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乃多年未有之大变局,多重挑战叠加,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开新局的宋志平,对企业家有何建议与提醒?近日,在宋志平新著《三精管理》出版之际,北京大学教授何志毅与宋志平、王石进行了一场深度访谈。
扎根企业40多年,宋志平带领两家企业双双跻身世界500强行列,潜心创造出一套中国式企业工法——三精十二化,集管理和经营于一体,兼顾效率和效益,兼修内功和外功,让你看得懂、可实操、有成效。
三精管理聚焦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要点,从组织、管理、经营三个方面展开,建立了先进、实用、高效的企业操作系统。组织精健化从股权、治理、管控、激励等角度入手,打造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组织。管理精细化是推动企业管理的各个端口、全过程和全方位精细化,对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来说尤为适用。经营精益化则要求企业形成“从管理到经营”的逻辑,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做出正确的选择,不断拓展盈利空间,提高盈利水平。
三精管理解决的是企业要么长不大,要么长大了却倒掉的问题,可以使企业各项经营指标该升的升上去、该降的降下来,从竞争的红海驶入竞合的蓝海,实现共生共赢共享。
何志毅:大家好!今天我们三个人坐在一起,来开一场小型的《三精管理》新书分享会。
我是何志毅,北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我先介绍一下今天的作者是宋志平老师,宋志平老师原来叫做“双料企业家”、“双料董事长”,带领中国建材和中国国药双双进入了世界500强。现在叫“双料会长”,既是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也是中国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的会长。这本书是宋志平老师在4月23号“世界读书日”上有一个盛大发布,我也刚刚参加过那场活动,今天我们开个小型的分享会。
还有一位分享会的嘉宾是王石先生,他是著名企业家,著名的慈善公益家,也是众所周知的企业家里的运动健将。我跟两位企业家、企业思想家,还有各具特色的角色的扮演者都是熟人,我跟王石先生认识的时间很长,跟宋老师咱俩也认识四五年了。我特别高兴能够坐在这里做这本新书分享会的一个临时主持人。
我想先让宋志平老师、王石老师跟大家打个招呼,然后开始我们这场分享会。
宋志平:大家好!
王石:大家好!
01
组织要精干,
企业也需要“剪枝”
何志毅:想请宋总说一说“三精、十二化、四十八法”,肯定不能完全罗列一遍,你提纲挈领的跟听读书分享会的听众再简要地介绍一下“三精、十二化、四十八法”。
宋志平:我想把这本书的逻辑和轮廓给大家讲一下。“三精管理”刚才讲到了是指的组织精健化、管理精细化和经营精益化。
第一,组织精健化
为什么讲精健化?因为一个企业它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不去干预它,它会疯长,甚至得大企业病,效率会降低,最后轰然倒下。所以我们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一方面企业的逻辑是成长的逻辑,必须让它长大;另一方面,在长的过程中,我们要进行“剪枝”,像果树剪枝,这是我以前插队的时候学的一个技术,当然我觉得万物原理是一样的,企业也需要“剪枝”。
所以,组织精健化里边我是有“四化”:
1.治理规范化。讲管理比较多,实际上好的公司一定是治理规范。我觉得这个是特别重要的,所以就是治理规范化。
2.层级职能化。这讲的是什么?企业做大了以后,每一个层级要有不同的职能。过去老讲集团总部是投资中心,业务平台是利润中心,工厂底下的这些执行单位是成本中心。
那么,我们在集团这个层面要有决策的高手,在利润平台我们得有市场能手,在成本的这一面我们得有成本杀手。所以,我就给它分开了。因为我也有感,我们很多企业乱投资,其实企业乱,乱在两个:第一个行权乱,不知道这企业该听谁的。第二个是投资乱,层层都在投资,授权混乱,最后乱了起来,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个公司。所以,如果这样的话,就能管住投资。管住投资企业就不会大乱,管不住投资,乱了一定是大乱,现在出问题的大部分是投资混乱。
3.平台专业化。讲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每一个业务平台都要是专业的,中国建材相当于一个体委,下边做水泥只做水泥,做玻璃的只做玻璃,做石膏板的只做石膏板,做玻璃纤维的只做玻璃纤维。干嘛呢?让他们长期的、专业的去从事这一个专业,做下去。所以,长期主义、专业主义、务实主义就干这个,长跑,最后他们都能成为这个细分领域里的一个头部企业。如果你要说让他们什么都做,多面手,那他们没有一个能做好。所以,我希望他们做“单打冠军”。
事实证明,这些年像北新建材、中国巨石、南方水泥、凯盛等等这些都做成了一个领域里的单打冠军,就是隐形冠军,都做到了世界第一位,在他这领域里面。
4.组织精干化。组织精干化就是你要不停地“剪枝”,要控制层级,要控制机构、家数,还要控制人员。我们很多企业会盲目的成长,层级越来越多,十几个层级都有。我们做过“传话游戏”,如果十几个人去传话,一定是信息失真,企业也一样。所以,我们说做到三级为限,其实有时候企业发展三级往往做不到。但是,控制在四五级,不能再多了,再多就会引起效率降低。
再一个是要减少家数。其实过去这五年,国资委在央企里边,我们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减了多少家了,减掉了19900个企业,占我们整个央企家数的38%。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央企它都发生了些什么。像中国建材减掉了将近500家企业,占到我们的20%以上,其实这些都是特别有用的。另一个减臃员,减掉一些臃员,这样的话,让企业真正的瘦身健体,让它提质增效。这是在组织精健化里边我跟大家讲了四化。
第二,管理精细化
在管理精细化里边,其实管理精细化,“精者质量,细者成本”,这个非常之重要。不管技术多么高,不管你什么样的新经济,如果你忘记了质量和成本这两个最最基本的东西你都会失败,任何技术都救不了你,因为你的东西做不好,你的成本降不下来。这是我们的基本功。
所以,在这一部分里边,其实也是讲了几点:
1.管理工法化。为什么讲到管理工法呢?因为学管理,我们这些年学德鲁克、明茨伯格,学不少理论,但是日本人不大学理论,日本人学方法论,比如看板管理、定置管理等等,日本搞了很多工法,班组长都明白,都按照这个去做。所以,你看日本和德国他们都创造了非常好的管理,有非常好的产品。
我最近去宁德时代,大家知道宁德时代做得不错,虽然现在股票有点回调,但是电池他做得最好。他为什么做得最好?大家说他技术很高,其实他最重要是管理,他用了什么管理?他用了一套工法,叫什么呢?极限制造。
什么叫极限制造?过去我们讲六西格玛,这是摩托罗拉创造的,后来杰克·韦尔奇搬到了GE,后来我们也学习。就是对缺陷的控制率控制在百万分之一。但是,宁德时代的极限制造要控制在百万分之百万分之一,就是十亿分之一,1个ppb。把这个缺陷控制率控制在这样的一个缺陷,因为他能够保证他的电池不出故障。因为他1.7秒钟出一个电芯,两分半钟出一个汽车的电池包,这么大规模的生产,它必须保证它的电池不能发热,不能燃烧爆炸,这样他才能够有市场。
所以,我以前做北新建材的时候,其实我不光学习德鲁克他们那些管理的原理,其实我更多的要向日本去学习日本的管理。所以,这个里面我就写了管理工法化。
2.成本对标化。其实降低成本的根本的方法,或者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对标。谁做得好,包括一个企业里边谁做得好才能和它对标,来降低成本,这其实是数量对比的一种管理方法。女孩子想减体重怎么办?秤说称一称,每天称,称两次,早上一次,晚上一次,自然体重就降了,因为你反复对标。你发现我今天涨了0.2公斤,我又肥了,晚上少吃点,其实这就是对标,对标优化,其实这个并不复杂。
3.质量贯标化。为什么讲这个话?质量的控制不是说我们最后通过检验员把废品检出来,因为那个时候已经造成巨大浪费,要进行全过程、全员的管理,这就是TQC。然后,我们有一些管理的方法,就是ISO9000,到后来我们现在用的卓越绩效评价方法叫PEM,就这套方法。所以,我觉得这套方法,质量管理不是严和宽的问题,是有没有方法的问题,把这套国际标准给它惯了进去。所以,我叫它质量贯标化。
4.财务稳健化。其实我最初讲的是“现金为王”。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我也跟万科学了不少,我跟郁亮有过一个深入的交谈,郁亮就提出来,在企业里边我们要追求有利润的收入,追求有现金流的利润。
我们财务里有三张表:一张表是资产负债表,一张表叫利润表,第三张表叫现金流量表,这三张表非常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里最重要的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就是经营活动里有没有现金流量净额,你赚到钱没有?因为财务的利润可以因为折旧等等各方面进行调整,但是现金流这是一个死数,也就是你一年下来,在经营活动里支出了多少钱,进来了多少钱,你是不是真的赚到钱了,这是很关键的。
所以,其实在过去的四年,中国建材这家企业它只有4000亿的收入,但是它每一年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都在550亿到700亿之间,也就是它这家企业每一年能有六七百亿的净现金放在这儿,在经营活动里。所以,我就觉得他经营的是不错的。
那也就是说,其实我们每个月都要看我们的现金怎么样。其实企业出问题最后是出在现金上,资金链断了,这企业才最终死亡,如果资金链没断,即使有这个问题,那个问题,还都不足以死亡。
所以,今天你看倒掉的企业都是资金链断了,这是讲的管理精细化我的主要内容。
第三,经营精益化
那么,经营精益化指的是什么呢?刚才说组织精健了,管理也精细了,是不是企业就一定好呢,是不是一定活下去呢?不见得。你的成本即使等于零,你不见得在竞争中成功。如果今天拿了个按键电话,放在那儿一盒子都没有人买。
问题出在哪儿呢?就是出在今天我们的环境在不确定性中,在不停地变化,说企业我们既要有精健的组织,还要有精细的管理,但是这远远不够。今天对我们企业来讲,要学会从管理到经营,要在经营上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在不确定性中你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其实是一个经营问题,这不是一个管理问题。
所以,在西方管理是个大概念,在中国语境里边管理和经营可以分开,说管理得比较好,质量很好,成本很低,管理很有序,这是指的管理。说经营得不错,这单位赚到了钱,现金流很充沛,往往是指的经营的问题。
所以,在经营里边,我也讲了四个化:
1.业务规核化。我认为一个企业必须构造自己的核心业务,非核心业务要特别的注意,非核心业务不赚钱的立即减掉,不要让它有出血点。
2.创新有效化。为什么把这个东西给拿了出来?因为创新是企业经营的一个核心,增加我们的竞争力和活力。但是,创新是极具风险的一件事。所以,在创新上很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要有效、有目的和有质量的创新,不要脑子一热就进行创新,而是一个有目的的创新。
3.市场细分化。为什么讲市场细分呢?其实今天我们很多企业都过剩了,产品都过剩了。大家就想,这么过剩怎么办?我要不要转行?我就跟他们说转型,不是转行,除非这个行业彻底地消失了。但是比如像水泥,一年我们还卖24亿吨,这么大的一个市场,只是说过剩了35%,你转到另一个行,另一个行里可能过剩40%,你怎么办?你还不熟悉。
如何在原来这个行业里边,在过剩的情况下,甚至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你还能够取得效益,这该怎么办?办法只有一个,进行市场细分,产品细分。
4.价值最优化。其实我这里边核心概念是什么?一个是讲到价格,合理的定价至关重要。我们企业做了产品,多少钱卖给大家?大家说市场有客观的给我们定出来。市场从来也不客观。所以,做企业来讲,你掌握定价权,不能被动地去适应这个定价,而是要主动的掌握定价权,这样你才能够主动。如果被动的适应,你就是像在大海里的一条小船,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所以,我觉得这个至关重要。
所以,我提出“价本利”。什么叫“价本利”?过去叫“量本利”,就是产品我们通过什么降成本?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每个产品单位的固定费用,从而降低成本。但是,你有多少卖多少可以,如果你都卖不出去了,你生产10万辆汽车和20万辆汽车,当然20万辆汽车你的成本会低,但是10万辆汽车你能卖,20万辆汽车,有10万辆汽车堆在库了,不但没降低成本,还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这个时候“量本利”失效了,那怎么办?要“价本利”。要稳定价格,降低成本,取得利润,能保量就保量,保不了量适当的减量都行。
这本书里我就讲了千亿级的公司他们的市值高是为什么?他们往往是行业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他们往往是成长性和盈利空间大的企业,他们往往是规范治理的企业,这三大主题。同时,我也讲了市值低的公司是什么原因?这本书里都有。而且最后我归纳了好上市公司质量的五条标准。
02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
自主权
何志毅:宋总对“三精管理”提纲挈领,“三精、十二化”,娓娓道来,也信手拈来很多案例。我想问王石董事长,听了有什么想跟宋总讨论的,或者是评价的。
王石:宋总的这些观点理念、观点方法可以感觉到他是娓娓道来的,是他的亲身经历,再把他的经历怎么系统地总结上来。确实在中国企业,当然宋总是央企,大型国营企业的管理者,但是我觉得他的管理很多的方法,因为我是搞民营企业出身,搞到最后我发现到一定的规模,到一定的时间,实际上在管理上区别不是很大。
如果说国营和民营有什么区别?应该是国营公司的老总受制约的要比民营多,换句话说,就是他的自主权没有民营企业那么自主。
管理到最后来讲,比如大公司病,一说到国营企业,大了就是大公司病,实际民营企业到了大了,大公司病是一样的,跨国企业也是一样的,500强更是如此。你别看日本企业,跨日本企业,你看日本企业这个大企业,综合商社,到现在最麻烦的就是这综合商社,就是因为它太大了,历史太长,各种路径依赖,就缺乏创新。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中国走到今天,尤其是对这些央企,有一批这样的企业,现在他们的管理方法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刚才宋总不仅讲到了国营企业,也讲到了民营企业。我不妨再介绍一下丰田,广汽合资的这个丰田汽车制造厂。这家制造厂,当然在中国,丰田合资的不仅只是这一家,好多家,但是就是在广州这一家的管理水平,最后来讲管理水平你说高是低,最后还是看它的经营效绩,包括本土丰田的企业,遍布全世界的同等规模的,它是盈利效率第一。
宋志平:这家公司我去过,确实做得好。
王石:我觉得日本企业在变,更有意思的是广汽丰田里还允许他们再有自己的品牌,还是那个生产体系,允许有自己的品牌,完全自己来独立创新,令人非常惊讶。更不要说刚才提到了华润,华润在多样化当中是少有的管理非常非常棒的。这是我回应的第一点。
因为民营企业来讲,如果你不借鉴国营企业,你认为绝对国营企业就是死,你不是就有专利权吗?有这样的。比如几大行,他是有专利权的,民营企业再能干,不能让你办那个决策。但是,水泥不是。包括刚才宋总说的建材那几个,那都不是,民营企业都可以搞,都可以跟你来竞争。
所以,应该是这种变化,就是大型企业真的是名副其实的,而且是符合中国的文化的。尤其他们的人事决定权不是像民营企业说决定就决定,说撤了就撤了,说换了就换了。所以,在这种情况能做到这一点,这点真的是中国特色。你同意不同意?不容易的。
何志毅:有一部分央企是有特许经营权的,门槛很高的,但是有一些央企真的是市场打出来的。
王石:我们再说说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来讲,刚才说的一个,就是如何来“剪枝”,民营企业的情不自禁的就是多种树,恨不得光一棵大树不行,还要有小树,小树还要催苗,还要生长。所以,往往最后来讲,一多元化,就是更多的机会主义,或者急于求成。如何要规模?规模非常简单了,就是并购。
再一看,机会主义就是这个赚钱做这个,那个赚钱做那个。比如现在搞电动汽车,一哄而上,你说每一方面呢?市场未来,是在风口上,猪能飞起来。所以,正因为这样他们受限制不是很多,反而是自由决定权上往往出问题。
再一个,我们有句话叫“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但是,显然他这个干部的更替、培养形成很好的一种循环。但是,像民营企业,实际上现在“创二代”如何来接班,这是非常大的问题。
刚才宋总提到了做黄金的内蒙这家企业,最后如何家族管理,交给职业经理人,这往往是教训多于成功。所以,如何接班,现在是很大的问题。所以,这是在中国这方面民营企业现在还是在经历的。
03
助你成功的是朋友
坏你事的还是朋友
何志毅:时间关系,我把两个问题并在一起,我把两个问题合在一起,一个是刚才王石董事长讲的,央企的领导人受到的约束肯定比民企多,但是你们怎么能够在这种约束条件下,能够把队伍、文化,包括传承都做好了。
第二个是我听了宋总讲的“三精、十二化”,实际上后面还有“四十八法”,我想请你再发挥一下,有法在后面,有招式在后面,比如“四精五有”,请宋总解释一下,正好回应刚才王石董事长评价的那个定。
宋志平:其实刚才讲到了,不管是民企还是国企,他们都是企业,他们都符合一般企业的规律。
所以,我们探索的是企业的规律,像这本书探索企业管理的规律。我觉得这些规律不是国企特有的,包括民企也是共有的。
所以,这本书我想也不是单独写给国企的这些干部,也是写给大量的民企的这些干部的。因为过去的三年我做上市公司会长,上市公司里有4782家A股公司,其中有2/3是民企,1/3是国企。我去了上百家公司进行调研,大部分是民企。所以,刚才我讲到了宁德时代、万科,万科也是个混合所有制的,这些企业其实大部分是民企。
所以,我这本书针对企业一般性规律,刚才其实王石董事长专门讲到了,就是民企和国企其实有共同的东西,做大了,可能都得大企业病。所以,这个方面确实我也感觉到也要认真地去研究这些问题。其实我老讲企业小是自己的,可以独善其身,企业大了,实际上都是社会的。
谈到日本,在日本这些公司里边,其实他都有个专务,这专务是干什么的呢?是主办银行派驻的。专务的权力很大,参加董事会等等这些,他不同意不行的,你不能做的,因为你的钱是从他那儿融的。所以,你的经营的现金流,你的投资,银行通通掌握,这样才能给你贷款。
那我们现在这套体系以前有,叫“贷款驻厂员”,现在没有了。这个企业就是我今天从A这儿贷一笔,你不贷,我从B这儿贷,最后贷来多少钱?有时候银行并不知道。最后他轰然倒下的时候,大家一看全傻眼了。
所以,我有一次给银行也建议这个事情,我说很少有人研究日本的专务制度,就是银行的“驻厂员”。所以,像这些问题我觉得其实都是共性的问题。
同时,国企是一层一层的,有很多层,他越在底下越接近市场,而且在底下的国企其实和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市场竞争、企业创新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其实我这本书大部分是写给基层二三级,三四级企业的干部们的,写给大家的。
讲到你刚才讲的“四精五有”,实际上这是我给干部们,就是提高干部的素养。“四精”就是精心做人,精心做事,你还要精心用权,精心交友,刚才你对精心交友很感兴趣。因为交友就是人情关,这是个很重要的,做任何事必须有朋友,你要没朋友,我自己做,一般你做不好。但是,朋友一定是好朋友,祝你成功的是朋友,但是坏你事的还是朋友。所以,交友要慎重。做企业,你看其实出了那么多问题的,很多人是结友不慎,出了问题。所以,这本书里专门讲了如何做到“四个精心”。
同时,也给大家提出来叫“五有干部”。“五有干部”指的是什么呢?
第一,有学习能力,首先得有学习能力。
第二,有市场意识,你得有市场化的意识。
第三,还要有专业精神。所以,做任何一个事情,你要很专业,你要特别特别的专业,你才能够做好。
第四,你还得有一个精神境界,境界这个东西就是要战胜自我,多和少,大和小,进和退,得和失这方面你要考虑大家。
第五,要有利他主义精神。
其实这些其实都是挺重要的,我觉得这个不光对国企,对民企也是要进行人格素质的培养。
04
靠经验做不好企业,
必须学习
何志毅:我是想最后问你们俩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兴趣,有没有想法能够参与和影响一下商学院?
王石:实际上这几年我在剑桥就办了个申请班,实际上就是以为抓手,作为一个EMBA这样的一个商学院,商学院现在还在做。你刚才那个评价我是非常喜欢的,就是企业家里的运动健将。实际上我想写书,不一定是关于企业管理的书,如何管理自己?比如说,“三精”,怎么管理自己的?如何睡觉,如何吃饭,如何锻炼,实际上你能自己管理好,你才能再来管理别人。
何志毅:尤其刚才讲的民营企业的老大,管理自己就特别重要,没人能管理了。
王石:比如我的身段,我今年72岁,但是我身上一系列的指标都是被人不相信的。比如其中一个指标,叫做内脏脂肪率。大家都忽略了这个指标,一般都是体脂率,内脏脂肪率来讲,一般的中年以上都是在4以上,一般是5、6,能到5以下这都比较少的了,能到4、3这已经很少的了,但是能到1几乎绝无仅有。那我就告诉你,我相当时间是在1,但是一不小心到了0,0就是五脏六腑干干净净的,那就不正常了,一点脂肪没有,也不对。所以,我开始增加吃,叫“三增”,增脂、增肌、增重。如何管理更多是从这样一个运动锻炼,再反过来怎么来对社会的一种关心和对家庭的一种关心。
宋志平:我是觉得对企业来讲非常重要,尤其是我退下来这两三年,我看到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家们他们学习的愿望特别高,这远远超出我的预料。大家为什么那么愿意投资学习?
我觉得就是大家在实践中发现只靠实践,一个人一个人的孤军作战,靠经验做不好企业。所以,必须学习。
那么,另一方面来讲,商学院应该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教育,这又是第二个方面。商学院呢,我们应该看到工商管理它是个实践科目,所以这里边又得学理论,又得学实践。所以,我老主张商学院应该开门办学,应该结合企业的案例,也应该让一些企业家到商学院的讲台上给大家进行一些介绍。所以,我们以后要培养更多的企业家,让大家学会总结,学会讲课。
同时,我们也要求我们的老师们,更多的接触企业,到企业里去,做独董各种各样,让他们接触企业。所以,这方面我觉得商学院的教育它不能变成普通的,像数学、物理这些学科教育。如果成这样的一种教育,那就走偏了。所以,他是一个实践教育,也是一个再教育。所以,我觉得商学院非常重要。一方面我们在大量的培训商科的学生;另一方面,你看到我们真真正正的受系统商科教育的还不多,现在民间也不少培训组织,我也觉得这些也很好。
总之,我觉得企业家能够系统地学习。有人说,宋总,读书,我不读书,读书是摆样子。我认为读书你先读别人的实践,别人的实践成了书,宋总的实践,40年成了书,233页,一夜就读完了,至少你知道他干了点什么,然后再加上自己的实践。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管理从来不是无师自通的。
所以,那天“世界读书日”我说了一句,因为大家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开了个玩笑,“书中自有500强”,其实我能做两个500强和我读书有关,我原来是学化学的。假定我不读商科,假定我不去搞这些管理培训,你说一个学高分子化学的,他能做到世界500强吗?这中间的转变和读书有关,和学习,就是你讲的工商管理有关,我也是三届工商管理委员会的委员。
所以,我一直鼓励中国要加大工商管理的培训力度,同时我也希望中国的工商管理更加贴近实际,更加接地气,解决企业现实中遇到的难点、痛点这样的一个问题。我觉得这才行,为企业真正创造价值,为企业家创造价值。这是我的一个体会。
何志毅:今天的《三精管理》读书分享会就到此结束,感谢作者宋志平会长,感谢王石董事长的分享。我本人是希望这本书热销的,我想现在是中国管理出自己的经验,不仅要哺育我们现在的工商管理人员,而且要走向世界。以后真的翻译成英文、日文、俄罗斯文,应该代表中国管理思想走向世界。
我们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企业思想家在身经百战以后,对中国管理的本土实践进行总结提炼,上升到理论教科书的层次,让我们更多的未来的企业领导们受惠。
谢谢大家!
宋志平
管理工程博士,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世界水泥协会创始主席,历任三届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深耕我国建材行业40多年,2019年11月卸任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的十五大和十八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曾获“中国优秀企业家金球奖”“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全球华人经济领袖”“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企业改革纪念章”“影响改革开放进程的企业领袖”“《财富》CEO终生成就奖”“中国企业领袖终身成就奖”等多项殊荣。
作为杰出的央企领导人,宋志平曾同时出任中国建材集团、国药集团董事长,并带领两家企业双双跻身世界500强行列。他开创的“央企市营”“整合优化”“八大工法”“六星企业”“三精管理”“格子化管控”等成功实践,被企业界推崇为“宋志平模式”。他先后推动8家央企重组、混合近千家民企,创造性提出“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的公式,被公认为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先行者。曾获国家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第六届管理科学奖等。
来源:华章管理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