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陈丽华|数智化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可行性分析

网友发布 2022-10-28 12:56 · 头闻号站长动态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多次提及供应链建设目标,明确提出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供应链建设已然上升为国家战略。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陈丽华教授在《国家治理》周刊撰文指出,当前我国供应链主要体现为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企业集聚为特点的集群式供应链,企业规模小、分布散、整体弱,尚未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等问题短板较为突出。因此,要提高我国产业供应链建设的现代化水平,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数智化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更好服务于产业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打破企业间信息壁垒、利用智能算法优化运营、降低企业接入成本。

当今市场竞争的实质是供应链竞争

当今企业的生存面临着复杂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全球化竞争、新技术经济、供应链竞争等,这些外部环境因素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经济全球化的显著特点是市场规模空前、竞争程度急速加剧,并且因此改变了商品制造和服务的方式与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一致性的产品运营。过去,美国的手机淘汰后可以进入第三世界市场销售,但是如今全球化使得大规模同质化商品在全球范围内流通和销售,淘汰的产品库存越来越难以消化,这为企业的库存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第二,标准化的服务管理。与产品运营类似,在全球化竞争环境下,一个企业提供的服务同样需要标准化和制式化的设计,以扩大服务能力,应对规模极大的市场。第三,专业化的市场分工。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培育自身的核心能力,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边缘业务外包,由此导致企业的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中国也在国际市场分工中充当着国际加工厂的专业角色。除了全球化竞争之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也改变了企业的外部商业环境,带来了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经济,同时也对企业的运营管理产生了新的要求。根据突变定律,

当技术的发展远远快于经济体制的发展,二者的鸿沟越大就越有可能产生革命性的变革。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出现,

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的突变周期将会越来越短,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不再是强者生存,而是最善变者生存。此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依靠创造卓越的最终客户价值来赢得客户,而最终客户价值取决于全供应链的总成本,这就意味着依靠单独一个企业的力量无法决定最终客户价值,必须依靠供应链上所有参与者的协调、合作,才能使得总成本最低,并最终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

现今的市场竞争已经从企业竞争走向了供应链间的竞争。在新的竞争环境之下,一个企业的单打独斗无法同一个供应链的协同合作进行抗衡。

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可行性分析

所谓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是指针对某一特定产业,基于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产业供应链上下游的信息共享与资源集聚,通过构建产业资源池、设计智能优化算法,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企业运营服务与供应链管理服务,为服务范围内的各个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对于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理解中国产业特征和比较优势可以对这一路径的可行性进行验证。

01

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优势

中小企业的发展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因此,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引领中小企业高效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复杂的外部环境,既有全球化和技术快速迭代带来的企业层面的挑战,也有供应链间的激烈竞争。复杂的外部环境使得市场不确定性成为必然趋势,这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如何把握市场机会、迎接市场挑战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

在高度的市场不确定性下,中国中小企业相比于跨国公司拥有一定的市场优势。首先,受益于中国的人力资源规模优势,中国中小企业具有显著的价格优势。尽管当前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地区间劳动力成本差距不断扩大,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正在弱化,但与发达国家、东欧转型国家及周边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的就业规模优势仍然显著,虽然劳动力绝对成本优势减弱,但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与周边国家相比依然具有相对成本较低优势。其次,大型跨国公司的“调头”成本太高,而本土中小企业具有成本优势,“船小好掉头”。相对于跨国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组织机构简单、管理人员少、易于协调,可以及时做出决策;同时,由于规模小,所需设备简便、投资少、行业的退出壁垒低。在实际操作中,中小企业业务重组的难度较小,易于转产,从而能够比大型跨国公司更快地根据市场不确定性做出反应。因此,

市场波动对于中国中小企业而言是逆风翻盘的机会。在中国的土壤之上,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大企业联盟组织形式,中小企业集群的转型升级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将更为灵活。

02

经济层面的可行性

中国产业基础特征包括产业类别齐全、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产业呈集群式发展特征。齐全的产业类别意味着我国拥有全面的实体经济基础。这为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产业支撑和供应链支撑,且由于不同产业的产业结构和特点不同,赋予了产业公共服务体系丰富的建设内容。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的特征为建设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所谓的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正是通过把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聚集起来,形成规模效应,从而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而我国中小企业的庞大规模正好为产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众多的“兵力”。在一些发达国家,其企业形态以大型企业、集团企业为主,业务范围往往覆盖某一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各个环节,因此在集团内部已经形成了服务于不同子公司的服务体系,而我国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只能依靠第三方的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支撑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此外,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创造了产业资源集聚在地理位置上的便利性,如便于组织不同企业在加工、仓储、物流等业务上实现合作。地理位置的便利性可以使得企业间的合作成本大幅降低,合作效率大幅提高,从而进一步增强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的可行性。可以说,齐全的产业类别为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武器”,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为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兵力”,而集群式的产业发展模式则为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堡垒”,三者共同构筑了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坚实的经济基础,提供了经济层面上的可行性。

03

技术层面的可行性

中国现代技术应用的领先优势为数智化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中国的互联网网络规模创造出了巨大的商业价值,极大地拓宽了市场边界,也因此催生了我国消费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使得我国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的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为企业的运营带来颠覆式的改变。当前,我国虽已拥有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5G技术方面也走在世界前列,可以说,我国拥有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技术基础。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小、散、弱的特征,加之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和先进的管理思想指导,难以将这些技术很好地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中,因此需要依靠于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以助力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依靠互联网技术将某一产业中众多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汇集起来,构筑虚拟的产业资源池,并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优化产业资源配置,协调产业供应链上下游的交易、物流、金融等各项业务,从而在产业层面帮助中小企业实现合作共赢。因此,我国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具有技术层面的可行性。

04

政策层面的可行性

我国的制度优势在于,国家和政府具有强大的能力以调动各方资源。在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之下,政府的力量可以有效推动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协同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多次提到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发展政策,如支持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研发,发挥大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在对外贸易方面,国家也出台了相应政策鼓励中小企业融入产业链,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对于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指出要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探索组建企业进出口联盟,促进中小企业深度融入供应链;支持龙头企业搭建资源和能力共享平台。这些政策的提出,都与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需求不谋而合,因此,当下我国建设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具有政策可行性。

数智化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建设路径

01

大企业牵头构建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

大企业因具备较强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技术和资金,是推动行业数智化升级的重要动力。其可依托自身在供应链的链主地位,构建以自身为核心的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即逐步构建一个开放型的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吸引自身的供应商、分销商、物流等企业加入,并将自身成熟的供应链服务体系逐步开放给中小企业,为平台吸纳更多企业。通过打造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交易与合作的关系网络、推动共享物流以及建设产业化信用服务体系,优化供应链全链企业运营效率,并降低其运营成本。随着交易量增大,平台将会吸纳更多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进一步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正向循环,推动产业健康、协同发展。

在上下游交易方面,大企业可构建以自身为核心、接入供应商和分销商的交易平台,逐步把自身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开放给中小企业,实现互利共赢。首先,大企业通过吸引供应商、分销商入驻平台,凭借智能算法实现在线交易匹配,降低信息获取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其次,大企业可利用规模优势,推动建立相关质量评价标准,并在企业群体内进行试点和推广,以加强平台的一体性,改善行业的无序性和低效性。同时,平台还可积极与政府部门进行合作,进一步规范行业内部质量监管体系。此外,大企业可以综合自身资源、能力特征和结构属性等多个方面,基于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企业的交易特征,进行规范化交易,构建供应链企业交易与合作的关系网络。

在物流仓储方面,大企业可将自身专业化的物流系统开放给上下游的中小型企业,将上下游企业的物流资源并入集中的物流调度系统,构建共享物流。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大企业要积极推进各类物流设施的标准化发展与物流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第二,树立资源共享思维,推进物流闲置资源、平台基础设施、虚拟知识库等资源以租赁、公用等模式向社会开放;第三,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新的共享物流发展方向,如可基于城市群体规模、物流资源等因素进行划分,探索多样的共享物流模式;第四,积极推广信息化、数字化和智慧化应用,促进信息的高效传递和共享,打破企业间的信息壁垒,完善上下游信息系统。

在企业融资方面,大企业可以为进入平台的中小供应商以及下游分销商提供金融担保,缓解上下游的资金压力。作为对供应链有较大影响力的核心企业,大企业可联合金融机构推动产业化信用服务体系的建设,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基础,建立更加完善和客观的企业信用体系和贷款担保机制,打破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信用评价模式,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以及资金提供方、信贷担保方的信用风险,帮助其缓解产业链融资压力。

02

大企业联盟构建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

大企业在数智化转型升级中可积极合作,形成企业联盟和合作生态,推动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多企业共建产业数智化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为了实现业务协同,大企业需要打破各个环节的信息传递壁垒并对协同下的业务模式进行重新规划,保证各业务流程的紧密衔接和有序运行,促进参与者的互利共赢。大企业间资源共享分为设施资源共享和信息资源共享,前者旨在共享供应链资源,如自主地交换一些互补性资源,或是联合技术研发,以及动态地管理和调度运输、仓储和人力等资源要素以降低成本;后者旨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上下游联合决策,从而解决“信息孤岛”带来的供给失调问题,还可以通过对多渠道数据的集中管理,形成数据标签,提高整体竞争力。

在供应链联盟初步形成后,大企业可进一步对外部供应商和分销商提供接口,并通过推动行业标准化和动态优化产业分工,逐步建成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并吸引更多企业加入。而要提升服务体系内的供应链资源协调配置能力,大企业需要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制订和完善行业标准。此外,大企业需要协力提高智慧化运营管理水平,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赋能,打造包括供应商管理系统、供应链追溯系统等多个智慧化信息系统,推动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和运营。

大企业数智化生态供应链的建设涉及多方面主体,需要政府的“有形之手”充分发挥协调作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并通过加强政策引导,提高企业共建联盟的积极性。其一,政府部门需要明确政策支持的方向,鼓励企业加入服务体系,并充分发挥部分企业试点的示范效应,激励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其二,政府应当主动推进行业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为建设供应链服务体系构造公平、统一、透明的市场环境,以指引企业和行业健康发展;其三,针对市场诚信问题,政府部门要积极建立第三方诚信评价体系,制定相关规范和文件,并利用行业协会及社会机构等力量对企业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指导;其四,政府部门还需要及时总结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加强社会监管,根据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长效发展的市场机制。

03

中小企业数智化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建设路径

针对中小企业技术能力弱、信息化程度低、资金实力有限的问题,构建数智化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

需要在政府支持下由第三方服务型企业打造一个能够协助中小型企业整合供应链资源、推动数字化转型、促进信息共享的创新型平台,主要包括交易、物流、金融三方面。

中小企业创新型交易平台的建设主要从以下三点展开。其一,平台可以充当“交易型SaaS”服务角色,对于需求方,可以通过整合采购需求,利用规模优势进行集中采购,提升中小企业议价权,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对于供给方,可以通过对交易询价、比价、质量标准等信息的汇总,提供准确客观的供应商信用等级评分,并能够根据企业需求进行个性化展示,促进企业与供应商的精准对接,提升交易效率。平台以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形式推动企业虚拟集聚。交易完成后,平台也可获得一定比例收入,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其二,平台可以提供规范招投标、采购计划、发票管理等一系列服务,并依据供应链上下游节点以及企业自身的情况实现供应商集约管理、供货需求精准匹配。在这种模式下,中小企业的供货安全得到保障,供应链的纵向一体化得到加强。其三,创新型交易平台可以为中小型企业进行品牌管理、优化品牌形象,提高其信誉度,并通过整合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获客难的问题。

中小企业创新型物流平台的建设主要依赖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构建一个集客户资源、渠道资源和物流资源等多方面资源为一体的物流服务平台,能够保证各类信息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之间高效、安全、准确地传递和共享,并使供应链上的各类主体能够基于需求对各类物流资源灵活管理、动态调配,帮助企业实现最优化决策。创新型中小企业可以推动建设共享式仓库以解决其在仓储管理能力上的缺陷,借助平台的数据挖掘、信息整合能力对闲置仓储和运输资源进行合理再分配和再优化,并在成本核算、生产计划、产品销售等方面协助中小型企业,最终建成一站式的物流服务平台。

中小企业创新型金融平台的建设以中小型企业的具体交易情况为基础,引入区块链、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协同管理整条产业链中的资金流,并通过仓单质押、融通仓等方式实现信贷融资,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一方面,

促进中小企业需要主动寻求与银行、保险、基金、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与连接;另一方面,推动金融机构逐步完善针对中小型企业创新型平台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对应的贷款审批机制,帮助中小企业渡过资金难关、实现业务扩张。

中小企业创新型平台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创建初期平台运营方需要给予一定的收费优惠,以吸引少量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加入,而平台所包含的供需资源也将会因为入驻平台的企业不断增多而逐渐丰富。其次,通过算法进行智能匹配供需资源,能够显著降低平台上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平台运营效率。同时,不断提升的平台交易量能够吸引更多的物流企业加入,而此时平台需要注重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通过在仓储、运输、配送、装卸等各个环节帮助企业节约成本,提升对制造企业的吸引力。当平台上制造企业数量达到一定数量后,平台也需要深入发掘企业问题,进一步优化匹配效率,以维持大规模企业群的高效运行。此外,针对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平台还可以借助其庞大的交易量吸引一批金融机构,一方面通过交易量等数据构建信用评价体系,并采用仓储保理、应收账款融资等方式帮助金融机构降低贷款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金融机构之间形成竞争,降低平台企业的融资成本。平台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规模将能吸引更多制造企业、物流企业、金融机构等企业的加入。由此,平台本身和入驻企业得以相互促进、协同共生,形成正向循环,产生规模效应。

数智化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建设关键点

01

服务于产业

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对于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基于我国供应链的规模性、集聚性和动态性,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需要定位于服务整个行业。

对于由大企业主导或大企业联盟推动的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一方面大企业需要树立产业共建意识,积极向中小企业开放其成熟的服务体系,吸引其加入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形成集聚效应、正向循环;另一方面,大企业应该依托自身规模、技术实力以及在供应链的核心地位,探索适合产业发展的数据模型结构和质量评价标准,并基于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企业的多方面特征,推动构建供应链企业交易与合作的关系网络。

对于面向中小企业的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型平台需要结合我国供应链集群式分布、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特点,着眼于对产业的服务,而非对某个具体企业的服务。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在设计时应结合产业特点,在组织结构适应性、商业模式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系统融合可行性、国际化服务等方面有充分考虑。具体而言,服务体系在设计时应考虑中国供应链的群落模式,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在产业集聚区域构建产业资源池和物流枢纽。考虑到中小企业占比高的特点,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应积极提供公共性的服务,如集约化的采购服务、物流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等,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02

数字化赋能

数字化和智慧化运营是建设数智化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的关键。

对于由大企业主导或大企业联盟推动的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一方面,龙头企业应该牵头构建该产业统一的数据质量评估标准和数据管理规范。无论是以单个大企业为核心还是基于生态联盟构建公共服务体系,都需要重点解决各企业信息系统内数据管理不统一、管理标准和办法不规范的问题。另一方面,大企业通过将成熟的技术打通并开放于体系的其他中小企业,可以对产品和业务进行全流程监控以及数字化,而后将多个业务结构以网络的方式联结成为一个整体并整合到数据处理系统中,与公共的信息平台相互协同,实现以数据支撑体系内企业经营和决策。

面向中小企业的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路径既对第三方平台运营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和技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要求其有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一方面,各类资源的整合应是智能且高效的。这需要第三方创新型平台企业有效打通各个环节的信息壁垒,建设高数字化的智能信息平台,以整合各类资源,连接行业龙头。另一方面,整合资源的传递应是有效且安全的。

在数字化赋能的过程中,企业还需要不断健全自身网络安全防控机制与对数据资产的监管,才能安全地在组织内外共享数据。在此基础上,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整合产业内上下游企业的信息,能够实现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信息的有效萃取和聚合,协助供应链各节点企业抓住有效信息,优化企业的库存、生产、采购等决策,真正发挥出企业数据资产的价值。

03

企业易接入

对于由大企业主导或大企业联盟推动的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开放易接入的智能服务系统需要以大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为基础,在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内构建有效的共享制度。一方面,大企业要积极推进信息资源、供应链资源等系统的建设,以打造标准化和数智化供应链为导向,降低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接入成本,并推动产业“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数智化升级。另一方面,

大企业还需要积极推广数字化和智慧化在体系内的应用和共享,以数字化成果赋能中小型企业,打破大中小企业的传递壁垒,实现对各类闲置资源的充分和有效利用,并巩固中小企业接入后体系的完整性。

对于面向中小企业的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需要发挥平台内各家企业的技术优势、运营优势、生态优势,实现各类资源的打通、整合和共享,促进平台内企业的相互合作和产业集聚,并以此为优势吸引更多中小型企业的加入。平台型企业还需要积极连接行业龙头型企业和金融服务类企业,以技术共享、融资租赁、品牌建设等服务直接惠及新接入的中小企业,降低接入成本。

来源 |《国家治理》周刊

原文标题 | 数智化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可行性分析

作者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陈丽华

新媒体编辑 | 李懿

原文责编 | 李懿

美编 | 石玉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国家治理》周刊及人民论坛网!

声明:《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