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创达:全球领先的操作系统赋能者
中科创达成立于 2008 年,从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中间件起家,逐渐终端扩充至智能软件、 智能网联车以及智能物联网,产品品类从原来的软件开发服务、联合实验室、软件产品 及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逐渐扩充至提供"IP+服务+解决方案"的三位一体的全栈式服 务,成为了全球领先的操作系统赋能者。
回顾中科创达 14 年的发展历程,公司从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中间件起家,获得多家芯片 及终端厂商注资及坚持全球化战略,率先抓住了智能移动时代所带来的红利。2014 年 开始孵化智能汽车和智能物联网两个新的增长点,成功实现了从智能移动终端向其他新 兴终端操作系统服务的行业转换,自此公司步入新一轮成长黄金期。根据公司业务结构、 营收变化以及毛利率变化,可以将公司 2008~2022 的发展历程分为 4 个阶段:1)成长 1.0:移动终端深耕期;2)横向扩张:新兴产品打磨期; 3)成长 2.0:商业模式进阶+盈利提升期;4)深度挖掘:新一轮研发 投入期。公司创始人团队基本是操作系统软件研发背景出身,凭借着对 于操作系统行业趋势变化的敏锐洞察力以及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创立初期,获得多家 芯片及终端厂商注资及坚持全球化战略,率先抓住了智能移动时代所带来的红利,使公 司快速成长。随后公司从 2014 年开始孵化智能汽车和智能物联网两个新的增长点,加 速上下游整合,并购了以 Rightware 为代表的多家企业,业务边界得到进一步扩张,形 成"IP+服务+解决方案"的三位一体的全栈式服务。2018 年-2020 年公司业绩逐步释放, 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从 2019 年的 24.74%提升至 2020 年的 43.85%,毛利率也得到些许 回升。2022 年,公司发布新一轮定增预案,预计募集资金不超过 31 亿元,继续加大智 能网联汽车及物联网业务投入,为迎来新一轮爆发做积淀。
公司过往营收稳定增长,2021 年利润率略有波动。2015 年-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归 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速分别为 37.32%和 33.06%,业绩保持稳定高速增长。2021 年公司 营收达到 41.27 亿元,同比增长 57.04%,归母净利润 6.47 亿元,同比增长 45.96%。 归母净利润增速大幅下降,主要受两点因素影响,一是除软件开发类业务外,其余三类 业务毛利率均有所下浮,其中商品销售类业务毛利率从 2020 年的 22.91%大幅下降到 2021 年的 14.48%;二是公司管理费用大幅增加,同比增长 55.14%,主要因公司建设 新型组织体系,人工费用等增加所致。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1 年研发投入 8.26 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 20.02%,同比 大幅增长 72.08%,公司研发人员截至 2020 年末为 6,800 人,2021 年末增加到了 10,350 人,2021 年末较 2020 年末增加 3550 人,增加 52.21% ,主要系公司规模变大,公司 业务量及研发投入增加所致。
2008-2013 年:及锋而试,顺移动时代风潮而起
第一代 iPhone 和 Android 系统的发布正式拉开智能手机时代的序幕,智能机渗透率快 速攀升。中科创达成立于 2008 年,致力于提供卓越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平台技术及解 决方案,2014 年以前,其核心业务围绕手机系统的中间层软件开发,提供涵盖软件开 发业务、联合实验室、软件产品及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2008 年至 2013 年是公司乘 着智能手机爆发式增长时代东风而起的黄金时代。我们认为,公司之所以可以抓住时代 的东风一跃而起,是因为做到了三件事:一是强大的技术底蕴,创始人团队为我国最早 一批操作系统开发出身的技术工程师组成,夯实企业发展内功;二是深度合作芯片厂商, 公司凭借其本身的技术研发实力,成功参与高通第一代 QRD 操作系统研发工作,收获 芯片厂商支持;三是落实全球化战略,率先打入以日本为代表的海外市场。通过复盘, 我们认为中科创达能做到这三件事并不是偶然,下文将进行详细分析。
创始团队系统软件开发出身,紧抓移动时代转型新机遇
创始团队均为我国第一批系统软件开发出身,成长于技术一线,夯实企业发展内功。中 科创达的核心创业者包括董事长赵鸿飞和副董事长吴安华,两位均在 NEC-AS 有超过 8年的软件开发经验。NEC-AS 是日本电气株式会社在中间件开发业务方面最重 要的海外研发基地,见证了中国服务外包业的风起云涌。随后公司核心团队分别引入总 经理耿增强及副总经理邹鹏程,耿增强曾在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担任高级研发经 理、高级产品经理、产品市场总监,无锡亚联开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裁等职位。邹鹏 程毕业于清华大学,具备 NEC-AS 和中科红旗两家企业的工作经验。我们认为,正是因 为所有核心成员成长于技术一线,兼具产品化能力,中科创达才能牢牢抓住移动时代转 型的重大机遇。
深度合作以高通为代表芯片厂商,享智能手机爆发红利
为什么高通在中国最初需要中科创达?通过分析我们发现,2008 年-2013 年高通和中 科创达得以建立紧密关系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内地手机品牌集中度不高,各品牌出货 量量级远不及其当时的前几大客户三星、苹果、HTC、LG,专门为中国组建中间件软件 团队成本高而收益小,无规模效应。因此高通在中国需要一个帮他实现硬件与软件适配 的“帮手”,帮助其解决对应大量小客户需求,帮助拓展快速发展、格局多变的中国市 场。
为什么高通选择中科创达?高通需要一个对整个运行平台都理解的公司来支撑芯片创 新和终端创新,来做中间的终端系统的创新。我们认为 2010 年我国智能手机开始快速 发展,但是我国本土操作系统的发展仍处于落后时期,相关人才和技术积淀不深。由于 经济性和技术因素,发展至现在,我国除了华为自主研发了鸿蒙系统之外,其他厂商均 基本采用 Android 作为底层操作系统。在当时,中科创达首先具备卓越的技术实力,其 创始人团队在操作系统及中间件的长期开发经验塑造了公司的技术基因。2010 年,中 科创达参与高通第一代 QRD 的开发,从操作系统软件部分确保了 QRD 产品的领先性, 证明了形成其强大的技术优势。其次,中科创达选择于上游芯片保持紧密联系,以服务 为根本,聚焦以中间件为主的操作系统产品,保持中立性,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当时中 科创达的稀缺性。同时,该行业卡位优势明显,这一点为高通注资创达,共同建立联合 实验室的战略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建立日本分公司奠定全球化基调,孕育“匠人”文化
为什么率先选择日本市场?NEC-AS 的工作经历以及日系客户的稳定市场。2021 年, 中科创达董事长兼 CEO 在采访节目中说道,NEC-AS 的工作让他学习到了先进的开发 理念、先进的时间管理的原则以及对于产品品质的控制。在其第一次去日本出差的时候, 惊叹于福冈公共汽车精确到分钟的准点安排,明确感知到了时间以及合作的重要性。公 司核心团队中大部分具备 NEC-AS 的工作经验。我们认为,这种团队文化上的认同及统 一是中科创达在后续几年得以快速把握市场机会,客户渗透不断提升的隐形实力。中科创达在经历了日本市场对于其产品技术和质量的严格把关后,得到稳步且快速的成长。
率先开拓日本市场孕育“匠人”文化,始终坚持全球化战略市场持续扩容。创达日本成 立于 2009 年,是公司最早成立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成立之初,业务起步于日本,为了 向客户提供更好的本地化支持和进行业务营销与推广,公司在当地组建技术服务和营销 团队。经历了日本市场对于技术和质量的严格把关,中科创达渐渐形成对于技术的专注 和细致。日本“守时”观念和“匠人”文化深深影响了中科创达的文化基调。
日本厂商奠定公司初期营收基础,同时为其后续开拓中国市场形成技术积淀。日本业务 的发展为中科创达打下了业务基础,索尼、夏普、NEC 三家日本厂商为中科创达 2012 和 2013 年的前五大厂商,连续两年为中科创达贡献了超过 40%的营收。
2014-2017 年: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
智能手机端业务增速逐渐缓滞,智能汽车+IOT 开启第二增长曲线。据 IDC 统计,2016 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14.7 亿部,达到近 10 年最高值,随后智能手机增速放缓,并在 2017-2020 年出现下降的趋势,智能手机快速发展带来的时代红利逐渐消退
公司在智能手机业务取得突破后,具有战略前瞻性地开始向新兴领域进军,处在“风 口”,主动多元化布局打造竞争新优势。秉承“场景多元+技术多元+终端多元”,于 2014 年投身智能汽车的研发,2015 年开启物联网业务,2017 年投入人工智能算法和 技术研发。随着物联网设备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中科创达的第 二成长曲线开启。
为何公司在此时选择主动多元化布局,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智能手机发展进 入缓滞平稳期,同时操作系统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规律,新兴的操作系统如果想击败老 的操作系统,它一定不是在老牌操作系统擅长的领域击败它的,而是在新兴市场里面先 发展壮大,然后反过来影响整个市场,因此智能手机业务进入成熟期可提供稳定现金流 但无法提供原有的高成长性,需要找到新的成长方向;二是公司在手机业务上与多家芯 片厂商达成深度合作,芯片厂商提前开拓汽车、物联网设备等新的终端疆土,给中科创 达提供了发展方向思考及业务导流;三是公司在智能手机业务上积累了大量的研发经验 及研发人才,新业务和手机业务具有一定流程及技术上的可复制性,进入壁垒较小。这 一阶段公司的发展验证了其把握风口的主动型战略和行业洞察能力。
手机终端积淀的技术优势和偏底层业务的高复用性成为“唯快不破”之秘诀。通过复盘, 我们发现中科创达切入新业务的投入产出周期约为 2-3 年,从投入到业务明显贡献业绩 周期较短,保障了中科创达的成长性。深究其切入新赛道较为顺利且高效的原因,我们 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智能手机领域的多年的技术积累及经验形成其强大的技术实 力;二是公司操作系统业务集中在 Linux/Android OS,涵盖了 BSP、操作系统内核、驱 动、框架、协议栈、多媒体、应用、工具和安全技术等偏底层框架,在不同领域之间可 复用性高,提升其在顺利切入不同领域时的可行性及可靠性。同时我们认为,从智能手 机到智能车载再到智能物联网的行业转换的经验积累,已经多次证明公司有能力凭借其 成熟的捕捉风口的主观能动性及业务扩展能力,相较其他公司更有把握可以抢占先机。
处在“风口”选准“切口”,多元布局物联网打造竞争
新优势 选准“切口”,秉承“确定性”选择投入方向。公司战略性优选无人机、VR、机器人赛 道。公司秉承“服务方”的积极态度,发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由于商业模式局限所带来 的商业机会,例如智能手机巨头们纷纷进入方兴未艾的智能硬件市场,希望将自己的产 品普及至此新兴领域,而由于商业模式的局限,不能同时支持极为分散的中小企业成为 了中科创达的机会。
前瞻性推出智能大脑平台,携手高通加速智能硬件产品化。2016 年,公司与芯片巨头 高通成立合资公司创通联达,共同拓展国内 IOT 市场。 基于平台化路线公司率先推出 了 TurboX 智能大脑平台,提供包括核心计算模块、操作系统、算法和 SDK 的一体化解 决方案,同时还包含开发板及社区服务,并汇集产业链包括内容、应用、云服务等多方 资源,为智能物联网企业及创新创业者提供技术平台,推动智能硬件技术发展。它解决 了物联网终端底层技术难题,帮助行业客户大大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并已经成功助力渡鸦音箱 Raven H、HOVER 小黑侠无人机、SKT 家用智能监控解决方案等产品量产上 市。
持续高效研发彰显技术实力,云边端全方位布局形成竞争壁垒。在物联网领域,中科创 达持续研发投入,持续推出新模块及新场景解决方案。2017 年公司推出 TurboXCloud, 包括设备管理、FOTA、应用赋能和数据分析四大平台,把从云服务到智能终端作为整 体,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给客户,加速将云应用包括全景监控摄像头和无人机等 IoT 终端设备,拓展到工厂自动化、智慧物流等更多领域。我们认为公司在物联网领域的全 方位布局以及持续推陈出新的研发能力成为其核心的竞争优势。
产业链上下游头部厂商紧密合作,积累大量客户资源。公司为高通、Arm、恩智浦等上 游芯片厂商提供增值服务,物联网产品也多使用高通骁龙移动平台、NXP 芯片等。同时, 公司与下游头部厂商建立起了深度合作,包括全球领先的扫地机器人厂商 i-Robot、VR 领域领先厂商 Facebook 与 uSens、全球领先的无人机厂商零度智控等。物联网目前处 于快速发展阶段,应用场景众多,与上下游厂商积极合作能使公司更好地把握产业趋势 的变化,有利于探索优势赛道,进行更精准的产品布局,并紧跟产业技术革新。
加强上下游资源整合,海外并购助力智能座舱领域快速
发展 功能性、娱乐性应用推动座舱行业加速发展。自 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发展至今,汽车座 舱已走过完全机械化阶段、电气化初级阶段、电气化成熟阶段和智能化初级阶段四个大 的产业阶段,且仍在不停的向前发展。当中,其组件性能不断优化,功能更加稳定多元, 同时加载的娱乐性能也持续提升,为汽车座舱方案提出更多搭配选择。
战略性外部引入,汲取先进技术和收获头部车企客户。通过复盘中科创达三次重大收购, 我们发现,首先中科创达战略性的选择从消费者驾乘体验出发,抓住娱乐、视觉和 HMI 设计作为突破口,坚持把握住原来在智能手机业务积累的视觉技术优势,外沿和内生相 结合。第二,中科创达收购的每一家公司兼具技术优势和客户积累,缩短了中科创达的 研发投入周期以及客户验证周期,帮助其率先获得卡位优势。公司分别是收购了专注于 汽车信息娱乐系统研发的独立设计公司爱普新思和慧驰科技、全球顶级的汽车用户界面 软件技术及服务供应商 Rightware 以及全球领先的图像视觉技术公司 MM Solutions, 与自身核心技术实现优势整合,其中公司具体情况为:
慧驰科技、爱普新思专注于汽车前装市场信息娱乐系统研发的独立设计公司和销 售公司,核心成员在汽车前装领域有超过 17 年的车载 MCU、收音机、音响、 CD/DVD 及多媒体系统、CAN 总线、GPS 及 HMI 的丰富设计经验,应用于 200 个以上车型。客户覆盖包括 PSA、大众、日产等一线车厂及航盛、德赛、天宝等 一线供应商。已通过 CMMI3 质量体系认证、取得 Apple MFi 授权。
Rightware 是全球领先的汽车用户界面设计工具和嵌入式图形引擎软件产品供应 商,主要提供的产品及服务包括桌面设计工具软件、嵌入式软件以及设计开发服务 等。Rightware 提供的 Kanzi 系列产品,主要面向汽车工业和其他嵌入式领域的图 形界面应用,使客户可以快速地进行用户界面设计和系列化量产。Rightware 与 Audi 等多家著名汽车制造商一直保持着稳定持续的合作关系,在业内积累了丰富 的优质客户资源。
MMSolutions 是一家领先的移动和工业图形图像技术企业,拥有 16 年的图形图像 系统与架构深入经验,具有领先的图像处理算法开发、优化和集成能力,一直致力 于为高端图形影像产品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业务方向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和工 业电子方面,涉及手机、物联网和汽车的嵌入式图像和计算机视觉领域。
深究中科创达始终坚持视觉和从智能座舱入局智能汽车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中科创 达虽然业务坚持面向 B 端,但是在考虑产品化战略时首先抓住的是 C 端的需求。中科 创达创始人赵鸿飞认为,开发应用程序最重要的并非底层技术,而是对用户使用场景和 市场需求的理解,读懂消费者的人才能成为赢家。因此无论是在智能手机时代还是在智 能汽车时代,中科创达首先抓住的是确定性的成长赛道,其次选择的是 B 端和 C 端最 需要的产品研发,服务和创新意识贯彻始终。
2018 年及以后:不负过往,能否再创十年辉 煌?
经过横向扩张阶段的产品打磨期,2018 年至 2020 年公司收获第二轮快速成长。营业收 入同比增速与毛利率均有所提升,业绩迎来增长拐点。2020 年,公司在智能软件业务、 智能网联车业务以及智能物联网业务的营收分别为 11.62/7.70/6.95 亿元,除了智能软 件业务保持稳定增长之外,智能网联车和智能物联网业务营收在 2020 年分别实现了 60.09%和 83.4%的大幅增长。
2021 年正式切入自动驾驶领域,纵向延伸产品布局。2021 年 2 月,公司收购辅易航智 能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自 2017 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低速自动驾驶,致 力于应用最先进的智能驾驶技术为用户提供安全、舒适、智能的全套低速场景下自动驾 驶解决方案。2021 年 11 月,公司成立高阶自动驾驶平台公司,布局域控制器和软件, 将助力中科创达进军智能驾驶和未来整车计算平台市场,形成从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硬件平台、底层软件、操作系统、中间件、软件集成及测试全覆盖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和生 态。
根据官网披露,辅易航拥有位于苏州园区的研发基地 2600m,无锡 AVP 智能测试场地 约 4000m。研发团队约 80 人,已拥有智能驾驶辅助及智能泊车领 域国家专利 30 余项,汽车质量体系认证 IATF16949,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资质 及荣誉。已向多家知名整车厂和汽车一级零部件供应商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及服务。自动 泊车相关产品已陆续在多个车型上量产。
2022 年 3 月,公司发布定增预案,加码新一轮技术投入。主要募集项目包括整车操作 系统研发项目、边缘计算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扩展现实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以及 分布式算力网络技术研发项目。本次发行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31 亿元,根据项目总 投资金额来开,新轮技术周期公司主要聚焦在整车操作系统以及边缘计算领域。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科创达总是主动选择成长型赛道进行业务边际扩张,不断战 略性的寻求新的业务边界以及最合适的切入口。通过回顾我们发现,在智能手机时代, 公司选择了操作系统做为立身之本;智能物联网领域,公司谨慎性选择无人机、AR/VR、 机器人等具备“刚需”的赛道;智能座舱领域,优选提升 C 端体验的智能视觉、HMI 交 互、语音识别作为突破;再到智能驾驶领域,优选高级别自动驾驶及域控制器作为布局 方向。并且公司在进入新领域时有一条较为明确的“方法论”。第一是效率取胜,切入新 领域后挑选具备技术积累的优质公司进行收购,形成 1+1>2 的效果,缩短了自身研发 周期。第二是选择有客户积累、产品经过客户验证的公司,扩大客户渗透范围,提升公 司影响力。无论是在智能座舱领域收购的三家公司还是最新收购的辅易航,每家公司均 具备一线车企客户资源。
在当前时点,我们判断中科创达能否再创十年辉煌需要解答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未来的 行业机会是什么?二是中科创达持续成长的商业本质是什么?三是中科创达的战略性 壁垒有哪些?
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智能汽车迎发展黄金时期
全球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产业链企业迎来黄金发展时期。据 IDC 统计,2020 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出货量 4440 万辆,受新冠疫情冲击同比降低 10.6%,但是智能网 联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2020 年达到了 45%。当前智能汽车仍在起步阶段,随着向电 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持续发展,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企业迎来黄 金发展时期。
智能座舱有望随智能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实现市场规模进一步跃升。智能座舱是指搭载 了智能化、网联化的车载设备和服务,能够实现人、车、路、云全方位智能交互的汽车 座舱。智能座舱与传统座舱相比,以液晶仪表盘和大尺寸中控屏代替机械仪表盘和传统 中控屏,以触控交互代替物理按键,信息娱乐功能更丰富,安全度、集成度与智能化程 度明显提升。2017-2020 年我国智能座舱行业表现突出,增长速度较快,2020 年中国 智能座舱市场规模达到 567 亿元,同比增长 28.57%。智能座舱的变革基本不对汽车安 全造成影响,并不受限于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随着智能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智 能座舱领域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跃升。
乘用车辅助驾驶渗透率达 32%左右,L2 功能进入普及期。智能化时代下,购车者关注 重点发生了根本改变,智能化逐渐成为整车厂的胜负手,L1 和 L2 级别渗透率有望持续 提升。2020 年 L1 级别占比最高,约 20%左右;L2 级别车辆占比约 12%。但 L1 级别 功能并未发挥出硬件的最大效用,加之 L2 的快速渗透和成本的降低,预计仅搭载 L1 级 别功能的乘用车将逐渐减少,未来 L2 级别功能将逐渐取而代之。同时随着智能驾驶相 关上路法规和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L3 级别有条件自动驾驶乘用车有望在 2023 年开始 逐步落地。
高级别自动驾驶在部分场景或率先落地。乘用车方面,由于自动驾驶法规、技术、场景 复杂度等限制,严格意义上的 L3 等级以上自动驾驶短期内落地仍有一定难度。但自主代客泊车具有低速、场景封闭、固定路线和不载人的特征,同时可帮助车主减少停车时 间,有望成为乘用车中最快量产落地的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而在商用车方面,矿山、 港口、机场等场景拥有同样的特征,同时可帮助企业降低人力成本,保障人身安全,将 更多的人参与到价值更高的工作当中,因此短期内落地性较强。
万物互联时代,生态为王,不仅仅是汽车
1969 年世界上首个数据交换网络诞生,1981 年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诞生,微型计 算机、个人计算机逐步取代了大型计算机和小型计算机,成为 PC 时代的主导者;2000 年以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快速取代了个人计算机,带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计算历 史上的每一次能力提升,都引发了计算设备数量的激增。在摩尔定律的驱动下,普通物 品将很容易获得与第一代智能手机相当的计算和连接能力,由智能设备数量激增带来的 物联时代已经到来。
无人机和 VR/AR 领域相关技术不断成熟,有望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行业应用层面划 分,无人机可分为军用无人机和民用无人机,公司的操作系统研发与定制主要针对后者。 目前,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 成熟,民用无人机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应用领域涵盖航 拍、农林牧渔、地质勘探、电力巡检、应急救援与救护及警用执法等,潜在市场空间广 阔。VR/AR 主要应用在电子游戏、现场直播、影视娱乐、 医疗健康、房地产、零售业、 教育、工程和军事等九大领域,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VR/AR 的应用场景将不 断丰富,潜在市场极具想象力。
边缘计算+分布式计算+虚拟计算成为必需
边缘计算是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融合网络、计算、 存储、应用等核心能力的分布式开放平台。以物联网场景举例,物联网中的设备产生大 量的数据,数据都上传到云端进行处理,会对云端造成巨大的压力,为分担中心云节点 的压力,边缘计算节点可以负责自己范围内的数据计算和存储工作。边缘计算是云计算 的重要补充,是新一代的分布式计算,符合“去中心化”的理念。随着连接设备数量的 增多以及汽车安全实时性的要求,边缘计算成为未来的发展重心。
十余年发展形成的真正壁垒是什么?
中科创达布局领域均为高景气度行业,市场参与者不断涌进,竞争格局等待进一步演进。 通过对中科创达深度复盘,我们发现,其十余年持续扩张发展取得领先地位的壁垒并不 在其技术实力的不可跨越性以及产品的不可复制性,而是在于其技术上的可复用性、战 略上的主动性以及优秀的组织管理能力。
发挥战略上的主动性选择发展方向
清晰认知自身业务定位,主动前瞻进行业务布局扩张业务边界。中科创达在产业链中担 任的角色为中立第三方软件服务方,需要自身产品全面化布局,满足客户各类定制化需 求,产业链中议价能力相对较弱。但是可以以深度合作的形式占据巨头和 IT 能力较弱 的传统厂商不愿花费高成本带来的利基市场。同时,中科创达主动前瞻的进行多种业务 布局,从手机到汽车再到物联网再到边缘计算,终端离散度不断提升,抓住利好机会不 断突破自身的业务天花板。
持续主动扩大合作范围,形成牢固的生态链条。2021 年,公司和产业生态伙伴战略合 作不断深化,共同为智能终端产业链打造更好体验的核心计算平台。公司成为业内率先 完成 Harmony OS Connect 集成适配的企业,并获得 Harmony OS Connect ISV认证;与小米达成战略合作并同时建立米家生态链接入认证实验 室,将智能终端厂商深度合作更上新台阶;评为“2021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优秀合作 伙伴”,证明了公司座舱产品的行业中间件、解决方案和客制化服务,帮助华为生态客户 高效、顺畅地融合到车载鸿蒙生态中;荣获“TIME 计划 2021 年度优秀合作伙伴”奖, 成为腾讯在车联网领域唯一一家获奖的生态合作伙伴;在“2021 高通 XR 生态合作伙 伴大会”上,公司作为“优秀 XR 终端方案提供商”,展示了多款基于 XR 解决方案的优 秀产品和应用案例并成为“XR 产业投资联盟”的第一批成员企业;公司成为英伟达国 内本土重要的 ISP 软件合作伙伴,从而通过与英伟达平台合作,奠定了以全球领先的视 觉技术和英伟达在车载视觉方面的战略合作。
利用技术上的可复用性扩张业务边界
利用技术的可复用性不断扩张业务边界。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 三类,其中系统软件是最靠近硬件的一层,可复用性较高,包括操作系统和编译程序等, 其他软件则通过系统软件发挥作用。公司子成立以来,形成了覆盖包括应用程序框架、 底层架构技术、中间件技术、软硬件结合技术、元器件认证及图像处理等操作系统各个 层级的技术积淀,技术可复用性性较强。
通过梳理中科创达的业务扩张历程,我们认为中科创达将其技术上的可复用性进行了充 分的利用。第一个层次是操作系统生态的扩张,中科创达 2008 年-2009 年,实现了从 Linux 生态到 Android 生态的成功复用,随后也成功复用到了到了 QNX、鸿蒙 OS、 Windows 等其他系统。第二个层次是从头部客户到其他客户的复用扩张,中科创达的合 作伙伴及客户都是率先渗透头部,从全球行业领先企业做起,比如芯片厂商高通,比如 全球十大汽车厂商,头部企业往往引领了一个行业的趋势变化,对于定制化 程度较高的行业来说,头部企业的技术经验会为服务其他中小客户创造更小的边际成本。 第三个层次是业务领域的扩张,从智能手机到智能汽车再到智能物联网,操作系统越靠 近底层的架构可复用程度越高,比如芯片以及搭建硬件与软件桥梁的操作系统模块。同 时考虑到行业集中度及设备分散程度,三个业务领域的离散程度为智能手机<智能汽车 <智能物联网,单机价值量为智能物联网<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我们认为对于中科创 达这类充分利用技术的可复用性的企业来说,离散度越高、单机价值量越高的领域会更 加有利于其业务边际的扩张延伸。
凭借优秀的组织管理能力形成高复制成本的商业模式
强大人员管理能力。结合近几年公司披露的人员管理规模,我们可以发现近三年中科创 达员工数量持续高速增长,2021 年中科创达员工人数更是增长至 11467 人。人员快速 增长情况下,公司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虽然有所波动,但是基本保持稳定,凸显中科创 达较强的人员管理能力。在人才体系方面, 中科创达已经形成了以战略和业务发展为中 心、随需而动、高效实用的智能化、成熟的人才管理模式和体系。这种体系下,新进入 者若想以人员规模搭起比中科创达的更广泛的客户覆盖面将具备较大难度。
角色具备卡位优势,人员规模导致复制成本高昂。出于合作和经济效益角度,当一家芯 片厂商或者终端厂商就某一款产品已经和一家第三方签订合作协议之后,如果第三方可 以解决全部需求,一般不会引入新的竞争者。公司经过多年积淀,已形成 10,350 人的 技术团队,行业新进入者或者同等体量的公司若想复制中科创达的规模和模式来达到服 务的全面性复制成本较高,很难在服务规模和响应效率上取得优势。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