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中国农民丰收节丨又是一年麦黄时,一起来看咱“嘉”新农人

网友发布 2022-10-03 18:22 · 头闻号站长动态

小时候渴望走出土地,在城市有所作为。长大后,我怀念那片土地,回到农村和土壤在一起。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农业成为有前途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的理念正在改变着农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职业农民的行列。

今天

这是第五个中国农民的丰收节。

让我们看看我们的“贾”新农民。

如何引领传统农业

向现代新农业的华丽转型

做一个返乡农民,做村里的“顶流”。

陆,1988年出生,华亭人。由于他的父母都是农民,他从小就对农村有一种别样的感情。2013年,24岁的陆了解了“家庭农场”的概念。当时,他在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作,毅然决定回乡创办上海富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姚”这个字,饱含着他对土地的深情。

作为80年代出生的现代新型农民,陆云馆长期扎根田间地头,不断变革种植技术,创新农场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旨在走一条健康、生态、科技的新型农业发展之路。

在卢的农场,你不仅可以学到一种全新的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还能感受到智能信息测报设备在田间的广泛应用,还能经常看到植保无人机来回飞行喷洒肥料的生动画面。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他一次次深入农业发展先进地区向老师取经,努力探索农场的绿色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2020年,鲁种植的“吉耀福”牌优质水稻在嘉定区第五届优质水稻品鉴会上荣获金奖和最佳人气奖。“大米的好吃不仅与水稻品种的选育有关,还与种植方式有关。”谈及种植经验,陆说,为了保证水稻的品质和口感,从前期的选种、晾晒、浸泡,到中期的催芽、育苗、移栽,再到最后的收割、脱粒、包装,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

卢有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快速的反应能力。他积极转变销售模式,不断拓宽经营思路,将农产品品牌化,通过微信小程序等线上平台广泛宣传推广,不断延伸品牌影响力。在把家庭农场做大做强的同时,陆也没有忘记身边的乡亲们,积极为乡亲们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岗位。今年疫情期间,他不仅第一时间捐赠了1000斤大米和500斤蔬菜,还主动要求加入“大白”队伍,帮助防控疫情。

如今,陆的农场已发展到500多亩,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型农业基地。对于未来,陆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希望通过更多的新技术、新模式,为家乡的农业发展增添活力。

女文清“弃文从农”,做了三代真正的农民。

盛今年35岁。他的祖父和父母都是农民。但在她人生的前30年里,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真的参与务农。

2012年,盛大学毕业,成为一名中学教师。当时现代农业方兴未艾,电子化、科技化浪潮方兴未艾。作为马陆镇胜肯邦农机合作社的负责人,盛陈晓的父亲白天在地里忙,晚上还要在家研究各种电子报表。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渐渐有了“弃文从农”的想法。

2017年,她从学校辞职回到胜肯邦农机合作社做真正的“农业三代”。盛承认,夏添的“杀伤力”还是很大的。许多人满怀热情地梦想着去农业,但大多数人在经历了夏添的辛勤劳动后会退缩。“我学的是艺术专业,以为会走文清这条路。没想到走了一圈,最后还是和父母爷爷奶奶一样当了农民。”盛陈晓说,不管你多努力,你都会坚持下去。

合作社老化严重,盛作为一名新鲜血液担起重担,经常奔波于各种农业培训班,自学各种农业知识和新技术。现在,她有高级农艺师证、飞手证、收割机证,今年还在准备专业拖拉机驾驶证。盛陈晓说,农业科技化是未来的趋势,他很乐意尝试新的现代农业技术,让爷爷奶奶经营了几十年的合作社焕发新的生机。

无土栽培,开启农业新模式

“我父母一辈子都在和土地打交道,腿上经常沾满泥土。但我拿起棒子后,能在一万多平米的大棚里种水果蔬菜,没有泥土,这让我爸妈觉得不可思议。”42岁的余世成来自四川南充,是个不折不扣的“农村娃”。现在他凭借无土栽培技术,成了我家“贾”的“科学农民”。

2000年,刚从四川农业大学森林旅游专业毕业的于世成来到南翔。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厨师,与专业无关。但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攒下“第一桶金”买电脑,通过互联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当时我在网上看到‘以色列西红柿亩产可达6万斤’,我很震惊,突然就想种地了。”他当即在南翔红香村租了6亩地。

当时的余世成除了小时候在田里打过基础,没有其他种植经验。为了种好地,他每周都要坐车去上海书城买相关书籍自学。“那时候我住在一片菜地边上,边看书边练习。我从来不在12点前睡觉。但我也没觉得苦。在地里干活感觉很踏实。”没想到,种番茄第一年,亩产就达到了一万斤。虽然当年西红柿价格跌到了1元4斤的历史新低,但于世成还是很满足,找到了种地带来的成就感。

尝到甜头的于世成随后花1700元参加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函授班学习无土栽培技术。他这才发现,如何精确控制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含量对蔬菜的生长影响很大,现代技术的应用在种植业中随处可见。“刚开始,我只尝试种了4平米。很明显,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番茄在颜色、生长、产量和味道方面都比普通方法种植的番茄高得多。”这一尝试坚定了于世成“死”无土栽培技术的决心。

十几年来,于世成走遍江苏、山东、浙江等地,摸索出一套独特的经验和技术,最后回到上海成立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于世成团队自主研发的无土栽培环境控制系统已实现国产化,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从事农业20多年,余世成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他想做的还不止这些。现在,他专注于无土栽培半封闭温室的建设。“传统农业一年种两季,收获期长达四个月,而无土栽培的半封闭大棚一年只需种一季,收获期可长达八个月甚至更长。以小番茄为例,平均每平方米产量每年能收获90多串。”对于未来,于世诚充满信心,深感责任重大。

“草莓女孩”重返草莓村

“这是我的港湾,在这里我永远不会迷路。”2018年,嘉定工业区灯塔村公开招聘年轻干部。大学毕业八年的张莉选择回到熟悉的土地上发展。在她看来,她的家乡“灯塔村”是指引她找到心灵家园的灯塔。

灯塔被誉为“草莓之乡”。作为一个在草莓地里长大的“草莓女孩”,张莉放学后的童年乐趣就是和朋友们在草莓棚里跑来跑去。“那时候村里大部分人都种草莓,我们家也不例外。然而在我的印象中,草莓收获期短,品种单一,产量低。我妈每次都要跑好几趟城去卖,我也只能偶尔尝一口。”张莉说。

如今,草莓棚不再是童年的游乐场,而是灯塔村民的致富之地。自2007年灯塔村建立“农灯”草莓基地以来,灯塔的草莓种植逐渐向产业化、规模化转变。2018年,乡村旅游崛起。村里改造了草莓大棚,部分大棚改为立栽,方便游客采摘。农民不必像过去那样去城里卖草莓。

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村民收入,灯塔村成立了草莓田间学校。2019年,张莉成为校长,每年培训400多人,有效提升了灯塔村种植户的专业技术水平。

凭借年轻人对电商商机的洞察,张莉还致力于开发草莓的线上销售渠道,定制物流包装,并与京东物流达成合作,在全国各地销售“农场灯用草莓”。

“我们灯塔村不仅有草莓采摘,未来还将与漓江生态园、朱樵老街联动,成为一个美丽、美味、好玩的休闲农庄。”言语间,张莉流露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期待。

嗯,不仅仅是靠人力。

"今年的水稻长势良好,籽粒饱满,穗更饱满."贾看见的时候,他正在稻田里看稻子长势。

出生于80年代的刘波是上海外冈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和上海外冈食品生产专业合作社的社长,也是一名农机手。从小在小地里长大的他,对土地充满了感情。2012年,在城市工作多年的刘波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回到农村,成为一名农民!

最初几年,刘波整天在外冈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干活,拉皮、喷药水、施肥,又累又繁琐。“那时候我每天都会弄得灰头土脸,真的无数次想过放弃。”刘波说,就是在那时,他下定决心要改变传统农业完全依靠人力的局面。

近年来,外冈镇以宅基地置换为契机,在市级土地整治项目和高标准粮田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将农民原有宅基地复垦为耕地,将面积分散、布局凌乱、规格狭窄的地块连片,为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种变化也让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刘波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插秧机、水稻直播机...他将现代化设备引入传统农业,逐渐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经营管理模式,促进了粮田种植的不断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我想让职业农民变得简单,吸引更多年轻人回来,发挥他们的专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刘波说。

北方佬在嘉定实现“樱桃梦”。

1980年,贾艳丽出生在北方农村。他回忆说,当时家里有近十亩地,主要种植大樱桃。他从小就对樱桃种植感兴趣,并了解了很多相关知识。

2007年,贾艳丽毕业于青岛农业大学果树专业,就职于马陆葡萄研究所,2014年加入上海聚源丰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位于聚源百果园的公司樱桃温室里,经常可以看到贾艳丽忙碌的身影。他介绍,樱桃在上海种植已久,但基本都是小中华樱桃。大樱桃受品种、环境、技术等因素制约,尚未形成规模化种植。

“橘生淮南则橘,橘生淮北则橘。”北方传统的种植经验不适用于南方。为了找出哪些品种更适合在上海种植,贾艳丽和他的同事从2015年开始大规模有针对性地进行品种筛选。到目前为止,已经收集了80多个世界各地的大樱桃品种,发现了十几个具有商业价值的品种,其中一些是早熟的优质品种,将成为菊园樱桃品种资源的未来。

只要有空的空闲时间,贾艳丽就会查阅相关文献,将所学应用于田间生产。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上海聚源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21年被授予“上海市安全优质信得过果园”,其大樱桃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

在广阔的农村土地上

我“贾”这个新农民正在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让这片热土变得生机勃勃。

你对「乡村振兴」有什么期待?

来源:上海嘉定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