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冷自媒体]5月28日上午消息,经过长达四年的审议和争议,2016年5月,欧盟正式通过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该条例作为史上最严格的数据保护规则,自2018年5月25日起实施。此前,GDPR为互联网公司提供了长达两年的缓冲通道,希望他们能在最后日期之前做好准备。5月25日终于要到了,但显然大部分互联网公司还没有准备好。
什么是GDPR?
显然,互联网大鳄两年来都没有做好处理这个问题的准备,也不是一篇短文就能说清楚的。但对于吃瓜群众来说,可以简单说:如果你的服务对象是欧美用户,那就必须遵守GDPR,遵守GDPR就意味着用户必须知道你收集了哪些隐私和数据?你如何使用这些数据?这些数据会保留多久?而且,用户可以随时要求你删除收集的数据。作为一个程序,所有收集用户数据都需要事先征得用户同意,而且是逐项约定的。
让互联网行业闻风丧胆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似乎威力不大。当然,作为限制性规定,GDPR的所有条款也是大多数用户隐私保护规则的基本规定。真正令人生畏的是对违反GDPR教的惩罚:2000万欧元的罚款,或年收入的4%,以最高者为准。
这项被称为史上最严用户隐私保护的规定出台后,由于无法真正达到规定的要求,大部分互联网公司普遍选择了绕道而行。一些公司选择不向欧盟地区的用户开放服务,甚至主动屏蔽欧盟地区用户的访问。一些公司别无选择,只能撤掉在该地区销售的产品。国内著名智能家居品牌小米旗下的Yeelight智能照明设备,此前就因为达不到这一规定而放弃了这一功能。在欧盟,已经购买Yeelight智能照明设备的用户将无法实现网络控制照明设备开关的功能。
相比欧盟对保护用户隐私的严格规定,中国在这一领域无论是实践还是观念都还处于蛮荒时代,甚至可以用野蛮来形容。一些恶意app肆意窃取用户隐私和敏感数据,不经用户同意或将app的权限请求打包征求用户同意,然后非法窃取用户数据,达到不可描述的目的。各种国产软件都有全家桶的问题,这是很明显的事实。当你安装一个急需使用的app时,会有无数个你根本不需要的app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安装在设备上。其别有用心让人不寒而栗。
一个罕见的事实是,中国人在数据和隐私面前裸奔。
当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选择远离欧盟用户的时候,中国极其脆弱的互联网生态和狂野的隐私保护意识,大范围的包围着懵懂时代的用户,等待着从欧盟流失的大鳄们来一场盛宴。或许,正是这种大无畏的精神,让中国互联网取得了令世界瞠目的进步。然而,当洪水退去,我们希望不仅是裸体搏击潮流的引领者,就连我们的网络观众也能至少穿上一件比基尼。
当然,洪水最终会退去,但不是现在。所以,我们大部分人还是要洁身自好,洗澡站立,等待捕食者的晚餐。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