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宝藏
溥仪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但也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今天,边肖向大家介绍溥仪一生的稀世珍宝和坎坷人生。
小时候的溥仪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全名:清末爱新觉罗溥仪末代皇帝,名耀之、浩然。溥仪可以说是一生中最坎坷的皇帝了。他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承受了很多作为皇帝不应该有的压力。但作为皇帝,他拥有常人无法比拟的特权,其中之一就是拥有清政府和朝廷积累的数百万稀世珍宝。
溥仪年轻时继承家业
溥仪退位后,清朝皇室拥有的私人财产极其庞大,包括故宫的文物、银币、家居用品、热河宫和盛京宫的文物和物品。由于甘龙是一个痴迷于文物的皇帝,他上台后颁布了一项命令:让所有地方交出所有的文物和古董。
乾隆皇帝此后,民间收藏的字画古迹源源不断地流入皇宫。因为乾隆对字画有很强的欲望,所以基本上把所有的古代字画都收藏在口袋里。光字画就有几万件,能装满几座宫殿。太多了,太多了,甘龙只能粗略地看一下。只有特别喜欢的人才收到他书房的三希堂,大部分文物都装在箱子里,尘封了一百多年,一直没有打开过。
乾隆生前书房被迫退位
溥仪三岁就当了皇帝,也就是1909年,当了皇帝没多久。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共和浪潮一发不可收拾。当时袁世凯为了当上总统,逼迫溥仪退位,于是1912年溥仪退位,清朝灭亡。但民国政府制定了《清宫条件》,为皇室保留了优惠条件。比如皇帝的称号不会被废除,溥仪和他的小朝廷可以继续住在紫禁城里。中华民国政府每年为清朝皇室支付400万银元。
袁世凯银元自《清廷优待条例》颁布以来,民国政府每年向清廷支付400万银元。但每年光是支付给大量太监和宫女的俸禄就高达360万银元,小朝廷几乎入不敷出。除了民国政府全额缴纳的第一年,之后的岁月越来越少,溥仪又年轻不懂事。很多太监暗地里贪污挪用。比如负责采购的太监说,每个鸡蛋要几十块银元,就算有金山银山也不够。
图片来源于网络变卖家产
这些对溥仪来说很普通的文物和字画,在他退位后,成了真正值钱的东西。虽然皇族还在,但名存实亡。由于皇宫管理不善,宫内文物倒卖十分严重,于是民国政府将溥仪宫内的11万件文物全部运到故宫集中管理。并清点了清皇室所有文物,共计70多万件。1923年退位11年的溥仪,依然在故宫过着和以前皇帝一样的生活,尤其是在餐饮方面。只要没钱,宫里的人就会被勒令将文物带出宫去变卖,变卖所得的钱继续维持宫里的奢华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走私国宝
1922年,溥仪筹备婚礼的钱,清皇室打算以120万银元的价格向日本出售36000卷8亿字的《四库全书》。立即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强烈反对,纷纷要求废除帝制,将溥仪逐出紫禁城。溥仪开始慌了,觉得大势已去,于是开始大规模走私宫内文物。
《四库全书》图片来源于网络当时守故宫大门的都是国民革命军,所以溥仪的走私方式是悬赏,因为悬赏文物可以变成私货。赏赐的对象是自己的亲弟弟溥杰,溥仪把宫中最珍贵的一批字画送给了溥杰,并用移蚁的方式把这些文物运了出去。从走私出境的字画都是精品,包括东晋顾恺之和唐代画家颜的《补题图》,也是中国传世十大名画之一。
《洛神赋图》《步辇图》1924年,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包围总统府。指示内阁通过《修订清朝优待条件》,规定废除皇位,清廷皇室搬出紫禁城。将溥仪驱逐出宫,清点保管故宫文物。任何人都不允许携带文物,即使是皇帝。因为冯玉祥的目的是彻底铲除封建帝制,把故宫及其文物变成博物馆供人参观。
冯玉祥宫外生活
溥仪被赶出皇宫后,离开了北京。到了天津,日本人准备入侵东北三省的时候,已经开始拉拢溥仪了。所以被赶出皇宫后,他住在天津的日本租界张远。溥仪在天津期间,通过出售大量走私出宫的珍宝,继续过着奢侈的生活。内务府曾与北京一家银行做了一笔抵押交易,换来80万银元。这批交易包括16颗纯金钟、180颗宝石和1900颗珍珠,这样的交易一年发生几次。可想而知溥仪带了多少宝物出宫。这也是中国顶级文物流亡海外的原因之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重新登基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开始鼓动溥仪成为在东北建立的伪满洲国皇帝。1934年,溥仪在伪满洲国首都新靖举行即位仪式,终于再次成为“皇帝”。天津的张远卖掉了剩余的文物,把它们带到了新疆。此时尚有字帖30箱共计1300余件,书画1箱共计31余件,宋元版书籍31箱200本,贵重物品8箱200件,大保险箱2个,手提保险箱30余个。
溥仪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张择端所作,为中国传世十大名画之首。运用散点透视构图法,记录了北宋都城汴京的面貌和生活场景。它长5.28米,共绘有1643个人物。栩栩如生。《清明上河图》是国宝之一。这就是早些时候溥仪以赏赐的名义送给溥杰的宝物,溥杰被带出了皇宫。但溥仪从未想过要卖掉这件宝物,因为他深知这幅画的价值。1945年8月,日本战败已定,溥仪开始逃亡。有些溥仪没来得及带走的宝物,被日军抢走或毁掉了。日本原本打算把溥仪和文物带到日本,不料日军败得太快,被当时的苏军俘虏。溥仪当时只有两个大行李箱,其中一个装满了《清明上河图》,但苏军并不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只是溥仪和他的家人随行人员,连同所有这些文物,带到了苏联。
溥仪被捕1949年,苏联政府将这些文物归还中国政府,包括《清明上河园》,溥仪被送回中国。当时这些文物一直放在东北博物馆的临时库房里,直到1951年辽宁博物馆成立。政府从全国各地征集的一批文物交由东北博物馆整理,书画鉴定家杨对《清明上河图》三幅画进行鉴定。现在,《清明上河图》已经寄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成为镇馆之宝,也是中国不允许出国的文物之一。
清明上河图最后的宝藏
溥仪在苏联期间,苏联希望溥仪能出现在国际军事法庭上,指认日本的罪行。所以溥仪受到了很好的待遇。1950年溥仪被遣返回中国后,他感到害怕,害怕自己会被当作投奔日本的战犯。所以,我会把一件稀世珍宝免费送给国家。这件物品是乾隆皇帝的“田黄三重印”。这种三重印章的原料是上等的田黄石。田黄石本身就很稀有,是一种经过几百万年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水晶石。更何况田黄石的黄与皇帝的“黄”谐音,深受皇帝喜爱。这件文物由三枚皇家印章组成。这些链子并不是后期安装的,而是和玉玺一起用一块黄色的石头雕出来的,简直是“奇葩”。
田黄三联玺因为玉玺是皇帝的象征,也是溥仪认为的整个满清王朝最后的尊严。即使他把《清明上河图》给了苏联换来了自由,他也没有把这件物品带在身边。它一直在我身边。这件文物的收藏者认为,如果拍卖,至少8亿人民币起拍。但是这件文物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幸运的是,它被保存至今,现在存在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最后,经过统计,溥仪留下的文物只有468件。1959年被赦免后,溥仪成了普通公民,娶了老婆,有了工作。溥仪有一次和同事去参观故宫,和大家一样买票。
溥仪此时距离溥仪上次离开故宫已经过去了37年。再次回到故宫的溥仪,比当时任何人都了解故宫,因为那是他生活了16年的地方。不知道溥仪当时是什么感受。他是会怀念末代皇帝的所谓荣誉,还是会哀叹试图恢复国家的彻底绝望,还是会庆幸余生成为平民?
以上是边肖的分享。你有什么要说的吗?欢迎关注分享,每天更新。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