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忻州日报》
张喜伟回访受助农民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召开。共有1981人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在这历史性的时刻,在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里,获此殊荣的忻州叶巍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喜伟心潮澎湃,那段久远的往事历历在目——年轻人创业打拼,风华正茂,中年二次创业,助残扶弱20多年...
张喜伟的故事很感人。对他的采访结束后,一句话萦绕在我脑海: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洁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样的人,张喜伟,近在咫尺。
商海“波涛”
1955年,张喜伟出生在忻府区晏子乡北宋村。他的父亲1942年参加革命,担任公社党委书记。
张喜伟小时候在村里,倔强调皮,头脑聪明,想法很多。他是班里的“孩子王”,老师发现他的“侧墙”是常事。五年级的时候,我把班主任的名字改成了马在苗。马老师发现张喜伟在同学中有威信,特别在意集体荣誉,就任命他为班长。“淘气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彻底的激发和改变。40多年后,张喜伟终于找到马老师,感谢他当年“救”自己的恩情。八十多岁的马老师说,从教40多年,张喜伟是第一个来感谢老师的。
1974年高中毕业后,张喜伟回到村里工作,不久就当上了村兵营长。第二年,他入党了,很快就当上了村党支部副书记。1979年被新县饮食服务公司下辖的一家餐厅招聘为采购代理,一年后升任副主任。1982年调入新县物资公司,担任收储员,后任科长、工会主席。
1990年,时任县级市的忻州市成立物资局,成立物资供应公司运营。局领导从全局中选拔优秀人才,一致推选张喜伟为经理。张经理上任后,面临着“一无四”的困境——没有营业场所,没有启动资金,没有经营渠道,没有工作人员,只有一份成立公司的“红头文件”。
《一个人的军队》第一次“招募”,张喜伟看上了他见过的几个工厂采购员。这些人纵横全国,精通业务,能调到当时大家都渴望的物资部门,是一个惊喜。一个精兵强将,只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就能把所有的命令和手续落实到位。
跑贷款,租场地,把买家分散出去了解供求信息,很快做成第一笔生意——从清徐县太原一电厂进口无缝钢管,卖给原平化肥厂。
1991年,全国钢材订货会在山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钢企、物资公司、工厂10多万人齐聚太原。与大企业、大公司相比,新洲物资供应公司连“小鱼小虾”都算不上。张喜伟没有机会和宝钢、武钢的“人”谈,更谈不上业务。也是巧合。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喜伟认识了宝钢的副总。
不久后,张喜伟来到宝钢创业。见到副总后,他要求购买镀锌钢板。正好工厂刚好有一批特殊行业的镀锌钢板,检查的时候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了存在的缺陷。按照宝钢的规定,这是次品,但是用在普通行业没有问题,价格还是按次品结算。三车皮的镀锌钢板运回忻州,单笔业务净利润16万元——这在90年代初是16万元!
张喜伟在拓展业务的同时,对公司的管理和财务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前采购业务的时候差旅费和餐费都是固定在一天的。张喜伟实行经费包干,超支不补,自己节省的做法。这一举措极大地调动了业务人员的积极性。业绩最好的年收入也就七八万,公司的销售额和利润可想而知。
公司成立一年,销售收入突破千万元。张喜伟意气风发,创业干劲铺天盖地。当时,他根本不会想到,明天还是事故,哪一个会先来...
只用你的双手对抗死亡。
张喜伟在全国各地跑业务,半年就坏了一辆二手“LADA”车。人和车都超载了,车轴一转,车就跑不动了。他的身体也有生死问题。
1992年,张喜伟参加在重庆举办的全国钢铁订货会,回程有一趟轮渡。突然有一天,他感到右臂疼痛。他以为是“夹了河风”,就请船医“头上四针”。拔完针,他感觉胳膊上长了一个枣大的肿瘤。回到忻州后,我想,难道就是人们常说的“肌腱瘤”?针灸失败的时候,我会去医院输液。如果我输了一个星期,它会变得又肿又痛。张喜伟慌了,去太原医院检查。主治医生看片子时,肿瘤上布满了蜂窝状的眼睛。他放下片子的时候只说了一句话:救人要紧!
张喜伟右臂上的肿瘤叫骨的尤文肉瘤,是一种恶性原发性骨肿瘤。恶性程度高,病程短,转移快。无论手术、放疗还是单药化疗,绝大多数患者在发现后两年内死亡,5年生存率不到10%。
听到这个坏消息,谁不是魂飞魄散?张喜伟也怕死,但他相对平静——既然有百分之十的存活率,他相信科学积极的治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回忻州在公司和家里安顿下来,跟老婆说要出差。住院医生会诊后,大多建议切除病灶后尽量保留一部分手臂——如果保住性命,以后还可以装假肢。张喜伟不同意。他认为右臂是一个整体,血液循环和整个手臂都有问题。想做就做彻底。从右肩关节处取下右臂,来个“斩草除根”。病人坚持,医生不得不同意。卸下手臂进行手术要容易得多。只是这种病人,医生们还是第一次见到,私底下难免惊叹。
护士把他推进手术室,周围都是公司领导、同事和朋友。气氛凝重,大家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张喜伟安慰大家,左手握着右手说,这是最后一次握手...
右臂切除后,接下来是100天的强化化疗。张喜伟吐得很厉害,每天结束的时候只看到一点点黑绿色的胆汁。他一呕吐,就挣扎着要吃东西。他认为食物要经过肠胃,身体总要能吸收一些营养。转到北京医院后,张喜伟起了疹子,发高烧,头发掉了很多。多年后回忆,他说那真的是“生不如死”。
回到太原后,继续化疗两年,两周一次。稍有恢复,又被一次次“摧毁”。
手术三年后,张喜伟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未来。
术后五年,太原三院医生回访。恢复如初的张喜伟认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医学奇迹。
齐家索道
拖着空空的袖子,张喜伟回到了新洲。他给自己定了两项任务:休养生息和养家糊口。
物资供应公司没法干了。一是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像以前那样透支生命;二是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业务进一步自由化,竞争日益激烈。
在五台山疗养时,张喜伟有一天游到了代洛山顶。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奋力爬上1080级台阶的“大支路”,以求登上代洛之巅,完成“面朝台湾”的心愿。看到这里,张喜伟一阵激动——他的后半生来了!
张喜伟打的是索道的主意。
20世纪90年代中期,旅游业兴起。名山大川景色壮丽,游客往往靠体力无法到达,客运索道应运而生。但在这个时候,索道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五台山没有索道。
经过几年的治疗,我基本上消灭了我的家人。当年我当经理的时候,新洲物资供应公司是新洲银行有名的优质客户,所以这次成功贷款200万。五台山客运索道由北京起重研究院设计,1995年4月27日开工,同年8月6日剪彩。当时,五台山客运索道作为忻州的重点项目,也是叶巍集团开工的第一个项目,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以此为起点,叶巍集团先后在京、鄂、甘等地的旅游度假区建设了6条客运索道。
JD.COM大峡谷索道1999年建成,次年投入运营;兰州兴隆山客运索道2008年开工,次年10月开通;陕西商南县金丝峡索道2008年12月开工建设,次年4月开始运营;河北省灵寿县五岳寨景区索道于2010年3月开工,2011年10月开通,全长860m,高差416m。湖北习水县三角山景区索道于2013年8月开工,2015年3月开始运营。
张喜伟赶上了好时候。6家索道公司一年总收入1000万元,运营安全稳定。
无论哪个景点,索道都位于险峻的地形上,叶巍集团的建设者们经历了太多的艰辛和危险。
五台山索道修建的时候,员工们就住在紧靠悬崖的活动板房里。一天,工人张桂龙醒来,听到从他的枕头上传来“无所不知”的声音。手电筒一照,一条拇指粗细、一米多长的黑蛇突然在底楼游动。
JD.COM大峡谷景泰山索道建成,山路崎岖,坡度很大。员工穿公司发的黄色胶鞋,一个月穿一双。
修建金丝峡索道,1100米长、直径4厘米、总重8吨的钢丝绳,机械设备无法运上山。唯一的办法就是每五米雇佣一个民工,肩上扛着绳子,200人的队伍蜿蜒两公里半。爬山,山路狭窄,有弯有台阶。200人必须右肩扛钢丝绳。如果有人在途中受不了换肩,就会导致钢丝绳抖动,由此产生的巨大震颤会把人抛向悬崖或勒住他们,使他们死亡或受伤。
创业艰难,叶巍公司赚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
献给村民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叶巍集团形成了以客运索道为主业,种植养殖为辅业,小额贷款为新兴产业的经营格局。该集团拥有六家客运索道公司、一家奶牛养殖公司、一家生态农业公司、一家有机肥公司和一家小额贷款公司。
张喜伟从事奶牛养殖有两个初衷:一是为家乡农民消化秸秆和玉米;第二,为当地的贫困户提供工作——去农场工作挣钱。
2003年,叶巍集团投资3652万元成立叶巍乳业公司,占地100亩,存栏奶牛700头,日产鲜奶7吨,员工40人。每年青贮玉米7500多吨,约1800亩。生产的牛奶质量高于国家标准,由蒙牛、伊利乳业集团包销。叶巍牛奶从不掺水或掺假,收奶员的员工每天等着喝叶巍农场送来的牛奶。
2008年,叶巍集团在忻州成立了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
张喜伟创办叶巍小额贷款公司有两个目的:一是索道公司的利润注入小额贷款公司,是集团的“资金蓄水池”;二是公司面向农村,主要为农民提供3000-2000元的小额贷款,用于购买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公司成立以来,累计向农户发放小额贷款4000万元,帮助700多户农户解决了燃眉之急。
2010年7月,北宋村农民李欣怡在拔玉米时不慎将妻子撞倒,压伤妻子肝脾,急需手术治疗。李欣怡刚刚盖了一栋房子,但是没有办法贷款。张喜伟得知他的情况后,决定贷款8000元,但一个晚上就用完了。第二天,李欣怡愁眉苦脸地来到公司。“救人要紧!”当主治医生的话在我耳边回响时,张喜伟当即决定追加贷款15000元,并允许他分几年偿还。没想到,那年秋收后,李欣怡还了钱,还不停地感谢他。
张喜伟陷入了沉思。
“一分钱一分货”。忻府区有多少像李欣怡这样的农民?虽然他们很穷,但他们非常值得信赖——李欣怡一卖掉玉米就还了钱。张喜伟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结合国家扶贫政策,开发“两助一帮”金融扶贫项目——助残、助学、济困、救死、救急、救难,固定月息5%。2010年10月,该项目正式启动。截至目前,“扶残助困”低息贷款已发放近1000万元,帮扶农户近500户。叶巍小额贷款公司也因此获得了“中国小额贷款最佳社会责任奖”。
董村定兴寨村贫困户霍书才向公司借了3万元,加上多年攒下的1万元,从鄂尔多斯买回了87只小尾寒羊羔羊。父子起早贪黑。一年后,鸟群增加了一倍。河北客商来收购,每斤9.1元,一只羊平均卖1200元,最大的一只羊卖1500块,一年就脱贫了。
还是定兴斋,刘小华,村民刘万妈的女儿,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学费生活费暂时不均衡。张喜伟全额贷出,利息低,无质押,可延期。不完全是。孩子毕业后挣钱也可以。开学时,刘小华的专业被要求自带相机。刘灿万马怎么买得起?张喜伟助人为乐到底,送给刘小华一台公司用了不到两年的相机。
2020年8月4日,张喜伟对三交镇峪口村的贷款户进行回访,看到村里60多岁的李黄牛家的牛棚里,有50多头西门塔尔肉牛,膘肥体壮。他很轻松的说:李黄牛养黄牛,加牛。
李黄牛是退役军人,有知识,勤劳,但是没有致富的门路。2012年8月,叶巍启动了“送犊子”扶贫活动——无抵押、低息。养殖户拿到贷款后,叶巍公司以市场价的三分之二把小牛送到养牛户的村口。李牛用贷款低价买了5头荷斯坦犊牛后,在典当行里办起了两个牛栏。九天了,我怕牛喝凉水“兴奋”,水不冷不热我才喝牛。一年后,我卖掉了5头大肥牛,从外地买回了15头西门塔尔牛。就这样,卖大牛养小牛,养牛卖公牛,8年攒了150万,山沟里建起了养殖场,养猪养羊。
秋收后,张喜伟再次来到峪口村,在这里他又一次碰巧遇到了李黄牛。李黄牛对张喜伟说:张老师,你回来的时候不是说“李黄牛养黄牛,黄牛添牛”吗?我给你配过底线——张喜伟开创大业,农民对仗不优雅,但发自内心的感激和喜悦令人感动。
叶巍集团还成立了专门的扶贫组织,目的是将扶贫工作系统化。张喜伟说,在党和政府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叶巍的扶贫找准了一个重点——用“商业模式”扶贫。扶贫的方式不仅仅是借贷,还有入股和雇人;强调扶贫“两个注重”——注重造血功能,激发贫困农民内生动力;关注客户的内心感受和个人尊严。
张锡玮在接受采访时,讲了一个小故事:清朝时,遇到灾年,大晋商家要搭戏台,灾民可以吃饱穿暖干活,挣点工资。常家“以工代赈”与晋中乔家“搭棚粥”不同。同样,张喜伟用“商业模式”扶贫。贫困或贫困户成为股东,分红不同于施舍。
张喜伟扶贫有思路,有措施,有目标,模式多样,一人一策,因人而异。
农民可以投资叶巍公司的光伏发电项目,年底分红,五年后返还本金;忻府区70岁以上的农村贫困老党员入股索道公司2000元,每年分红1000元,十年收回本金;残疾人成为索道公司股东,分红有保障;向贫困户和残疾人提供月息5%、总额1000万元的贷款;对于忻府区的10个村庄,该公司资助安装了路灯并支付了电费...
沂源是全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安置了1.3万拆迁户,涉及忻府区9个乡镇。2022年,张喜伟将这些搬迁农民纳入帮扶范围。他明确了“帮扶跟着对象走,措施跟着需要走”的思路,决定给已经脱贫的农民提供“帮扶包”,不让他们返贫,耽误服务,帮助他们发展。
按成本价向全区贫困户和残疾人赊销化肥1000吨,秋后按市场价收购玉米;
拿出1000万元的低息贷款额度,忻府区的小微企业、农业合作社、个体户,每一个脱贫或残疾的家庭成员,都可以从叶巍小额贷款公司低息贷款5万元。
以低于市场价三分之二的象征性价格,为易居园社区277名85岁以上老人、学龄前儿童、无行为能力人每人每天提供一个鸡蛋;
易居园社区住着110名重残重病者,每人每天免费提供半斤自产鲜奶;
为易居园社区100户贫困户和残疾人家庭提供就业岗位和股份分红,以市场价一半的价格为贫困户和残疾人提供20头具备养殖条件的犊牛;
易居园社区设立“爱心服务部”。所有住在易居苑小区的居民,都可以在小区里做公益,赚积分,兑换食物和生活用品。
如果新洲有福布斯财富榜的话,张喜伟绝对榜上无名。他有一句名言:“不是我们有多少钱,而是知道我们用不了多少钱”。一套西装,他可以穿15年。不抽烟,不喝酒,所有出现在餐桌上的东西都是自产的。儿子结婚了,不买房,租房子住,但媳妇还是开着“二手车”。在叶巍集团内部,“抠门”早已成为一种时尚——五岳寨索道公司请客,一包烟里剩下的烟要收好下次用,打印好的A4纸要装订成笔记本。
一个人从来不会因为失去一只胳膊而失去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而是在苦难中反击成功,成为别人可以依靠的力量和臂膀。张喜伟充分展现了一个企业家的责任和情怀,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