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北京互联网法院,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5月30日,北京互联网法院举行全国法院首个在线家庭教育指导平台“第一互未来”启动仪式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与网络素养培养”研讨会。该平台由北京互联网法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共同建立。
大会通过在线云连接方式进行,中央网信办、共青团中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北京市妇联等相关部门领导应邀参会,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等行业协会代表、互联网平台公司代表。
上线仪式伊始,北京互联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文在题为《用法治之光守护成长之路》的致辞中指出,未成年人承载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不仅是数字社会不可回避的时代课题,也是互联网法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北京互联网法院自2018年成立以来,坚持以判树治、以规促治、以治助发展,积极号召全社会形成合力,构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管理体系,为未成年人构筑全链条、全方位的网络保护屏障。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林伟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社科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与北京互联网法院合作的历史,梳理了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立法与发展,指出数字化时代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未成年人保护必将面临诸多新挑战,需要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构建新时代的未成年人友好型网络保护机制。这一在线家庭教育指导平台将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和网络素养的培养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北京互联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蒋英从加强体制机制保障、探索审判机制创新、注重法官引导、加强教育宣传四个方面梳理了北京互联网法院自2021年5月被列为全国首家互联网少年法庭以来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并介绍了“首互未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品牌。“第一互未来”平台结合实际案例,围绕互联网领域的关键问题,开发针对性的指导课程,提升家庭网络素养,通过聚集多方优势资源,推动未成年人保护的社会治理形成合力。研讨会前半部分由北京互联网法院第三综合审判庭庭长孙明玺主持。共青团中央权益部咨询背书处处长滕素芬做了题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的四把钥匙》的主题演讲,指出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培养需要把握青少年上网低龄化趋势,以缩小城乡差距为关键,从监护人和家庭的场景出发, 打通家庭教育和网络教育,将其融入学校课程,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中央网信办网络法治局法治宣传处副处长马力首先对“首互未来”平台的上线表示了祝贺和期待,随后从法治建设的角度介绍了中央网信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立法和网络普及系列活动。他指出,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各类主体协同配合、综合施策,不断提高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和法律素养,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副庭长宋颖对“首互未来”平台的上线表示祝贺,指出这是人民法院认真贯彻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两法”精神,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推动新时期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发展的有力举措。随后,她从“充分发挥司法职能,加强未成年人网络司法保护”、“加强家庭教育引导,帮助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与各方合作培养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三个角度分享了关于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培养的主题。参加本次研讨会的领导和专家对“一站三平台”的“第一互未来”工作机制和家庭教育指导平台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是加强家庭教育引导和网络素养的创新探索和有效抓手,是北京互联网法院在“六一”前夕送给未成年人和家庭的一份美好节日礼物,必将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为未成年人权益的实现和家庭教育的优化提供建设性力量。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