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新能源汽车中游产品霸主

网友发布 2022-10-04 16:26 · 头闻号站长动态

来源:创世的故事

欢迎关注“创世纪”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森宇

来源:连接洞察

经过一波上市热后,兴鹏汽车和李又热闹起来了。

近日,Xpeng Motors宣布获得价值40亿元的a轮融资,并表示将用这笔钱在广州建设新工厂,这意味着Xpeng Motors除了肇庆工厂之外,还将拥有第二家工厂。另一方面,一直坚持不做新车的理想创始人李想,最近“松口”,宣布将在2022年推出第二款新车,定位为SUV。

作为“老大哥”,蔚来汽车也有新消息。9月26日,李斌对媒体表示,目前蔚来汽车拥有60个充电站,超过430个充电桩。未来将部署3万个目的地DC充电桩,满足车主充电需求。

随着李、Xpeng汽车相继在美股上市,又与蔚来汽车站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正因为如此,三家车企布局相关产业的动作也在加速。

相比之下,同为新能源明星车企的威马汽车似乎要慢一点,但也不乏关注度。本月初,威马汽车宣布完成价值100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领投方包括,SAIC等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威马汽车继B、C轮之后第二次领投。在业内,威马汽车已经被“强力捆绑”。

随着国产特斯拉在国内市场的强势表现,新能源汽车行业早已度过了2019年的“寒冬”,再度受到资本和巨头的关注。

其中,除此之外,阿里、腾讯、美团也早早选定了自己喜欢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除了真金白银的支持,逐渐开始了深度合作。

互联网巨头投资新能源汽车公司,途远Yiou.com。

这背后其实是巨头和大佬在智能终端的竞争。

如果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被争夺的终端是人人拥有的智能手机,或许在未来,这个终端会变成汽车,正如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吴曾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所说:“未来的汽车将是一个巨型的移动智能终端。”

正因为如此,一场关于智能汽车的“围攻”在巨头和大牌之间展开了。

一个

角逐新能源汽车

“对于这一波巨大的智能电动汽车浪潮,我是后知后觉。”美团CEO王兴曾经这样反思自己。

王兴的说法其实不无道理。他对电动车的接触,应该源于2016年购买了一辆特斯拉Model S。当时距离首批Model S在国内交付已经过去了两年。除了特斯拉,国内电动车市场还有很多新能源汽车公司,比如蔚来、小鹏、理想、威马。这个行业一时间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而这一切的变化,忙于美团成长的王兴可能并没有意识到。正如他在今年7月的饭局中写道,“我在2016年买了一辆特斯拉Model S,用了很长时间,但直到去年我才更深入地思考它意味着什么。”

王兴的后知后觉,王兴的饭?

去年8月,王兴和美团旗下的龙珠资本向李投资3亿美元。当时,一方面,离李一中正式交付只有四个月;另一方面,随着补贴政策的下降,整个电动车行业陷入“寒冬”。

所以,这笔钱对李想来说是“救命钱”。这笔钱的背后,是李想与王兴多年的私交。

早在9年前,王兴和李想就已经认识了。一位接近王兴的人士曾在朋友圈写道,“2011年3月,王兴去参加某媒体的颁奖活动,当时王兴和李湘被安排在同一桌。事后两人聊得很开心。”

“就在2015年李成立的时候,王兴会偶尔去公司看看,信任也就一点点建立起来了。”李想曾对媒体回忆说。

正是有了这种信任,今年6月,李又获得了由美团领投的5.5亿美元D轮融资。除了真金白银的支持,王兴还多次为李“站台”,甚至在有人质疑其理想的时候,他曾直言:“有些人从来不碰李一根,他们只是在唱衰所谓的行业经验、理论和常识,呵呵。”

王兴之所以这么做,可能是为了“宣誓主权”——李已经和王兴、美团绑定了。

其实不仅王兴看到了新能源车,阿里巴巴、腾讯这些大厂也闻到了味道,所以早早就开始了跑马圈地。

2014年,随着特斯拉首款Model S在国内市场的交付,激发了包括何在内的一批创业者的“造车梦”。他与阿里大文娱CEO俞永福、YY创始人李学凌、猎豹移动CEO傅盛一起创立了Xpeng Motors。

三年后,何肖鹏向俞永福递交了辞职信。临行前,何肖鹏前去与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张勇告别。聊了两个小时,爱惜才艺的张勇跟了Xpeng Motors的A+轮,才上市。

和何一样,也在2014年创立了蔚来汽车。他首先想到的是资金短缺的马。2015年3月,马赴京参加两会,特意请他吃饭。席间,他谈到了蔚来汽车的项目。据回忆,马听了10分钟后表示愿意支持。

之后,与马关系密切的刘、、自然成为蔚来汽车的创始投资人。2019年,蔚来遭遇金融危机,腾讯及时投资,解了燃眉之急。

与、李想、何相比,威马汽车的创始人是汽车行业的元老。2014年最后一天,他从吉利汽车离职,2015年创办威马汽车。或许是因为申会的经历,魏玛同时吸引了阿里、腾讯和其他公司的注意。

据知情人向媒体透露,阿里最先对威马感兴趣,但由于估值等问题没有谈拢。就在外界猜测腾讯要投马薇的时候,前者表示选择了蔚来。最终拿下威马汽车,领投最新一轮价值100亿人民币的D轮融资。

途远企业查的马尾汽车d轮融资信息。

在这方面,经过竞争,BATM四大厂商已经完成了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押注,他们选择了行业第一梯队的蔚来、小鹏、理想和威马,以期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站在前沿位置。

或许正是因为BATM这样的巨头纷纷进入市场,才吸引了更多其他行业的巨头跨界造车。

上个月初,以房地产发家的恒大一口气发布了6款。恒大董事长许家印也表示,恒大要超越特斯拉,成为最成功的车企。2015年,格力伴随着多元化发展,也开始了造车之路;此前,贾跃亭也开启了造车梦,但在“下周回国”的承诺下,造车之路无限搁浅。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佬不能输。他们都想拿到一张“入场券”。

2

智能终端的“入场券”

“你想再看一遍吗?”

2007年,iPhone发布会上,乔布斯用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滑动滚动内容,双击网址打开网站。他演示完这些后,问已经惊呆了的观众。

就这样,一个名为“智能手机”的时代被乔布斯正式开启。

三年后,随着iPhone登陆中国的热潮和Android系统的推出,小米、魅族、华为等国内企业相继进入市场,正式吹响了从PC时代向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型的号角。面对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机遇,阿里、腾讯、腾讯迅速入场抢夺智能手机时代商业布局布局的“入场券”。

当时马云虽然提出要“退休”,但还是保持着“退休不休”的状态。在他辞去集团首席执行官的前夕,阿里以2.94亿美元购买了高德软件公司28%的股份。之后UC、新浪微博、陌陌等重要移动互联网入口被阿里接管。

有着QQ成功经验的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初,推出了另一个标志性的社交产品——微信。在马看来,新时代的腾讯将不再区分各种终端,而是把一切都放到线上,而微信就是一个连接线上线下的工具。

基于阿里和腾讯的布局压力,李彦宏提出了当时“鼓励狼性,消灭小资”的狼性文化,一举19亿美元买下91无线,占领应用分发入口。此外,以搜索、浏览器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入口也加强了布局。

除了BAT三巨头之间的竞争,美团、字节跳动、滴滴等新一代巨头也加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战场,并迅速崛起。

iPhone开启移动互联网时代后不久,2008年,在美国加州,一家名为特斯拉的汽车公司发布了其首款汽车产品Roadstar 1。就像这款车的名字一样,这款车型一经发布就成为了汽车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这款跑车是纯电动汽车,百公里加速仅为3.7秒。

如果说Roadstar 1被视为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启蒙,那么特斯拉Model 3在中国的首次交付则开启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大门,掀起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变革。而拿着“钥匙”的人就是埃隆·马斯克。

特斯拉Model 3首次在中国交付,原特斯拉官方微博

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汽车并不是简单地将燃油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升级为电动机,而是将汽车变成了智能手机。更重要的是,这种智能可以像手机系统一样更新。目前,蔚来、小鹏、理想等新能源汽车公司的车型都具备OTA升级功能。

有了这样的系统,汽车就不再只是一种交通工具,而是一个移动终端,在这个移动终端上,就像智能手机一样,可以安装各种软件,让乘客感受不同的场景。随着5G、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智能终端正在从智能手机向智能汽车转变。

这也意味着智能汽车正在成为下一代新型智能终端,正因为如此,这也成为了一个新的风口。

历史总是相似的。

正如10年前,巨头们争夺智能手机带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入场券”,10年后的今天,巨头们将再次争夺智能汽车带来的车联网时代的“入场券”。为此,BATM相继投资汽车公司,布局相关产业。

随着前几年的提前布局,BAT三巨头已经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2015年1月,车联网解决方案CarLife首次发布。通过该系统,用户可以体验路线规划、位置查询等地图服务,以及实时路况、室内外导航等其他功能。目前,车联网已与奥迪、现代、上海通用达成合作协议。

在推出CarLife的同年,阿里巴巴和SAIC共同投资10亿元,正式成立斑马网络。目前系统已经迭代到5.0。“新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让出行更加悠闲,让车主真正享受空之间的车内时光和生活乐趣。”斑马公司黄对媒体表示。

阿里巴巴与一汽集团签约,成立途远汽车的心脏——斑马网络。

与阿里和腾讯不同的是,腾讯推出了车联网入门级产品“路宝”,定位为车主的驾车伴侣。此外,作为腾讯的主打产品微信,车主还可以在微信连车公众服务账号WeCar上为每辆车生成一个唯一的二维码,方便车主远程操控汽车。

相比10年前的战场,这个新战场除了BAT之间的竞争,依然不乏对手。

与阿里、腾讯、美团不同,美团以智能汽车为终端,专注于无人车的交付。而与李的合作,或许也意味着美团最看重的本地生活服务也将搬到车上。

此外,“不造车”的华为凭借鸿蒙系统系统和HiCar系统进军车联网,重点发力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智能车云五大方面。小米作为AIoT的重点布局,也进入了市场。除了投资Xpeng Motors,也在重点布局5G+AIoT产品链,从而实现物与物之间的连接。

现在看来,无论是BATM还是华为小米,在智能汽车的布局上都很有眼光。那么,这些梦想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

智能汽车应用何时落地?

传统汽车升级为智能汽车的过程,其实就像传统手机向智能手机的转型。

就在iPhone诞生之前,在很多人眼里,无论是翻盖手机、滑盖屏手机,还是简单的立式手机,按键功能都是无法颠覆的。换句话说,那时候很多人都想象不到没有按键的手机是什么样子。

直到iPhone的出现,人们才真正看到了智能手机的模样。传统手机向智能手机的转变,看似一蹴而就,但背后有很多工作要做。

首先是手机本身。要实现这种转变,最明显的就是交互方式从按键变成了触摸屏,而这背后就是触摸屏技术的研发。

早在1994年,IBM推出的Simo personal communicator就采用了压力感应的黑白屏,而不是物理按键。一开始所有的屏幕都是电阻式的,但是直到iPhone之后才采用了更先进的电容屏。

除了屏幕,要让手机变得智能,还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

1996年,微软发布了Windows CE操作系统,也被视为手机系统的雏形。随后塞班公司发布了symbin S60操作系统,通过它塞班几乎统治了全球低端智能手机市场。随着2007年苹果和谷歌相继推出iOS和Android,这两个系统已经成为目前两大主流手机系统。

说完手机,我们再来看看通信技术的演变,这是智能手机应用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自从3G手机出现后,传输速率就成了手机使用流畅度的考核标准。随着3G到4G,4G到5G的技术发展,现在的智能手机都可以称为5G手机了。

其实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发展逻辑——智能手机的应用首先需要触摸屏技术、操作系统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只有这些技术变得成熟,才有iPhone这样的手机。

这种开发逻辑同样适用于智能汽车及相关场景功能的应用。

主要的还是汽车本身作为智能终端。毕竟未来的各种场景功能都要在车上实现。虽然汽车工业诞生于三个世纪前,但实际上向电动化的升级是近两年才逐渐开始的。

至于在电动化方面有很大进步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虽然现在很多新能源汽车公司都在把智能化作为销售亮点,但是要真正做到汽车智能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要做到真正的智能,不能只做简单的自动驾驶,背后还要等到汽车技术、配套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成熟。”汽车行业从业者阿基奇告诉Connect Insight。

正因为如此,国家在政策部分也在积极推动智能汽车的发展。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NDRC)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对我国智能汽车的发展做出了明确规划。一个月后,“新基础设施”的发布也将有助于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对智能汽车的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还有一个影响智能汽车发展的因素,就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及其车企的发展,因为目前BATM等巨头可以将智能汽车或车联网技术的落地寄托在蔚来、小鹏、理想等新能源车企身上。

那么,就存在一个风险:相互合作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因故倒闭,智能汽车落地的时间表就会被打乱。毕竟,目前蔚来、小鹏、理想和威马还没有真正实现盈利。

“鉴于目前5G技术的进展,实现大规模覆盖还需要一到三年的时间。同时,新能源汽车行业要被更多人接受,至少还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所以智能汽车真正应用估计是在2023-2025年。”阿基奇这样说是为了连接洞察力。

目前,虽然我们不知道BATM或其他巨头在智能汽车应用的战斗中谁能笑到最后,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巨头之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