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老年人健康,预防老年人跌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家编写了《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核心信息主要从积极运动锻炼,环境适老化改造,调整行为习惯,主动使用辅具,科学自救互救等方面,向公众提供科学的健康教育信息。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教育核心信息NO.1 跌倒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伤害,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跌倒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率较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伤害。跌倒是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因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是导致老年人创伤性骨折的第一位原因,也是老年人因伤到医疗机构就诊的首要原因。跌倒可造成老年人骨折、头部损伤等,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给老年人及其家人造成痛苦,增加照护负担。
随着老年人年龄增长,跌倒的发生、因跌倒受伤和死亡的风险均有所增加,年龄越大的老年人越应该重视预防跌倒。
NO.2 跌倒的发生与老年人的身体功能、健康状况、行为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跌倒的发生通常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与老年人身体机能、健康状况、行为习惯、药物使用、穿着、周围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衰老可导致身体平衡能力下降、肌肉力量变弱等机能改变,是增加老年人跌倒风险的重要生理性因素。
穿鞋底不防滑、鞋跟较高的鞋,不合身的衣裤,行为动作过快,进行不适合身体条件的运动等行为会增加跌倒的风险。地面湿滑、不平、有障碍物,照明不足,起身时缺乏支撑物,家具过高、过低或摆放不合适等,是导致老年人跌倒的常见环境因素。
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眼部疾病、骨骼关节疾病、足部疾患、认知障碍等疾患,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系统的药物,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会增加跌倒风险。
NO.3 跌倒是可以预防的,要提高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意识。老年人跌倒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影响因素,通过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可减少老年人跌倒风险,降低跌倒后损伤的严重程度。应重视跌倒预防,提升预防跌倒意识,主动学习预防跌倒知识,掌握基本的防跌倒技能,养成防跌倒行为习惯。
有过跌倒经历的老年人再次跌倒的风险较大,应更加重视跌倒预防。NO.4 正确认识和适应衰老,主动调整日常行为习惯。衰老是正常的生理过程,可导致人体生理功能和形态发生改变,这既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普遍规律,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老年人应以积极心态接受和逐渐适应这一自然过程,根据身体情况主动调整行为习惯。
日常生活中放慢速度,不要着急转身、站起、开房门、接电话、去卫生间等;行动能力下降者应主动使用辅助器具;不站立穿裤,不登高取物,不进行剧烈的运动。NO.5 加强平衡能力、肌肉力量、耐力锻炼有助于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运动能降低和延缓衰老对身体功能的影响,有助于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瑜伽、健身舞等运动可较为全面地锻炼各项身体功能。
锻炼身体平衡能力可以做单脚站立、身体摆动“不倒翁”练习,足跟对足尖“一字走”、侧向行走、跨步练习、平衡锻炼操等;特别要加强对下肢肌肉力量的锻炼,可以通过提踵、直腿后抬等方法进行锻炼;耐力可以通过健步走、健身舞等有氧运动得到锻炼。老年人应科学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形式和强度,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原则,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运动时注意安全,运动前先热身,运动后做放松练习,身体不适时不要勉强坚持运动,恶劣天气时减少室外活动。对跌倒有所担心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不要因为过度害怕跌倒而停止运动。
停止运动可使本就处于衰老阶段的身体功能加速衰退,进一步增加跌倒风险。NO.6 穿合身的衣裤,穿低跟、防滑、合脚的鞋有助于预防跌倒。老年人应穿合身衣裤,不穿过长、过紧或过宽松的衣裤,以衣裤可以保暖又不影响身体活动为宜。
运动时穿适合运动的衣裤和鞋。穿合适、安全的鞋对于保持身体稳定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年人在挑选鞋时应更多考虑其安全性。鞋底要纹路清晰、防滑,有一定厚度,硬度适中,能起到一定支撑作用。
鞋跟不宜太高。鞋面的材质应柔软,有较好的保暖性和透气性。鞋的固定以搭扣式为好,如为系带式,应注意系好,使其不易松开。鞋的足弓部位略微增厚,可在走路时起到一定支撑和缓冲作用。
鞋的大小应合适,以脚趾与鞋头间略有空隙为宜。NO.7 科学选择和使用适老辅助器具,主动使用手杖。老年人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选择和使用适合自己的辅助工具。
常用适老辅助器具包括:手杖、助行器、轮椅、扶手、适老座便器、适老洗浴椅、适老功能护理床、视力补偿设施和助听器等。手杖可发挥辅助支撑行走的作用,是简便有效的防跌倒工具。老年人行动能力有所下降时,要主动使用手杖。选择手杖时老年人应亲自试用,重点关注手杖的手柄、材质、长度和底端。
手柄应为弯头,大小合适、容易用力。手杖杆应结实耐用,无变形、不易弯曲。手杖过长或过短都不利于预防跌倒,其长度以使用者穿鞋自然站立,两手自然下垂时,手腕横纹到地面的距离为宜。
手杖底端应配有防滑橡胶垫,并定期更换。 NO.8 老年人外出时,养成安全出行习惯。。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