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经过35年的努力和提炼,不仅让人们看到了其积累的生存能力、竞争力和发展力,更看到了其顽强的转型、成长和创新力。
吉姆·科林斯在《卓越的基因》一书中详细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在初创阶段脱颖而出并持续成长,而有的却不能。”
科林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阐释了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路径,其中自强和创新成为吉姆·科林斯笔下的高频词。
中信银行作为改革开放中最早成立的新兴商业银行之一,经过35年的提炼和发展,已经走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前列,其脱颖而出的“关键”是自我完善和创新。
创新与变革:中信银行的根基
中信银行诞生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中,创新求变是其根本。回到1987年,中信银行的故事从北京国际大厦的一个小会议室开始。
1987年4月14日,在北京国际大厦,时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的荣毅仁先生主持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信实业银行成立。这是改革开放后成立的第一家全国性综合性商业银行。中信银行以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精神,书写了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
成立之初,中信银行就与惠誉证券合作开展民航租赁,成为国内首家与外国公司合作飞机租赁的商业银行。随后,中信银行续写了多个传奇。如1996年牵头13家国内金融机构为伊朗德黑兰地铁项目提供2.69亿美元出口买方信贷银团贷款;1998年与美国大使馆合作,推出代美国大使馆收取签证申请费、传递签证信息的业务,这种有温度的服务一直延续至今。
未来20年将是中信银行的黄金时代。现阶段,中信银行始终把握政策方向,保持着大胆创新、大胆实践的昂扬步伐。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大量的企业家出现,他们需要从银行融资购买必要的相关设备。包括中信银行在内的商业银行抓住机遇,开始蓬勃发展。
为适应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中信银行于2005年正式启动改制上市,并于2007年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其发行上市创下了同业中股改上市最快时间纪录。
中信银行凭借其敏锐的市场“嗅觉”、快速的学习和适应能力以及有效的策略,在银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从1987年的小会议室,到2007年首次突破1万亿元;到2021年,总资产将首次突破8万亿元,中信银行创造了银行业三十年的“速度奇迹”。
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CICC在其最近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2022年上半年,中信银行深化了在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和集团金融业务方面的协作,资产负债结构变得更加健康。
同时,中信银行得到了权威机构的认可。作为银行业公认的榜单,每年《英国银行家》全球银行1000强都备受关注。7月4日,其发布的2022年全球1000强银行排行榜显示,中信银行一级资本排名全球第19位,较去年上升5位。这是中信银行首次跻身全球前20大银行。从榜单前10名中资银行的综合表现来看,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中信银行位列前三,中信银行在股份行中排名第二,在多个子榜单中排名第一。
如今三十而立的中信银行,又一次站在了创新的十字路口,为下一个十年打基础。
拥抱财富管理大趋势,深耕百亿蓝海。
目前,更多的银行开始关注零售客户和小微企业的需求。因此,轻资本、轻资产的零售业务备受市场关注。“为零售商谋未来”逐渐成为业界共识,零售业务成为各大商业银行布局的关键。
总行机构已进入实质性混业经营状态,未来主要业务机会主要在消费信贷、资产管理、财富管理、金融科技等细分行业。轻资本业务的市场空间和盈利能力将超过传统银行业务。
财富管理作为零售业务的“核心”,可谓是银行在零售业务攻坚战中的关键点。根据麦肯锡的测算,未来五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10%左右,预计2025年将超过330万亿元。
谁能在财富管理领域分得一杯羹,谁就能取得长足的进步。然而,赛道越拥挤,越难走。在一个大斗争的世界里,要么最好,要么最优秀,都会被淘汰;涨了就涨,不进则退。具有勇于“创新”基因的中信银行,在这场财富管理的攻坚战中也表现不俗。
2021年发布中报时,中信银行提出以财富管理为战略支点,通过板块整合、公私联动、集团协同三个杠杆,实现中信零售金融业务的撑杆跳。
此后,中信银行零售金融板块经历了一系列调整,以理财业务为核心,开始了系统化的重塑。从组织变革和管理方式,到业务布局和人才引进,每一个环节都做了精心布局。
同年10月,中信银行启动“342强核行动”,其中“3”是打造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三大核心能力”,“4”是打造数字化转型、中信协同、风控体系、企业文化“四大发展支柱”,“2”是夯实科技、人才“两大业务基础”。
在2021年年报发布会上,中信银行首次系统阐述了其新零售图景,表示正在打造以财富管理为主体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价值链,同时明确了一体两翼三完整四环五主的新进路。
为此,中信银行还引进了财富管理专业人才,多管齐下,成效显著。中信银行2022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中信银行零售管理资产超过3.7万亿元,年增2258亿元,增速居可比同业首位;在外部市场压力下,零售信贷逆势增长,结构优化,规模超过2万亿元,保持同业前两位。同时,零售收入占比38.8%,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个人客户1.23亿户,比上年末增长3.04%。
科技赋能服务,持续打造金字招牌。
目前,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不断扩大。同时,客户的选择也不再是单一的产品导向,需要有温度的服务。
事实上,早在2017年,中信银行就在年报中首次提到“是一家能与客户共享共赢,更有温度的商业银行。”次年,2018年,中信银行正式发布零售银行品牌主张——“保持温度”,强调要打造“有温度的”零售银行品牌。
但是,有“温度”的服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就需要知道客户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客户是数字化转型的起点和动力。
在提供“有温度”服务的道路上,科技将是最有力的支撑。
事实上,科技的下沉确实可以为市场提供可能性。比如之前摩根大通银行推出的YouInvestTrade平台,以及后续的YouInvest平台,旨在为不同财富水平的客户提供匹配的在线服务,而这两个平台收取的手续费率极低,吸引了相当一部分长尾客户。
看中信银行这几年的走势,在科技创新方面做了很多尝试。
2018年,中信银行在年报中表示,其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平台“中信大脑”全面上线。
据悉,针对日常运营中重复人工操作、流程数据断点等业务难题,该平台推出了集低效场景识别、工具研发、工具搁置、工具服务于一体的“效率+”平台,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并荣获2021年亚洲银行家“中国最佳流程自动化项目”。
两年后,中信银行手机银行APP首次推出“财富对号入座”功能。该功能根据客户的财富水平、风险偏好和生命周期,动态考察客户的财富配置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资产配置建议和产品推荐。
同时,中信银行还基于场景细分客户,围绕客户需求提供“金融+非金融”的综合服务。如中信银行针对老年客户推出“幸福1+6”服务体系,聚焦“医疗”、“享受”、“学习”、“旅行”四大场景,通过财富、健康等六大“金融+非金融”服务,满足其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
随着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也反馈到中信银行。根据其2022年半年报,中信大脑的公共智能产品推荐模型系统支持一线客户经理的精准营销,有效带动存款超过400亿元。
自强不息,在前进中创造美好,美好的未来。越往前走,就越精彩。中信银行将努力拼搏、勇往直前,不断超越自我,以更高的士气、更好的业绩实现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