为仁之本?四端皆本於孝弟而后见也。然四端又在学者子细省察。"〔祖道〕
问:"有子以'孝弟为仁之本',是孝弟皆由於仁矣。孟子却说,'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却以弟属义,何也?"曰:"孝於父母,更无商量。"〔僩〕
"仁者爱之理",只是爱之道理,犹言生之性,爱则是理之见於用者也。盖仁,性也,性只是理而已。爱是情,情则发於用。性者指其未发,故曰"仁者爱之理"。情即已发,故曰"爱者仁之用"。〔端蒙〕(集注。爱之理。)
"仁者爱之理",理是根,爱是苗。仁之爱,如糖之甜,醋之酸,爱是那滋味。〔方子〕
仁是根,爱是苗,不可便唤苗做根。然而这个苗,却定是从那根上来。〔佐〕
仁是未发,爱是已发。〔节〕
仁父问"仁者爱之理"。曰:"这一句,只将心性情看,便分明。一身之中,浑然自有个主宰者,心也。有仁义礼智,则是性发为恻隐、羞恶、辞逊、是非,则是情。恻隐,爱也,仁之端也。仁是体,爱是用。"又曰:"'爱之理',爱自仁出也。然亦不可离了爱去说仁。"问韩愈"博爱之谓仁"。曰:"是指情为性了。"问:"周子说'爱曰仁',与博爱之说如何?"曰:"'爱曰仁',犹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是就爱处指出仁。若'博爱之谓仁',之谓,便是把博爱做仁了,终不同。"问:"张无垢说:'仁者,觉也。'"曰:"觉是智,以觉为仁,则是以智为仁。觉也是仁里面物事,只是便把做仁不得。"〔贺孙〕
说"仁者,爱之理",曰:"仁自是个和柔底物事。譬如物之初生,自较和柔及至夏间长茂,方始稍坚硬秋则收结成实,冬则敛藏。然四时生气无不该贯。如程子说生意处,非是说以生意为仁,只是说生物皆能发动,死物则都不能。譬如谷种,蒸杀则不能生也。"又曰:"以谷种譬之,一粒谷,春则发生,夏则成苗,秋则结实,冬则收藏,生意依旧包在里面。每个谷子里,有一个生意藏在里面,种而后生也。仁义礼智亦然。"又曰:"仁与礼,自是有个发生底意思义与智,自是有个收敛底意思。"〔雉〕
"爱之理"能包四德,如孟子言四端,首言"不忍人之心",便是不忍人之心能包四端也。〔伯羽〕
仁是爱之理,爱是仁之用。未发时,只唤做仁,仁却无形影既发后,方唤做爱,爱却有形影。未发而言仁,可以包义礼智既发而言恻隐,可以包恭敬、辞逊、是非。四端者,端如萌芽相似,恻隐方是从仁里面发出来底端。程子曰:"因其恻隐,知其有仁。"因其外面发出来底,便知是性在里面。〔植〕
问:"先生前日以'为仁之本'之'仁'是偏言底,是爱之理。以节观之,似是仁之事,非爱之理。"曰:"亲亲、仁民、爱物,是做这爱之理。"又问:"节常以'专言则包四者'推之,於体上推不去,於用上则推得去。如无春,则无夏、秋、冬。至於体,则有时合下齐有,却如何包得四者?"曰:"便是难说。"又曰:"用是恁地时,体亦是恁地。"问:"直卿已前说:'仁义礼智皆是仁,仁是仁中之切要底。'此说如何?"曰:"全谓之仁亦可。只是偏言底是仁之本位。"〔节〕
问:"'仁者心之德',义礼智亦可为心之德否?"曰:"皆是心之德,只是仁专此心之德。"〔淳〕心之德。
知觉便是心之德。〔端蒙〕
仁只是爱底道理,此所以为"心之德"。〔泳〕(爱之理,心之德。)
问"心之德,爱之理"。曰:"爱是个动物事,理是个静物事。"〔贺孙〕
爱是恻隐。恻隐是情,其理则谓之仁。"心之德",德又只是爱。谓之心之德,却是爱之本根。〔贺孙〕
"心之德"是统言,"爱之理"是就仁义礼智上分说。如义便是宜之理,礼便是别之理,智便是知之理。但理会得爱之理,便理会得心之德。又曰:"爱虽是情,爱之理是仁也。仁者,爱之理爱者,仁之事。仁者,爱之体爱者,仁之用。"〔道夫〕
"心之德",是兼四端言之。"爱之理",只是就仁体段说。其发为爱,其理则仁也。仁兼四端者,都是这些生意流行。〔贺孙〕
"其为人也孝弟"章,"心之德,爱之理"。戴云:"'仁者,仁此者也义者,宜此者也礼者,履此者也智者,知此者也。'只是以孝弟为主。仁义礼智,只是行此孝弟也。"先生曰:"某寻常与朋友说,仁为孝弟之本,义礼智亦然。义只是知事亲如此孝,事长如此弟,礼亦是有事亲事长之礼,知只是知得孝弟之道如此。然仁为心之德,则全得三者而有之。"又云:"此言'心之德',如程先生'专言则包四者'是也'爱之理',如所谓'偏言则一事'者也。"又云:"仁之所以包四者,只是感动处便见。有感而动时,皆自仁中发出来。仁如水之流,及流而成大池、小池、方池、圆池,池虽不同,皆由水而为之也。"〔卓〕
"爱之理",是"偏言则一事""心之德",是"专言则包四者"。故合而言之,则四者皆心之德,而仁为之主分而言之,则仁是爱之理,义是宜之理,礼是恭敬、辞逊之理,知是分别是非之理也。〔时举〕
以"心之德"而专言之,则未发是体,已发是用以"爱之理"而偏言之,则仁便是体,恻隐是用。〔端蒙〕
问:"'仁者,心之德,爱之理。'圣贤所言,又或不同,如何?"曰:"圣贤言仁,有就'心之德'说者,如'巧言令色,鲜矣仁'之类有就'爱之理'说者,如'孝弟为仁之本'之类。"〔过〕
杨问:"'仁者,爱之理。'看孔门答问仁多矣,如克己等类,'爱'字恐未足以尽之。"曰:"必著许多,所以全得那爱,所以能爱。如'克己复礼',如'居处恭,执事敬',这处岂便是仁?所以唤醒那仁。这里须醒觉,若私欲昏蔽,这里便死了,没这仁了。"又问:"'心之德',义礼智皆在否?"曰:"皆是。但仁专言'心之德',所统又大。"安卿问:"'心之德',以专言'爱之理',以偏言。"曰:"固是。'爱之理',即是'心之德',不是'心之德'了,又别有个'爱之理'。偏言、专言,亦不是两个仁。小处也只在大里面。"淳录云:"仁只是一个仁,不是有一个大底仁,其中又有一个小底仁。尝粗譬之,仁,恰似今福州太守兼带福建路安抚使。以安抚使言之,则统一路州军以太守言之,泉州太守、漳州太守,都是一般太守,但福州较大耳。然太守即是这安抚使,随地施用而见。"〔宇〕
中国古代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有哪些名臣?
当代京剧名家
一、生
耿其昌(国家京剧院老生名家)
于魁智(国家京剧院副院长)
张建国(奚派老生,国家京剧院三团团长)
陈少云(上海京剧院麒派掌门人)
杜镇杰(北京京剧院余派老生)
李宏图(北京京剧院叶派小生)
张克(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杨派老生)
王佩瑜(上海京剧院余派女老生)
二、旦
李维康(国家京剧院京剧名家)
李胜素(梅派青衣名家,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
迟小秋(程派青衣名家,北京京剧院青年团团长)
赵葆秀(北京京剧院 著名老旦艺术家)
王蓉蓉(张派名家,北京京剧院一团团长)
李静文(武旦名家,沈阳京剧院副院长)
史依弘(上海京剧院著名梅派青衣)
袁慧琴(国家京剧院著名老旦演员)
张火丁(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著名程派青衣)
赵秀君(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张派名家)
李海燕(著名程派青衣,国家京剧院二团团长)
三、净
孟广禄(天津市青年京剧团著名铜锤花脸)
杨赤(大连京剧院院长)
四、丑
朱世慧(湖北省京剧院院长,丑角名家)
京剧戏曲谚诀
1、戏曲谚诀:一台锣鼓半台戏
锣鼓经是戏曲音乐语言的骨骼,是戏曲表演艺术的命脉,是辅助表演、加强表现力极为有利的手段之一。演员的表演,如果没有锣鼓伴奏,就如同哑巴一样黯然失色。反之,就会增强人物动作的力度、分量,使之夸张鲜明、光彩照人。
在舞台演出中,锣鼓伴奏有如下作用:
第一,渲染感情。即将人物在规定情景里的生活节奏,内心感情节奏,强烈的传达出来。如《空城计》诸葛亮念白:“……这西城兵将,俱被老夫调遣在外,司马懿兵临城下,难道叫我束手被擒?这束手被擒。这这这……”这时锣鼓奏“乱锤”点子,把诸葛亮此时寻思、焦急、纷乱的情绪和动作鲜明地烘托了出来。
第二,加强表演的夸张、集中,配合动作制造气氛。
第三,暗示环境,摹拟效果。如表现夜深人静的环境,就轻击堂鼓表现水声就轻击大锣、铙钹用小锣奏出门环声,箭声等,使效果逼真,意境深沉,达到令人折服的艺术真实。
第四,强化表演的节奏感,完成动作舞蹈化和舞蹈的音乐化、韵律化。如“起霸”、“趟马”、“走边”之类程式动作,是由繁简不同的成套动作组合而成,为了达到节奏多变,使舞蹈富于音乐化,就需用一系列不同的锣鼓组合一起使用。比如“起霸”就用“四击头”、“长尖”、“冲头”、“撕边一击”、“归位”等点子。由以上四点可看出,戏曲锣鼓伴奏对于演员的表演,是何等的重要。真可谓“一台锣鼓半台戏”了。
2、戏曲谚诀:天地大舞台,舞台小天地
任何艺术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没有客观的存在,就没有主观的反映。“……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舞台上所呈现出来的一切,不可能离开外界,必须以客观生活为艺术反映的源泉。舞台艺术的真实,是由社会的真实及生活的真实决定的。“因为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当生活的真实,创造成艺术的真实,变为一种艺术形式,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出现时,又反转来影响生活,促进生活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完全可以把“天地”(即社会)比做演戏的“大舞台”,同时也可以把“舞台”比喻是“小天地”(即社会的缩影)。
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北京广和楼的舞台左右抱柱上,有一副黑底金字的木刻对联,就形象地讲出了舞台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上联是:学君臣、学父子、学夫妇、学朋友,汇千古忠孝节义,重重演出,漫道逢场作戏下联是:或富贵、或贫贱、或喜怒、或哀乐,将一时离合悲欢,细细看来,管叫拍案惊奇。这明确告诉人们,舞台上反映的一切,都是生活中的事,都是历代人民政治、经济、精神生活的产物。只不过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罢了。
3、戏曲谚决:话说三遍淡如水,动作三遍不觉美
中国戏曲的一系列艺术表现手段(唱、念、做、打手、眼、身、步等)是真与美结合的产物。在实践中运用起来,应注意其优美、完善、纯真、准确的特性。比如一个身段动作,有时就能使演员富有说服力地表达一种概念,使身段动作能成为言语的代替品。有时一句唱腔、一个眼神、一个亮相……运用得恰切,就能为舞台人物美好的性格涂抹上浓丽强烈的色彩,而同时这些不同的表现手段,就像一颗颗珍珠一样闪耀着光彩,被观众所喜爱。
中国戏曲具有高度艺术技巧的表现形式,精确、简练、概括、夸张,富有强大的表现力。任何一种表现形式,除了给人高度的美感以外,同时要十分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心情,尤其要能使具体人物在特定情景中表现出特殊的心理活动。
“做忌数见,叠见生厌”,演员在运用许多艺术手段时,要使人找不到一种表现形式是游离于人物思想感情之外,而专事博得掌声的技巧炫弄。比如身段动作,不动则己,一动就能让人得到一个极强烈、极深刻的印象,要使剧场上千的观众都能看到和感觉到角色细致的精神活动,这就要求演员在调动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时,要简洁、恰切。
艺人常说“话说三遍淡如水,动作三遍不觉美”,再美的表演程式,演员如果一味无目的地卖弄。观众也会讨厌腻烦的。同时会由于表现形式的不洗炼,而削弱了其自身的表现力(要说明的是,中国戏曲的程式动作有对称、重复的特色,那是由三面观众的旧的演出形式决定的,目的是为了让观众看清,这与本文所提的卖弄、滥施不同,应做别论)。
艺人说“表演法门,最忌滥施”,演员在使用艺术手段刻划、表现人物时,不当做的做了,当做的没做,该做够的没做够,该少做的却又做多了、做过了……凡此种种都叫滥施。无论唱、念、做、打,多则庞杂臃肿,少则偷工减料,过则失真走味,要做到不多、不少、不过,才算恰到好处。
4、戏曲谚诀:救场如救火
过去戏班中的规矩,向无成文,但演员应尽职责及各种禁戒等则规定极严,故戏班之人皆奉之惟谨。有违班规者势必群起而攻,不易再搭班。重者革除梨园,永不叙用。 诸多班规中,除少数有迷信色彩或过于繁琐外,大部分现在仍应继承、发扬。“救场如救火”就是一条很好的班规。
戏曲为综合艺术,集体性很强。在演出前或演出中难免出现一些意外的事故。诸如演员未到、受伤、生病以及其他事故。这时其他有关的演职员就要服从分配,临时顶替(称钻锅),把演出过程中(或临近开演之前)突然出现的事故,看成如救火一样的严重、急迫,因而也要求演员如救火一样义不容辞,奋不顾身,丢掉个人的私心杂念,从全局出发,维护艺术的完整性。多年来,这已成为戏曲演员的一种道德要求了。
据说一次“富连成”社在广德楼演出《三疑计》,演丫头翠花的演员李连贞误场未到,肖长华先生正着急之际,恰巧于连泉(筱翠花)去广德楼找老同学刘连湘,于是刘推荐给肖长华,于连泉临场替演成功,被叶春善发现大为赏识,1912年于连泉所在班社“鸣盛和”科班解散,于被收入“富连成”社,肖长华、叶春善二位先生,就根据于当初救场时演的人物——翠花,给他起了个艺名叫“筱翠花”。那是1913年的事情了。
5、戏曲谚诀: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
基本功是打开表演艺术宝库的钥匙,中国戏曲向来强调基本功的锻炼,称为“功底儿”、“幼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戏曲演员,条件是多方面的。除要不断的通过舞台艺术实践来得到锻炼和提高外,另一个重要环节即要不间断的,刻苦的进行基本功的练习,要打好扎实的基本功的基础。平时人们常说“台上几分钟,台下千日功”,“ 功夫要练好,一年三百六十早”,“ 平时练,急时用,平时松,急时穷”,往往一个艺术作品的成功,不仅是它的思想内容正确和情节的曲折动人,而表演艺术家脍炙人口的艺术技巧和淋漓尽致的表演也常常会使作品的思想、人物深深的印在观众的心中。而这些艺术技巧,则是从深厚扎实的基本功的基础上获得的,“基本功是打开表演艺术的钥匙”。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基本功也如此。正像荀子在《劝学篇》中所写的:“不识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基本功的练习,不可能设想在一朝一夕就会收到立竿见影的实效,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进行不间断的苦练,久久为功,循序渐进。不能一暴十寒。同时还必须使自己练得的功夫发挥应有的作用,把它变成有生命的艺术表现技巧。
常说的“一日不练自己知,两日不练街坊知,三日不练观众知”,“ 隔日不唱口生,三日不练手生”,“ 台上好听好看,台下千遍万遍”,“ 闲时置下急时用,急时抓来不管用”等等谚诀都是指此而言的。
乌兰诺娃曾说过:“舞蹈这种艺术是要求无休止,永不松懈的艰巨劳动的。”这也就是艺人说的“常唱音动听,常念口里清,常做神形准,常练身子灵”。 乌兰诺娃还说:“在我开始舞蹈生涯之初,技术占了我的主要的注意力,占了我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只有当表演者出色地掌握了舞蹈技术——从无可疵议的节奏性和造型美,到求得舞蹈的和谐性,也就是求得动作连续性和自然的衔接以及流水似的转变的能力的时候,只有在这个时候,舞蹈才能表现出伟大的感情来,舞蹈才会是概括化并富有诗意的。”
6、戏曲谚诀:艺不轻发
“艺不轻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首先,演员在舞台上不要为了讨好观众,单纯追求剧场效果,而轻易地卖弄技术技巧,破坏了艺术的完整性。如有些演员在台上不管剧情的需要,人物的感情,一味耍花腔、“洒狗血”,直到观众叫了“好”为止。“艺不轻发”即要求演员在舞台上要认真严肃,从戏剧的整体出发,对观众负责,对艺术负责。
再者,即告诫演员,要熟练地掌握戏曲艺术的各种技术技巧,做到举手投足准确无误,唱、念、做、打随心所欲。如著名武生梁慧超,已花甲之年,仍能演出舞蹈繁难的《三江越虎城》全剧四五次枪花下场,都做到了稳、准、狠、脆、快、率,干净利索。真正达到了“艺不轻发”的要求。
没有练到家的技术,不能轻易拿到台上使。要做到以上两点,演员必须有严肃的创造态度,同时要不断加强艺术修养,勤学苦练。
7、戏曲谚诀:宁穿破,不穿错
戏曲中的人物,都有固定的扮相。穿什么服装,都是根据人物的年龄、身分、性格、地位、文武官职而定的。如戏中帝王将相、文官武将穿的龙袍(称蟒),就绣着两种图形——“团龙”、“行龙”。一般文职官员规定应穿“团龙”蟒,武将官员应穿“行龙”蟒,有“文团武行”之说蟒上绣织的龙爪也是与剧中人物的身分有区别的。除了身坐龙位的皇帝应穿五爪蟒袍外,其他人物只能穿四爪蟒袍。再如,戏中规定,表示身分高、气派大的人物应穿红色蟒,像《黄鹤楼》、《甘露寺》里的刘备,《击鼓骂曹》、《阳平关》里的曹操都是。可是刘备在《连营寨》哭灵唱“孤王也穿白绫袄”时,就应脱去红蟒换白蟒。此外,一直穿黑蟒的包拯,演《铡判官》下阴曹一场戏时,就得改穿白蟒,表示阴阳颠倒。
还有,戏里规定威武人物穿绿蟒。如《潞安州》里的陆登,《斩经堂》里的吴汉,《大兴梁山》里的关胜。可是,《二进宫》里的杨波和《审头》里的陆炳两个文官也应穿绿蟒,何也?乃因杨是兵部侍郎,陆坐锦衣卫大堂,职位都是文中带武的缘故。
台上不能卖阔。服装破旧一些没关系,决不能图新丽、华艳,不管人物身份而离了“谱”。演员应遵守“宁穿破,不穿错”的艺诀,该穿蟒的不能穿官衣,该穿素的不能穿花的。一穿错了,就破坏了剧情、人物。
著名京剧演员郑法祥,过去在上海齐天舞台演连台《西游记》,有一次资本家黄楚九为了以华丽的行头招徕观众,买了全新的孙悟空服装,因为不符合所扮演的人物,郑一件也没穿,宁穿旧的表演艺术家盖叫天成名之后,蜚声南北,但演武松这一角色时,仍穿一身旧的青褶子、衣裤,始终从武松这一特定人物出发,从不炫耀演员本人。这种从人物出发,忠于艺术.对艺术负责的精神堪称楷模。
京剧的.主要流派
正旦
王派:以王瑶卿为代表,代表剧目有《辛安驿》、《十三妹》。
梅派(花衫):以梅兰芳为代表,主要传人:言慧珠、梅葆玖、杜近芳等。代表剧目有《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水斗断桥》、《奇双会》、《游园 惊梦》、《穆柯寨· 穆天王》、《木兰从军》、《抗金兵》、《生死恨》、《西施》、《洛神》、《穆桂英挂帅》等。
程派(青衣):以程砚秋为代表,主要传人有:新艳秋、王吟秋、李世济、赵荣琛、李蔷华,再传弟子有张火丁、刘桂娟等。代表剧目有《锁麟囊》、《荒山泪》、《六月雪》、《亡蜀鉴》、《马昭仪》、《女儿冢》、《青霜剑》、《碧玉簪》、《春闺梦》等。
尚派(刀马旦):以尚小云为代表,主要传人:尚长麟、吴素秋、杨荣环等。代表剧目有双阳公主、三娘教子、祭塔、昭君出塞、南天门、秋胡戏妻、二进宫、花蕊夫人、峨嵋剑等。
张派:以张君秋为代表,代表剧目有《望江亭》、《诗文会》、《楚宫恨》、《秦香莲》等。
花旦(小旦)
荀派:以荀慧生为代表,主要传人有:童芷苓、孙毓敏、宋长荣等。代表剧目有《红娘》、《红楼二尤》、《花田错》、 《辛安驿》、《十三妹》等。
筱派:以筱翠花为代表,主要传人有:毛世来、陈永玲、崔熹云、李丹林等。代表剧目有《翠屏山》《坐楼杀惜》《活捉张三郎》《红梅阁》《阴阳河》《战宛城》《大劈棺》《荷珠配》《一匹布》《马思远开茶馆》等。
老旦
龚派:以龚云甫为代表,代表剧目有 《金龟记》、《遇皇后:打龙袍》、《游六殿》等。
多派:以李多奎为代表,代表剧目有《望儿楼》、《遇后 龙袍》、《钓金龟》等
老生
谭派:以谭鑫培为代表,主要传人有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谭孝增 谭正岩等。代表剧目有定军山等。
马派:以马连良为代表,唱腔潇洒飘逸世称马腔,且精于做工与念白,代表剧目有借东风、淮河营、四进士等。主要传人言少朋、冯志孝、张学津等。
麒派:以周信芳为代表,主要传人:程毓章、高百岁、陈鹤峰、周少麟、小王桂卿等。代表剧目:斩经堂、追韩信、打严嵩、四进士、徐策跑城、华容道、赵五娘、封神榜、九更天。
余派:以余叔岩为代表,为之后京剧老生行当声腔艺术做出了极大贡献,唱腔空灵,韵味绵长,擅用脑后音,代表剧目搜孤救孤、摘缨会、定军山、战太平等。主要传人孟小冬、李少春、陈少霖、杨宝忠、杨宝森等。
高派:以高庆奎为代表。高派传人有高世寿,李盛藻、 李和曾、李宗义、宋宝罗、沈金波、白家麟、虞仲 衡等,再传弟子辛宝达、李文林、倪茂才、吴平、 张跃孚等。代表剧目有:《逍遥津》、《辕门斩子》、《斩黄袍》、《斩马谡》、 《哭秦庭》、《四郎探母》、《李陵碑》、《浔阳楼》、《连营寨》、《胭粉计》、《七星灯》等传统剧目。高派新编剧目有:《煤山恨》、《史可法救国记》、《掘地见母》、《八义图》、《宋十回》、《鼎盛春秋》、《豫让桥》、 《赠绨袍》、《马陵道》、《苏秦张仪》、《窃符救赵》、《蝴蝶梦》、《八搜邹应龙》、《锤震金蝉子》、《朱仙镇》、《三打祝家庄》、《生死牌》、《摘星楼》、《孙安动本》、《智斩鲁斋郎》、《闯王旗》、现代戏《白云红旗》、《节振国》、《杨振宇》等。
言派:以言菊朋为代表,代表剧目有《卧龙吊孝》、《让徐州》、《贺后骂殿》等。
杨派:以杨宝森为代表,主要传人,汪正华,程正泰等。代表剧目有空城计,碰碑,乌盆记,文昭关,捉放曹、击鼓骂曹等。
奚派:以奚啸伯为代表,代表剧目有《白帝城》、《范进中举》等。
武生
杨派:以杨小楼为代表,代表剧目有《长坂坡》、《挑滑车》、《铁笼山》、《状元印》、《八大锤》、《艳阳楼》、《连环套》、《骆马湖》、《安天会》、《林冲夜奔》、《宁武关、《麒麟阁》等。
尚派:以尚和玉为代表,代表剧目有《艳阳楼》、《铁笼山》、《长坂坡》、《伐子都》、《金钱豹》、《收关胜》等。
盖派:以盖叫天为代表,代表剧目有《武松打虎》、《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鸳鸯楼》、《白水滩》、《一箭仇》、《洗浮山》、《闹天宫》等。
李派:以李万春为代表,代表剧目有《武松打店、《武松打虎》、《火并王伦》、《闹天宫》、《九江口》、《走麦城》、《古城会》、《水淹七军》等。
少派:以李少春为代表,代表剧目有《打金砖》、《霸陵桥》、《野猪林》、《战太平》、《定军山》、《断臂说书》、《珠帘寨》、《挑滑车》、《两将军》、《长坂坡》、《三岔口》、《十八罗汉头悟空》等。
小生
姜派:以姜妙香为代表,主要传人刘雪涛、于万增等。
叶派:以叶盛兰为代表,主要传人叶少兰、马玉琪等。代表剧目《罗成叫关》、《辕门射戟》、《群英会》。
俞派:以俞振飞为代表。
大花脸(铜锤花脸)
金派:以金少山为代表,主要传人王泉奎代表剧目有《御果园》等。
裘派:以裘盛戎为代表,主要传人有方荣翔、李长春 (京剧)、康万生等。代表剧目有《赤桑镇》、《铡美案》、《探阴山》、《锁五龙》等。
二花脸(架子花脸)
郝派:以郝寿臣为代表,善演曹操戏,主要传人袁世海,代表剧目有《芦花荡》等。
侯派:以侯喜瑞为代表,代表剧目有《马踏青苗》、《清风寨》等。
丑角(三花脸) :代表人物有萧长华等。
京剧界著名演员:
道光时代三鼎甲: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
后三鼎甲: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
同光十三绝:郝兰田、张胜奎、梅巧玲、刘赶三、余紫云、程长庚、徐小香、时小福、杨鸣玉、卢胜奎、朱莲芬、谭鑫培、杨月楼。
四大名旦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四大须生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四大须生: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马连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马连良、谭富英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须生及流派:程长庚、张二奎、王九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汪笑侬、言菊朋、余叔岩、周信芳、马连良、杨宝森、李少春、唐韵笙等。武生及流派:杨小楼、尚和玉、李万春等净角及流派:金少山、裘盛戎、袁世海等旦角及流派:筱翠花等。
综上所述,是有关京剧主要流派的一些知识的普及,希望广大戏曲爱好者共同研习和普及推广以弘扬国粹传承、振兴京剧发展而努力。
京剧音乐小常识
京剧音乐常识:碰板
碰板又叫“顶板”、“夺板”。它是二黄曲调中专有的一种唱腔板式,其作用相当于二六板唱腔在西皮曲调中的作用,偏重于叙述。
碰板有2/4拍节和4/4拍节两种节奏形式,2/4拍节的碰板实际上是简化或省略了开唱过门的二黄原板;4/4拍节的碰板则是简化或省略了开唱过门的二黄慢板。碰板唱腔一般仅在结尾有大拖腔,演唱中间没有大拖腔,因此,也没有大过门的间奏形式。
在需求紧迫表叙某些内容时,往往使用碰板演唱。如《萧何月下追韩信》一剧,萧何追到韩信,急切劝韩信回营,在一大段念白念到“千不念万不念,念你我一见如故”时,接下去的“是三生有幸”,则不用开唱过门,径直转入碰板的演唱,这是生行的二黄碰板,《荒山泪》一剧,张慧珠为躲避官府征税逸至荒山,又遇公差的追逼时,所唱“我不怪尔公差奉行命令”一段,即为旦行的二黄碰扳。
京剧音乐常识:流水板和快板
流水板和快板在传统戏中也是仅西皮曲调中才有的板式,它的节拍为四分之一。
流水板的演唱速度较二六板快,实际上是二六板曲调的紧缩简化;快板的速度又比流水板快。
流水板及快板较二六板“字多腔少”的特点更突出,同二六板不同的是,它在叙事过程中情绪较为激动。如《玉堂春》一剧,苏三唱二六板叙述了她同王金龙分别之后,及至叙述沈延龄的纠缠经过时,心情激动了,于是转唱成“那一日梳妆来照镜”的流水板;快板表现的情绪更为激动,如《铡美案》一剧,包拯好言劝解陈士美认下他的妻儿,陈士美执意不肯相认,包拯激怒之下,唱了“驸马爷不必巧言讲”的西皮快板,节奏的加快、语调的加强,激化了戏剧矛盾。“快板”的对口唱,具备表现双方激烈争论情绪的特殊功能,如《武家坡》一剧薛平贵与王宝钏的对口快板。流水板及快板的开唱过门较短,有的可以省略过门,接锣经起唱,演唱时,句与句之间没有长过门的间奏形式。
京剧音乐常识:二六板
二六板唱腔的节拍为2/4。眼起板落,它是在原板唱腔基础上加快并简化衍生出来的。在传统戏中,只有西皮的曲调有二六板的板式,二黄曲调没有二六板。
二六板字多腔少,较原板更偏重于叙述,在叙述中仍带有抒情的成分。《空城计》一剧诸葛亮唱的“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一段,即为生行的“西皮二六板”唱腔,是诸葛亮向司马懿表白西城实是空城的一个叙述性唱段,表现了诸葛亮从容镇定的潇洒风度;《武家坡》一剧中王宝钏所唱“手指西凉高声骂”一段,即为旦行的“西皮二六板”唱腔,叙述了王宝铡在寒窑苦守的艰难时光,指责了薛平贵的负义行径。
二六板唱腔的开唱过门一般很短,有二拍子的开唱过门,如上述《空城计》的二六板;有一拍子的开唱过门,如上述《武家坡》的二六板,这样的二六板第一句唱腔在板上起唱;还有的二六板演唱时有身段相配合,它的开唱过门较长,如《霸王别姬》虞姬所唱的“劝君王饮酒听虞歌”一段,其较长的开唱过门是同舞剑身段相配合的,二六板唱腔中,句与句之问没有长过门的问奏形式。
为什么要选择百度搜索推广?
1,西周的周公。周公即是姬旦,武王的弟弟。不仅协助武王伐纣,而且国辅助成王,平定诸候国之乱,教化国民,以礼治国。2,齐桓公之相,管仲。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以其卓越的谋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管仲的言论见《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3,秦朝的李斯。李斯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但不管怎么说,他还是个名相。李斯在秦做官曾遭排挤,但他写下了反逐客令,为秦朝吸引外来人才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方略,使秦王得一寸土即为一寸土的一统六国。他用各种手断对六国进行分化瓦解。他提出要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当然他也是个罪人,后人有对他作了“死有余辜”的评论。4,西汉的萧何。刘邦的评功大会,十分热闹,诸将“拔剑击柱”。但是刘邦还是作出了萧何功为第一的评价,把别的将领比作狗。事实就是如此,萧何相中了韩信人为将,使以后汉军很少败过。汉建后,萧何治赋后方支持前方作战。楚灭后,萧即为了丞相,与民休养,出谋平定诸将的叛乱。5,东汉末年的曹操。当然了也有人把他作为一个皇帝即魏武。事实上他并未称帝,故作为一名大臣来看。有人说曹操是个奸臣,但从今天的眼光来看,“治国之能臣,乱世这奸雄”这句话的评论还是公允的。一个建安时代,没有曹操是很难想像的。附: 有人会认为,这一个时代,没有诸葛亮是不行的。但我认为,诸葛亮的才能,更多是被《三国演义》吹棒而成。而其真正的能力,从蜀国的国力应可看一二。别说相比曹操,就算郭嘉,鲁肃恐怕也难以超过。《三国志》有云:“鲁肃者,不逊于诸葛亮也”。可见诸葛亮与鲁肃是同一水平左右。6,唐朝的房玄龄。提到唐朝,很多人会想起魏征,其实魏征没有当过相,他是个谏官,当然是个名臣,但不是个名相了。我们也许听说过“房谋杜断”吧,这里的房和杜就是房玄龄、杜如晦。他们都是宰相。唐朝的很律令都是他们在位时制定的,中国的封建制度的完善,并走向鼎盛。他们是出了不少力的。7,宋朝的王安石。宋朝是个既有内忧又有外患的朝代,在北宋的中期王安石力图变法,但阻力很大,他失败了。但不能否认他的确是一个有见识名相。8,元朝的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公元119——244年)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因住在玉泉山一带,所以又称玉泉居士,契丹人。耶律楚材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他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医卜及释道之学,并善诗文。燕京被蒙兵破后,他应召会见成吉思汗,并作为顾问留在朝中。元太宗窝阔台当政后,他任中书令(宰相),协助蒙古人管理元朝作出了的贡献。也为蒙元的汉化,文明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9,明朝的刘基。明朝卓越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生于元末,自幼聪敏,长大后博览群书,因而才干、学识大大长进。他胸怀救时济世之志,于23岁考中进士,投身仕途。后弃官归家。受朱元璋应邀而复出。刘基在统一中国创建明王朝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10,明朝的张居正。张居正也是个很有争议的人。对他贬也很多,甚至褒大于贬。可想而知在明朝那个走向末落的王朝,当官的确很难,当好官更是很难。张居正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当官的。他给明朝后期的政治的确带来了活力,他提出了一条鞕法,也是中国赋治一大大的进步。使得戚继光这样的人才,才有发挥之地。
百度是世界最大的中文网站,覆盖了95%的中国网民,这是任何其他推广方式都不能具备的优势。目前百度推广已经为20万企业带来了大量商机,覆盖各行各业、各个地区,给很多企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百度推广是按效果付费的推广模式,给您带来全新的推广体验,针对性更强,可以灵活控制投放策略,达到更好的推广效果,可以说是网络推广的首选服务。
1.做搜索为什么选择百度公司:
首先,是百度的由来,百度掌门人李彦宏1999年从美国硅谷带会搜索引擎的专利技术并与2000年成立百度公司,百度名字的来由出自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12年来百度本着“简单,可依赖”的企业文化与“让人们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的使命服务于全球134个国家地区,根据艾瑞普的调查截止2011年百度在中文搜索引擎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将近84%,在国内将近40万家大中小型企业通过百度掘金。
2.当前,企业主面临的主要推广难题?
客户数量不足、开发新客户难度大、生产与运营成本增加、企业知名度低、资金短缺、营销渠道有限、缺乏人才等,概括起来就是缺少一种专业、性价比高的推广方法帮助其获得更多的客户、提升企业知名度。
3.针对解决以上难题,百度有着自己的办法与优势:
广(覆盖面广)、准(针对性强)、省(按效果付费)、活(管理灵活)、专(全程专业服务)。
百度目前能覆盖到网民人数近4亿,市场份额高达83.6% !网民“有问题,百度一下”都成了实现“搜索”的代名词;
通过关键词锁定有需求的客户,通过地域、时段筛选,锁定您最需要的客户;
免费获得海量展现,展现不花钱,不点击不花钱!
统计报告,自主推广,灵活设定;
多种多样的服务方式:电话、上门、培训、电子邮件、服务网站、自助工具等.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前十位是谁?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