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颖聂郑益明小易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聂益铭
排版|李明伟
本月我们精选了六篇值得关注的高质量新闻报道。
我们关注国际事件:《中国新闻周刊》聚焦扑朔迷离的美国大选,用详实的数据呈现复杂的选情;三联生活周刊回顾了迭戈·马拉多纳传奇而又充满争议的一生。逝者已矣,传奇永存。
我们关注家庭:《谷雨实验室-腾讯新闻》描写被拐母亲回家的路,用方言寻找家乡,既有戏剧性,又有尴尬;《北青神曾经》探访了被虐致死、遭受家暴的方杨洋。
我们关注年轻人的命运:“人”有小有大,关注大互联网公司的厕所问题,指出资本对人的控制和占有;《今日人物》描绘了处于租房危机中的年轻人。丹科公寓雷霆之后,租客们将何去何从?
没有结果的选举日:特朗普和拜登都认为他们有机会获胜
作者:曹然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微信官方账号
点击图片跳转到原文。
[段落摘录]
“我20年前来到美国,前后目睹了很多次选举和社会意见的分裂,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情况。”美国金立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特朗普成功地在社会上煽动仇恨,妖魔化他的政治对手。所以特朗普的支持者将民主党领导人视为敌人。”在社交媒体上,特朗普多次支持这些“积极的爱国者”。
《纽约时报》分析称,传统上,美国选举为一个政党提供了一个清楚了解自己政治未来的机会。如今,拜登和特朗普这两位总统候选人满足于让这场竞选成为反对特朗普的公投。“关于特朗普的问题掩盖了两党在国家危机中如何治理国家的激烈辩论。”
另一方面,特朗普的挑衅特性和他对社交媒体的“最大限度利用”,削弱了主流媒体和精英话语对选民的影响力,但也刺激了“沉默的大多数”不再沉默,点燃了决战双方支持者的投票热情。
在经历了2016年美国大选的低投票率后,本次美国大选有望达到1908年以来的最高投票率。截至北京时间11月5日零时,已发出超过1.3亿张普选票。美国媒体预测总票数可能接近2亿。
[推荐理由]
这篇报道写于2020年美国大选的焦虑期,展现了计票过程中拜登和特朗普的风云变幻和扑朔迷离。之后,作者通过最新数据,并穿插民调数据、CNN统计、哈佛大学研究、州政府官员的发言以及哈佛大学共和党委员会成员参加过历届大选的观点,进一步呈现“战场州”焦虑的选情,并与2016年特朗普和希拉里的大选进行对比,分析这一战场州的选情与美国当前社会现实、选民结构和立场以及两党在两次大选中的选举策略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这次选举也是自1908年以来投票率最高的一次。作者指出,这与特朗普高度“个人化”的选举策略以及疫情等公共事件加剧的社会两极分化密切相关。作者在展示特朗普提出的法律问题、州长、参议院和众议院选举的同时,重点关注了特朗普本人。这次选举的所有问题似乎都围绕着特朗普,而不是两党如何在这场全球疫情中更好地治理国家。文章最后描述的共和党内部的分裂也反映了特朗普自身的争议。
整篇文章有详实的数据支撑,民调机构、大学、官员、媒体的声音提供了各种观点。《纽约时报》的引用无疑指出了这次选举的问题根源。文章三个部分的划分和标题——战场州的选情、美国社会的两极分化、共和党内部的分裂,也让复杂的选情清晰而有层次地呈现出来。读者看完之后,基本上就能理解选举日的“混乱”及其背后的原因了。
再见了球王,永远的迭戈·马拉多纳
作者:李伟
摘自微信官方账号三联生活周刊
点击图片跳转到原文。
[段落摘录]
三分钟后,“世纪进球”出现了。阿根廷中场,迭戈马拉多纳开始在中场右侧控球,然后转身在比尔兹利和里德之间突破。他看着目标,发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选择在路中间滑过防守队员布彻,向前运球。最后一个防守队员是芬威克。迭戈·马拉多纳看着他,向左边做了个假动作,然后从右边突破。芬威克动摇了,迭戈马拉多纳再次面对门将希尔顿。迭戈·马拉多纳没有撞门,而是再次佯攻,与希尔顿擦肩而过。这时候,他已经突破到了底线。与此同时,布彻从后面追上迭戈·马拉多纳,狠狠地踢了他一脚。
像人生中无数个进球一样,迭戈·马拉多纳无视身后的情况,冷静地将球调整到左脚,然后将球捅入网窝。就像他3岁第一次触球一样,他打进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球。
《迭戈》杂志主编埃内斯托·查尔斯·比安卡诺说:“在此之前,迭戈是一个男孩的名字,在此之后,迭戈就是上帝。”“他是足球之神,他那种神是你触手可及的。”
两个进球,用不同的方式,再一次完成了对强者的戏弄。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对迭戈·马拉多纳矛盾的生活体系的隐喻,无与伦比的技术与放荡不羁的行为并存。可惜90分钟内,英格兰分别被天使和恶魔击倒。英国著名足球运动员查尔顿无奈地称之为“血腥奇迹”。
[推荐理由]
当地时间2020年11月25日,迭戈·马拉多纳因心脏骤停在家中去世,享年60岁。本文回顾了迭戈·马拉多纳传奇而又充满争议的一生,从一个贫民窟的孩子,到加入博卡青年队的天才少年,再到远赴亚平宁的那不勒斯,成为一名来自北方打破意甲垄断的英雄。他人生的最高点是1986年的墨西哥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他面对英格兰的两个进球——上帝之手和远射。他单枪匹马突破了英格兰队的防守。
球场外的生活是他的另一面。毒品埋下了健康隐患,黑帮和他有着说不出的关系。作者引用迭戈·马拉多纳的自述、传记作者、队医、球员、媒体、对手、导演等声音,展现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迭戈·马拉多纳——“无与伦比的技术和放荡不羁的品行”。他与拉丁美洲左派政治家的密切关系描绘了一个革命者的形象。对于一个知道他名字但不一定认识他的读者来说,也可以知道迭戈·马拉多纳的人生轨迹,他的家乡,他的巅峰,他的低谷,他的归宿。在这篇文章中,对他出色的人球结合技术的描述也非常精彩。运球的过程精确到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动作细节。正是这种过硬的技术,让他一个人撕开了当时的足球战术体系。
文章还穿插了当时的历史社会环境,从中可以窥见意大利南部、马岛战争、黑手党、阿根廷军政府、拉美左翼等元素。,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跃然纸上。虽然缺乏一定的细节和深度,但作为全景回顾报告已经足够。
如何呈现一个传奇又双面的人物,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本文作者将其置于自己的声音和周围的各种声音中,通过对迭戈·马拉多纳的人生轨迹和重要节点的细致真实的呈现,让他置身于自己出生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中。
一个叫“你好”|谷雨的女人
作者:张越
摘自微信官方账号“谷雨实验室-腾讯新闻”
点击图片跳转到原文。
[段落摘录]
从李欣玫记事起,她的母亲就一直是个无名之辈。
爸爸一般会叫她“嘿”或者“你好”,邻居甚至会省略这个,直接上来拍拍她的肩膀。在村子里呆了35年,“他们甚至不知道我母亲的名字。”
在身份证上,我母亲的名字是李玉荣,她的出生日期是1960年7月15日。两条消息都是我爸李伟随便编的。
李欣玫记得她母亲的枕头下总是横放着一把小刀。有时是水果刀,有时是剪刀,刀柄朝外,刀刃朝内。
成年后,李欣玫会有意识地把母亲的刀藏起来,但没过多久,枕头下又会出现一把新刀,就这样过了30多年。妈妈从来没有用过那把刀,一直睡在枕头上。
在今年的一次晚宴上,有人告诉李欣玫,枕刀是布依族的习俗。人们相信,如果他们做噩梦,并在枕头下放一把刀,他们将永远不会再梦见那些可怕的事情。对方说你妈妈一定做了很多年的噩梦。
[推荐理由]
瀑布、吊脚楼、栗树、炊烟、白烟——李欣玫35年来默默无闻的母亲,在从四川被拐到河南之前,被称为“德良”。从“你好”回到德良,用了35年,像一个空洞,吞噬了母亲的青春和记忆;然而,12天的重逢,德良还是要回去“你好”,因为她虽然不属于现在的家,但原来的家已经不属于她了。三十五年过去了,妈妈回家后依然无家可归。
文章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的,一条是暗的。明线是母亲德良的“回家”——它不仅指找到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也标志着母亲从沉默和失落的精神状态中回归稳定。黑线是她女儿李欣玫找到空怀特的家庭记忆,她与羞愧的童年自我达成了和解。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相辅相成,使整个报告在结构和思路上清晰明了。
或许故事本身的吸睛之处就在于它的戏剧性:时隔35年,一位布依族妇女通过保留一口完整的方言,终于奇迹般地找到了自己的家;更发人深思的问题在于故事之外,正如标题——一个叫“你好”的女人所指出的:在千千还有成千上万被拐卖的妇女,她们被迫过着匿名的生活。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仍然不能回家。
被虐致死的方杨洋,因“传宗接代”而生,因“不能传宗接代”而死
作者:张寒·史航
摘自微信官方账号《北方深处》
点击图片跳转到原文。
[段落摘录]
根据山东省禹城市人民法院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中张某三人的供述,2019年1月31日,张兵的父亲张吉林喝了太多的酒。上午8时30分、10时和10时30分,和张吉林都用50厘米长、3厘米宽的棍子殴打方,因为她不愿意干活。
四点钟,方说她冷。傍晚六点左右,发现方鼻塞,呼吸声异常。他让张冰看一下,让张冰拨120。大约四十分钟后,急救人员赶到,而方此时已经没有了气息。
天宝曾经打开裹尸布看她侄女的尸体。方的鞋尖被熏黑,头发被剃光,头上伤痕累累。“她的脚有42码,她的腿比我的胳膊还细”。
[推荐理由]
这是一篇关于残疾人被家庭暴力杀害的深度报道。方是智障。嫁给丈夫后,她忍受暴力和饥饿,最终不幸去世。通过对男方、女方家庭、村民的回忆,作者拼凑出方的人生历程。悲剧的背后是不正常的公婆关系,公安机关的不作为,将女性作为生育机器,以及对残疾人的忽视。
在农村社会,人情和关系是人际交往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这也是农村家庭暴力难以遏制的一大因素。笔者抓住这个关键点进行梳理。父亲想探望女儿,被公婆拒绝;知道女儿被打,他说“和谐最重要”;亲人放弃去对方家闹事,说明在暴力面前“以和为贵”只会加重悲剧。
这篇报道还是有不足之处,文章结构略显混乱。比如《结婚与彩礼》两段,前后文衔接不好,没有指出与故事主线的关系;题目两次强调“传宗接代”,而生育和繁衍没有太多篇幅涉及。
互联网厂商的厕所问题
作者:易方行
摘自微信官方账号《人民》
点击图片跳转到原文。
[段落摘录]
几乎每个大厂的员工都有上厕所的难忘回忆。有人连续跑了六层,最后发现了一个坑;排队的也有一半。我记得我忘记发电子邮件了。送完就回来,只能重新排队。还有人在厕所门外等着,结果门外传来敲打王者荣耀的声音;最糟糕的经历是等了半天进去,才发现最后一个急着赶到工作现场的同事忘记冲水了...
相对于普通员工,厕所可能是互联网厂商管理者眼中最琐碎的问题。“我们这个级别一般负责公司的战术问题,如何提高员工效率才是我们所担心的。曾在多家互联网公司做过职业经理人的刘海说。
三年前,刘海在后厂村的一家门户公司担任部门主管。“我们承受的压力比下面的员工大得多。当时我们向副总汇报,电话响三声以内必须接,响晚了罚款1000元。最多时,他一天开27次会。对于总监级别的员工,工作时间是弹性的。”但其实我加班比员工还多,一周工作六天半,每天睡四五个小时。“他也承认压力已经分散,为了实现相应的增长目标,必须想办法让员工花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上。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管理者眼里,厕所是效率的大敌。是大厂厕所管理系统最终端的部分。这个系统要做的就是尽可能长时间的占据员工的身体,让员工在单位时间内创造更多的生产能力。
[推荐理由]
互联网996,过度加班常被诟病,但本文从经常被忽视的厕所入手,向人们展示资本的控制、占有和压榨。
这篇报道的角度很新颖,从小到大。面对资本管制这样宏大的问题,作者选择厕所——象征文明、隐私、休息的必备空房间,与人类的基本生理需求息息相关。办公区厕所密度极低、记录上厕所时间、屏蔽信号、宣传“996是福”、厕所“争气”等问题。都是整理出来的,体现了大厂不理人,强调效率的特点。如文中所言,文明在互联网巨头中逐渐退却,资本无限压抑员工的生理需求,占用生产的全部时间。效率是最重要的。
本文结尾的文笔巧妙,通过强烈的对比,引起读者的思考。一边是疯狂占用员工时间和身体的大厂,一边是盼着入职的年轻人。荒谬的现实引发人们对自由、尊严和效率的思考。
雷声过后,吓坏了的年轻人
作者:徐青
摘自微信官方账号《今日人物》
点击图片跳转到原文。
[段落摘录]
徐磊鑫仓皇而逃,他在同一个小区找到了另一间刚刚赶走同行的房间。
告别“湖景房”后,新居的面积缩水了差不多一半。东西堆得像个乱七八糟的杂货铺,中间放着一张床。徐磊鑫没有心情收拾。“环境不好,房租涨了,心态也变了。”
他第一次有了“买房很重要”的想法。
在维权群里,有人租出去后直接去买二手房,拎包入住。但更多的是买不起房的年轻人,一边赞叹,一边继续寻找新的住处。
陈晓雅对此也深有感触。以前她和朋友聊天,提到房子就会说“北京房价那么高,一直租着挺好的。”没必要把房贷和她自己绑在一起。但她现在完全明白,为什么房产证上写着自己名字的房子,是很多人的执念。租房的时候,你买的一切都是在买想象。
意义重大的是,长租公寓的诞生,原本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除了买房之外的有品质的居住选择,尤其是为刚来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提供稳定的住所。如今,大量长租公寓异化为租赁金融和杠杆游戏,却成为震撼年轻人的“雷霆万钧”。
[推荐理由]
这是丹科公寓在“雷爆”危机下聚焦年轻租客生存状态的人物特写。以四个年轻人为主要来源,以他们在蛋壳“霹雳”后的经历为主线,呈现社会第一难题的影响和思考,辅以房东和蛋壳工作者的视角,是平衡的。三个源头在长租公寓模式下围绕“租贷”表现出利益关系,揭示了他们本质上都是互联网泡沫经济的受害者。
四个年轻人中,陈晓雅收到微众银行的提醒短信后,突然意识到自己一手打造的这个小家庭根本没有抗风险能力。渴望在上海有更多机会的东北女孩琳琳,一夜之间借了4万多贷款。刚住进同行出租房的徐磊鑫,第一次意识到买房的意义;房东停水停电多天后,秋秋筋疲力尽。同时,他担心他的信用信息系统会受到影响...四个年轻人突然发现,他们和新城市的关系是如此的脆弱,一栋房子都可以轻易撼动。
丹科公寓“雷爆”之前,承载了很多年轻人对家的想象和安定感。“雷爆”后,人们才意识到,这不过是一场以家为名的金融骗局,留给他们的是需要持续支付的房租贷款和随时被房东驱逐的恐惧。当与情感消费深度捆绑的租房市场出现问题时,年轻人如何剥离彼此之间的关系,重新安定自己的心?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