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唐代山水田园诗王孟韦柳并称,为什么

网友发布 2022-09-17 02:07 · 头闻号站长动态

在中国诗歌的辉煌历史中,田园诗总是以小而美的方式清新淡雅,圈圈无数,像早期的陶渊明、谢灵运。陶渊明虽然擅长写山水,他的诗里充满了儒家对田里的野夫和幼童的仁爱,而谢灵运纯粹是写景物,但每首诗的结尾,他总要写一段哲理。

到了唐代,山水田园诗更加成熟。我们常说王维、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但实际上,王蒙才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中晚唐时期,魏和柳宗元接过接力棒,继续将山水田园诗发扬光大。

这四位大诗人都属于田园派。两者有何异同?

王伟

苏东坡曾称赞王维说:“一诗有画,味如拓片;说王维的诗如画并不为过。一幅山水画好不好,关键在于画家能否掌握景物的性质、特点、细节并表现出来。同样,一首山水诗好不好,也取决于诗人能否在有限的诗句里,把景物的性质、特点、细节描写出来。

《观鸟溪》人闲时桂花落,春山夜静空。当月亮出来的时候,山里的鸟儿会在春天的溪流中歌唱。

比如这首《溪中鸟鸣》就是从落花开始的。一般来说,在诗歌中,落花使人联想到春天的消失,进而联想到生命的消亡。比如李后主说“林中花谢春红,太仓促了”,代表了一种悲哀。

但王维的诗不一样。“人闲桂花落”并没有给人一丝伤感,反而让人觉得闲适宁静,因为人闲——他的心总是平静的。当人们闲散而安静时,一阵春风吹来,几声鸟鸣响起,月桂树花瓣飘落。这不是悲伤,而是宁静的岁月。

然后是夜静春山空。为什么是山空?因为是深夜,山里没有行人。自然,月色照在山间,本来很安静,但因为夜太静,山太空,原本安静的月色有了动感,惊醒了沉睡的鸟儿,鸟鸣在夜晚的春山中回荡。

在这动静结合中,我们很容易感受到王维诗歌中的闲适与静谧,也能体会到他作品中大自然的微妙变化,让人感受到一种禅意。

这就是王维的特点。他以禅入诗,以情取胜。所有的美好和悲伤都在一瞬间。

孟浩然

孟浩然是天生的隐士。少年时,他在鹿门山过着隐居的生活。这一方面是他的性格使然,另一方面也和现在的情况有关。先是武则天叫板体制,然后是侯伟争权夺利,朝野政党争斗。《论语》说:“非富即贵,无道而耻。”孟浩然做官不是为了私利,这是他的高尚。

后来玄宗继位,朝廷清明,各民族纷纷来朝,称为盛世。《论语》曰:“国以德,贫以贱,耻之。”皇帝英明,国家昌盛,需要人才的时候就该当官了。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家里穷,亲戚也老了。他不仅穷,而且他母亲也老了。孟浩然不求官就活不下去了。第三个原因是,孟浩然到了中年,如果不做点什么,他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所以,在阅读孟浩然的诗歌时,一定要了解他的创作时间和创作背景。就内容而言,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早期隐居,如夜归鹿门山;

傍晚时分,寺庙的钟声回荡在山谷里,一片嘈杂的声音在玉律渡口响起。人们沿着岸边向江村村走去,我也乘小船返回鹿门。鹿门的月光使山树出现,我忽然来到了流放的隐居处。寂寞的山路寂静的林间路,只有隐士在这优雅的来来去去。

寺庙钟声敲响,渡口码头,渔船划水,渔船骑乘,多么纯洁美好的景象。在这样的风景里有了爱,孟浩然才真正获得了隐士的乐趣。

第二阶段:中年求仕,最著名的是这首《洞庭湖致张丞相书》:

秋水上涨,几乎与岸边融为一体,把水天混淆与天空融为一体。云土地上的小泽水汽蒸腾白茫茫,海浪似乎要撼动整个岳阳。我要渡水去找船和桨,返家的神圣时代真是惭愧。闲坐着看别人辛苦的河钓,只能羡慕鱼里钓到的鱼。

前四句写着“遥望洞庭湖”,这是孟浩然作为田园派诗人的一绝。不用说,最后四句写着“赠张丞相”。现在国家富强了,我还“活在最后”,所以我为这个文明的时代感到羞耻。所以“就像我坐在这里看一个渔夫抛投,就像一条鱼一样”,孟浩然的为官之欲表露无遗。

第三阶段:晚年寻官失败后的迷茫,如这首《与友人登雁山论》:

世事变迁,时间往往是形成古今的时间。现在我们可以爬山去参观全国各地保存下来的历史名胜。堰水显江面,云梦泽深寒神秘。杨的纪念碑仍然存在,我们哭了,读的话。

春天去秋来,夏天去,冬天来,生活是一样的。孩子长大了,大人老了,老人死了,几首来去匆匆的诗,写尽人间沧桑。古贤已逝,后人为他竖立的丰碑还在,而我孟浩然呢?想起我一事无成,我只能哭泣。

这是孟浩然。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他有不同的感受和风格。他多愁善感,感动而孤独。

韦应物

魏是一个有才华的诗人。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当他十几岁的时候,他是一个严肃的人。他自己也说过,“不要对皇帝怎么样,流氓靠的是善良和私利”。在唐朝,汉武帝比唐玄宗更受青睐,所以这里的武帝指的是唐玄宗,意思很明确,就是上面有人为所欲为,他一个字都不识字,白天赌博,晚上嫖娼。结果皇帝死了,他很惨。这时候我突然醒悟,开始学写诗:“学习来不及了,学着用笔写诗吧。”

这样的人就成了唐代著名的诗人。谁能和他争论?

由于魏学习较晚,从小没有受到系统的教育,他在诗歌方面也做了很多尝试。他会写古诗、近体诗、乐府诗、唱腔和各种体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的很多诗都侧重于反映人民的疾苦,表现社会现实——那些受苦的人就是那些被他欺负过的人。

他写了《夏葛冰》,致力于反映拾冰人的艰辛,写道:“辛苦者苦,腊月深井汗如雨下。”这些拾冰人在做什么——“九天露不卖,第一次收获给贵人”;还有一首《采玉》,描写采玉人的艰苦生活:“唯一还粮的女人,在南方悲泣”。

这些诗对后来的诗人如白居易和李贺影响很深。白居易写了许多反映民间疾苦的诗,曾称赞韦庄“今岁唱苏州,才子佳人颇具讽刺”。李贺《老太太采玉歌》写道:“老太太饥寒交迫,碧水无邪”,显然是受了魏《采玉》的影响。

魏能写各种各样的诗,但在苏轼眼里,最好的是五言诗。苏轼说:“乐天三千诗,独爱朗威五言诗。”白居易的诗有长有短,数量庞大,但我只爱魏的五言诗。

但在今天的读者心目中,魏最著名的诗是这首七言律诗:

《在西溪滁州》诞生在一条寂寥的草溪边,深树黄鹂鸣。春潮带来晚雨,野渡无人能渡舟。

这首诗真的很惊艳!令人惊叹的大自然!

草,山涧,黄鹂,深树,春潮,晚雨,在这些场景中,有一只无人注意的小船划过山野渡口。他什么都没写,只是把这些自然景物“拼凑”起来,加上审美过程中的第一层感受,就写出了这样一部宁静而崇高的杰作。

柳宗元

刘源是孤独的。

柳宗元写风景,擅长写外貌,最直观地写出山川美景意象。在这一点上,他受到了谢灵运的影响。元好问评价柳宗元的诗说:“谢可风映古今,渊源深如柳州”。然而,在这表象之下,隐藏着一种孤独。元好问接着说,“朱仙的余音犹在,不过是当年寂寞的心”。

朱一夫正在弹钢琴。在婴儿期,他可以通过琴声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所谓知己,而谢灵运和柳宗元恰好缺一个知己。没有人能理解他,所以他们是孤独的心。

刘源很痛苦。

柳宗元生于河东刘氏,与河东薛氏、裴氏并称“河东三大名”。他的母亲,杨帆的家人,也是唐朝的一名官员。但是到了柳宗元这一代,家里有些穷,所以当时振兴家庭的重担就压在了柳宗元的肩上。就连韩愈写墓志铭的时候也是这样写的,“大家都说:刘。刘子厚墓志铭。

所以,柳宗元是真的渴望做出一番事业。

然而,以柳宗元、刘禹锡为骨干的王发起的永贞革新失败了。王被杀,其他八人被贬为第八司马。所谓司马,是刺史之下的下属,没有实权,柳宗元的主张不能表达。

被召回后,本以为可以再次施展抱负,没几天却被贬到了更远的柳州。

刘源很纠结。

从第一次被贬开始,柳宗元就开始为自己寻找出路。其实走出去的方法有很多。有人借酒消愁,有人隐居,有人寄情山水。也有很多人选择表达自己对山川的热爱,比如苏轼,他可以用竹签和草鞋轻打马匹,也可以在河海中度过余生。但苏轼对山川的热爱,却是真正的超脱和旷达。他甚至可以在被贬途中的山河中建立自己的哲学,成为一个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

柳宗元做不到。他刻意把自己的作品写得自由而优美,但最后总是在家人的期望和野心中挣扎。这不是自欺欺人,因为柳宗元自己也知道,再美的风景对他来说,都是暂时的,所以在给朋友的信中,他写道:

“到了幽树,还要笑一会儿,就不再快乐了。”——林建树与韩力

他热爱山川,遇到好山好水好树好石,他会发自内心的笑。但是这种快乐是很短暂的,很快就会被阴霾笼罩,再也笑不出来了。他在山山水水中得到的快乐和安慰,都是一瞬间。

大概只有柳宗元这样的人物才能写出千千万万个孤独——江雪。

那些山中没有鸟儿飞过,那些小路中也看不到人的踪迹。河上的一只小船,一个渔夫穿着他的网虫蛾;独自垂钓,不怕冰雪袭击。

千山千里,人鸟灭绝,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一个渔夫独自捕捉冰冷的河水。有孤独,有痛苦,有挣扎,有不甘。他想不屈,却无能为力。

好在柳宗元被贬柳州时,柳州还没有开化,几乎还处于“原始”状态。作为柳州刺史,柳宗元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教育和文明。后来,柳州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的塑像建了一座祠堂,世人也称他为“柳柳州”。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柳宗元在柳州的成就不正是实现了他的野心吗?

王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四位代表诗人,他们都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但由于命运和性格的不同,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山水风格。王维在山水中沉思,孟浩然在山水中感动,魏在山水中心称雄天下,柳宗元在山水中寻求解脱。

在山水诗中,没有李白的浪漫,没有杜甫的深邃,但他们用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为后人展现了最绚丽多彩的山水田园,把大自然的每一处美景定格在美丽的诗篇里。

声明: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