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我陆续读了不少收纳方面的书,并在生活里逐步实践。有位朋友来做客时惊讶于我家的变化,让我推荐些书,她也想学一学。
我兴冲冲地列了几本收纳界“名著”给她,都是非常有体系的好书。
过了几个月,聊天聊到家务,我问她书看得怎么样了。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诉我,一本都没读完。她家有两个孩子,平时带孩子就忙不过来了,抽出时间读书已属不易。
要按照书中所说,系统地把家里拾掇一遍,实在太难。
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推荐,要想一下子改变收纳习惯,对家进行大改造,确实需要点勇气和决心,还要有家人的配合。那些经典收纳书呢,也不是不好,只是太过系统,反而让人心生畏惧。最近翻到《小家越住越美的极简收纳术》这本书,让我觉得可能是更适合我朋友那样,对收纳感兴趣,但又迈不开第一步的收纳新人。
这本书更像是随笔,聊了55个家务、生活方面的小话题。配图很多,有作者的手绘,也有实际收纳的示意图,可以非常轻松地读完。
虽然读过那么多“名著”后,我觉得书里没有什么新颖的收纳方式,但是作者的亲身实践以及生活中的感悟,还是让我觉得有些收获。
收纳第一步:扔!但是喜欢的类别可以先放一边收纳第一步,在所有收纳法里,都是扔。但这第一步往往让不少人就此止步。“以后说不定还能派上用场”这样根深蒂固的观念,我不认为所有人都可以靠几本书改变。
比如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整理法则,就是从衣服开始扔、整理,但如果是对衣服有执念的人呢?打扫工具放在随手可拿的地方《小家》的作者这样提醒大家:“从那些没什么特殊执念、东西多又乱的地方着手可能比较好。不要一开始就从自己特别喜欢的类别入手。”厨房、书房、客厅、阳台,总有可以更轻松做出取舍的角落。不管怎样,就从那里下手吧!“一旦犯难,要么换目标,要么缩小范围。
”作者这样温和地鼓励大家。我自己呢,虽然理解扔的重要性,也还是没办法一股脑把衣柜扔掉一半。而是更循序渐进地进行,每次换季,整理一部分出来舍弃。扔一件也是进步!将家务细分,每次做5分钟,更容易执行撸起袖子大喊“好,现在开始收拾”,是很累的事。
恐怕我朋友没有踏出第一步,也是因为这一点。想想把家里上下收拾一遍,就已经累得不想开始了。《小家》作者提倡的则是“5分钟的顺便为之”。5分钟,打扫也好,整理也好,都不会太难。
垃圾桶挂起来,打扫地面会轻松不少想要5分钟完成,一方面要把家务细分,别总想着一次性做完;一方面要学会两件事同时做,让效率更高。可以顺便做的家务有哪些呢?打电话时,用羊毛掸子掸除电视周围、收纳架上的灰尘;烧水时,顺便擦灶台;将文件放入文件夹时,顺便翻一下最近有没有可以扔的旧文件。有了这样的家务思维后,其实有不少可以同时做的。
炒菜需要短时间焖煮、不敢离开太久时,可以把切菜板等准备阶段使用的工具清洗干净;看肥皂剧时,可以顺便整理文件,或是手机里的照片。省下来的整块时间,可以做你心里更为珍贵的事,好好陪孩子玩一会儿,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也可以早点睡觉。如何让家人帮忙,而不是捣乱自己忙着收拾,家人却一转眼就弄乱了,这大概是最让主妇泄气的一件事。
《小家》作者有一些方法,比如贴标签、列清单等,在其他收纳术中也有提及。比较让我反思的是她说:“一旦决定开始极简生活,我便暂时不管家里人,首先在可能的范围内减少自己的东西,然后一边实践,一边享受着清爽的生活。那么,这份愉悦和舒适就会自然而然地传递给周围的人。”想要改变别人,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改变了自己,周围人也会跟着改变。要求家人干这干那之前,先想想自己做的是不是足够好了?另外与其要求孩子们“快收拾”,不如尽可能让他们感受“收拾好了会很舒服”的美好感觉。作者每晚都会跟孩子们一起“重置”客厅,第二天一早进入整洁的客厅,孩子们会发自内心地觉得赏心悦目,继而主动想要帮忙收拾。
作者家玄关处给3个孩子准备的收纳筐另外,书中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小点:大扫除不一定非得在年底,天气最冷的时候。春、秋换季时,气候温暖舒适,大扫除也会没那么难进行。为了让物品用起来更顺手,要时常更改摆放的位置。用起来觉得纠结的时候,就是改变的最佳时机。
《小家》的作者米歇尔是一位日本主妇,有一位美国先生和三个可爱的孩子。由于频繁搬家,她见识了不同地方人们生活的状态,学习他们的生活理念,并研究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收纳方法。她的可贵之处在于温和而坚定地做自己,把日子过出了禅意。
对家人,她的思路是“改变自己,影响家人”。对读者,也是如此。她的言语间没有任何强硬。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