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所高校“强基计划”招生计划出炉。
招生方式总体稳定,培养方案各有亮点。
现在,“强基计划”已经进入第二年。2021年4月8日,强基计划开始报名,多所试点高校的招生简章也陆续公布。今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有哪些新变化?高考考生应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强基础项目?不同大学的强基项目培养模式有什么不同?
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不少高校的强基计划都在物理、数学、化学等基础学科招生。考生既需要综合素养,也需要专业能力才能脱颖而出。此外,高校将通过全程研究和小班教学等项目培养专业人才。
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成为最受欢迎的专业。
对于很多高考考生和家长来说,“学什么专业”已经成为择校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那么,2021年,已公布的高校招生简章中有哪些热门专业呢?
2020年1月,《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的意见》指出,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特别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重点招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
据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了解,在已公布的2021强基计划中,数学是高校招生最开放的专业;其次是物理和化学;其次是哲学、历史、汉语言文学等相关专业。
与2020年第一次实施强基计划相比,今年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新的招生专业。山东大学在强基础计划2021年招生简章中增加了生物医学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强基础计划招生中首次开设了工程力学专业。
需要注意的是,在高考综合改革逐步实施的时候,一些高校也出台了不同专业跨省招生的措施。在东南大学2021年强基础项目招生简章中,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专业在北京、天津、山西等15个省份招生,而哲学等文科专业仅在北京、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5个省份招生。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强基计划招生最大的变化是,从今年高校招生简章来看,“基本不变”。
“大家之所以关注是否有变化,主要是从招生的角度,尤其是受到各种社会培训机构的误导。把强基计划和自主招生相提并论是错误的。强计划的本质是一个训练计划,也是动态调整的。但是,它是从招生开始的,招生只是它的来源渠道之一,而不是全部渠道。进入大学后可以选择,不一定要通过招生来完成。”陈志文说。
考生既要有综合素质,又要有专业能力。
多所高校发布了2021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明确了招生对象的招生条件。
一般来说,考生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综合素质、高考成绩优异的考试;第二种是高中阶段全国中学生五科竞赛中任意一科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即某一方面专业能力较强的考生。
在高考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根据“3+3模式”和“3+1+2模式”的不同高考制度,规定了报考各专业的必考科目和选修科目。对于理科专业,大部分高校都把物理作为必修科目;对于文科专业,大部分高校都要求考生考历史。物理和历史成为必修科目的趋势,可以为2021年高考考生、家长和其他高中生提供有利的参考。
报名条件初步达标后,考生不仅要在高考中取得相应成绩,还要参加学校考核。每个学校根据开设专业的要求,考核方式和内容都不一样。考核方式一般分为笔试和面试,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学科和专业考核、体育测试等。其中,大部分体育测试成绩不占最终总成绩,而是作为录取资格评定的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名额浪费,今年不少高校都增加了签约确认环节。考生必须在高考结束后签订承诺书,才能参加高考。比如报名中山大学强基项目的考生,要在6月10日-20日登录报名平台确认报名,并签署承诺书。逾期未确认的,视为放弃申请。
“强基计划”是一项人才培养计划。
很多家长和考生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入学后如何发展?”如何规划未来?“针对这样的疑惑,很多高校在2021强基础项目招生指南中都有详细的解答。
在具体的培养方案上,许多高校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阶段性考核和动态准入机制。如厦门大学坚持“德才兼备、严进严出”的原则,建立“两条路径、多项选择、动态进出”的选拔机制,从高考生和在校优秀学生中选拔人才,同时加强过程管理,完善阶段评价机制,根据不同学科、年级特点制定评价标准,进行多维度综合考试,实现学生动态进出,及时分流不适合强基础计划的学生。
为了加强学生的学术兴趣,使他们能够更顺利地学习硕士和博士课程,许多高校都发布了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挂钩的计划,在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免试学习方面优先考虑基础计划强的学生,并促进毕业后直接学习博士学位。
如北航空航空航天大学细化强基计划培养路线,以专业规划学生成才发展路径。对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学校将瞄准国际数学前沿,培养引领数学研究方向、应用数学与工程技术交叉融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数学拔尖创新人才。
“强基计划首先是基础学科人才的培养计划,其次是选拔计划。培养人才需要时间。我们需要长期的观察来发现问题,进行必要的调整。强计划培养是动态调整的,从招生开始,招生只是其来源渠道之一,不是所有渠道。进入大学后,不适合的学生会被淘汰,其他优秀的学生也可以入选。”陈志文说。
对于家长和考生来说,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申请了强基项目?陈志文认为,学生和家长不要听信培训机构“乱七八糟”的说法,强基项目不是自主招生改名。
“因为强基础项目多是通过培养,不能转专业,一旦选择,就决定了学生未来几年的学业发展路径。对于不喜欢基础学科的同学,我建议不要盲目选择,以免让自己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纠结痛苦。对于真正喜欢基础学科的学生,家长需要坚定的支持。长此以往,学习基础学科的前途会越来越好。”陈志文说道。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