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5735事故现场,一只黑色的蝴蝶轻轻飘落。消防员用手托起,送它飞远。‘希望你找到想念的人,带去我们的牵挂。’”前几日,@广西消防发布的一则短视频引发情感共鸣。寄情于景,睹物思人,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含蓄又真挚。
序春草绿,又到清明。踏青赏花或是缅怀先人提上了人们的日程表。但近段时间以来,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为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疫情犹在,安全至上。置身于疫情防控背景下,全国各地在关于祭扫的倡议和要求中,不约而同出现了“绷紧疫情防控之弦”“不跨区域祭扫,网上祭扫、错峰祭扫”等关键词。虽然连日来本土病例数量有所下降,但新增无症状感染者仍处高位运行态势。来去之间,往往潜藏着疫情扩散外溢的风险,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而一旦个人行程码、健康码有变,实在是得不偿失,因此,清明期间应尽可能简化出行步骤,避免跨区域流动,消除因实地祭扫而造成聚集性疫情发生的不安全隐患。
以更加文明的方式慎远追思,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如今,越来越多的地方摒弃了“处处青山烟雾起,焚香祭拜悼先人”的排场,取而代之的是一碟贡品、一束鲜花、一杆清明幡……至于不便到场的人们,也接受了以网上祭扫的方式遥寄哀思,文明祭扫、绿色祭扫的新风尚成为共识,这样更为环保,也减轻了山间田野防火负担。
“绷紧疫情防控之弦”,用文明祭扫方式助力战“疫”,是今年清明期间须谨记于心的要务。非常时期,须有非常之举。加强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自身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做文明之风的倡导者和传播者,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努力用最小代价、最快速度阻断疫情蔓延,实现动态清零,同样是对先人先辈最好的告慰。
或许会有人认为,网上致哀等方式少了一种“仪式感”,让后人对先人的思念打了折、缩了水。其实,扫墓只是一种形式,何必非要以“烟雾缭绕”来表现?更何况,只要情感是真切的,鲜花、贡品一样能“沟通天地”、抚慰人心。(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周泽中)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