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周,中概股在经历了前期的巨幅调整之后,走出了一波强劲的反弹。反弹进一步扩散到香港的股票市场。
有朋友问道哥,对此怎么看?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中概股此前为什么出现巨幅调整。
道哥在3月18日发布视频,和朋友们讨论过中概股的问题。道哥认为,此前中概股调整的幅度,远远超越了企业基本面的表现。这个调整不论从估值的角度,还是说从公司横向和其他一些上市公司基本面对比来看,都不应该有这样的这样的调整。
那调整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对于还不了解中概股是什么的朋友,您可以简单把中概股理解成比方说像阿里、腾讯、、滴滴这样在美国上市的企业。关于中概股的调整,我们听到比较多的分析是,中美两国对上市公司的审计底稿这样技术问题的要求不太一样。简单说,在美国上市我们的这些公司,很多都是以存托凭证的方式上市的。
按照美国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要求,所有上市公司每年在审计的时候,都要把公司的基本的原始数据,也就是所谓的“审计底稿”一并提交给美国监管部门。相当于美国监管部门,替投资者要来了解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
属于信息披露这一方面。
但是,根据国内的对上市公司在境外上市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最近关于互联网安全等这样的一些法律法规,涉及到安全信息等基本的数据,是不可以对外提供的。大家注意,这就形成了一个中外监管相关部门对上市公司的要求出现了一些偏差。所以在境外上市的公司就非常难办。
上市公司如果满足了美国监管部门审计、提高信息披露的要求,可能在国内就违反了相关的法律;但如果不披露,那就违背了美国监管部门提出的新的监管要求。按照3月18号,美国监管部门已经对4家披露2021年财务报表的公司提出了要求,要么3年延期,要么就要退市。也就是说,如果达不到这样的标准,可能今后你就要退市了。随着更多的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披露自己的财务报表,预计这种被警告的公司的名单会不断增加。
今天之所以还没有增加,是因为其他这些公司还没有提供财务报表,还没有触及到监管部门所提出的新的红线。问题来了,今天所有的分析都认为中概股的调整,是审计底稿的技术问题。但是,你听完之后,也会知道这个技术问题并不太好解决,至少是在企业的层面是没有解决的办法。需要的是中美两国的监管部门,坐下来找到一种两边都可以接受的妥协方案。
根据金融委的最新的会议,似乎两国监管部门也正在解决这个问题,甚至说接近达成一致。那么,是不是这就意味着中概股的调整结束了。至少两国监管部门如果达成一致,中概股像此前的这种调整,是不会再有了,或者说概率已经极其之小了。同时前期的调整不排除还会有修复。
但道哥在中概股调整里面,看到的更多的是大国博弈,而不是审计底稿这样简单的技术问题。这些中概股在美国上市有5年甚至长则已经10年多了,在此之前的8年没有出现过审计底稿的问题,而今天就出现了。2022年2月份发生了俄乌之间的冲突,东西方大国之间的博弈上升到了军事层面。
在这个背景下面,我们看到中概股的审计底稿问题浮出水面。显然这是有今天大国之间博弈冲突大的背景的。如果不是这样的一个背景,可能审计底稿的问题仍然是不会出现的。
第二,2018年特朗普上台之后,中美之间的博弈开始风向转变,在贸易领域里面出现了尖锐的贸易冲突,最后变成了贸易争端。到今天,贸易摩擦还没有找到一个妥当的解决办法。在道哥看来,中概股实际上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有可能此前贸易领域的争端,弄不好会进一步扩散到比方说高科技领域,扩散到金融市场。
此前,中美之间大国博弈,主要是像对华为、中兴,还有其他一些列入到实体清单的方式。这种方式有点类似于一事一议的方式。显然今天中概股所反映的是,美国找到了一种更有系统性的遏制中国高科技企业发展的一种方法。
美国开始截断中国高科技企业在海外上市融资的通道,至少说他要来管住这样一个通道。道哥认为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还有,我们看到这样的斗争,对于美国的监管部门,似乎是不动一刀一枪,以审计底稿这样一个听上去非常合理的方式,就是中概股股价出现了大幅调整。据说大约有统计的是20万亿的损失,大概占到了我国GDP的20%。
这在道哥看来是很大的事件。此前在贸易领域里面,美国采取了很多提高贸易关税的措施。最后中国对美出口还是增加的,关税增加带来的成本上是美国的大众消费者来买单的。
美国对此很不服气。今天转移到在金融。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