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篮球有明星效应强的特点,篮球比赛的竞争与合作是篮球文化的基因

网友发布 2022-08-23 06:12 · 头闻号站长动态

任海教授认为,竞技体育是人类社会各种社会关系在游戏场景中的反映,参与竞技体育就是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处理好公平竞争、互助合作、规范、自由等社会规范。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让学生适应集体并使其社会化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责任。体现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就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师用书》中篮球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这方面,集体球类项目的比赛是学校教育的优秀内容,而篮球由于明星效应强,场地资源好,是我国学校体育中最容易开展的球类项目。

基于竞争与合作的社会学习。

在这种多人的团队运动中,需要队友传球寻找比赛时的最佳机会,而防守时需要队友相互配合弥补最佳机会。应该说,篮球比赛确实能让所有尝试学习篮球技术的学生感受到球场上的团队合作,对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大有裨益。休闲时代是经济和生活方式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中国个体意识崛起的时代。抛开竞争的概念,只谈合作,很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个体意识。

作为“舶来品”的篮球,竞争是目的,合作是手段,这也是本体的自由逻辑。青少年的运动能力差异很大。身高、力量、敏捷、控球能力强的参赛者,自然在比赛中获得更多得分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在对具有先天优势的参与者进行正确引导的同时,要对其他机会不多的球员给予充分的角色意识,鼓励他们努力训练,每次都做好防守,全力支持队友。场上的目标一定是尽力击败对手,而对对手和规则的尊重,是建立在“力争胜利”的竞技理念之上的。正如姚明在《中国体育报》中写道,“体育文化激励着我们前进,它是历史时期每个社会的真实写照,而这些时刻深深吸引着我们……只要时间还存在,任何结果都将是我们走过的旅程。所以最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战斗!”勇敢战斗,战斗到最后,不放弃——这些词能体现积极向上的竞技文化,应该是有意义的教育内容。

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看,篮球比赛中的竞争与合作是篮球文化的基因。它在诞生之时就存在了,但经过几百年的演变也没有改变。马特·里德利(Matt ridley)在《美德的起源》一书中,曾经论述过人类互助本能的必然性。他认为达尔文的适者生存思想和理查德·道金斯的“人类基因是自私的”观点并没有影响人类社会追求合作的进化方向,因为长期重复博弈过程中的合作会给所有参与的个体带来最大的利益。

马特的思想给了我们教育工作者一个启示:给学生足够的竞争教育会促进他们合作意识的培养。然而,正如前面所分析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仍然影响着当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讲文明、树新风”、“与人和谐相处”是全社会对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在这个规范的执行上,竞技体育,尤其是篮球,与其他教导的区别在于:在竞技场上与对手针锋相对,在身体和精神上做到最好,你才能真正懂得如何与队友合作。这种身心体验的竞赛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方面是学校其他课程所不能给予的,在新时期篮球课程的教学目标中也应予以强调。

核心素养理念的实践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后,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受到时代的质疑,使得人才培养的理念从“知识”向“素养”转变成为必然。“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我国学校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它既有针对中国教育发展问题的针对性,又能跟上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素养=态度,是以行为为导向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核心素养是高层次的素养。在全世界都强调和认可的10项核心素养中,创新思维和合作沟通是最重要的。

我国中小学篮球教学模式一般参考体育院校编写的教材。然而,在长期使用的体院教材中,编者都是按照机械还原论的方法对篮球技术进行层层分解,以获得最基本的单位——动作。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体育院校的教学对象多为未来的体育教师,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动技能和知识领悟能力。这样将动作逐层分解成最小单元,好处是可以规范教学形式。但是,机械的分解已经割裂了攻防、动态与可变对抗等游戏的全部内容。在“单挑”之类的篮球比赛中。进攻和防守的比赛是相互依存的,这是篮球运动最生动的内容,也是“球感”在教学中的体现。换句话说,广泛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也便于学生从动作学习的角度学习篮球技术。但如果以“打篮球”为标准,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

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我国目前学校教育目标的标准,“会打篮球”,即会打游戏,应该是篮球课的教学目的。在希腊语中,游戏和教育有着相同的词根——“孩子”,这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古代就已受到关注。篮球的乐趣和教育都集中在以投篮为目标、以攻守游戏为形式的游戏载体上:篮球不是一个难以展现的项目,投篮技术得分再高,投篮技术再漂亮,如果投篮不中,依然毫无意义;在攻防中,投篮、抢球、突破、妙传助攻、一对一防守成功是最过瘾的。

教育的形式有两大主题

这种教育形式有两大主题:合作和竞争。竞争中取胜需要合作和提升,合作的收益需要竞争来实现。篮球比赛中赋予参与者的任务设置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等认知能力、意志品质等非认知能力和器官功能等运动能力。从核心素养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来说,比赛中与队友呼应,与对手和裁判沟通,有利于学生沟通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而在攻防的游戏中,想办法快速提高己方进攻成功率,遏制对方进攻成功率的过程,很容易促使他们避免习惯性的思维习惯。一定的技战术积累,必然会激发他们的思维灵活性,有助于他们形成创新思维意识。

最后

从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来看,情境中篮球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德育手段,篮球思维和决策是智育手段,篮球技术动作模仿创新是体育手段,体现了我们时代的教育宗旨,追求个性全面发展的目标。核心素养只是当今世界对学校教育目标的一个要求,篮球在动作技能、创新思维、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教育价值确实随着它的游戏形式长期存在。应该正确理解的问题是,校园是篮球教育的主要场所,并不意味着篮球在其他领域没有教育价值。在其他存在篮球兴趣的领域,如大众篮球、高水平竞技篮球,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功能同样明显。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