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麦积区的介绍

网友分享 2023-01-19 21:31 · 头闻号竞价资讯

麦积区的介绍

麦积区的介绍

麦积区,甘肃省天水市的市辖区,东邻陕西省宝鸡市,南接秦州区、两当县、徽县,西濒甘谷县,北连清水县、秦安县。2010年,麦积区现辖11个镇、6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60万。1985年,随天水撤地建市,原天水县改为北道区,2005年1月1日更名为麦积区。全境总面积3480平方公里,东西长123公里,南北最宽处50公里,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1。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81.22亿元,增长12.18%;大口径财政收入6.19亿元,增长25.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和19.98%


麦积山有哪些特征?

麦积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因形如农家麦垛而得名,山崖拔地而起,高80米,山势险峻,周围绿树成林,环境清幽。

西汉末年,麦积山已成为天水名将隗嚣的避暑宫。这里松桧阴森,横云飞渡,烟雾团绕,碧水长流,“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石龛千室”,荟萃着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的塑像7200余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194个洞窟里,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一样,有着珍贵的艺术宝藏。

如果就艺术特色来分,敦煌侧重于绚丽的壁画,云岗、龙门著名于壮丽的石刻,而麦积山则以精美的塑像闻名于世。正如我国雕塑家刘开渠所赞美的:麦积山是“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

扩展资料:

麦积山,经过大规模的加固修整和栈道修复,摇摇欲坠的崖体已经稳定,山上栈道也宽阔整齐,安全可靠,昔日王仁裕笔下的险恶情景早已成为历史。人们可以放心大胆地登游各个崖阁,随心所欲地进入各个洞窟,感情奔放地远眺山下美景。

麦积山,高达142米,石窟多凌空凿于20至7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有崖阁、摩窟、摩崖龛、山楼、走廊。窟形有人字坡顶、方塌四面坡顶、拱楣、穹顶、方楣平顶、方楣覆斗藻井、方形平顶、圆形小浅龛、盂顶。这些不同类型的窟龛、崖阁,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和建筑结构演变、发展的实物资料。


麦积区特色文化

麦积区特色文化有甘谷皮影、太昊伏羲祭典、剪纸、高台、社火等。

1、皮影:皮影亦称影戏、驴皮影、灯影戏、土影戏,是民间艺人用压平的干牛皮或兽皮、纸板镂雕出的各种戏剧人物形象,身高仅半尺。

2、太昊伏羲祭典:伏羲是中华民族文明创始人,他教佃渔,造工具,兴农耕,制嫁娶,正姓氏,造书契,通八卦,用文明的灯火引导人们走出了鸿蒙未启的混沌,结束了原始时代的生活方式。

3、剪纸:剪纸是我国民间工艺之一。剪纸实用性广,过年时除做窗花、挂笺,还可做灯笼、喜庆花,在农村剪纸作鞋花、枕花、帽花、肚兜花、衣袖花、围裙花等。

4、高台:高台又称高杆戏。源于宋,来自于军队庆祝胜利时抛人于空中的娱乐形式,后传入民间。甘谷的高台由山西、河南等外地客商引入,最初落户于安远、磐安、距今有一百余年。

5、社火:社火,俗称“秧歌”,是民间各种歌舞形式的总称,广泛流行于全县各地。主要以打击乐或民间小乐队伴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耍狮子、舞龙灯、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大头娃娃、高台等。


麦积山的特点是什么?

麦积山风景区北跨清渭、南携嘉陵,地处我国南北自然地理分界线,又是东南、西北季风交替带,蕴有南北兼备的各种野生观赏植物和药用植物。

麦积山山势险峻,林木葱茏,泉水清澈,飞瀑如练,风光旖旎,有“秦地林泉之冠”的美誉。加之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麦积山是什么来历?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城东南45公里处,秦岭山脉西端,因其外观“如民间积麦之状”而得名。石窟开凿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公元384——417年),以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西魏、北周和隋、唐、宋、元乃至明、清等十几个朝代,都在这里进行了营建。麦积山现存大小窟龛194个,54个位于南崖,140个分布在西崖,除少数窟龛内已空外,共保存了从公元四世纪末到十九世纪约1500年间的泥塑、石雕7200多件,壁画1300 多平方米。麦积山石窟与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的“四大石窟”。

后秦时期,佛教在关中得到大力传播,麦积山石窟即是此时开凿的。按照时间,石窟的营造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是第一阶段,也是石窟开凿的高潮期;隋代、唐代为第二阶段,但现在保存下来的作品已不多;宋代是第三阶段,是麦积山石窟兴建的又一个高峰,并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一定的地方色彩。由于麦积山岩系红土与砂石构成的砾岩,只能开凿窟龛,不宜造像,所以,这里的塑像都是泥塑。个别石制造像碑是用他处石材移至此地雕成的。泥塑配料讲究,其胎至今保存完好。泥胎外原有彩塑,今已大多剥落了。一些有彩绘者,是通过历代不断补绘而保存下来的。由于千余年来,秦陇地区地质变化不断,许多窟龛已面目全非,但所幸者,由于位于深山中,未遭到大规模的人为破坏,尤其是本世纪初未被外国“探险队”发现,麦积山石窟至今还保存得较为系统。

十六国和南北朝阶段的初期(约公元384——494年),窟龛多为平面方形、平顶或圆顶,内置三世佛、七佛或千佛,手法近于云岗石窟之昙曜五窟。佛像多为方面大耳,头梳高肉髻,额广平正,眉高目长,硕口微闭,身披偏袒右肩袈裟;菩萨像多为长方面孔,鼻直口方,面含笑容,上身袒露,薄衣贴体。此阶段中期(约公元495——534年),由于民族融合加剧,开窟造像的艺术手法迅速汉化,且形式日趋多样。窟龛主要为方形,平顶,低坛基,左右各开一龛,并有藻井等装饰。部分窟龛内出现十大弟子形象,并绘有佛教壁画。佛像的面相普遍变长,五官缩小,眉如新月,双目半睁,唇薄且翘,略带微笑,身披通肩袈裟,垂于座前;菩萨面相清秀,满含笑容,身调细长,装束繁褥,衣带飘舞,风姿潇洒。此阶段后期(约公元557——581年),窟龛的规模和结构趋于宏大,多为崖阁式大窟。窟内造像以七佛为主,周围有弟子、菩萨;造像摆脱了以前秀骨清相的特点,代以敦厚壮实的风格。佛像面相丰满圆润、粗颈宽肩,腹部突出,头梳低平肉髻,衣饰为紧窄通肩大衣或下垂袈裟;菩萨衣饰多变。此阶段的代表性作品为第121、127、4、3、9、85等窟。

隋唐时期,麦积山的开窟造像活动依旧兴盛,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现存的作品已不多了,仅有少量的壁画和雕塑。雕塑形象较为拘泥呆板。其代表为第13、14窟等。

至宋代,麦积山石窟的营建又迎来了一个高峰。宋代佛像面相略长而丰润,身姿挺拔有力,眉眼多上撩,别具神彩。宋代窟龛中还出现了大量的罗汉、力士像,虽深沉、激奋,极尽夸张之能事,却使人感觉自然合理,不失真实。各组塑像中,尽管个体的身份、体量等都不尽相同,但却通过手势、动作和神态等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此外,这些窟龛中的一些塑像是就前朝塑像加塑而成的,在姿态手印都不改变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各部分的协调统一,呈现出宋塑的独特风格。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宋代工匠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水平。


天水麦积好还是静宁好

综合经济地域差异,以及环境等各方面,天水市麦积区要比静宁县翰林院很多。

麦积区,隶属甘肃省天水市,是天水市市辖区。地处天水市市区东部。地处东经105°25′~106°43′,北纬34°06′~34°48′之间,东西长123公里,南北最宽处50公里,最窄处不足5公里,全境总面积3480平方公里,麦积区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麦积属大陆半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适中。[1]截至2018年,麦积区辖17个镇、3个街道,另辖一个经济开发区,两个高新区和三个工业区。[2]区政府驻道北街道。截至2020年,总人口6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5万人。[1]

麦积区之名,取“麦积山”前二字而成,因境内有麦积山石窟而得名。麦积作为县级建置,清初,沿袭明制。1985年,随天水撤地建市,原天水县改为北道区,2004年9月30日民政部批复更名为麦积区。[3]2016年12月,麦积区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4]2018年9月25日,麦积区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5]2018年10月22日,麦积区入选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6]。

2020年,麦积区实现生产总值168.8亿元,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9.2亿元,增长2.7%;固定资产投资95.83亿元,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32亿元,增长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亿元,增长7.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86亿元,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05.17元,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93.23元,增长7.9%。

静宁县,隶属于甘肃省平凉市,位于甘肃中部,六盘山以西,华家岭以东,东、北与宁夏隆德、西吉县接壤,西、南与通渭、秦安县毗连,西北与会宁县为邻,东南与庄浪县相依。[13]静宁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降水夏季较多,冬春季节较少。[15]总面积2193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5月25日,总人口47.84万人。[13]

静宁之名,始于元代,置静宁州,沿袭宋、金“静边寨”首字,取平静安宁之意。民国十五年(1926年),直隶甘肃省。2002年6月,平凉地区改设为正地级平凉市,静宁县隶属平凉市管辖。[16]静宁县,是古丝绸之路东段中线上的重镇,人文始祖伏羲诞生地,农业大县。2018年12月,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截至2021年10月,静宁县辖1个街道、17个镇、7个乡。[31]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32]

2021年,静宁县地区生产总值87.33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07亿元,增长11.3%;第二产业增加值11.76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39.50亿元,增长7.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1.3∶13.5∶45.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028元,比上年增长18.3%。


麦积区哪里小麦最多啊

东北部。

天水市麦积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1000-2100米之间。属大陆半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适中,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从南向北依次减少。日照地域间差别大,北部山区较多。

小麦是长日照作物,如果日照条件不足。就不能通过光照阶段,不能抽穗结实。所以在日照时间较长的北部山区,小麦会多一点。


想问麦积山石窟为什么不出名

地方偏僻、宣传不足。

麦积山石窟是麦积山风景名胜区重要景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因山形酷似农家麦垛之状,故名。麦积山石窟窟龛凿于高20-80米、宽200米的垂直崖面上。存有窟龛194个,其中东崖54窟,西崖140窟,泥塑、石胎泥塑、石雕造像7800余尊,最大的造像东崖大佛高15.8米,壁画1000余平方米。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