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一,李林清
来源:上海华略智库
广西作为中国唯一的沿海自治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近10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与周边省份的竞争中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在《不黑不吹,盘点广西十年发展得失》中,我们对比分析了广西与周边省份的主要经济发展数据。本文将借鉴重庆、云南、贵州等周边地区的典型产业发展经验,对广西的产业选择和发展路径提出对策建议。
全文6577字,读完大概需要17分钟。第一部分,通过对广西及周边省份主要经济发展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广西相继被重庆、云南赶超,贵州紧追不舍,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则退”的严峻挑战。关键在于工业经济增长乏力,新旧动能转换不畅。
那么,问题来了,广西崛起之路在哪里?要尝试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重庆、云南、贵州等曾经的追赶者和今天的标杆。他们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逻辑是什么?也许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一二。
选择热门行业,拥抱全球市场。
改革开放之初,深圳凭借毗邻香港的地缘、人缘和低成本优势,积极承接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它从服装、塑料、机械等低端加工贸易起步,全力以赴发展电子制造业,逐步开辟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道路。2008年金融危机后,东南沿海出现了产业向内陆转移的浪潮。此时,深圳的经验被重庆、郑州、武汉、合肥等内陆城市复制。简而言之,这些城市结合自身区位交通、劳动力要素、土地价格等优势,重点发展电子、汽车、家电等大排量消费特征的热门行业。起初,他们通过代工模式快速发展,逐渐积累了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然后,他们借助链主的生态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吸引上下游企业集群发展,通过战略路线快速链接全球市场,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的蝴蝶奇迹。
重庆: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
西部内陆城市重庆,曾是西南老工业基地,却在“加工制造-出口导向”的经济大潮中逐渐没落。但2008年,重庆决定调整产业结构,将目光瞄准了笔记本电脑行业,虽然在金融危机中销量逆势增长,但在当地完全空白。
面对非优势区位和高物流成本的制约,重庆创造性地采取产业链纵向整合战略,即延伸传统加工贸易产业链。通过先引进整机销售企业再带动相关零部件生产企业落户,或者通过扶持零部件生产企业再拓展产业链延伸到整机生产,80%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在本地生产供应,“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沿海模式转变为“一头进、一头出”的模式。
这种模式使重庆获得了比采用“横向分工模式”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更低的物流成本。再加上自身的人力、土地成本优势,迅速吸引了一批笔记本电脑品牌入驻。尤其是2009年,惠普4000万产能落地后,带来了富士康、英业达、广达等代工巨头。
其实惠普在重庆,就像富士康在郑州,仁宝在昆山一样。都是吸引一个电子制造龙头企业,然后迅速聚集上下游企业,形成一个标志性的行业IP。这个行业的发展规律基本不会变。
为了更快链接欧洲市场,2011年,重庆全力推动开通“重庆-渝新欧”国际铁路通道。从重庆出发,通道横跨亚欧,时间比水运缩短2/3,成本比空运输节省90%。
图:重庆-渝新欧铁路线路运行示意图,来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21年,重庆笔记本电脑保有量突破1亿台,产值超4000亿元。产量连续八年世界第一,聚集了650家知名品牌和厂商。如今,全球每3台笔记本电脑、每10部手机都是“重庆制造”。
回顾过去,广西正面临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签署,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广西自贸试验区等国家战略进一步推进的重大机遇。可以进一步发挥陆海空联运、贸易投资便利化、土地资源、商务成本等优势,通过大力吸引人才,鼓励龙头企业以广西为基点“出海”,打造中国最大的面向东盟市场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
一方面,要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入应用和可能诞生的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的机遇,积极承接珠三角、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纵向引入智能终端制造业。
在这里,笔者特别想表达的是,东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广西这个桥头堡一定要做好,尤其是在电子信息、机械设备、汽车、智能家电等领域。,与东盟市场深度对接,探索建立双向跨境产业链供应链高地。
另一方面,立足面向东盟的南方汽车出口制造基地定位,在发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大码头”和“新赛道”的同时,进一步放大刘琦、柳工、玉柴等龙头企业的效应,加快汽车、机械等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锻造“广西制造”转型升级的硬实力。
未来,广西一定不能错过东盟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我们期待在东南亚街头再次看到五菱洪光的“神车”。
图片:五菱洪光曾因质优价廉被网友戏称为“神车”。
把住准消费的脉搏,从旧资源中催生新产业。“多彩云南”“多彩贵州”悄然转型的背后,是他们充分利用当地独特而丰富的自然资源,促使老工业焕发出新的活力。比如将中药产业链延伸到保健品、日化等领域,积极开发和培育新的品牌和子品牌,形成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的品牌矩阵。在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的基础上,采用创意多样的新营销方式,开辟“新赛道”和“新场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云南白药为首的云南医药和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贵州白酒。
云南:中国一流的RD和现代中药生产基地
云南素有“药材宝库”之称,中药材6559种,药用植物6157种,分别占全国的51.4%和55.4%。云南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中药材产业综合产值已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
为将云南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云南出台了打造世界级“绿色食品品牌”战略、“云南十大医药”品牌建设工程等一系列政策,培育了云南白药、昆药集团、生物谷、金龙药业等一批百强中药企业,形成了以中成药、中药饮片、提取物、保健品为特色,以日化、化妆品、保健品、健康评估为支撑的中药全产业链体系。
如云南白药将中药与保健等日常消费需求相结合,拓展牙膏、洗发水、水松、蒸汽眼罩等日化产品线。在巩固传统跌打损伤中成药的基础上,通过跨界创意营销,以“医疗+消费”拓展品牌价值,塑造全民喜爱的“国产新品牌”。
图:云南白药产品品牌集
再比如,云南贝瑟尼集团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炼马齿苋、刺山柑、云南山茶等高原特色植物的有效成分。,打造敏感护肤品牌。由云南贝瑟尼集团主推的薇诺娜,在薇姿、杨亚、理肤泉三大外资药妆的形势下成功“突围”,在国内化妆品市场赢得广泛认可,被誉为“国货之光”、“中国药妆第一品牌”。图:2018-2021年,“薇诺娜”连续四次获得天猫金妆奖。
可惜我们的“两面针”、“田七”、“桂林西瓜霜”、“金嗓子喉宝”等品牌二十多年来一直没有突破创新发展的瓶颈,老品牌也没有出新招。结果连传统优势都逐渐衰落了。贵州:中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
贵州工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第25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21位。2021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20%。贵州工业经济高增长的信心在哪里?
白酒行业贡献很大。“十三五”期间,贵州白酒行业年均增速达到12.7%,增加值占全省的30%。2021年,国标白酒生产企业完成产量716万千升,同比下降0.59%。但贵州白酒产量却逆势增长,达到近35万千升,同比增长超过30%。
贵州山高谷深,少雨少风。贵州依托独特的酿造环境和独特的酿造工艺,瞄准“酱香型白酒”高增长、高利润的市场领域,充分发挥高端品牌茅台集团的行业引领作用,培育习酒、国泰、金沙、钓鱼台、珍酒等一批具有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扶持茅台系列酒、董酒、小五仙。
除了培育阶梯式发展的酱香酒品牌矩阵提升市场竞争力,贵州还鼓励企业关注“大消费时代”的趋势变化,通过创新的营销方式拓展市场空,借助品牌文化寻求与消费者的连接和共鸣。
比如茅台通过预约买酒、退帽购、空瓶购等措施,让在终端买酒更加方便。同时探索了“云聚会”、“云喝酒”等新的消费场景,使营销方式更加多元化、功能化。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想到广西,这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珍贵的天然基因库。生物资源数量超过18000种,生物多样性居中国第三位,中药种类超过7088种,居中国第一位。面对如此丰富的生物资源、中药材资源和特色食品产业基地,广西其实有实力、有能力、有潜力加快跨越式发展。
尤其是广西要抓住大消费发展的机遇,根据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态防控和消费者对中药、特色食品的需求,以新的技术手段、新的营销方式、新的品牌策略,与消费者建立更为紧密的情感纽带,推动医药品牌向保健品、日化产品等产业链转型升级,同时对疫情外受青睐的“即食”、“即热”、“即食”零食进行前瞻性布局。让两面针、田七、金嗓子、南方黑芝麻糊等国产老字号焕发青春、蓬勃发展,让罗氏粉、桂林米粉、马轩等新势力品牌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图:新快餐的品类和代表产品,来源:Mob研究所
激活优势资源,嫁接国外新兴产业。除了推动老资源向新产业转化,云南、贵州近年来还积极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嫁接前景广阔或需求量大的产业领域,如云南的绿色能源产业、贵州的大数据产业等。前者可以为东部地区提供持续的动能,后者可以为全国各地提供高质量的数据计算服务。云南:利用水电资源优势打造世界级“绿色能源品牌”
以水电、风电、太阳能为主的绿色能源是云南的第一支柱产业。2018年,云南提出打造世界级“绿色能源品牌”,将绿色能源产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方面,通过改善能源开采基础设施,云南从根本上解决了“水电弃水”问题,提高了能源供应能力;另一方面,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率先成立电力交易中心,建立规范完善的电力市场,通过市场化扩大“西电东送”的能力和效益。
截至2020年底,云南绿色能源装机占比85%,绿色发电占比90%左右,清洁能源交易电量占比9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超过42%。四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除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云南还积极吸引绿色铝材料、绿色硅材料等绿色制造业向当地转移,打造“中国铝谷”和“世界光伏之都”。2021年,云南绿铝硅产值突破1100亿元,成长为千亿元新产业。
在绿色铝方面,云南有中铝集团、威桥集团、神火集团及其下属集团、云南铝业公司等龙头企业。2021年,云南电解铝达标产能约占全国1/5,超过山东成为全国电解铝第一大省。
在绿色硅方面,云南先后引进了Xi安隆基、金洲阳光、通威集团等龙头企业,形成了从硅棒、硅片到电池组件的完整产业链。2020年,云南单晶硅棒产能将占全国30%左右,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单晶硅光伏材料生产基地。
贵州:利用自然资源禀赋促进“中国之谷”冉冉的崛起
2013年以来,贵州抓住机遇,利用地质结构稳定、气候凉爽、能源等禀赋丰富、电力成本低等优势,在全国率先布局大数据产业,先后吸引苹果、微软、英特尔等世界知名企业,华为、腾讯、阿里等中国互联网龙头企业建设大数据中心。此后,贵州逐步开拓发展思路,从单一的数据仓库向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电信等领域“多点开花”转变。
特别是在电子信息领域,一批本土企业迅速成长。中国振华已成为全国产品体系最完整的重要电子元器件基地。航天电器入选2020年中国电子元器件百强企业,贵阳海信成为全球重要的电视生产商。同时,尚云鲲鹏、浪潮大数据产业园、浪潮服务器西部产业基地、长城网络交换机智能制造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
截至2021年底,贵州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34%,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1597.63亿元,同比增长20.5%。2022年1月,贵州正式获批建设“东算西算”国家综合计算网络国家枢纽节点。
一路走来,贵州取得的成绩足以证明当初选择大数据这个一开始看似“无中生有”的行业是对的。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正在成为世界认识“多彩贵州”的一张靓丽名片!
图:国家“东算西算”项目布局
广西“八山一水一田”是全国森林资源富集区、森林生态优势区和森工产业集中区。在发展以高端绿色家园为主要方向的现代林产品加工业和包括森林生态旅游在内的森林经济产业方面优势明显。图:巴马,广西最美的县,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华民族的圣地”
要积极培育一批高端、绿色品牌,打造产品丰富、附加值高的全国重要木材加工产业集群,积极拓展东盟、欧盟、日韩等国家木材出口市场,成为国内外一线品牌家居企业的主要供应商。此外,茧丝绸、精细碳酸钙、制糖、有色金属也是广西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民生特色资源。未来,如何嫁接国外高需求产业,融入全球市场体系,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是广西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关键。
乐章结尾部
事实上,不仅是广西,这些产业发展的逻辑和经验,都是其他欠发达地区实现变道超车和“跨越式”增长的必要课题。最后,我们总结一些想法:1.快速融入全球市场体系至关重要。后发地区“弯道超车”的前提是与发达地区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合作,瞄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趋势,特别是抓住具有大排量消费特征的热点产业,能够快速导入市场,快速与市场联动,如汽车、电子、家电等与消费者生活紧密相连的“终端”产品,并随着市场需求的升级而不断进化迭代。
可以说,中国20万亿GDP的城市都在大举布局这些产业。无论是深圳的电子信息产业,广州的汽车制造业,合肥的家电和显示屏,还是郑州和重庆的笔记本和手机制造业,发展规律基本不变。
2.绿水青山确实是金山银山。自然资源是上帝给一个地区的礼物。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大消费趋势的背景下,如何古为今用,化旧为新,利用旧资源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推出受年轻人欢迎的快消保健品,或者嫁接到高需求行业,才是一个地方善用大自然馈赠的精髓。在“3060”的愿景下,欠发达地区的机会其实更多。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是实现赶超的可选途径。
从绿色食品加工、特色中药,到绿色能源、绿色制造,都是后发地区可以做大做强的特色优势产业,拆不掉、拆不掉、压不垮,因为企业品牌、上游资源、产业IP都有很强的本土化特征。
3.天时地利人和不如人和重要。只有种梧桐树,才能吸引凤凰。从保姆服务到管家服务再到合伙人服务,这些年苏南的商业环境如此迭代升级,我很佩服。然而,近十年来,广西营商环境改善有限,甚至明显落后于西南其他地区。
例如,在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联合发布的2020年中国各省营商环境评估中,广西在31个省份中排名倒数第二,远远落后于重庆的第6、贵州的第10和云南的第15。
事实上,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投入,营造创新生态,应该是当地自始至终高度重视的一项长期工作。营造“近喜远忧”的产业成长环境,需要改革体制,重塑环境,真正倾听市场声音,把经济舞台交给企业。
附言
一个地区发展的历史渊源、路径选择和实际情况是复杂的。如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请在文末留言给出建设性建议。我的心是故乡的家。我们像你们一样热烈地爱着广西;期待美好的未来,她和你一样渴望。
下一个十年,广西值得更好。无论在广西还是在异乡,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期待!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