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和银行达成战略合作伙伴

网友发布 2022-09-22 05:09 · 头闻号站长动态

2017年3月以来,国内几家互金巨头陆续与五大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都专注于金融科技,优势互补,更好地促进了科技与业务场景的融合。

从四月份到现在已经半年多了。互金巨头与银行的战略合作进展如何?借助2017世界智能金融分论坛披露的一些与农行合作的信息,我们正好可以找出端倪。此外,巨头强强联合只是行业标志性事件,金融科技赋能金融业务的场景已经在更多层面展开。某种程度上,我们正在迎来一个智能金融的新时代。

技术和业务场景,如何实现1+1>2

国内五大银行签约互金巨头背后的深层逻辑是什么?》一文中,作者曾总结出互联网巨头与大银行的合作逻辑是“业务层面的错位竞争、科技层面的优势互补和传统银行转型发展的内在紧迫性”。具体来说:

在业务层面,互联网金融定位于普惠金融领域,依托数据和场景优势,专注于银行服务不到的人群,与银行的直接竞争越来越小。

在科技层面,互联网巨头凭借数据和场景,在智能营销和智能风控方面具有优势。大银行在区块链、智能投顾等领域有优势,依托丰富的业务场景,技术和场景天然具有融合的内在驱动力,带动科技企业和金融企业的合作。

在业务转型层面,C端业务的技术驱动就不用提了,B端中小企业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技术驱动也在兴起。对于传统金融巨头来说,迫切需要加大金融科技的布局,提升业务和流程的科技因素,才能放下身段,联手互联网巨头。

综上所述,大银行与互联网巨头的合作有内在的需要,但在具体实施时,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互补共赢。回到农行与金融的合作案例,从落地项目来看,主要集中在智能营销、智能风控等领域,这与金融专注于金融科技的定位和优势是一致的。

至于合作的进展,据高级副总裁朱光介绍,

“四个多月来,我们搭建了联合实验室,完成了农行金融大脑项目一期的软硬件建设和部署。预计今年年底将完成金融大脑一期在实验室的验收。双方正在对接的其他项目有:智慧银行、交易反欺诈、信用反欺诈、精准营销、信用评级等。这些项目都在进行中,有些已经小批量上线尝试,比如智能银行的刷脸转账功能。

在资产管理和理财方面,我们非常看好基金的智能推荐。我们已经有一些很好的基金智能推荐方案。预计今年12月会推出更好的产品。"

从论坛透露的信息来看,农行与农行的合作,战略定位是提供AI技术,输出金融科技。农行提供金融场景和智能金融服务能力,双方融合金融思维和科学思维,共同探索金融智能化。

所谓智慧金融,强调后台数字化支撑,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构建金融大脑;强调中国大陆和台湾标准化金融服务的输出;前台以用户画像、智能运营、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投顾、客服等业务模块为代表。在具体的产品落地上,针对农行持卡人和产品用户,双方共同推出了消费贷款产品,由农行提供风控和入口,农行提供资金和客户。

与蚂蚁、腾讯、苏宁、JD.COM等互金巨头相比,在业务场景上不占优势,在支付发展上缺乏有效支撑点。所以金融一成立就专注于金融AI层面,在业务场景上做减法,在金融科技上做加法,开始走相对差异化的道路。

搜索虽然不是优质的金融业务场景,但却是优质的大数据场景。用户的主动搜索行为往往代表了他们的兴趣和需求。虽然准确率低于用户的消费行为,但远高于通过社交大数据、关系图谱等手段构建的兴趣标签。

同时,与消费者行为相比,搜索行为的维度要宽泛得多,多维度的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准确性的劣势,从而与零售巨头相比,构建差异化、特色化的大数据用户画像体系。差异化的数据可以支持差异化的金融技术。

科技需要落地商业场景,商业场景也需要金融科技的支撑。在这个讲究开放合作的时代,业务方与技术方可以在独立股权的基础上进行开放合作,互补共赢,最终实现1+1>2。

加快与科技金融的融合,需要破除“资金渠道论”的恐惧

再看其他几个合作伙伴,虽然具体进展没有透露,但从协议内容来看,围绕金融科技的合作进展应该也差不多。总的原则是:业务互补性越强,落地越快。

比如联合发卡、联合营销、黑名单共享、资本合作、联盟链、联合成立新组织等。,很容易推进;在大数据风控和智能营销层面,需要建立紧密的互信关系;在金融云、场景开放、数据开放方面,难度要大得多,某种程度上甚至需要建立在股权的纽带上。

不过虽然巨头之间的合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对于巨头和小平台的合作就没有那么多顾虑了。没有他,巨头们多是生态,一站式布局,和合作伙伴总会有交叉业务和或多或少的竞争关系。以优先支持自己的业务为第一准则,对外开放会比较谨慎,需要一个中长期的战略布局;中小平台无场景、无生态、业务线单一,更容易与合作伙伴产生纯合作关系。

举个简单的例子,典型的现金贷平台,核心客户资源是对合作伙伴开放的。为了获得资金或者规避借贷资质问题,允许客户和出资人签订借款合同,借款合同对出资人开放;为了做好风控,会接入第三方风控模型,对大数据公司开放。很多地方城商行会委托第三方科技公司经营互联网通道业务,甚至将从获客到风控的全流程外包,从而孵化出大量第三方初创企业,借助向银行提供外包服务时积累的客户资源,独立开展金融业务。

所以,当我们把目光从巨头之间的合作移开,就会发现大金融科技巨头对中小金融机构的赋能越来越普遍。就整个金融行业而言,我们正在加速迎来智能金融的新时代。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那就是技术和商业的关系。很多人会担心,金融科技赋能金融业,最后会不会让金融机构沦为纯粹的资金渠道?

在我看来,这有点夸张。什么样的金融机构叫渠道?信托像这种,没有资金,没有客户甚至没有产品,只是有一个通用的牌照,所以就成了渠道。信托也有主业,就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但是渠道可以赚快钱,主业已经荒废了。

在与金融科技企业的合作过程中,金融机构有资金,有产品,有用户。但是他们缺乏多维度的数据源,在智能营销和智能风控方面做的不够。借助金融科技,他们可以改善产品体验,更好地服务用户。怎么才能谈渠道呢?

至于有些人担心的用户资源泄露,他们担心的太多了。中国有14亿人口,几大互联网巨头的用户总数超过30亿。这是什么意思?用户是交叉的,你的用户是他的用户,他的用户是你的用户。最重要的其实是产品。毕竟产品在哪里,用户就在哪里。在合作的过程中,金融机构是产品提供者,为什么要担心他们?

世态炎凉,人情不变。金融智能化的时代已经开始了,它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无论是机构还是从业者,是跟风还是停下来假装什么都没发生,都取决于我们自己。

至于不同选择的结果和时间,会给我们一个答案。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或下载钛媒体App。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