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区国际创新协作区将成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桥头堡和海外人才的聚集地。
在临港新区环南三路与海港大道交汇处,一只“白鹭”正对着滴水湖,展开日益丰满的翅膀。这只蓄势待发的“白鹭”,是正在建设中的世界顶级科学家论坛的永久会址。下个月,该项目将完成,第五届世界顶级科学家论坛将于10月举行。
加上顶级科学论坛的永久会址,顶级科学家社区Mobius Park正在加速建设,力争今年年底开园;该塔“鲲鹏门”桩基已完成;科技转化中心主体结构计划明年8月封顶...作为未来世界顶级科学家论坛的永久举办地,临港新区国际创新协作区正迎来快速发展期,承接顶级科学论坛不断扩大的溢出效应,努力成为“未来科技创新之源”。
“翅膀”逐渐丰富,顶级科学论坛永久会址全面翻新。
在湖边悠闲觅食、展翅飞翔的白鹭,是世界顶级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址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在施工现场,这只“白鹭”的翅膀正在变得丰满,羽毛般的光伏板已经铺设在会议中心的屋顶上。据施工方上海诺港展览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石成介绍,目前项目正处于全面装修的“最后冲刺”阶段,其中会议中心精装修已完成60%,酒店塔楼精装修也进展到40%。“工程进度正按原计划稳步推进。预计9月底完成竣工验收,10月底会议中心投入使用”。
高峰论坛永久会址项目包含多个不同的功能群,包括会议中心、展览场所、数字图书馆、剧院、配套酒店等设施。石成告诉记者,将举办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主要有两个空会议中心。一个是主会场,可容纳2500人,一个是主宴会厅,可举办1000人以上的大型活动。
此外,展览、数字图书馆、剧院等设施对公众开放,市民可以来这里近距离接触最前沿的科技技术和理念。一幅城市科技馆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科技价值”十足,建筑能耗比国标降低50%以上。
作为世界“超脑”的聚集地,建筑本身的“科技价值”也是满满的。例如,项目中的酒店是上海第一个通过超低能耗评估的大型公共建筑。
“总的来说,酒店建设更高舒适度的目标和追求超低能耗是有矛盾的。”石成向记者解释,因此,从设计之初,我们就多次论证实现超低能耗的技术路径,并通过多轮优化选定建筑方案。最终通过被动优先气候响应设计、机电系统能效提升优化和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设计等手段,在保证建筑舒适度的前提下,在空调制、照明、电梯等方面的一次能耗比国家标准降低了50%以上。
不仅如此,在会议中心的建设中,绿色低碳的未来技术取向与美学追求完美融合,匠心在于屋顶的“羽毛”——会议中心的屋顶由羽毛形状的光伏板组成,为建筑提供源源不断的光伏绿色电力。不仅如此,施工方还根据港湾附近的光线参数,精确计算出每根“羽毛”的铺设角度,使发电效率最大化。
承接顶尖科技的溢出效应,创新协同区成为科技创新的源头。
展翅未来,汇聚科技之光,以顶级科学界为缩影,临港新区国际创新协作区正朝着打造国内外人才聚集的科学创新前沿策源地阔步前进。
在这片6.9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以未来科技创新功能为开发建设核心,科技总部湾、顶尖科学家社区、科技城三个区域正在加快建设。在湖畔的科技总部湾,中建科技、寒武纪、中威、安恒等23个总部项目已开工建设,全速向架构顶端冲刺;靠近湖边的第二排和第三排建筑已进入桩基和地下室施工。到年底,建筑景观基本显现,新的湖滨天际线形成。
在顶级科学家社区,除顶级科学论坛永久会址外,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计划明年8月主体结构封顶;莫比乌斯公园也在“提速”,力争年底开园。科技城板块中,信息飞鱼两座百米地标塔鲲鹏门桩基施工已经完成,将于2024年底基本完成。
在丁可论坛的溢出效应下,许多科技企业聚集在这里,并建立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预计到“十四五”末,国际创新协作区将引进建设30家以上国内外一流研究机构和科学家工作站,聚集人才3万至5万人,新增科技型企业和RD机构1000家。
作者:张天池
摄影:邢
编辑:朱伟
编辑:融冰
*文慧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